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性液体复苏在产科失血性休克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7-07-24常琦
常琦
限制性液体复苏在产科失血性休克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常琦
目的 观察分析限制性液体复苏在产科失血性休克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某院产科2016-03—2017-03接诊的失血性休克患者中选取7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对病患实施随机分组治疗,35例采用常规液体复苏方式治疗的为A组,35例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方式治疗的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复苏治疗方式的满意程度。结果 治疗后B组患者的血压值和血气剩余碱量明显低于A组,而B组的PT时间要明显多于A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对复苏治疗方式的总满意率为48.57%,明显低于B组的77.14%,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限制性液体复苏在产科失血性休克治疗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控制再次出血,改善休克临床症状,降低死亡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限制性液体;复苏;产科;失血性休克;应用效果
失血性休克是产科常见的因失血过多而引发的危重病症,也是造成产妇死亡的原因之一[1]。临床治疗失血性休克以有效止血及快速补液为原则,迅速恢复正常血压,改善休克临床症状[2]。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是指在给患者输液时,对输注量及输注速度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充分发挥补液复苏治疗功效及患者自身的代偿机制,维持血压水平及供血能力在一定范围内,以获得最佳复苏效果,有效控制因失血性休克造成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3]。本次研究着重观察分析限制性液体复苏在产科失血性休克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在本院产科2016-03—2017-03间接诊的失血性休克患者中选取7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对病患实施随机分组治疗,35例采用常规液体复苏方式治疗的为A组,35例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方式治疗的为B组。A组中患者年龄23~39岁,平均年龄(27.6±1.4)岁;出血原因:剖宫产10例,妊娠晚期14例,输卵管破裂11例;出血量1 000~2 000 mL,平均出血量(1 541.25±421.3)mL;怀孕次数1~4次,平均怀孕次数(1.6±0.8)次。B组中患者年龄24~38岁,平均年龄(27.5±1.6)岁;出血原因:剖宫产11例,妊娠晚期14例,输卵管破裂10例;出血量1 000~2 000 mL,平均出血量(1 524.75±424.7)mL;怀孕次数1~5次,平均怀孕次数(1.9±0.9)次。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结果在年龄、出血原因、出血量、怀孕次数、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可以比较。
1.2 方法
1.2.1 A组采用常规大量补充液体复苏方式进行治疗 首先采取措施积极进行止血处置,同时开通良好的静脉输液通道,快速输注2 000 mL等渗平衡盐溶液,静脉输注400 mL与患者相同血型或O型红细胞或全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指标及病情变化情况,如果休克临床症状仍未得到改善,血红蛋白浓度仍未达到复苏标准,或者低于10 g/dL,继续补充红细胞及液体。密切监测血红蛋白浓度及动脉压,直至血红蛋白浓度超过10 g/dL,动脉压水平维持在(90.3±5.0)mmHg(1 mmHg=0.133 kPa)。同时继续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情况,如果出现异常立即采取有效应对措施,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1.2.2 B组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方式治疗 首先采取措施积极进行止血处置,同时开通良好的静脉输液通道,保持正确体位,注意保暖,头部抬高保证呼吸道畅通,行气管插管,必要情况下可采取机械通气。静脉快速输注羟乙基淀粉或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乳酸钠林格注射液1 000 mL,控制晶体液与胶体液比例为2∶1。当患者的血压值恢复到正常水平、血红蛋白浓度超过10 g/dL后,逐渐降低复苏液输注速度及输注量,密切监测患者血压水平及血红蛋白浓度,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同时继续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情况,如果出现异常立即采取有效应对措施,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主要内容包括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值、PT时间及血气剩余碱量等[4]。观察两组患者对复苏治疗方式的满意程度。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总满意率=[(满意+一般)/总例数]×100%[5]。
1.4 数据处理 将本次研究中所得数据均录入到SPSS 19.0统计软件中进行统计分析处理,其中计数资料用(%)表示,两组间同类数据的对比实施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间同类数据的对比实施t检验;P<0.05,则可以认定此项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患者的血压值和血气剩余碱量明显低于A组,而B组的PT时间要明显多于A组。B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A组,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s)
组别 例数 血压值/mmHg PT时间/s 血气剩余碱/(mmol·L-1)治疗前 治疗后A组 35 51.61±10.59 31.51±8.73 12.6±1.2 2.7±1.3 B组 35 52.48±10.01 26.37±10.42 14.8±2.7 1.9±1.1t值 0.353 2.237 4.405 2.779P值 >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对复苏治疗方式的满意程度 A组患者对复苏治疗方式满意例数为17例,总满意率为48.57%;B组患者对复苏治疗方式满意例数为27例,总满意率为77.14%。B组患者对复苏治疗方式满意程度明显高于A组,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2)。
表2 两组患者对复苏治疗方式满意程度比较[n(%)]
3 讨论
产科失血性休克如果不能及时救治可能导致产妇死亡,或者预后不良产生严重并发症[6]。因此,采用科学合理的复苏治疗方式,迅速纠正休克症状,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非常重要[7]。
传统的复苏治疗方式为在积极采取止血措施的同时,大量输注平衡液,以维持患者各种功能水平,平稳生命体征。但是,过量的液体输入会对血液产生稀释,减弱红细胞运送氧气的能力,影响到机体的正常代偿功能,不利于各组织器官的氧供和灌输,反而降低了复苏治疗的效果[8-9]。限制性液体复苏是根据救治过程中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指标,通过合理调控输注量、输注速度及平衡液的晶/胶比例,在满足救治要求的前提下,保证输注量和输注速度处于最佳状态,提高复苏治疗的效果和效率[10]。本次研究中,B组通过应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整体效果明显好于采用常规输液方式的A组;而在对复苏治疗方式的满意度方面,B组的满意率为77.14%,明显高于A组的48.57%。研究结果与欧阳晓红[9]、赵军[10]研究报道具有相似性。
综上所述,限制性液体复苏在产科失血性休克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有效控制再次出血,改善休克临床症状,降低死亡率。
[1]岳俊珂.限制性液体复苏在产科失血性休克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3,3(16):202-203.
[2]佟艳.限制性液体复苏在产科失血性休克治疗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3):467-468.
[3]李秋霞.限制性液体复苏在产科失血性休克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11):57-59.
[4]杨旭平.限制性液体复苏在产科失血性休克治疗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18):14-15.
[5]张秉武,尉桂新,杨明星.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临床误诊误治,2015,28(11):103-105.
[6]高玉霞.限制性液体复苏在产科失血性休克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处方药,2015,13(11):103-104.
[7]梁琳.限制性液体复苏在产科失血性休克治疗中的应用[J].哈尔滨医药,2016,36(2):129-131.
[8]闫平华.产科失血性休克治疗中限制性液体复苏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3):130-131.
[9]欧阳晓红.限制性液体复苏在产科失血性休克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6,32(8):99-11.
[10]赵军.限制性液体复苏在产科失血性休克治疗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24):4773-4774.
2017-03-22)
1005-619X(2017)07-0752-02
10.13517/j.cnki.ccm.2017.07.035
110000 沈阳市妇婴医院妇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