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海无涯“图”作舟

2017-07-27李显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7期
关键词:思维导图运用

李显

【摘 要】本文对思维导图运用于新派作文教学进行了实践和研究,用实例说明了将思维导图运用于写作教学,能够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关键知识点和谋篇立意上,摆脱文不对题、思路不清、绞尽脑汁仍觉无从下笔的困扰,不仅提高教学效率,也让学生减少在学习中不必要的困难。学生只要在学习中掌握这种方法,也能迅速提高学习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思维导图;新派作文;优势与特点;运用

据一些老师和家长反映,不少孩子对于作文的最大感受就是“怕、难,不知道写什么”。在多年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大多数孩子写作文已模式化,纯粹是“要我写”的“生存作文”,而不是“我要写”的“生命作文”。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有:

(一)学生方面原因

部分学生语言连贯性差,缺少衔接,缺少逻辑关系;语篇立意差,不知自己要表达什么,而对想表达的又词不达意;篇章结构差,缺少整体的谋篇布局和前后呼应。总之,由于课堂教学中缺乏有效的写作训练和指导,学生在写作中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普遍欠缺。

(二)教师方面原因

据了解,教师的写作教学环节多数为“布置任务→评讲一至两篇范文”,或者“布置任务→收上来全部批改→评讲”。这种简单的教学模式往往只注重写作结果,忽视了对学生写作过程的关注,很少让学生展开英语思维的翅膀,降低了学生的兴趣,导致学生仅仅是为了写作而写作,缺乏对所写文章的整体构思。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所写的作文缺乏科学性的评改方式,反馈手段单一,评改方法陈旧,也很容易挫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并没有产生应有的作用,甚至还可能带来负面影响。调查表明,多数学生在教师批改后只是随便描了一眼,只有一部分学生比较认真地进行阅读和反思,还有些学生连看都没有看,更别提对自己的文章进行修改、主动反思和调整自己的写作方法了,教师的辛勤劳动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写作教学效率事半功倍。

一、思维导图为新派作文教学打开一扇窗

“每個孩子都有写作潜质,一旦这种潜质爆发,能量超乎你想象。”新派作文创始人袁刚说。在他看来,过去很多学生作文写不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关键原因无外乎三个:一是缺少真情实感;二是思维打不开;三是句子写不美。于是,他带领新派作文团队经过30多年探索、实践、借鉴和总结,逐渐创立了包括思维发散法,具象化的符号系统,情感、思维、语言“三位一体”的作文教学方法和较为完整的新派作文理论体系,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核心技术和竞争力。通过新派作文的训练和启发,让作文变得有生命张力。

二、思维导图的特点及其在小学写作教学中的优势

思维导图是发散图,它是一种发散思维,深度思维,它能将思维可视化,从而清晰再现学习者的思维过程,便于梳理、审视、修改、补充、完善。思维导图创新最简单的就是写作文,不但能创新,而且能提高写作逻辑,给人感觉起来不那么“记流水帐”。在新派作文不断推进的情况下,小学作文教学要求教师不仅要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还要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而运用思维导图开展作文教学便可有效达到这一目标。

思维导图由世界著名教育学家、心理学家托尼·巴赞于上个世纪70年代提出,作为一种简单有效的锻炼思维的工具,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将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或相关的层级图表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和空间等建立起记忆链接。用思维导图提升智力、能力从而提高思维水平,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在小学写作教学中,思维导图具有以下优势。

(一)发散性

思维导图的结构类似于大脑神经元网络分布图形。它往往是从一个点或者一个关键词人手,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步扩散开来,最后形成一个相互联系又不断延伸的脉络结构图。写作时,学生可以围绕某个关键词进行自由发散,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不知道作文怎么写的难题。

(二)直观形象性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思维导图穿插使用大量形象生动的图片和符号,将复杂的知识体系结构直观化、图像化,帮助我们强化关键词,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生想象力,可以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

(三)师生互动性

在借助思维导图进行写作的过程中,学生是“第一作者”,教师是“第二作者”,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无形中得到了巩固。另外,教师也可以完成自己的思维导图,最后与学生交流,甚至“一决高下”。这个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思维的碰撞,会擦出最闪亮的火花。

三、思维导图在新派作文中的运用

思维导图如何帮助写作?作文是一种思维过程与思维结果。思维导图,作为能够反映普遍思维过程的工具,也就必然能够反映作文这一特定思维过程。将思维导图运用到作文,可以激发我们的发散思维,帮助我们理清思路、以达到有章有法、节省时间的目的。

思维导图在帮助我们作文立意、构思方面作用巨大。它的运用步骤是:

(一)初步绘图,理清文章思路

教师在布置学生写作任务时,首先需要指导学生进行初步的思维导图绘制,即对写作主题的内容、结构、表达思想等进行全面分析,以增强学生对写作要求、目的的了解,从而使其大致了解写作的主要内容。

(二)添加细节,突出重点结构

在学生思维导图初步绘制完成后,教师应指导学生对作文段落、作文例子、作文结构等细节内容进行分析,即在思维导图上对各项重点内容进行添枝加叶,以使写作材料更为丰富,使文章内容更为丰满。同时,还应指导学生在思维导图上加强对写作重点内容的描绘和备注,以使学生写出的文章内容丰富、主体鲜明。

(三)完善结构,开始进行写作

在完成第二步写作思维导图的绘制,即细节添加与突出重点后,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对所完成的思维导图结构进行梳理和完善,以使学生清晰明了写作的思路与方法。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在这个过程中,起到的作用至少有三个:1.养我们发散思考的习惯;2.使我们进行发散思考,并把发散思考的内容具象化的表达出来;3.一堆元素用关键词的形式排布在一张图上,让我们更容易找到其中可能的关联,从而找出创意。以上是对新派作文思维导图的详细介绍,希望老师们在教学中将这一方法切实运用于教学,不仅提高教学效率,也让学生减少在学习中不必要的困难。学生只要在学习中掌握这种方法,也能迅速提高学习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杨九俊.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李林英.思维导图与学习[M].北京:北京师范出版社,2001

[3]张敏华.思维导图与小学语文教学[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思维导图运用
论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应用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