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京水系与景观规划研究

2017-07-25姚亦锋

中国名城 2017年6期
关键词:玄武湖秦淮河古都

姚亦锋

南京水系与景观规划研究

姚亦锋

南京城市的起源和发展与水系的自然变迁密切相关。地理格局使其历史古都发展具有独特深厚的景观传统。主要地理结构是:3条山脉、2条河流和3个湖泊。南京从其诞生到后来城市几次大的变化,都是依据这个自然地理系统而构思规划。现代南京城市发展支离破碎,历史上的连绵山峦、河流水系网络已变得断断续续。因为保护古都赖以生存的河流脉络系统,是形成古都特色的基础,因此要以山脉和河流系统为网络基础,确定历史城市与自然融合的景观空间格局。

长江变迁;南京城市水系;古都景观规划

The Yangtze River had deep impacted on the landscape of ancient Nanjing, the city's geographical condition is characterized by three ranges of low mountains and hills, two branch rivers and three lakes. From its boring time to the last dynasty the planning ideas of Nanjing's landscape was in the line with the system of its mountains and hills, lakes and rivers. The river system has been fatally buried and blocked. My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following ideas:an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ystems of the rivers in the historical periods, and an investigation of sites of historical sites along with the system, in order to search for the laws of historical evolutions and spatial structure changes of cultural landscape in geographical system. Further research is needed to get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river condition which onc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its origin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conserving the natural continuous characteristics of rivers,identifying geographical system to composite the rivers into a whole landscape system, and extending the traditional preservation planning and cityscapes planning to that of geographical landscape system.

historical Yangtze River, Nanjing river system; ancient cityscape preservation

河流对城市的起源和发展是重要的,河流先于城市存在,然后城市依托河流发展。几乎世界上所有的历史古城发展都与河流密切相关。南京是长江下游重要的城市,历史上是十朝古都,城市的起源和发展与水系的自然变迁密切相关。因此研究南京城市与水系自然变迁的关系有着重要意义。

1 长江对于南京城市景观影响

南京作为城市出现,其起源与发展是与长江分不开的。长江下游丘陵山峦连绵,河湖纵横。南京地区地势低平,为冲积平原小盆地,周围有宁镇山脉的支系紫金山、幕府山等,其地貌形态是在新构造运动的影响下完成的。长江及其支流的侵蚀作用是营造南京地理形势的重要外动力。

史前时期,长江经常泛滥,形成南京地区河网纵横的支流。长江水急浪大,时常泛滥,沿岸不适合早期居民的定居;支流的下游与长江交汇处常常泥沙淤积,也不适合早期居民的定居。新石器时期的居民出现是在长江支流的上游方向。新石器时代南京原始居民选择秦淮河与金川河的中上游沿岸台地建立村寨,这些地段近水源,又不会被洪水淹没。先秦时代江面辽阔,波涛汹涌,两岸相距可达15公里。先秦以后,江中沙洲不断涌现,江面逐渐缩狭。其缩狭的总趋势是自西南向东北发展。西汉以前长江主泓偏北。西汉时期长江明显南迁,下游出现大片沙滩和冲积平原。两晋、南北朝时期发生多次洪灾,史书有记录,石头城被洪水淹没。唐、宋时代,南京西南江中沙洲棋布,唐朝诗人李白游览南京时曾经称颂:“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诗中描述了城市周边山峦怀抱,河流在此分汊汇入市区的情景。

长江是南京城市北部的防御天堑,古代六朝时期长江直抵清凉山石头城下,沿长江设有系列军事堡垒和烽火台。其西部崖壁上今天依然可以看到江水冲刷的自然痕迹,只是南唐以后才逐渐沉积形成今天的河西平原。天然山水地形使南京多次成为中国历史上南方的古都。

南京没有中国历史上秦、汉、唐之恢弘气度与雄伟繁盛,南京历史上的王朝大都是割据王朝,建都时间短暂,且国势纤弱,偏安江南,仅有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统一中国三十八年。唐代诗人杜牧在《泊秦淮》中曾经描写六朝情景:“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历史上的南京成为都城,是在中国历史发展的若干重要时期,特别是历史转换、王朝更迭的动荡关头。北方沙漠地带强悍的游牧民族南侵中原,对于船只一筹莫展,无法渡过浩荡的长江,只好接受南北对峙局势,而逃到江南的残余政权,得以保持汉族文明传承延续。六朝时期,中国长期战乱分裂,封建社会由前期向中期过渡,都城“建康”偏安江左。

五代十国时期,中国再次分裂,处于封建社会中期的唐、宋两个王朝,连接的是中国历史的“中点”,南唐依长江屏障定都“金陵”。明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开始,南京是当时最安全、最先进的地区,在南京建立都城,为保存、延续和发展社会经济和文化作出了独有的贡献。南京的历史辉煌恰是在中国历史的转折时期,这正是南京在中国名城古都中最独树—帜的地方。

南京在中国历史上有重要的文化地位,多才子佳人。悠然寄情于自然山水,有时候优雅而又伤感,这种气质在这个城市历史上即存在于诗人心中,也存在于这里的帝王的胸怀之中。南唐皇帝李煜有诗词《虞美人》,陈朝皇帝陈叔宝有歌舞音乐《后庭花》,梁朝太子有《昭明文选》。《桃花扇》有唱词:“孙楚楼边,莫愁湖上,又添几树垂杨。偏是江山胜处,酒买斜阳。勾引游人醉赏,学金粉南朝模样。暗思想,那些莺颠燕狂,关甚兴亡……”很是具有南京传统文化气质。

中国历史上有七大古都,长江南北文化气质差异影响着都城的历史特色。南京地区的自然山水环境中曾经滋生了辉煌的文化,城市襟江、抱湖、依山,其“虎踞龙蟠”的景观特色千古称颂,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城市历史遗产。

2 南京河道水系历史与现状

图1 六朝时期南京城市地理关系图

图2 南京城市南北水系分布示意图

古代选址设立都城,以星空天象布局为标准。南京都城周围的河流与天上银河呼应,都城周围的山峦与天上星座对应,按照天空星宿布列现象,城市和宫殿布局对应于自然地理的河流域山脉之中。这个理论属于追求天地人和谐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

六朝时期,南京东部钟山,历史上称“龙蟠”,西部有石头城,历史上称“虎踞”,南部有秦淮河,称为“朱雀”,北部湖泊称“玄武”,再往北郊有长江。形成南京城市地理格局的是:3条山脉,北部沿江幕府山脉,中部紫金山西延覆舟山脉,南部牛首山脉;2条河流,南部秦淮河与北部金川河;3个湖泊,玄武湖、莫愁湖和燕雀湖。历史上南京城市结构走向以及目前遗留城墙主要顺应这些山脉和河流,古都景观依托自然地理系统形成。

秦淮河与金川河,这两条河是长江的支流,分别位于南京市区南部和北部。钟山与其西面的余脉延伸进入南京市内:富贵山、覆舟山、鸡笼山、鼓楼岗、五台山、石头山,形成南京市内重要的分水岭。山丘以南属于秦淮河流域,形成青溪、燕雀湖等河湖景观,并且在沿河形成冲积平原。山丘以北属于金川河流域,形成玄武湖等湖泊及冲积平原景观。南京地区新石器遗址主要分布在秦淮河与金川河沿岸。

南京城河道水系与古都城结构位置关系密切,城垣之外必有城河,且与江、河、湖相联,市内水道纵横交错,在历史上既是运输通道,还承担着城市排水防涝的功能。河道水系有其重要的历史价值,也有城市景观作用。古代南京的河流既是南京城市边界,也是规划城市道路系统的依据,后来也是商贸、文化繁荣的重要枢纽。

表1 南京自然河流景观现状调查

现代的南京城市河流已经大大减少了。南京有大面积湖泊,玄武湖、燕雀湖、莫愁湖等广阔水面,经过城市发展,造成湖泊淤塞,这些湖泊退化为内陆湖。金川河依靠水闸,与长江相连,玄武湖同长江的联系更加弱小。20世纪50年代南京市内仍有大小湖泊、水塘300余个,对蓄积雨水和补充地下水起到巨大作用。到90年代末只剩下几个公园中的湖泊,众多的池塘、小湖全部填为城市的不渗水地面。目前,由于玄武湖同长江联系微弱,湖水失去自然冲刷,水质下降明显,调蓄作用消失;现在的秦淮河已经严重污染,沿岸完全人工砌垒,已经完全失去自然的状态。金川河也已经断断续续,不再流畅、自然,沿岸布满各种建筑和城市道路。在城市建设区,为了扩大建设用地,采取填河或盖板措施,破坏了流域水系,也破坏了历史城市的特色。另外由于地面的蓄水性下降,南京在雨季里常面临着城市积水和河道洪水流量增加的危害。

2.1 玄武湖景区的历史与现状

玄武湖是钟山与长江间的一个自然湖泊,古代直通长江,后来几经变迁,湖面逐渐缩小。玄武湖古名“桑泊”,水面浩瀚辽阔,波涛汹涌,与今日玄武湖景观不可同日而语,湖边野草荆棘丛生。秦汉时比较荒凉,湖边的山麓地带都是丛葬地。六朝时期东面的白马公园、北面的红山公园、西面的西家大塘以及山西路的西流湾都属于玄武湖。现在全湖面积472公顷,环湖周长10余公里,虽然现在湖面面积只有古代的四分之一,但仍是南京市区的第一大湖。

玄武湖公园以水域广阔形成优势,特别是与紫金山相互映衬的湖光山色景观,形成特色。现在五个岛屿上的绿化已经参天成荫,周边山峦连绵,山体轮廓清晰。玄武湖周边有紫金山及覆舟山等,还有明代城墙、神策门等古迹。

玄武湖公园景观越来越趋于城市化。近十几年里,玄武湖被蚕食将近五万多平方米。湖面缩小,视野变得局促,现代建筑火车站、国展中心、太阳宫、金陵御花园等破坏了玄武湖与紫金山舒展大气的和谐景观。

玄武湖北侧,七十年代初,为西哈努克参观玄武湖而开辟,这条路风景最优雅安静,当时玄武湖北侧是成片的绿化苗圃地,沿湖道路非常安静,富有诗意,早晨旭日从紫金山后升起,傍晚夕阳在明城墙城垛落下。东侧的情侣园(起初名为“百草园”)以药用花卉造景,曾经在八十年代获得建设部优秀园林设计奖。现在这一带的已经没有成片绿化景观,湖岸直接与城市相接,高大密集的建筑和光秃秃的岸线使得湖北岸的自然山水氛围完全没有。南京国际展览中心、南京火车站以及附近的新世纪大酒店、金陵石化等滨湖建筑,在高度和体量上与周边建筑极不和谐,造成城市天际线的混乱。

2.2 秦淮河景观的历史和现状

图3 上世纪30年代玄武湖景观鸟瞰

图4 上世纪30年代玄武湖平面图

秦淮河在地质年代就是长江下游的一条支流,四千年前秦淮河大约河面宽为500米至800米,东吴时期的秦淮河约有300米宽,对它的人工整治主要是从东吴孙权时期(229 年)开始的。秦淮河在南京城内还有几条支流,主要有青溪、杨吴城潦、运渎、明御河和小运河等。这几条河都经过人工开凿并且互相沟通,形成了古代南京城内的水道网。

秦淮河是南京历史古都盛衰兴亡的缩影,几经沧桑,文人墨客醉生梦死纵情放浪,是诗酒风流之地。夫子庙为学宫始于东晋,南朝宋时期在学宫基础上建立前庙后学形制,为谈经论学之地。明清以来,夫子庙、贡院一带成为科举考生、文人雅士旅居游览之地,商肆多经营书画古玩、地方特产,多歌伎杂耍、画舫游船。这种景象后来一度有衰败之势,但至今仍有特色。独具一格的河厅、河房也是昔日繁荣的见证。内秦淮河目前现有区市级文物42处,古树名木37处,古桥梁14处,传统街巷38条。

秦淮河两岸还承担着现代城市的商业、居住、行政甚至工业生产等繁重的重任,建筑密度和人口密度都很高,对河流的保护在艰难的进行。目前秦淮河主要承担航运与排水的功能。现在秦淮河的水质比较差、水位不稳、沿线构筑物景观不佳。城区内秦淮河段仅有30-40米宽,沿岸已经完全被混凝土砌垒,近50年以来河流污染日益严重。

图5 秦淮河上世纪30 年代与现代景观对比

2.3 金川河景观历史和现状

金川河历史上是宽阔的大河,河水浩荡,上游源自五台山和清凉山的北麓,经山西路和三牌楼,流入玄武湖和长江,也是有重要文化影响的自然河流。沿岸有多处新石器遗址:北阴阳营遗址,安怀村遗址,锁金村遗址等。明朝时期金川河为长江与淮河之间各种物资转运至南京城内的主要运输水道,也是城北居民和驻军用水排水的重要凭借。现在金川河已经大大缩短、变窄,上游的起点只到山西路附近,北阴阳营原始村落遗址早已经成为南京大学教师住宅区。

金川河水系内河段为闸控河流,除自然降水外,基本无清洁水源流入。目前流域内居住人口约40万,工业企业65家。今几年实施城市截污工程,同时东引玄武湖水冲洗金川河,河水状况略有改善。

3 城市河流湖泊景观规划研究

古都各个历史阶段城市景观的发展延续和积淀,皆有其基本内在的地理格局影响,正是地理格局的脉络使历史古都的发展具有独特深厚的景观传统。 保护古都赖以生存的河流脉络系统,这是形成古都特色的基础,因此要以山脉和河流系统为网络基础,确定历史城市与自然融合的景观空间格局。

从地理角度认识历史古都发展的根源,准确和深层次地把握历史古都水系脉络特色;认识历史古都的景观层次、结构和要素,整体上理解古都的景观系统和城市风貌;从宏观层面把握古都的文化生态,通过深人研究古都文化景观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与作用,保证古都景观整体性、逻辑性和连续性。

南京河流承载着悠悠历史岁月,沿着自然河流的生态廊道形成古都遗产廊道。把对历史文物古迹的保护融入生态保护中,达到生态和历史相结合的完美理念。就流景观规划问题作如下建议:1、目前新的规划关键在于保持它的自然属性以及真正的历史积淀,不可以“造作”,以表现某个景观特征而“哗众取宠”,近期以来,各个城市为了旅游宣传竞争,把许多自然和历史景观“涂脂抹粉”,搞得面目全非。2、规划展示秦淮河、金川河历史文化,不可仅仅局限于历史上“夜泊秦淮近酒家”的景观,因为还有史前时期的新石器遗址景观,体现南京早期人类聚集和原始村落经历。南京城区是秦淮河流域和金川河流域冲积平原,应该体现其自然地理变迁的沧桑历史,表现表现这是一条“源远流长”的河流。2、秦淮河沿岸有系列重点景观节点:运粮河水口、中华门城堡、西水关、石头城、三汊河入江口等,规划拆除原先棚户或非景观建筑,但是新建设不可以成为酒楼歌舞厅的商业娱乐场地。这些地段重点任务是展示真实历史的风景面貌,以及相呼应的绿化保护环境。3、南京沿长江带具有山、水、城、林、洲相融合的特色景观。近百年来滨江地段主要是工业和港口,现代景观规划强调,应重视沿江生态和旅游功能的开民。沿江风貌区,应以长江为轴,序列展示江景、城景、港景、名胜古迹和自然山峦景观相交融的沿江风貌,远景可以眺望紫金山、老山等山峦。4、规划河流水系整治要与南京市整体水系统一考虑,沿河绿化设计要与南京市整体绿化系统一起考虑,景观规划也要与南京市整体景观规划统一协调。5、沿河建设连绵成片的绿化带,花木品种丰富。在历史古迹处以自然蔬林草坪景观为主,保持开敞空间,以绿化衬托遗址景观。整体风貌景观是自然、朴实的,也是简单、平淡的,在质朴中现高贵,平淡中显华丽。6、恢复建设成为自然面貌的河流,以天然石材代替混凝土,野草和野花代替草坪和整型树,创造自然群落式的绿化地。在沿河两岸禁止建设各种三角形或方形广场,这是错误地以建筑设计形式来处理自然景观。7、在河边,尽量辟出长距离的散步道,把森林、山野与城市中心连接起来,城市居民在散步和骑自行车郊游时,能够和大自然密切接触,形成河流与绿化带构成的网络。8、山中与林中流淌的清水,不再进入城市下水道,而是直接流入河里。恢复自然界真正的河流,表现自然界本色朴素的美感。9、限制污染物排入河道。不可以填河建房,也不可以使河流作盖板处理。恢复自然雨水集留的集水区,如湿地、滩地、湖泊、沼泽等自然区域,以恢复支流分洪蓄水替代扩展干流河道分洪的办法。10、制定“自然湿地景观规划”。即,以河流为系统,以河流边界的滩地为公园带,运用湿地生态理论,留出一定宽度边界林地,保持河岸与河漫滩的自然状态,并沿河流建设带状绿化系统,同时将市内的数个公园连为一体。由自然过程来控制的河流,疏浚潮汐,由潮汐门来控制潮汐进出“湿地”,恢复河流的自然演进过程,将河流自然演进过程与城市空间扩展相结合。11、吸取国外优秀理论和实践经验,使得河流景观规划具有生态和地理整体概念,而不仅仅是以往的城市建筑空间的划分,从而真正做到可持续的发展,使南京现代城市发展不损失优秀历史传统和文化,保持其历史积淀形成的特色内核,这点在“全球化”时代也是非常重要的。

4 研究结论

南京为十朝古都,长江对于南京历史景观有重要作用,决定古代南京城市景观的地理格局主要是:3条山脉,即北部、中部和南部山脉;2条河流,即秦淮河和金川河;3个湖泊,即玄武湖、莫愁湖和燕雀湖。城市从其诞生到后来几次大的变化都是依据自然山水脉络规划而成,准确和深层次地把握南京历史水系脉络特色,把握古都景观整体性、逻辑性和连续性。

南京城河道水系纵横,对于古都城结构影响很大,城垣之外必有城河,且与江、河、湖相联,是交通、商贸、文化繁荣的重要枢纽。调查分析体现古都景观特征的重要河流和湖泊,调查分析现存文物建筑和周围自然环境保护情况,探讨以地理景观为规划基础,以河流水网的完整性为纽带,构成南京古都景观保护格局,使整个区域内的自然资源保护、土地利用规划与景观规划融合为一体,最终达到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朱偰.金陵古迹图考[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

[2]蒋赞初.南京史话[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4.

[3]郭黎安.试论六朝建康的水陆交通[J].江苏社会科学,1999(5).

[4]郭黎安.关于六朝建康气候、自然灾害、生态环境的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00(6).

[5]张敦颐(宋).六朝事迹编类[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6]周应合.景定建康志[M].北京:中华书局,1975.

[7]T.G.Jordan.The Human Mosaic, The Human Mosaic[M].Harper & Row Publishers Inc.,1990 .

[8]William M.Marsh.Landscape Planning: Environment Application[M].Joln Wiley & Sons, Inc. 1991.

[9]L.McHarg.Design With Nature[M]. Natural History Press Company, 1971.

[10]V.Whitford.A.R.Ennos,City form and natural process[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57:2001(2)91-103.

责任编辑:蒋亚林

K9

A

1674-4144(2017)-06-73(6)

姚亦锋,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玄武湖秦淮河古都
古都
奇特的沙漠古都——统万城
环湖绿道游憩机会谱构建及应用——以南京市玄武湖为例
夜航
水系历史变迁视角下的玄武湖生态功能退化原因探析
南京内秦淮河中段底泥的污染与再利用
南京北湖艺舫 (玄武湖店)
江苏省南京玄武湖水利风景区
关于大古都分布的宏观认识
秦淮河水冷,战事几回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