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数学工具”,提升学生数学学力

2017-07-26葛善勤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综合与实践

葛善勤

摘 要:数学工具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资源。以数学工具为中介,能够发展学生的数学学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以“数学工具”为载体,打造“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程。本文以《玩转三角板》的“综合与实践”活动为例,阐述运用数学工具的具体操作方法。

关键词:数学工具;数学学力;综合与实践

数学工具在学生数学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小学生常用数学工具有直尺、三角尺、圆规、钉子板以及其他的一些教具、学具等。数学工具能够促进学生数学学力发展,对于渗透数学思想,显化数学方法也有着独特功能。然而,在数学教学中,数学工具的使用情况却不容乐观,许多教师和学生对数学工具往往是“就题运用”,没有充分发掘数学工具的系统功能。要让学生的智慧在指尖跳跃,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研究数学工具,发掘数学工具的教学功能,释放学生数学学力。本文以《玩转三角板》的“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为例,探寻如何以数学工具为中介,促进学生学力发展。

一、三角板:一种独特的数学学习工具

三角板是小学生数学学习主要的学习工具。对于三角板的运用,一般教师仅仅将其停留在画直线、画固定度数角(如30°,45°,60°,90°等)、画平行线、画垂线等上。在这些操作方面,三角板仅仅是作为学生绘图工具而使用的,没有发展学生数学思维,促进学生学力发展。由于轻视三角板,导致部分学生对三角板三个角的固定度数、三角板的来历、三角板的拼角、三角板的拼图、三角板的旋转、三角板的堆积等方面的内容都很陌生。基于此,笔者在五年级自主研发了《玩转三角形》的“综合与实践”活动课。

开发《玩转三角板》的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意图在于:让学生在玩三角板的过程中了解三角板角、边的特性,通过“玩”三角板,系统演绎“图形与几何”世界中的点、线、面、体,发展学生“点点成线、线线成面、面面成体”的动态几何观念,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形成学生的具身认知能力,积累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渗透数学的思想与方法,让学生欣赏数学的奇妙,感受、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二、综合与实践:构筑数学工具运用的平台

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數学工具的使用往往是散点式的。散点式的数学工具运用往往不能发掘数学工具教与学的功能,学生往往是碰到要使用时才使用,这种使用往往是草草了事。学生没有深入地研究、使用数学工具,很多时候数学工具成为虚设的闲置物品。数学工具的特性学生没有发现,数学工具的使用技巧学生缺乏,数学工具使用受限让数学工具遭遇到了放逐。“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给了系统研究数学工具、使用数学工具的平台。通过“综合与实践”中的系统研究、运用数学工具,能够整体性地达成教学目标。

1. 形式召唤:激活学生数学猜想力

在“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程中,我们首先开发了“拼角”“画角”的教学环节。调查研究发现,学生在四年级学习“角的度量”时,已经知道了一副三角板中有两种规格的三角板,其中几个特殊角的度数以及一副三角板所拼一般角的度数,分别是30°,45°,60°,75°,90°,105°,120°,135°,150°,180°。教学伊始,笔者直接出示学生所拼三角形常见度数的角,引导学生发现这些角的特征。

生1:老师,我发现这些角都是由一副三角板中的某两个角相加而成的。

生2:我发现这些角的度数都是15°的倍数。

师:是吗,按照你的发现,你觉得这么多角是从最小角到最大角排列的吗?

生3:老师,我发现其中少了两个角,一个是最小角,还有一个角应该在150°到180°之间,是165°的角。

师:这两个角,你能用一副三角板拼出来吗?

学生讨论。

生4:老师,我发现刚才这些角中,有的是三角板本身的角,有的是用三角板中的两个角相加的,还可以用三角板中两个角相减,如60°减去45°等于15°,45°减去30°等于15°。

学生操作。

生5:老师,我发现了一副三角板的两条直角边重合,两条斜边所成的夹角是165°,我用量角器量的。

学生操作。

师:是的,我们在动手操作时更要动脑,一副三角板中的角不仅可以相加,也可以相减,还可以通过猜想验证的方法得到。学习数学要善于猜想。

学生已拼角按照某种序列排成后,能够向学生显露其中蕴含的规律。学生根据规律提出数学化猜想,并在动手实践中展开验证。在此,这样一种数学形式形成了“召唤结构”,召唤着学生的自主探究。

2. 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数学实践力

结构主义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活动是智慧的根源,让儿童在操作中学习是教学最主要的原则”。在运用数学工具进行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手脑协同运作、做思共生。教学中,我们先让学生用一副三角形玩,启发学生思考:怎样才能将一副三角板拼成一个四边形?学生在操作中发现:一副三角板中有两条边竟然是相等的。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个伟大的发现,这个发现为用两副三角板拼图奠定了基础。请看用两副三角板拼图的教学片断:

师:下面,请同学们用两块同样的三角板,将相同的边重合起来拼图,找一找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拼法?

生1:我用的是30°的三角板,我找到了三种不同的拼法。(边说边展示)

生2:我找到了6种不同的拼法。(边说边展示)

生3:我用的是45°的三角板,我找到了三种不同的拼法。

师:同样是用三角板拼,为什么30°的三角板拼出了6种,而45°的三角板只拼成了3种呢?

生4:因为30°的三角板三条边各不相同,每一条边相拼有两种拼法,二三得六,一共有6种不同的拼法。45°的三角板两条直角边相同,所以只有两种拼法,另外将斜边翻转后拼成的正方形是一样的。因此,第二种规格的三角板拼图只有3种拼法。

此外,笔者还让学生在拼的过程中思考“怎样拼周长最长?怎样拼周长最短?”在学生通过操作发现用30°的三角板可以拼成等边三角形,45°的三角板可以拼成正方形后,笔者适时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了“三角板的来历”,让学生了解三角板的产生史。如此,“数学味”与“文化味”在学生的指尖上相逢。

3. 学做共生,诱发学生的数学创造力

学生进行数学学具操作不仅是数学知识的习得、思想方法的领悟,更是数学文化的表达。教师还可以运用数学工具,发展学生的数学审美能力和创美素质。如笔者在让学生用两副三角板拼图后,又进一步让学生用四副三角板拼图。学生果然不负所望,拼出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菱形、梯形等。其中,笔者选取了这样的两幅图案(如图1)。

师:同学们看这两幅图,有什么特征?

生1:这两幅图都是正方形,第一幅图是由4个45°的三角形拼成的,第二幅图是由4个30°的三角形拼成的。

生2:这两幅图整体来看是一个大正方形,里面还分别有一个小正方形。

生3:我发现第一幅图中大正方形的面积是小正方形面积的2倍。

师:为什么?

生4:作两条辅助线就可以看出。(生4走上讲台在电子白板上操作)

生5:也可以将外边的小三角形向里翻转,就能拼成里面的正方形。(生鼓掌)

师:同学们,我们再来研究第二幅图。第二幅图在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上还被作为会标呢!

生:为什么?

师:第二幅图叫“弦图”。先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如果在这幅弦图上,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3厘米和4厘米,那么小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大正方形的面积又是多少?

……

经过学生的讨论、交流,学生得出了大小正方形的面积。接着,笔者运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赵爽的“弦图”,渗透了“勾股定理”的相关知识。这样的教学,基于数学工具又超越数学工具,发展了学生的審美能力和创美素质。

三、动态想象,开掘学生的动态想象力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运用数学工具,要着眼于学生数学思维力和数学想象力的发展。学习“图形与几何”,学生最大障碍在于“眼中有物,脑中无形”。“动态想象”可以让学生的操作、感知、想象从被动转向主动。教学中,笔者运用三角板发展学生的动态想象力。在动态想象中,学生初步认识到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静态几何与动态几何的微妙关联。

师:同学们,其实三角板不仅可以拼起来玩,还可以转起来玩呢!(学生跃跃欲试)

师:在同学们玩之前,先请同学们在头脑中想象一下,以三角形的一个直角边为轴旋转,会形成怎样的形体?(教师出示圆柱、球、长方体、正方体、圆锥体等)

生1:我觉得能够形成三角形柱,下面是一个圆,上面是一个点。

生2:能够形成像沙堆一样的东西……

师:这种形体在数学上叫作圆锥,在六年级时我们会系统地研究它……

师:刚才我们是将三角板旋转,我们还可以将三角板堆起来。同组的同学将相同的三角板堆一堆,看看堆成了什么?

生1:我们堆成了长方体的一半。

师:这种形体,数学上将它称之为“三棱柱”。

从运用三角板旋转,到堆三角板,既横向又纵向地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想象。学生通过学具的创造性运用,从平面到立体,从静态到动态,开阔了知识视野,激活了思维通路。一个个相关的知识点被串联起来,形成了知识网。

数学工具是潜在的课程资源。在数学教学中巧妙运用数学工具,能够发展学生的数学学力,让学生从“学会”转向“会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研究数学工具,充分发掘数学工具的教学功能,让数学工具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助力。

猜你喜欢

综合与实践
关注“综合与实践”,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分析小数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灵活应用综合与实践题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的困惑与破解
关于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设计案例探究
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中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
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中发展型思想
让“综合与实践”活动“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