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教学过程中演奏技能的形成及心理训练策略探讨
2017-07-21窦菲菲
窦菲菲
【摘 要】从学科教学实践来看,钢琴教学的专业性是相对较高的,钢琴教学集技术性、艺术性、科学性于一體,对于教学工作者的综合教学能力要求较高,和其他教育学科一样,钢琴教学的基础同样是心理学。在遵守心理学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开展钢琴教学,更加有助于钢琴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及学生演奏技能的稳步提升。基于此,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切入,对钢琴教学过程中演奏技能的形成以及心理训练策略进行了简单分析,希望对相关的钢琴教学从业者有所启示。
【关键词】钢琴教学 演奏技能 心理训练
前 言
钢琴教学的开展是循序渐进的,钢琴演奏技能的形成也是在日常学习中稳步积累的结果,不会一蹴而就。这就要求钢琴教学必须遵循心理学的基本原理,遵循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及时洞察学生在学习和演奏过程中表现出的心理状况、心理特征,针对性地制订细致而周密的长期教学计划,帮助学生快速而稳步地形成钢琴演奏技能,并掌握健康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长期的钢琴教学实践以及诸多正反面的钢琴教学案例都充分证实:钢琴教学过程中心理训练的重要性是极高的,对于学生扎实的演奏技能形成以及逐步成熟,甚至对于学生今后的个人发展来说,都至关重要。
钢琴教学过程中演奏技能的形成分析
从科学的角度来说,技能指的是个体所掌握的基于动作或者智力活动的复杂认知系统。技能从外化的表现特点来说,可以分为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二者有所区分又紧密联系。钢琴教学中所指的演奏技能,既包含了动作技能,也包含了心智技能,是二者的集合。钢琴演奏技能是习练者通过长期的反复练习,形成牢固的动作记忆,并在头脑中建立起稳定的心智练习后而具备的。钢琴演奏技能是钢琴演奏者顺利完成钢琴演奏,并有效表现乐章内涵,完整塑造艺术形象的基础和前提。从目前主流的理论来看,钢琴教学中钢琴演奏技能的形成主要涉及四个阶段,分别是定向阶段、分解阶段、整合阶段和熟练阶段。这四个阶段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在钢琴演奏技能的学习过程中,这四个阶段又都会受到学习心理的影响。
定向阶段主要是钢琴演奏者在头脑中形成对于钢琴演奏的定向印象和基本的动作定向的过程。在这一阶段,钢琴演奏者需要掌握的主要是钢琴演奏时的基本动作要素,包括手指、手腕、手臂的动作幅度、动作方式、发力大小等。在这一阶段,钢琴教师一般不对钢琴习练者提出苛刻的要求,但要求钢琴习练者必须了解钢琴演奏基本的姿势、力度、节奏等,这将非常有助于钢琴演奏者在分解阶段的钢琴学习。
分解阶段是钢琴教师将完整的演奏动作分解为多个分解动作或局部动作,带领学生逐个学习的过程。在完整的演奏动作被分解为若干个局部动作后,学习的难度也同时被降低,更加有助于学生逐步掌握。在分解阶段,学习过程的难点在于前后两个分解动作的衔接与交替,学生应当克服生理和心理上的紧张感,通过多次联系和揣摩,逐步将前后分解动作连接起来,最终在规定的时间内较为准确地完成完整的演奏动作,这就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整合阶段是演奏者在掌握基本的钢琴演奏动作与方法后,将各个钢琴演奏要素有机整合起来,形成连贯的演奏动作,独立地完成演奏行为的过程。整合阶段的目的在于实现演奏者演奏技能的完善与动作方式的定型,在此阶段演奏者可能出现动作表现不稳定甚至错误、动作衔接停顿甚至失准的情况。这些都需要演奏者通过不断练习和纠正去努力克服,从而将错误的动作与技术淘汰,真正掌握科学的演奏方式。
熟练阶段是演奏者将所学的钢琴演奏技能从基本掌握变为熟练掌握的过程,在这一阶段,需要的就是不断强化、练习,达到手脑合一、心神合一。和之前的三个阶段相比,熟练阶段可以让演奏者的演奏技能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通过动作与心智的衔接实现动作定型。于是当演奏者一旦进入演奏状态,全身所储备的演奏技能就会被自动激活,而不再去担心心理是否紧张、动作是否协调等问题,达到熟能生巧。
钢琴教学过程中心理训练策略分析
钢琴演奏过程中,演奏者做出的所有演奏动作、流露出的所有演奏情感,都是在大脑的控制下实现的,而大脑的控制效果又和演奏者的心理状态息息相关。因此,钢琴教学中必须进行适当的心理训练,保证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随时都可以保持一种平稳、收放自如、不急不缓的心理状态,这将很好地帮助演奏者实现最佳的演奏效果。
1.培养学生演奏过程中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良好的钢琴演奏者不仅需要有高超的演奏技术,还需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无论在任何场合中,都可以做到心如止水、注意力集中,如此方可演奏出最美的钢琴音乐。而钢琴比赛中,很多技能出色的学生之所以表现效果不佳,多数原因都是由于过于紧张,没有跨越心理素质这一关。因此,钢琴教学中必须下大力气培养学生在演奏过程中集中注意力和放松心态的能力,以培养学生过硬的心理素质。在钢琴教学中,教师应当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的意志力锻炼,给予学生适当的学习要求,而对学生随意性的自我放松行为和畏难情绪,必须进行严格约束。如有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因为外界噪音或者天气寒冷而抱怨,教师此时就应当给予学生适当的鞭策,鼓励学生克服一切来自外界的干扰或者难题,建立强大的意志力,这将非常有利于学生排除干扰、集中注意力。此外,在钢琴教学中,教师应当严格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的方式,时刻为学生树立一个“在钢琴演奏过程中全身心投入,沉醉于其中”的形象,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帮助学生建立一旦开始演奏就全神贯注、忘记自我的习惯,避免随意、注意力涣散的演奏行为出现。当然,教师也可以用一些优秀的钢琴家案例去教导学生,让学生在观摩钢琴家演奏的过程中,感受钢琴家那种注意力高度集中、全身心投入的状态,借此对自身的演奏状态形成积极的引导。
2.帮助学生建立演奏中的高度自信
自信是钢琴演奏者演奏过程中心理状态的一种外化表现,而充分的自信,可以让钢琴演奏者在一种放松、忘我、情感外露的状态下完成演奏,达到最佳的钢琴演奏效果。在钢琴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演奏自信,应当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演奏硬实力,这是学生演奏自信的基本来源;另一方面,教师应当让学生在演奏之前,形成对乐曲的整体概念,包括情感类型、宏观演奏方式、细节处理方式等,这就需要学生掌握独立分析乐谱的能力,从而做到在演奏之前胸有成竹,全面掌握演奏对象、演奏内容、演奏方式,而非简单的“弹奏乐谱”。
3.给予学生充分的独立演奏表现空间
钢琴演奏不是闭门造车的过程,而是一个面向观众表现技艺的过程。这就要求钢琴教学必须给予学生足够的独立演奏机会,创造充分的演奏空间,从而全面锻炼学生的演奏技能,包括动作技能、情感技能和心理素质,让学生熟悉演奏、亲近演奏,实现演奏状态的成熟化,完成对学生的心理训练。在学生独立演奏表演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维持现场严肃、认真的气氛,给予演奏者充分的演奏难度体验;要求每一个学生付出最大的努力,用最好的状态完成演奏,力求做到演奏零失误,严格杜绝演奏表演的随意化。
结束语
总而言之,钢琴演奏效果和演奏者的心理素质关系较大,因而钢琴教学中也必须强调心理训练,使学生在掌握熟练的钢琴演奏技巧的同时,也能拥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做到不紧张、不亢奋,在钢琴演奏过程中保持一个良好的演奏状态,放松、自然、凝心聚力、不急不缓地完成钢琴演奏,充分展现自身演奏技艺,完美表现曲目内涵情感。在帮助学生进行心理训练的过程中,教师不可一蹴而就,而应当采取潜移默化的方式,用责任感、耐心、爱心去引导、感染学生,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心理特征,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最终真正帮助学生建立强大的心理素质,掌握成熟的钢琴表演技能、技巧。
参考文献:
[1]刘洋:《关于钢琴教学中如何进行演奏心理训练的几点思考》,《北方音乐》2010年第4期,第74-75页。
[2]王硕:《探究大学钢琴教学中的演奏心理训练与培养》,《大众文艺》2016年第18期,第232页。
[3]姜莱:《钢琴教学中心理技能及训练策略研究》,《歌海》2010年第4期,第115-118页。
[4]李珊珊:《心理训练在钢琴演奏与教学中的重要性》 ,《北方音乐》2016年第3期,第58页。
[5]祝艳华:《钢琴集体课教学模式中规范钢琴演奏技能训练的重要性》,《音乐时空》2015年第21期,第110页。
作者单位:咸阳师范学院 陕西咸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