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编辑的工作策略
2017-07-29胡卿卿
胡卿卿
贵州省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贵州贵阳 550081
摘 要 随着微信、微博等各种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传统的电视新闻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文章从当今电视新闻的不足出发,阐述了电视新闻编辑工作变革的必然性,并提出在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编辑工作应当采取的工作策略应对竞争,取得发展。
关键词 新媒体;电视新闻编辑;变革;策略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12-0130-02
“新媒体”这一概念早在1967年就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CBS)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P.Goldmark)率先提出。媒体的发展经历了精英媒体、大众媒体和个人媒体这三个阶段,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新媒体是随着社会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不断变化的。严格来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媒体。一般而言,新媒体的概念主要包含以下要素:
以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以互联网、移动通讯等作为运作平台;以多媒体为信息呈现方式,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以及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互动性等特征;具有全覆盖和全天候的特征,受众受时间、地点场所的制约;具有创新性的商业模式上具有创新性;新媒体的边界不断变化呈现出媒介融合的趋势。
1 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的现状与不足
首先,受众分流,优势不再。作为传统的媒体传播方式,电视曾是大众获取信息的最重要渠道之一,如今随着互联网、智能终端以及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发展和普及,大众获取信息和新闻的来源更灵活多样,新闻传播更碎片化、多元化,电视新闻却受到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传统优势已经失去,电视受众被分流至各种新媒体。来自互联网信息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中国国内网民数量已超过6.88亿,互联网的覆盖率已超过50.3%,手机网民数量为6.2亿,占比90.1%,Wi-Fi使用率超过91.8%。互联网逐渐渗入到了我们的工作、生活等各个领域和层面。艾瑞咨询的调查数据显示,北京地区的电视开机率从3年前的70%下降到现在的30%。
其次,电视新闻编辑体制陈旧,缺乏观众互动,跟不上新媒体新闻的发展速度。当前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都在飞速发展,人们的观念和参与意识都普遍提高。传统的电视新闻几乎都采取“我说你听”的单向传播方式,缺少与大众的互动,观众无法及时表达自己的观念和想法,而新媒体正好弥补了这一不足,观众可以随时随地参与信息互动。来自艾瑞咨询2016年1月~3月调查的数据显示,60.8%的用户在3个月内将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当作新闻资讯来源的主要方式,用户日渐养成依赖社交媒体获取信息及表达诉求的重要渠道。而58.9%的用户获取新闻资讯的主要渠道是手机新闻客户端,将电视新闻作为获取新闻资讯主要渠道的用户为42.6%。艾瑞分析认为,比起单向传播的电视新闻,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信息更碎片化、更具互动性,资讯流通性更强。
再次,电视技术发展限制。尽管数字电视和网络电视等新型电视技术已经发展普及,但在互联网、大数据高速发展的今天,电视行业的技术仍然有所欠缺,传播方式依然受限于“有线”传播,不能让大众随时随地接收新闻和信息。
最后,电视新闻编辑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有待提高。新媒体时代对电视新闻编辑的专业素养和工作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过硬的职业素养,还要适应新媒体时代各种硬件软件革新的变化。
2 电视新闻编辑工作变革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1)顺应时代发展,拓展生存空间。在时代的发展面前,任何行业都要遵循相应的发展规律,否则就只会被时代淘汰。在新媒体时代,传统电视行业受到了严重的挑战,生存空间被各种新媒体挤得狭小不堪,尤其是新闻行业面临的竞争更强劲。只有对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进行变革和创新,才能找到生存和发展之道。
(2)电视新闻编辑仍然肩负社会责任。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具有多向性、爆炸性、病毒性扩散的特点,虚假内容增多,甚至出现一些不利于人们思想建设和社会和谐的留言和谣言。在这种趋势下,作为传统传播渠道的电视新闻以其权威性和严谨性,仍然受到群众的信任,是我国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肩负着传播党的政策、引导正确舆论方向的社会责任。顺应时代的发展,对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进行变革,才能更好的履行这一社会责任。
3 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编辑的工作策略
3.1 坚持实事求是
不管在何种社会环境下,新闻编辑工作者都应该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虚构新闻,不追求夸大事实效果,不以点带面以偏概全。在如今信息爆炸和以“标题党”博取眼球流量的社会背景下,电视新闻编辑工作应该时刻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全方位挖掘新闻的深层价值,用丰富的手段和表现形式从事新闻编辑工作,而不是用虚假夸张的新闻来吸引用户。
3.2 加强与新媒体的融合
传统电视新闻受制于单一终端的制约,新媒体时代的终端主力为手机,人人都可以用手机进行新闻的生产、阅读和传播。电视新闻编辑工作也应该顺应这一时代特色,加强与媒体的融合,所謂媒体融合其实本质上就是网络的连接,“三网融合”的提出也是从政策层面上给出了要求和做法。媒体融合是信息资源、传播资源、技术资源的融合,需要整合资源,共享渠道,优化配置,合理利用人力,才能形成一套整体的新媒体电视新闻编辑流程,工作才能事半功倍。同时,也应该创新新闻节目的形式,例如在新闻中加入与观众的互动环节,让用户从单调的被动接收新闻,转变为参与到新闻中来,提高观众对新闻的关注度和兴趣,就像采用微信或微博进行的实时参与和评论以及投票等多种灵活的互动方式。最后,还应该将新闻接收终端进行融合,从单一的电视终端与手机、平板电脑等新型终端进行融合,扩展新闻接收平台范围,形成不受空间和时间限制的新型终端体系。
3.3 创新电视新闻编辑技术
创新技术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硬件和软件的技术发展创新,另一个就是对内容的编辑技术。内容编辑技术是建立在软硬件技术发展创新的基础上的,社会科技的发展带来信号传输技术、硬件和编辑工具软件的革新和发展,顺应软硬件技术的发展对内容编辑技术进行创新是必然的趋势。而内容编辑技术创新是为了顺应时代技术发展以及观众不断变化的心理需求,传统的新闻编辑比较严肃,缺少审美元素,对观众的吸引力有限。电视新闻编辑技术可以在选题角度、叙事结构、叙事方式、剪辑手段等方面进行创新,在保证新闻真实性和时效性的基础上,适当加入审美元素,通过电视精美的画面、丰富的同期声带给观众更全面立体的电视新闻。
3.4 善用大数据
“大数据”是近年热度最高的科技词汇之一,也是很多行业目前积极探索的最新领域。通过大数据,电视新闻编辑可以得到一个完整的用户群体画像和用户收视习惯,也能通过大数据精准的分析市场需求和一些社会现象的规律,从而可以实现电视新闻的精准投放,取得更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5 提高编辑人员综合素质
首先,电视新闻编辑人员要保持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连接中外、沟通世界”是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的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作为电视新闻编辑人员应该以此为工作指导思想和方法融入到新闻编辑工作中,做好党的喉舌,宣传党的政策和方针。其次,要保持学习,具备良好的业务能力。电视新闻编辑人员应具备能判断新闻价值的能力、深厚的表达功底和熟練的编排技能,这也是电视新闻编辑人员的业务基本功。判断新闻价值进行编辑取舍,才能提炼出准确精彩的信息点和新闻片段;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在整个电视新闻编辑过程中都需要对节目内容解说词、标题等进行文字编辑,一般新闻文案言简意赅,用很短的一句话就要将新闻事件概括清楚,遇到突发新闻来不及形成文字的时候还需要清晰的口头表达向新闻主播传递信息;熟练的编排技能则主要是体现在电视新闻编辑人员对新闻画面和声音的处理剪辑,既要保持新闻的真实性,又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将画面和声音中的信息点保留还原事件的真相,还要具备一定的审美要求。
参考文献
[1]李嘉.关于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发展的几点思考[J].新闻研究导刊,2016(5):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