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黄芩黄连汤内服联合西药外用治疗脂溢性皮炎36例
2017-07-24任盈盈
任盈盈
(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广东 广州 510095)
·临床研究·
葛根黄芩黄连汤内服联合西药外用治疗脂溢性皮炎36例
任盈盈
(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广东 广州 510095)
目的:观察葛根黄芩黄连汤内服联合西药外用治疗脂溢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头面部脂溢性皮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联苯苄唑乳膏外涂及自制酮康唑洗剂外洗。对照组36例在此基础上给予甘草锌颗粒5 g,1 d 2次;复合维生素B片,1次2片,1 d 2次,口服。治疗组36例在外用药基础上给予葛根黄芩黄连汤(葛根、黄芩、黄连、甘草、桑叶、槐花、白术、赤芍)加味。两组均每7天复诊1次,连续治疗4周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21例,好转14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7.2%;对照组治愈6例,好转20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81.3%。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葛根黄芩黄连汤内服联合西药外用治疗脂溢性皮炎疗效确切。
脂溢性皮炎/中西医结合疗法;葛根黄芩黄连汤/治疗应用;阳明经;伤寒论;临床疗效
脂溢性皮炎是一种发生于皮脂溢出部位的慢性、红斑鳞屑性、浅表炎症性,伴有不同程度瘙痒的皮肤病。好发于面部、头皮,严重的可往前胸、腋窝、腹股沟等处发展。临床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脂溢性皮炎的患者,除了头面部皮疹及皮脂溢出的表现外,还伴有大便黏腻不成形、口气臭秽等消化道症状,病情的反复与饮食不节有明显的相关性。2016年5月—2016年9月,笔者采用葛根黄芩黄连汤内服联合西药外用治疗脂溢性皮炎36例,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68例典型的头面部脂溢性皮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男22例,女14例;年龄平均(26.78±5.03)岁;病程平均(12.33±10.02)月。对照组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平均(27.09±5.19)岁;病程平均(13.09±11.33)月。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诊断标准
按照《中医皮肤性病学》[1]中关于面游风(脂溢性皮炎)的诊断标准。①好发于成年人及婴幼儿;②常分布于皮脂腺较多的部位;③损害常为鲜红色或黄红色斑片,表面有油腻性鳞屑或结痂,境界清楚,有融合倾向,严重者可呈大片弥漫性损害,炎症明显,可有渗液、糜烂、结痂等湿疮样改变;④常有不同程度的瘙痒。头皮损害可引起头发细软、稀疏脱落,面部皮损常与痤疮、酒齄鼻并发。
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联苯苄唑乳膏(由拜耳医药保健股份公司生产,批号BJ31107)每晚1次外涂,酮康唑洗剂(院内制剂批号批号20160227)每晚1次外洗。对照组患者在外用药基础上给予甘草锌颗粒(由南京瑞年百思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602312)5 g,1 d 2次,口服;复合维生素B片(由广东恒健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60101),1次2片,1 d 2次,口服。治疗组在外用药的基础上给予葛根黄芩黄连汤,药物组成:葛根30 g,黄芩10 g,黄连3 g,甘草5 g,桑叶10 g,槐花10 g,白术10 g,赤芍10 g。加减:若皮疹瘙痒,加防风10 g;若伴头皮油脂溢出、脱发,加侧柏叶15 g。1 d 1剂,分早、晚2次服用。两组均每7 d复诊1次,连续用药4周。对于提前达到治愈标准的患者,随访至第4周结束时,依据第4周结束时病情改善情况进行疗效判定。嘱所有患者忌饮酒,少吃高糖、高油脂食物,起居规律,睡眠充足,保持大便通畅,避免日晒、高温、搔抓、烫洗、剧烈运动等刺激。
4 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中医皮肤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治愈:所有皮损全部消退,自觉症状完全消失。好转:所有皮损消退30%以上,自觉症状明显减轻。无效:所有皮损消退不足30%,仍有新疹发生。
5 统计学方法
6 结 果
见表1。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3.55,P<0.0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疗效对比
7 病案举例
患者,男,38岁,2016年5月16日初诊。主诉:头面红斑微痒3 a余。现症见:体型偏肥胖,腹部胀满,皮肤油脂分泌旺盛。纳眠可。小便黄,大便1 d 2~3行,黏腻不成形,臭秽,便后不爽。查体见鼻周、眉心、眉棱骨、头皮片状红斑,上覆油腻性薄屑。舌红,苔黄腻,脉滑。患者已在本院皮肤科就诊多次,曾外用氢化可的松乳膏、口服维生素B族等效果欠佳。诉平时工作应酬多,常进食肥甘厚味、饮酒,每逢暴饮暴食后皮疹均会加重。西医诊断:脂溢性皮炎。中医诊断:面游风病,证属湿热证。治宜清胃肠湿热,给予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味,处方:葛根30 g,黄芩10 g,黄连5 g,甘草3 g,桑叶10 g,槐花20 g,白术15 g,赤芍10 g,防风10 g。7剂, 1 d 1剂,分早、晚两次口服。联苯苄唑乳膏,1 d 1次,外用;酮康唑洗剂,隔日1次,外洗。同时嘱患者清淡饮食。2016年5月23日,二诊,诉面部红斑明显变淡,瘙痒感消失,同时大便次数减少、基本成形,身体沉重感明显减轻。舌红,苔薄黄,脉滑。中药前方加茯苓10 g,10剂。2016年6月1日,三诊,头面红斑基本消退,诉体质量减轻2 kg,大便基本恢复正常,同时双手臂原有毛细血管扩张症亦较前减轻,要求再服前方10剂调理。
8 讨 论
现代医学认为:脂溢性皮炎与马拉色菌感染、皮脂分泌增多、皮脂成分改变,以及个体易感性有关[3]。随着物质的丰富、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脂溢性皮炎在皮肤科门诊所占的比例也逐渐增高。中医学将本病称为“面游风”“白屑风”,病名首见于明代王肯堂所撰《证治准绳·疡医》,原文为:“或问:面游风毒何如?曰:此积热在内,或多食辛辣厚味,或服金石刚剂太过,以致热壅上焦,气血沸腾而作,属阳明经。初觉微痒,如虫蚁行,搔损则成疮,痛楚难禁,宜服黄连消毒散去人参,加薄荷、栀子,及活命饮加桔梗、升麻。紫金丹、乌金散选用。外用祛风润肌之剂敷之。”明代陈文治所撰《疡科选粹》进一步阐述本病为“多因平素血燥,多食辛辣厚味,胃蕴湿热,外受风邪所致。以初起面者肌肤干燥,时起白屑,治宜凉血消风;湿甚者破流脂水,瘙痒难忍。治宜清热利湿”。医家均认为个体差异及过食辛辣厚味与本病的发生相关,此和现代医学的认识基本一致。《外科心法要诀·面发毒》《外科备要·面部》等古籍亦记载本病“由平素血燥,过食辛辣厚味,以致阳明胃经湿热受风而成”。足阳明胃经,起于鼻旁(迎香穴),挟鼻上行,相交于鼻根部,旁行入目内眦,与足太阳经脉相会,下行沿鼻外上齿中,还出,环口绕唇,下交承浆,分别沿下颌的后下方,经大迎,过耳前,沿发际至于前额。观察本病,红斑好发于鼻侧、眉心连眉棱骨、头皮,正是面部阳明经所循之处。《脉经》云:“阳明经气盛有余,则身已前皆热,况其人素膏粱积热于胃,阳明多血多气,木实则风热上行,诸阳皆会于头目,故面热之病生矣。”因此脂溢性皮炎的发病,与阳明经风、热、燥、湿确实相关。
葛根黄芩黄连汤出自汉代张仲景《伤寒论》第34条,原条文为“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本方由葛根、黄芩、黄连、甘草4味药组成,属于临床常用经方之一,常用于腹泻、肠炎、胃肠型感冒、鼻炎、Ⅱ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病毒疹、颈椎病等[4-5]。在方剂学中本方属于解表清里之剂,在伤寒六经体系中多认为本方属“太阳阳明经药”。但江西中医学院伍炳彩教授引证论述“葛根是阳明经药,其方当是阳明经脉方……阳明经燥热,葛根能滋养津液柔筋脉……又芩连清热解毒,甘草调和诸药。”[6]周贤记录湖北中医药大学梅国强教授经验,记载:“拓展葛根芩连汤之运用范围,用于治疗杂病,当以阳明经脉循行、阳明胃肠及其表里相关脏腑间的整体恒动联系为基石,准确把握阳明经(腑)热证和湿热证的主证、病机,灵活加减。”[7]皮疹位于阳明经循行部位,又兼有阳明胃肠湿热症状的脂溢性皮炎,即切合本方的病机。
采用本方治疗脂溢性皮炎,能够轻清升发,直达头面病所;又能清热燥湿,清理胃肠内壅之热;再配以白术健脾祛湿,防风祛风止痒,桑叶、生槐花清热凉血,赤芍凉血活血,达到标本兼治,表里同清的功效,且组方简单,见效快捷。笔者个人体会:在有消化道症状的脂溢性皮炎患者中使用葛根黄芩黄连汤,一般1周内皮疹即有明显缓解,消化道症状亦有改善;第2~3周皮疹及消化道症状基本可治愈。若患者遵循医嘱清淡饮食、规律作息,随访本病的复发率较使用其他治疗方法要低。对比单纯使用甘草锌和复合维生素B族的患者,皮疹的好转更慢、易于复发,且不能改善伴随的消化道症状。总结葛根黄芩黄连汤治疗脂溢性皮炎的方证要点,在于:第一,有湿热上蒸头面而所导致的阳明经皮疹;第二,有湿热下迫的消化系统症状。此属于仲景经方在皮肤科疾病的拓展运用。
[1]杨志波,范瑞强,邓丙戌.中医皮肤性病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214.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53.
[3]LEBWOPHL MG.皮肤病治疗学——最新循证治疗策略[M].张建中,主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814.
[4]闫汝霞.葛根芩连制剂的临床应用综述[J].中国校医,2016,30(1):78-81.
[5]张明俊.葛根芩连汤临床应用[J].河南中医,2011,31(5):457-460.
[6]伍炳彩. 葛根芩连汤临床应用举隅[J].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0,12(4):150-151.
[7]周贤,刘松林,梅国强. 梅国强葛根芩连汤拓展运用思路[J].中医杂志,2015,56(19):1639-1640.
(编辑 田晨辉)
1001-6910(2017)05-0027-03
R758.73+2
B
10.3969/j.issn.1001-6910.2017.05.11
2016-12-19;
2017-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