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班主任应重视学生的“核心朋友圈”

2017-07-29卓尚栋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7年21期
关键词:同伴交往朋友圈班级管理

卓尚栋

〔摘要〕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严正的朋友。朋友圈对学生的成长影响很大。从班主任的角度来看,学生的朋友圈特别是核心朋友圈往往是他们自我教育和成长的心理环境。班主任应协助学生建立他们的核心朋友圈,并加以适当的引导,祛恶扬善,激发潜能,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班级管理;朋友圈;同伴交往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7)21-0076-03

朋友是指在特定条件下,由双方都认可的认知模式联系在一起的不分年龄、性别、地域、种族、社会角色和宗教信仰的,相互尊重、相互分享美好事物,可以在对方需要的时候自觉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的人。

我国古代大哲学家庄子曾经说过:“同类相比,同声相应,固天理也。”每个人都会在生活圈子里有意无意地寻找同声相应的人成为朋友。学生也一样。因为处于成长期,他们有更多需要沟通交流的需求,所以,意气相投的朋友,在他们的生活中就变得很重要,做班主任工作不能不关注学生的朋友圈。

一、几个朋友,可以相互帮助

有一次,因为班级物业管理的需要,我任命了一个学生做物管干部。考虑班级课桌摆放不够整齐,我对这个同学提出目标:能不能在每天早读结束以后,上课之前,用几分钟时间把课室里的课桌摆放整齐呢?

这个学生很大声地回答:“好。”随后几天我暗中观察,这个学生会怎样执行这个任务。我发现每天早读结束以后,他就开始招呼另外两位同学一起协助他把课桌摆放整齐,看见桌子上有没有收好的椅子、书本,他们也会帮忙收好。

我没有指定任何学生协助这位物管干部,但是他却很快就组建了自己的工作小组,而且每天都能认认真真地把事情做到位。

有一次我问这位学生干部:“协助你摆桌椅的学生是你要求的还是他们自愿的?”

学生回答:“我们几个是玩得很好的朋友,我邀请他们协助我摆桌椅,他們就同意了。”

这个摆桌椅的小组自建立起来,他们每天都能把桌椅摆得井井有条。这两位协助的学生中,有一个是班上的体育委员,和那个物管委员一样都是一米八以上的大个子,但是他并不喜欢那个职位,所以每次该他履职的时候总是需要提醒,甚至体育老师还另外配备了一个助理体育委员。看来这个学生并不愿意做发号施令的事情,但是他能认真完成他愿意做的事情。另外一个在班里从来都是默默无闻,但是完成这项任务的时候却是非常尽职尽责。

这个物管小组的表现让我发现:有几个可以互相帮助的朋友,不但可以愉悦自己,也可以一起承担责任。

二、三五知己,可以及时减压

有一天,我们班有一个女生走到我面前来问我:“老师,隔壁班有一个好朋友在隔壁班学习,想要换到我们班来学习,可以吗?”

我脑袋里迅速转开了,一墙之隔,为什么要换班呢?

我说:“换班本也不难,可是理由呢?再说了,这起码要经过她自己的班主任同意。”

经过交谈我了解到,隔壁班的女生小阮在班里和同学闹别扭了。小阮是一个不怎么说话的人,同宿舍有一个学生和她关系还不错,经常打探她的一些隐私。她知道小阮喜欢班里某位男生,但她并不确定所以一再追问弄清楚了。小阮要她不要告诉别人,但是这个舍友却把小阮的秘密在班里到处讲。那个男生并不喜欢小阮,在班里说一些难听的话,引起班里男生们的嘲讽,那些女生也议论纷纷,指指点点。小阮感觉自己被班里所有人孤立起来,就不想在这个班里待下去。

我找到这个女生,当她走到我面前的时候眼睛还是红红的,浸着泪水。我说,转班没有问题,但是转班不能解决你现在的问题。所以,这件事先别急,我帮你解决一下。随后,我找到这个班的班主任,向她反映了小阮的困惑。班主任听说以后,及时跟进。三天以后,我问那个班主任,她说没事了,和几个当事人做了沟通说明,他们表示尊重同学,不再做伤害同学的事情。

后来我找到小阮问她:“问题解决了吗。”她说:“嗯,没事了。”我问还用换班吗?小阮说不用了。我看她眼睛的时候,发现她眼中是平和与安定。通过这件事,她应该已经懂得怎么把握与一些同学相处的分寸了吧。

从这个事件中我感到学生朋友圈的重要。小阮和我班学生作为好朋友,她们选择了正确的方式解决问题。当小阮遇到困惑的时候,她及时对朋友说了,她的朋友帮她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朋友充当了小阮宣泄心理压力的最好渠道。

英国牛津大学一项研究显示,尽管人们可以借助社交网络实现“好友”遍天下,但真正的密友屈指可数,而且数量基本保持不变。学生时代,他们更多的是需要可提供情感支持的人,在需要的时候提供可依靠的肩膀。

三、良莠不齐,还需小心分辨

学生的朋友圈,一般来说,还是健康的多,但是,也不排除有些学生的朋友圈是“暗黑料理。”班主任如果能充分了解这个圈子,那么有些事情也就能防患于未然了。

有一天上午第四节课下课后,我正在办公室批改作业,有一个学生推门进来告诉我:“班主任,班上周玮叫了几个人过来要找我们班的小敬打架。”听到这个消息,我迅速站起来,快速走向课室。

走到门口,发现有两个其他部门的学生在我们班教室门口徘徊,这两个学生恰好也是我教的其他班级的学生。看见我走过去,那两个学生从门口离开往外走。

我拦住他们问:“两位同学,你们现在不去食堂吃饭,到这里来干什么?”

那两个学生说:“没干什么,过来找朋友等到一起去吃饭。”

我不确定这两个人就是当事人,问明以后,让他们走了,同时我提醒他们,在校园里,千万不要做打架之类的事。

随后我找到周玮和小敬,分别单独谈了话,了解到事情的原委:周玮是走读生,上一周受同学委托买东西,但他后来忘了,也不记得把钱还给人家。委托人把这事对同寝室的小敬说了,小敬就在课后当面提了这件事,说话间还扯到一些别的话,比如寝室里丢钱的事,话语间好像暗指周玮手脚不干净。小敬据理力争,闹得双方很不高兴。周玮事后建了一个群,拉了一帮好朋友进去,也把小敬拉进去,在群里继续说这件事,哪晓得群里说得更加难听。于是,周玮约了他的几个好朋友,准备上午散学后过来班里评评理。

我问周玮:“那些朋友是什么人?”

周玮说:“是自己在校跆拳道社的朋友。”

我说:“你觉得自己拉了一大帮人来就能把道理说明白而不是双方会打起来?”他说是有想教训小敬的意思。

我说:“我必须把底线对你说清楚,而且我平时在班里也说了好多次,如果打架,学校会严肃处理,打架是红线,不要碰,一碰就完蛋。到时候我救不到你的。”

周玮说:“我知道,所以我没有喊他们全上来,只让两个人上来,也就是不想把事情搞大的意思。”

我问:“那还有一些人呢?”周玮说都在教学楼下的大堂里等着。

我说:“你有那么多朋友不顾后果来帮你打架?”

周玮说:“其实要好的也就三五个,其他人都是别人叫来的朋友,自己也不怎么熟,只是因为大家都在跆拳道社里,听说有架打,就都跟上来了。”

经过谈话我也了解到小敬的想法,他就是为他的朋友鸣不平,所以说话的时候有点冲,他首先向周玮道了歉,表示自己不该恶语伤人。周玮也向小敬赔了礼,表示自己不该冲动,要冷静理智。两人表示把这件事情放下,在我面前,两个人握手言和,并相互拥抱。

实际上,这两个人都不简单。周玮说,他在初中时曾经帮人把风偷自行车,虽然这事只有天知地知当事人知,但这件事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心理负担,他最忌讳有人骂他是小偷,所以这次反应激烈。而那个小敬也根本不是鱼腩。他曾经在小学阶段有一个很好的女同桌,他父亲认为儿子从小不学好,逼着儿子与那个女生断绝往来,并背着儿子做那个女生的工作,后来这个女生不声不响转学去了千里之外的老家,连告别的话都没有。小敬从此恨死他的父亲,两人关系一直很恶劣,就在一个星期前,因为上学的事两父子又闹开了,小敬表示不想回学校了,他父亲又反复催促,小敬被逼无奈,大声怒吼:“你今天要再逼我,信不信我捡一块石头给你把这辆车砸个稀巴烂。”

好在周玮和小敬没有真的打起来,如果双方被激怒,后果只怕是不堪设想。在这个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周玮发动他的朋友圈参与进来是最大的问题。而小敬的朋友及时发现问题,在最短的时间里冲进办公室报警是使事态得到控制的关键。在这一事件中,让事态恶化升级的是朋友圈,使事态得到及时控制的也是朋友圈。实际上,周玮初中时和别人偷自行车也是朋友圈发生的事情,自从偷了自行车以后,周玮的良心难安,后来逐渐远离了那个朋友圈,最后彻底与那个朋友圈断绝了来往。这说明周玮自己还是能够分清楚是非善恶,他身边的环境让他具备自我教育和自觉向善的功能。

以上事例说明朋友圈对学生的成长影响很大。从班主任的角度来看,学生的朋友圈特别是核心朋友圈往往是他们自我教育和成长的心理环境[1]。当年毛泽东在长沙一师求学之时,建立了自己的良好朋友圈,大家彼此促进,共同进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正是有了志同道合的一帮朋友,所以才有了后来长沙的新民学会,蔡和森、蔡畅,还有萧子升、何叔衡、罗章龙、李维汉、谢觉哉、向警予、杨开慧、蔡畅、夏曦、萧三、郭亮等。这些人奠定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革命英雄群像的坚定基础,他们的事业光耀千古,他们的精神流芳百世。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告诉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严正的朋友。周华健在《朋友》中这样歌唱朋友:“朋友不曾孤单过,一声朋友你会懂,还有伤,还有痛,还要走,还有我,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作为班主任,协助学生建立他们的核心朋友圈,并加以适当的引导,祛恶扬善,激发潜能,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均华,梁剑玲.初中生幸福感來源结构及问卷编制[J].心理技术与应用 , 2016 , 4 (8) :465-472.

猜你喜欢

同伴交往朋友圈班级管理
礼貌教育促小班幼儿交往能力发展实践
儿童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研究
角色游戏在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浅析幼儿同伴交往中混龄交往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