音乐学科驱动并进型单元活动设计研究
2017-07-31吴轶君
吴轶君
音乐学科驱动并进型单元活动设计研究
吴轶君
音乐学科单元活动设计以目标驱动任务,以活动导向能力,以评价促进达标,通过内容的结构化,横向贯通,纵向衔接,完整系统地构架音乐学科“驱动并进型”框架。强调基于课程标准,依据基础学情,把握单元教材中的教学内容重点;以学科核心素养三维构成及内涵要素指导单元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强调单元音乐活动要“突出重点,把握关键”。重视学习经历的设计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单元活动设计 驱动并进型 单元核心
上海市静安区闸北实验小学音乐学科采用的是“驱动并进型”的单元活动设计思路,这里定义为“目标任务驱动下的并进型单元活动”,通过把握内容重点、目标驱动任务、活动导向能力、评价促进达标这四个关键点呈现“驱动并进型”框架的整体思路,见图1。
图1 驱动并进型单元活动设计思路
一、把握内容重点,整体设计单元目标
把握内容重点的关键,在于通过教材教法分析,找准单元作品的主要特征,基于课程标准,聚焦适合学生学习的内容重点,最终提炼、概括出“单元核心内容”。以上音版《唱游》二年级第一学期第四单元为例,本单元的主题是“风和雪”,单元中的作品有歌曲《白雪公主的小马车》《欢乐的小雪花》以及两首欣赏曲《电闪雷鸣波尔卡》《铃儿响叮当》和拓展歌曲《咙咚锵》。 本单元的核心内容为“风雪情境中的音乐与音响表现”。通过教材教法分析、提炼,聚焦了单元内容的三个重点:风雨场景中的音乐音响表现、美丽雪景中音乐节拍和速度表达的人物心情、在风雪情景中创造新年欢乐的音响与场景。
这三个重点内容聚焦出整个单元的核心内容:对于风雨场景中的音乐音响表现,主要的教材学习作品是乐曲《电闪雷鸣波尔卡》,在乐曲中乐器“定音鼓”,模拟了远处的雷声响起的声音;乐器“钹”模仿雷雨和闪电,营造了大自然中的风雨交加、电闪雷鸣的场景;对于美丽雪景中音乐节拍和速度表达的人物心情,主要的教材学习作品是歌曲《白雪公主的小马车》和《欢乐的小雪花》。歌曲《白雪公主的小马车》是一首2/4拍子、欢快活泼的儿童歌曲,表现了小马车在雪地中奔驰的情景,体现人物欢快的心情。《欢乐的小雪花》3拍子的节拍韵律以及歌曲优美抒情的情绪特点,体现的是对雪花“亲昵、喜爱”的情感。对于在风雪情景中创造新年欢乐的音响与场景,主要的教材学习作品是乐曲《铃儿响叮当》和歌曲《咙咚锵》。《铃儿响叮当》是西方圣诞歌曲,音乐中串铃音色模拟了驯鹿脖子上的铃声,描绘了圣诞欢快的场景。《咙咚锵》是表现中国年的歌曲,用打击乐器模拟演奏来表现敲锣打鼓放鞭炮的音响,描绘了人们过新年的热闹场景。
通过教材教法分析,总结出三个内容的重点,根据这个重点学校学科团队拟定了7条单元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要体现与课时目标的区分度,它既是以课程目标为依据,又不能十分具体的指向到哪个教材的学习,因此就要从 “音乐感受与体验”“音乐表现”“音乐创造” 三方面采用概括性的、中位的描述方式来制订单元教学目标。
二、目标驱动任务,规划单元核心活动
目标驱动任务是根据对单元内容重点的把握,从“音乐感受与体验”“音乐表现”“音乐创造”三个实践领域,概括性地确定并叙写单元教学目标。围绕三个实践领域单元目标,设计“体验性活动”“表现性活动”“创造性活动”三类核心活动。第一类体验性活动:就是以音乐作品表现特征、文化、功能的感受与体验为目的的活动。第二类表现性活动:就是在音乐体验(创造)基础上,以唱奏舞等表现技能的学习(表演)为目的活动。第三类创造性活动:就是运用音乐元素或形式,以即兴创编和一度、二度创作为目的的活动。设计这三类核心活动任务时,要以达成单元目标为目的,把握重点内容,抓住关键要求。
三、活动导向能力,评价促进学习达标
“核心活动”是以单元目标达成为目的的,指向某一具体音乐实践领域的、体现具体学科学习功能的活动。不同类型活动,对应音乐学科核心能力培养的不同侧重点:体验性活动更多侧重的是音乐听觉与联觉反应这个核心能力的培养,表现性活动更强调的是对乐感与音乐美感表现能力的培养,创造性活动是学生即兴编创与创造能力的落实。每一类活动要具体落实核心能力的培养,通过概括、提炼每一类核心活动的框架结构和实践要点,提示教师在活动设计与实施中,关注相应的音乐技能应用和学生的音乐能力表现。
体验性活动的基本结构,包括音乐的整体感受、音乐特征的体验、个性化的表达三部分。在这类活动中,需要教师关注这些“音乐技能”的学习与应用:比如律动与造型、节奏与声势等等,重视学生通过听觉对音乐表现要素、音乐表现形式、音乐形象与情景 、音乐符号做出反应这些方面的能力培养,见图2。
图2 体验性活动基本结构图
表现性活动的基本结构,包括感受艺术效果、学习基本技能、综合运用表现三部分。活动主要关注的唱、奏、舞蹈基本技能的运用,并重视速度的稳定感、节拍韵律感、音色音量和谐感、声部均衡感等核心能力及其表现,见图3。
图3 表现性活动基本结构图
创造性活动的基本结构,包括整体感知、探索实践、形式表达三部分。主要运用了有目的创造创编基本技能,包括创造规则理解、素材应用、创造表现形式手段等能力的培养,见图4。
图4 创造性活动基本结构图
以二年级第一学期第四单元中体验性活动——初步学会歌曲《欢乐的小雪花》为例:这个活动的主要任务是体验音乐情绪和节拍韵律以及感受歌曲旋律特点和音乐形象。在“整体感受”阶段,则是感受并体验歌曲《欢乐的小雪花》音乐的速度和节拍韵律,联想音乐情景与形象。在“音乐的特征体验”环节中,用简单肢体动作感知音乐旋律起伏特点并巩固音乐节拍感。在“个性化的表达”环节中体现的是借助儿童化形象的图谱, 感知、记忆歌曲基本音乐特征;在理解歌词内容基础上有感情演唱,用歌声来表现“小雪花上下飞舞”的可爱形象。这个活动主要运用了律动和造型以及图形与图谱的技能,侧重的是音乐听觉与联觉反应的核心能力。第一个关键点是音乐节拍韵律:用打击乐器和拍手拍腿的动作清晰地表示音乐符号强与弱。第二个关键点是音乐旋律特点:身体动作正确地表现出小雪花上下飞舞的线条。
要使得某一类活动中所对应的“核心能力”在课堂中得到落实,需要教师在设计活动的时候,针对难点对学生进行学习要领指导,并对学习效果做出反馈。比如在体验歌词并初步学唱《欢乐的小雪花》环节中,通过对图形与图谱的运用,解决的教学难点——歌曲演唱时的休止符、一字多音和附点节奏。为帮助学生形象地感知旋律中休止符的存在,可以在曲调图谱上用“小水珠”标示出休止符的位置,提示学生注意听教师唱,并观察当“小水珠”出现时,教师的歌声是继续的,还是停顿的。当学生出现“附点”的问题时,教师可以继续采用“小雪花”的图示帮助解决。在附点处用“大雪花”表示,在学生初步学唱歌词时,教师避免提前呈现所有的难点,在充分体验基础上,要让学生自己暴露问题,然后教师有针对性地做出反馈和用有预设的方法提示。
要使得活动最终能够指向教学目标的达成,除了有学习要领的设计和指导反馈以外,还需要合理使用“评价”的手段,将评价融入教学活动过程,促进学生改进学习,达成教学目标。为了达成目标,首先要将评价设计前置,并且合理安排在活动过程中,然后根据活动任务和具体内容,确定评价要点,依据评价要点开展学习活动的指导、评价和反馈。其背后是实现“依据学情,基于课标,追求教学评一致性”的重要理念和关键策略。比如体验性活动《欢乐的小雪花》中,在确定课时目标之后,评价设计要优先于教学设计。如何使评价设计能针对教学目标呢?教师设计了一张“评价内容及其要点”的表格,见表1。表格中,针对目标和主要评价环节,指出了每个关键环节中评价什么内容。同时明确地制定了每一项内容中的评价要点。这些要点,是学生了解学习任务、明确学习要求、对照学习结果的依据和标准;也是帮助老师在教学中确保每一次“教—学—评”的过程不偏离目标的方法。
表1 《欢乐的小雪花》评价内容及其要点
音乐学科单元活动设计呈现的是一种内容的结构化,通过横向贯通、纵向衔接,完整系统地构建音乐学科“驱动并进型”框架。这将有助于音乐课堂教育教学的实践,帮助教师整体构思音乐课堂教学。
吴轶君 上海市静安区闸北实验小学 20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