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途径
2017-07-26来丽媛
来丽媛
[摘 要] 中职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而毕业后要走向生产、服务和技术第一线工作的他们,在校期间不仅要学会技术,而且要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所以中职教育不仅要重视学生专业知识、技能方面的培训,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使其良好道德素养的形成。尤其语文学科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思想性强,知识面广,有着非常丰富的人格教育素材,具有很强的德育渗透功能,值得教师拓展多种途径进行德育。
[关键词] 中职学校;语文教学;德育
当下,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普遍学习成绩较差,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较强的自律意识,处世的思想和方法不成熟,在个人心理品质方面,有些缺乏集体主义观念、吃苦耐劳精神。《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这就要求中职语文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德育内容的挖掘,达到语文学科教学与德育渗透的协调发展。
一、中职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存在重技能而轻德育的倾向
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受职业教育重技能轻德育的影响,大部分学校都把学生的技能水平作为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把学生就业率作为职业学校的生命线。尽管职业教育搞得风风火火,但对技能的重视远远大于德育,两者间还是有很大距离。因此,在如此的教育形势下,教师把绝大多数时间花在知识和技能传授,而忽略了道德素质的培养和渗透。所以,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德育往往是处于“缺席”的地位。
(二)教学过程中对于德育渗透的理解存在偏差
目前,部分职校语文教学片面追求工具性价值,而忽略了其内在的德育培养目标,或者把德育培养仅仅作为一种形式,并没有体现其实质性的内容。教学过程中认为德育即政治教育或过分强调政治化,把德育跟政治色彩联系在一起,从而使德育培养政治化、形式化。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只是讲一些老套的空话和套话,使德育培养脱离了实际,没有与学生的实际相联系。这样就使语文知识训练收效不大,也进一步使德育陷入苍白无力的境地,导致教书与育人、文与道的两败俱伤。因此,德育过分强调政治化也是语文学科进行德育渗透的误区。
二、中职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
中职语文教材中所选的文章大多是一些中外名篇名作,这些文章或是作者真挚情感的流露,或有作者对人生的深沉思考……语文教学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使其从文学作品中得到某种启示或心灵受到震憾,从而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建议中也指出:“重视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功能。要尊重学生的感受与情感体验,同时要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正确引导。”由此可以看出,培养一个人的人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功能,作为中职语文教师,应该认识到教学中的各个环节都是德育渗透的途径。
(一)备课时充分挖掘文章中所蕴含的思想道德因素
语文学科中蕴含的思想道德因素非常丰富,新编的语文教材有其独特的特点,每篇文章都具有可挖掘的德育渗透内容。例如,在讲授老舍的《母亲》、史铁生的《合欢树》时就可以挖掘文章中感人肺腑的“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痛悔情感;在讲授《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时,引导学生看到文章中横眉怒目的爱国诗人闻一多的高大形象;在《我爱这土地》诗歌中体会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这些文章都是对学生进行人生观、爱国主义与奉献、坚韧、求实、自强不息等精神教育的好材料,对学生良好品格修养的形成都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对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合格的职业人和对学生今后的终身学习都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
(二)课堂上不失时机地巧妙渗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人物形象的感染作用,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在道德感上受到深切的影响。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要有道德情感的参与。因此,需要教师平时有意识地激发,创造学生情感投入的时机,可以从导入、人物形象和语言等方面入手。
1.课堂导入中引入相关思想道德因素
以《善良》一文為例,文章中论述了人最宝贵的品质——善良,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个无形的东西,因此在课堂导入时可以播放感动中国人物的视频以及社会上需要帮助的老人、小孩等图片等,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形成情景交融的学习氛围,触动学生的心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最后,使学生认识到善良的美、善良的力量,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这样进行导入就把无形的论点形象化了,也调动了学生内心的情感,达到了德育渗透的目的。
2.分析人物形象引入相关思想道德因素
以《项链》一文为例,主人公玛蒂尔德的爱美之心与虚荣心使她丢了项链,改变了人生的轨迹。一串项链,带来了十年的辛酸,带走了路瓦栽夫人的美好时光。在分析路瓦栽夫人的形象时,可以把买了真项链后路瓦栽夫人的变化作了重点分析。通过走近路瓦栽夫人这一人物形象,让学生明白了每个人遇到困难时,要有勇气负责任和担当,只有这样做才能让人感到生命的力量和这力量的价值与意义,坚定自己的人生价值观,从而达到思想教育。
3.品味文章语言,渗透思想道德
一篇好的文章、一段名人名言,往往能伴随人的一生、激励人的一生。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品味文章语言,对文章中的语言用心揣摩、理解,在领会语言中的内涵时,对学生渗透思想。如《合欢树》中写道:“‘到小院子去看看吧,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心里一阵抖。”作者内心的疼痛、悔恨之情在一个“抖”字中倾泻而出,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愧疚与痛苦,从而进行亲情的德育渗透。
(三)通过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进行德育渗透
实践活动的开展,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进一步补充,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又一良好途径。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我们可以形象地说,由道德概念到道德信念的道路是从行为和习惯开始的,而行为和习惯中又渗透着儿童对于所见所为事物的深刻情感和个人态度。”课本中很多内容都是可以用于学生实践的。如《鸿门宴》《廉颇蔺相如列传》《茶馆》《罗密欧与朱丽叶》《雷雨》等故事性强的可以让学生改编成剧本,在班会、新年会上表演;如《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善良》等议论性、逻辑性比较强文章,课下可让学生开展辩论,各抒己见。给学生时间去感悟,给空间去创造,给舞台去表演,让他们动脑去思考,用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聆听,用嘴去描述,用手去操作,从而学会生活中的做人、做事的道理。
总之,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有效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以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和职业素养,最终使其成为一名合格的高素质职业人。
参考文献
[1]谢双福.语文课堂德育渗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教导刊,2011,(01).
[2]王品德.针对实际讲求实效——提高语文德育效率的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1,(01).
[3]孙进秋.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寻找精神世界的突围之路[D].东北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