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味温胆颗粒联合西药治疗痰瘀阻络型脑梗死45例*

2017-07-24林金财林素桔董建星卓士旺孙清己黄融琪

中医研究 2017年5期
关键词:阻络中风缺血性

林金财,林素桔,董建星,卓士旺,孙清己,吴 安,黄融琪

(1.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宁德市中医院脑病科,福建 宁德352100;2.福建省名中医黄融琪工作室,福建 宁德 352100)

·临床研究·

加味温胆颗粒联合西药治疗痰瘀阻络型脑梗死45例*

林金财1,林素桔2,董建星1,卓士旺1,孙清己1,吴 安2,黄融琪2

(1.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宁德市中医院脑病科,福建 宁德352100;2.福建省名中医黄融琪工作室,福建 宁德 352100)

目的:观察加味温胆颗粒联合西药治疗痰瘀阻络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加味温胆颗粒(茯苓、法半夏、甘草、枳实、竹茹、陈皮、丹参、地龙、水蛭、川芎),1次1包,1 d 3次,口服。两组均治疗2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基本痊愈22例,显著进步13例,进步7例,无变化3例,恶化0例,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基本痊愈14例,显著进步9例,进步13例,无变化9例,恶化0例,有效率为80.00%。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温胆颗粒联合西药治疗痰瘀阻络型脑梗死疗效确切。

脑梗死/中西医结合疗法;加味温胆颗粒/治疗应用;痰瘀阻络型;超敏C反应蛋;血液流变学;临床疗效

脑血管病目前已成为我国的第1位致死病因,其中脑梗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急性脑血管疾病最常见的临床类型之一,占脑卒中的60%~80%[1],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的特点[2],给患者的身体、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同时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目前,治疗急性最为有效的方法是梗死早期4.5 h内溶栓治疗,但其往往受到溶栓时间、溶栓条件及溶栓药物的限制,难以在临床上大范围推广使用。近10多年来,随着传统医学对脑卒中病因及病理研究的持续深入,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病的机制方面进一步得到了阐释,临床疗效逐步提高。2015年7月—2016年12月,笔者采用加味温胆颗粒联合西药治疗痰瘀阻络型脑梗死45例,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宁德市中医院脑病科住院部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发病时间均在72 h以内。治疗组45例,男28例,女17例;年龄平均(65.3±7.3)岁;病程平均(15.3±3.3) h;合并高血压病31例,糖尿病19例,冠心病16例,高脂血症27例。对照组45例,男30例,女15例;年龄平均(65.7±6.8)岁;病程平均(16.2±4.1) h;合并高血压病28例,糖尿病15例,冠心病19例,高脂血症25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按照《中国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3]的标准。①急起发病;②症状及体征连续数小时以上;③有部分或全面神经功能缺失;④颅脑CT和/或MRI有梗死责任病灶且除外脑出血及其他病变。中医病证诊断按照《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4]中“痰瘀阻络型”诊断标准。主证: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舌歪斜,头晕目眩,舌强言謇或不语,舌质暗红,或有舌底脉络瘀滞,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等。

3 试验病例标准

3.1 纳入病例标准

①同时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诊断标准,且经头颅MRI和/或CT 检查确诊的患者;②脑梗死为初次发作的患者;③发病时间在72 h以内;④患者年龄45~78岁,性别不限;⑤患者愿意接受中草药颗粒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3.2 排除病例标准

①出血性脑卒中;②大面积脑梗死者;③需溶栓治疗的脑卒中患者;④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者;⑤混合性脑卒中;⑥经检查证实由颅脑外伤、颅内肿瘤、代谢障碍、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房颤引起脑栓塞者;⑦严重系统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⑧严重出血倾向者。

4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拜阿司匹林(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生产, BJ31064)1次0.1 g,1 d 1次,饭后口服;阿托伐他汀钙(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R34408) 1次20 mg,1 d 1次,饭后口服;瓜蒌皮注射液(上海上药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批号1511412)4 mL加入50 g/L葡萄糖或9 g/L生理盐水 250 mL,1 d 1次,静脉滴注。康复治疗。依据临床病情,给予脱水降颅压、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入院后即给予加味温胆颗粒(黄融琪主任验方,由本院制剂室生产的颗粒剂),药物组成:茯苓15 g,法半夏10 g,甘草3 g,枳实10 g,竹茹9 g,陈皮10 g,丹参10 g,地龙15 g,水蛭10 g,川芎10 g。经制剂室灭菌消毒、检测合格后分装成颗粒剂备用,1次1包,1 d 3次,饭后口服。

两组均治疗2周为1个疗程, 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

5 观测指标及方法

①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神经功能缺损分表(NIHSS);②血流动力学;③超敏 C 反应蛋白(CRP);④不良反应。

6 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脑卒中者观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5]。基本痊愈:NIHSS减少91%~100%,病残程度为0级。显著进步:NIHSS减少46%~90%,病残程度为1~3级。进步:NIHSS减少18%~45%。无变化:NIHSS减少17%左右。恶化:NIHSS减少或增多18%以上。死亡。

7 统计学标准

8 结 果

8.1 两组疗效对比

见表1。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2.46,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疗效对比

8.2 两组治疗前后CRP对比

见表2。

组 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治疗组456.48±1.173.76±1.06**#4.26±0.83**对照组456.53±1.233.24±1.02**##4.12±0.98**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1,#P<0.05。

8.3 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改变对比

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改变对比 ±s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5,##P<0.01。

8.4 不良反应

见表4。两组对比,经卡方检验,χ2=0.06,P>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对比 例

9 讨 论

急性脑梗死属于中医学“中风”范畴。中风病的病因病机极为复杂,多数医家认为其是在内伤积损的基础上,因饮食不节、情志不遂、劳逸失度等引起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内风旋动,夹痰夹瘀,横窜经络,蒙蔽神窍而发,但总的归纳起来不外乎风、火、痰、气、瘀[6]。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以痰瘀证为主,此古医籍中早已论述,如《明医杂著》云:“论中风偏枯、麻木酸痛、不举诸证,以气虚死血痰饮为言。论其病根源,以血病痰病为本也。”清代陈士铎有言:“中风未有不成于痰者。”古有“治痰则活血,血活则痰化;治瘀要化痰,痰化则瘀自消”之说法。唐容川在《血证论》中也指出:“须知痰水之壅,由壅血使然,但去瘀血,则痰水自消。”因此说明痰、饮可致瘀,瘀血、死血又可化饮。董汉良言:“痰滞则血瘀,血瘀则痰滞。”祝玉清等[7]对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研究认为:化痰祛湿、活血化瘀治疗为中风急性期的当务之急。因此,以活血化瘀、化痰通络为治疗中风之大法。现代医学研究揭示:缺血性中风病患者在脑动脉粥样硬化等原因引起的血管壁病变的基础上, 由于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聚集、纤维蛋白原增多、炎症反应,最终导致血流变慢、管腔狭窄、闭塞[8-10]。而血清中CRP水平是反应中风后血管炎性损伤的敏感指标,CRP水平越高,病情越重,预后越差[11],因此在治疗上应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流动力学性质,抑制炎症反应、保护血管内皮来达到推陈致新、疏通气血、条畅经络之目的。

本研究所用制剂中以半夏为君药,其性辛温入中焦,擅于燥湿化痰,为治痰之要药;伍用陈皮长于理气调中、燥湿化痰;竹茹清热化痰;枳实行气消痰,使痰随气下,气顺而痰消;茯苓、 甘草健脾渗湿祛痰,脾湿去则痰消。本方在温胆汤理气燥湿化痰的基础上加入水蛭,水蛭功擅破血逐瘀而不伤气血,同地龙合用,通血脉、驱除脏腑经络之瘀血, 祛瘀生新;川芎辛香行散,为血中之气药,能上行头目下行血海,使气顺血活,与活血散瘀的当归、丹参伍用相得益彰。诸药合用,具有功擅燥湿化痰、行气活血通络之效。

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12]证实:当归所富含的阿魏酸能抑制血小板释放5-TH、抑制血小板聚集,此外当归还具有抗血栓作用,能降低纤维蛋白原,改善血流动力学。水蛭[13]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其主要成分为水蛭素。它可以降低纤维蛋原、降低血小板聚集率、改变血液流变性,具有抗炎、抗凝、抗血栓等作用。川芎为血中之气药,善行血中之气,川芎[14]主要含有川芎嗪和阿魏酸,川芎嗪易透过血-脑屏障能解除脑血管的痉挛,扩张脑血管,并使脑搏动性血容量增加,而阿魏酸能降低血小板粘附率,抑制红细胞聚集,加速红细胞电泳速度,改善血液流变性,对脑血管病具有肯定疗效。地龙[15]主要成分有蚓激酶和蚓胶质酶。研究证明:蚓激酶具有防止血栓形成和溶解血栓作用,可激活纤溶酶原,使纤维蛋白溶解,延长凝血时间,既抗凝又不影响止血,有利于脑梗塞的防治。

本研究证实:加味温胆颗粒治疗痰淤阻络型脑梗塞,可以改善血液黏度、减少炎症反应、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无明显毒副作用,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0 参考文献

[1]罗钢,白雪,杨思进.中医药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研究进展[J].西部医学,2008,20(1):185-187.

[2]张松青.中风复元通络汤治疗中风后遗症51例[J].中医研究,2009,22(8):43-44.

[3]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指南2010[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7.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56.

[5]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者观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

[6]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304-306.

[7]祝玉清,石艳芬.化痰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9,23(10):56-57.

[8]蒋锦龙,卢琴.纳洛酮与疏血通合用治疗脑梗死临床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4):2332.

[9]徐建红.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的临床意义[J].实用医技杂志,2007,14(4):441-442.

[10]刘瑛,郭力.纤维蛋白原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J].医学综述,2006,12(4):41-443.

[11]丁攀峰,马林,李雪元,等.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与 HbA1c 和 hs-CRP 相关性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12):62-63.

[12]李仪奎,姜名瑛.中药药理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3:201.

[13]袁红霞,张莉芹.蛭药用成分及主要药理功效研究进展[J].甘肃医药,2003,32(4):270-273.

[14]遇真,陈可骥.川芎冲剂对冠心病患者血小板功能及前列腺代谢影响[J].中西医结合杂志,1987,1(7):10.

[15]李仪奎,姜名瑛.中药药理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3:170.

(编辑 田晨辉)

1001-6910(2017)05-0017-03

R255.2

B

10.3969/j.issn.1001-6910.2017.05.07

黄融琪,主任中医师,0593001@163.com

福建省宁德市指导性科技计划项目(20150092)

2017-02-03;

2017-05-03

猜你喜欢

阻络中风缺血性
超早期脑梗死痰瘀阻络证患者经活血化瘀法联合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病人血脂、血糖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
杜蛭丸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神奇T恤助力防止中风
针灸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分析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35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分析
仙鹿活骨丸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