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统计基础运用》课程教学方法探究
2017-07-21刘利鑫
刘利鑫
【摘 要】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迅速,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高职学生普遍文化基础薄弱,自觉性差,对他们的管理和教学一直是困扰教师的难题。传统的教育方法与教学手段往往效果较差,因此,我们必须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探索出新的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本文以课堂上的一个学习情境为例,展示了《统计基础运用》课程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高职学生 教学方法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項目: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项目基金(2015-01)。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培养培训了大批中高级技能型人才,根据《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到2020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数将达到2350万人,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占高等教育的一半以上。”但是,高职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学习能力差,课程教学方法都有待提高。因此,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结合《统计基础运用》这门课程,探索出课程教学新方法,对提高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职学生的特点
1.喜欢发表自己的观点,但观点较为片面。高职学生相对于普通本科学生而言,高中学习成绩一般会比这些同学低,学习的兴趣也没有普通本科学生浓厚,也没有形成较为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在考虑不充分的情况下,他们会就某一问题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而且他们的观点相对而言比较片面。
2.理解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不强。高职学生在高中阶段就没有形成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而《统计基础运用》是一门需要较高理解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的课程。
3.自控能力差,思想容易开小差。高职学生基本上高中学习成绩比较差,自我管理能力、自我约束能力不足,这些学生也不爱学习,教师对这些学生的要求和管理相对宽松,使得学生形成了上课纪律涣散的学习风气,且自我约束能力较弱。虽然学院管理较严,但学生上课走神、睡觉、玩手机的现象仍然屡见不鲜。
4.盲目自信,缺乏钻研精神。高职学生思想单纯,思维活跃,敢于发言,但是对于所学知识,欠深度考虑,缺乏对知识的钻研精神。这样的学生通常觉得自己学得不错,其实他们只知道皮毛。例如,一道题换一种问法,他们就不知道该怎么做了。
5.喜欢被赞美。虽说“忠言逆耳,良药苦口”,但几乎所有的人都喜欢听到别人的赞美,尤其是高职学生。高职学生大多数在高中阶段成绩不太理想,学习的主动性也比较差,在高中阶段“被批评”便成了家常便饭,到了大学,如果再批评他们,他们反倒无动于衷,有时还会表现出厌学情绪。相反,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赞美和表扬,他们反而常常表现出强烈的学习积极性。
6.缺乏主观能动性。在高中强压的学习环境下,使学生丢失了主观能动性,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在面对一些新的问题时,缺乏自我认知,理论知识不能跟社会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例如,在《统计基础运用》这门课程中,如果将统计知识与现实情境结合起来,他们反倒不会了。
7.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学习困难大。大多数高职学生对学习都不感兴趣,学习的自觉性较低,在高中时学习成绩处于下游。而高职较高中而言,学习课程多,所需基础知识较多,这样更增加了学习的难度,学生感到学习困难大。
8.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高职学生上学的目的大多数仅是为了找一份工作,而且大多数学生也不知道自己想从事何种职业,只是觉得将来有份工作就可以了。所以,在高考报志愿时对所学专业缺乏了解,有的甚至是为了应付父母,还有的就是为了有学上,到了学校后发现自己所学专业的专业性很强,要求比较高,有的同学就放弃了,认为学不学无所谓。
《统计基础运用》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学生缺乏足够的学习兴趣及热情
对于那些刚刚步入大学校门的新生来说,统计学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崭新的知识领域,对于这些没有任何实践经验的学生来说,感觉到这门课程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加上这门课程计算题较多,高职学生基础差,计算能力也很差,再加上教材的局限性、教学手段的落后以及实践教学环节的薄弱,同学们觉得这门课程学习起来困难,枯燥乏味,甚至对这门课程失去了信心。
2.由于课时紧张,所以教师授课重理论、轻实践
《统计基础运用》课程一般安排在大一第1学期,共48课时,其中还包括6课时的实训课。由于课时紧张,所以,授课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如果穿插一些案例或者讨论的内容,都会影响整个教学内容的按时完成。因此,有些教师在授课期间重视理论教学,有些甚至都是“满堂灌”,而忽略了实践教学。
高职学生《统计基础运用》课程的教学方法展示
现代教育的核心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围绕这个核心,教育工作者一直致力于教学改革,研究出了各式各样的新的教学方法,如多媒体讲授式、讨论式、问题启发式和任务驱动式等,不同的讲授内容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一节课中也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统计基础运用》是一门知识面广、内容杂,不同模块之间差异很大的课程,应该针对不同的项目、学习情境采用不同的方法,力求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前面提到的这些方法在本课程中都有所使用,其中多媒体讲授式和任务驱动式两种模式应用较多。
1.多媒体讲授式就是把课本中教师认为是重点且必须掌握的内容以课件的形式展现出来,边讲边播放,给学生听觉和视觉的双重刺激。
2.任务驱动式就是先创设情境,以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能见到的真实实物作为任务,引导学生完成该任务,中间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讨论、互评,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对正确的观点给予肯定,错误的观点进行纠正,让学生加深理解。这种方法的好处就在于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增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增加他们学习的兴趣,从中还让学生学会了正确表达自己、聆听和理解他人,还学会了在学习中要互相帮助,增强团队意识。endprint
以教材中“项目三情景二问卷编制”为例介绍一下笔者的教学方法。
问卷是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见到的,在未接触《统计基础运用》这门课程也会接触到问卷,但他们的编制原则和方法学生却不知道,在課程学习中比较难懂。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使之容易实现。
⑴抛出问题:①结合你的见闻,问卷分几部分?②依你之见,在问卷编制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能否使用双重否定句?
⑵小组讨论:小组开始讨论,教师通过观察以捕捉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提出的好观点。实践证明,在给足时间的情况下,学生能充分地发挥喜欢发表观点的特点,发散思维,在讨论的过程中,碰撞出火花,提出很多不错的想法。
⑶发表观点:小组统一意见,派一名代表回答问题,可以选择性回答其中的几个或者全部,以保证每组学生都能有话可说,充分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别人发言时,其他学生做好记录,以便点评,锻炼他们捕捉信息的能力。
⑷互相点评:就前面学生的答案,有疑问或者不同意见的学生可以进行点评,给学生评价别人的机会,一方面让学生敢于提出不同观点,另一方面还能够让学生学会欣赏和赞美。
⑸教师点评:教师结合事先准备好的多媒体课件对前面学生的答案以及学生间的相互点评进行点评,肯定正确的答案,纠正错误的答案,给学生视听的双重刺激,加深学生的理解。
⑹实践探索:针对教师以及学生给出的观点和意见进行亲自动手去实践,加深对问题的深层次了解,同时也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相比以前单纯讲授的旧方法,这种方式效果显著,虽然花费的时间比旧方法多一些,但是学生能够真正地学到一些知识并提高相关能力。
结语
上述教学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预期效果,但是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特点,因地制宜地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每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可能会在几次的实践中取得一些成绩,但绝不是灵丹妙药、包治百病,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去探索、总结和完善。
参考文献:
[1]肯尼斯莫尔著,刘静译:《课堂教学技巧》,2010年1月第1版。
[2]李婷婷:《项目化课程评价体系研究》,《陕西教育》(高教)2015年第12期,第62-63页。
[3]曹弘毅等:《依据五年制特点讲授VISUAL FOXPRO》《陕西教育》(高教)2008年第9期,第88页。
[4]韩素军:《高职院校考核方式改革初探》,《教育与职业》2011年第10期,第166-167页。
作者单位: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工程系 陕西渭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