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教育
2017-07-20徐杨
徐杨
【摘要】 情感教育是在新课改实施下而开始广泛应用的一种教育形式,在实际教学中可以良好的处理师生之间关系,让学生对道德与法课程有着充足的兴趣,进而不断提升学习的效率。而在2016年之时初中政治教材进行了改革,更名为《道德与法治》,其对初中生学习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将改革后的道德和法治与情感教学模式之间进行结合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 初中 道德与法治 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7)05-097-02
0
引言
2016年4月29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2016年中小学教学用书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从2016年起,将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称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根据这一部署,各版本的《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进行了重新修编,并于2016年秋季开始使用。此次教材更名是品德课程对依法治国战略的积极回应,体现了对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中小学设立法治课程”精神的贯彻。
1.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情感教育是一种情感的交流,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教师与社会,也能够让教师更加了解学生。这种了解必然会发生化学反应,一是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和思想压力;二是减轻学生学习压力,促进学生学习的进步。初中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主要涵盖了思想道德教育、社会主义建设理念、自强自立精神、优秀到的品质等内容,并且在教学中指引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观念取向,帮助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形成。故在教学中单纯通过分析案例或者灌输式、填鸭式文字讲解,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于长篇大论的段落和习题难以理解,并会感到厌倦。而通过在初中政治课程中融入情感教育,可以实现将品德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学生的素质精神教育与社会主义建设理念等相关内容联系起来,形成系统化的教学概念,并可以更好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培养学生的三观理念,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不仅有助于学生思想道德与法治成绩的提高,还有助于学生自身价值的体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2.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教育的措施分析
2.1增进师生关系,营造和睦氛围
很多学生对教师产生敬畏之心,甚至不敢直视教师,感到恐惧。教师需要放下领导的架子,需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并要明确学生的所需,在生活和学习上多鼓励学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尤其是对于内向和自卑心理的学生。对于学生的进步需要鼓励,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需要耐心的进行讲解,而不是一味的批评和教育,让学生感到教师是在真正的关怀自己,对教师的情感油然而生,学习的热情也会高涨。
初中生刚从小学步入一个新的环境,正处于叛逆期,对学习极易产生厌学情绪,对教师也多有不满情绪,从而影响自身的学习进程和效率,有的甚至会形成一种错误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灵活运用,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棘手的问题,让学生了解到教师教学的艰辛和道德与法治知识的重要性,进而尊敬教师。事实上,初中生不仅要接触到政治教师,还会接触到英语、数学、语文等多个科目的教师。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师的情感教育不仅能够改善学生与道德与法治教师的关系,还能帮助学生改善与其他科目教师的关系,从而营造一种和睦的师生关系。
2.2激发学习兴趣,活学活用知识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在中考的比重不是很大,时常会让学生产生一种误解,认为道德与法治课并不重要,所以在学习上不会下功夫。另外,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较为枯燥的理论性课程,也会让许多学生对其失去兴趣。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情感教学的重要作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比如,将现实情感生活融入到教学中,将学生带进真实的生活场景,便能让学生认识到道德与法治知识在生活中也是十分有用的。可以说,情感教学不仅是师生关系之间的纽带,更是学生与学习、生活的情感纽带,它让学生更加热爱学习,热爱生活。
2.3以情感体验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道德与法治教育本来就比较枯燥乏味,各种概念、规律既抽象又难以理解。有些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只要求学生对概念进行死记硬背,没有引导学生进行理解,没有想方設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课本中的重难点只是让学生勾画出来,接下来就是让学生背诵,应付各种考试。这样的教学,脱离了素质教育的本质。在日常教学中,道德与法治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通过讲述历史故事、观看电视记录片和教学影视片等方式让学生了解。道德与法治理论背后的故事,让学生从情感上体会道德与法治的严肃性和重要性,让学生从心灵上真正感悟到学习道德与法治的重大意义。实践证明,情景教育是一根系着理论与现实的纽带。尤其在素质教育的今天,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我们要学会借景生情,以理激情,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以便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4尊重学生个性,树立学生自信
初中生在一个新环境中学习,并且逐渐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思维判断力,有的便显得十分有个性,甚至会出现一些不良的嗜好和习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的责任除了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外,还需要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例如,教学人教版七年级《扬起自信的风帆》一课时,如果教师一味地告诉学生自信的重要性,如何树立自信,学生会一头雾水,不知所以然。要想真正树立学生的自信,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发挥其特长,并鼓励其扬长避短。比如让学生进行才艺比赛,自己发掘自己的特长,并在课堂上展示出来。有的书法好、有的小提琴好、有的画画好、有的篮球好……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爱好和特长进行表扬和鼓励。随着这堂课程的学习,教师也会逐步了解学生的爱好和特长,在以后的学习分工中可以极大地发挥学生的爱好和特长,让学生在学习中树立自信心。
2.5紧贴学生的生活,开展德育教育
初中道德与法治新教材《道德与法治》的改革并不是对人教版原教材的修编完善,而是在框架、结构、编排、立意上全部重新设计,旨在为初中生提供一套有价值、有内涵的学习资料。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紧贴学生的生活实际,提高课堂的开放性,引导初中生积极参与课堂实践,将德育教育、心理教育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促进初中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在本质上是对生活实践知识、实用知识的学习,与日常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比如七年级上册《生命的思考》的教学中,为了让初中生学会珍惜生命、敬畏生命、守护生命,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适当选取生活中的案例,结合初中生的生活经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激发初中生内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教师还可以通过讨论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生活的理解。由于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干扰,初中生易感染不良嗜好。对此,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以初中生在生活中的真实困惑为突破口,将“讲授道理”转变为“探寻道路”,规范初中生的行为和思想。
2.6教师以身作则,正确引导学生
初中生从小学进入中学,是进入一个新的环境,接受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氛围,势必会有一个新的接受过程。如果初中教师没有小学教师那么和蔼可亲,极易产生一种排斥感。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想让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一定要以身作则,为学生做出一个表率的作用,让学生意识到初中是一个更高阶段的学习阶段,是学习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择点。那么,如何做呢。首先,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从基础的行为做起。比如,对学生作业的批阅,一定要秉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学生学习所存在的问题要清晰明确地指出,而不是一个“良”“优”“合格”或者“阅”。因为学生辛辛苦苦完成的作业是需要得到教师的认可和指导的。其次,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列举实际案例时,列举自己或者其他科目教师的优秀事迹,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尊敬的心理,由對教师的兴趣转移到对其授课的兴趣。
2.7深入挖掘新教材,创新教学方式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善于及时转变教学方式,调动初中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还要深入挖掘道德与法治新教材,按照实际学情进行教学,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提高初中生的学习效率。传统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注重学生品德的养成,而初中道德与法治新教材《道德与法治》更侧重于法治教育,在教材中增加了法治教育版块。那么,如何向初中生讲解晦涩难懂的法律知识呢?需要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多与学生沟通,选择学生喜爱的教学形式,创设高效的课堂教学情境,逐步的向初中生渗透法律知识。比如七年级下册《走进法治天地》的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注重师生双向的交流与互动,通过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拓宽初中生的学习视野,增强初中生对法治的重视程度,使初中生能够形成基本的法治意识,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8理论联系实际,渗透情感思想
对待生活中的问题如何处理,当学生遇到思想和道德事件时,可以凭借自己的道德与法治思想来进行评判。将新闻或者报道中的案例融入到课本中,让学生对于高尚或者不道德的事件进行评价,并发表自己的看法,结合书本内容对具体事物进行辩论,从而在学习中发现自身的不足。
2.9巧设悬念,激发求知欲望
悬念是教师根据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内容的需要故意设置的疑问,给学生制造悬念,引发学生追根溯源的心理,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如,在教学“我有一个快乐的家”一课时,教师首先要诠释“家”的含义:家是一叶扁舟,载着你从童年的梦走向成功的舞台;家是一幢小房,在风雨中给你一个安全的避风港;家是一首动人的歌曲,演奏着锅碗瓢盆的交响乐。在这个温馨的家里,爸爸妈妈绞尽脑汁为你起一个好听且赋有蕴涵的名字,你知道自己名字所隐含的寓意吗?学生兴趣高涨,跃跃欲试。老师让学生自己介绍和听别人介绍名字所蕴含的深该含义,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了父母以及家人对自己的爱,感受到了父母是多么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成长,有所作为,长大之后光宗耀祖,衣锦还乡。在这个良好的氛围中教师趁机导入新课:一个个美妙动听的名字,寄予了家人多少祝福,多少深沉的爱,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被家人的爱所包围。那么,你认为家是什么?怎样让爱永住我家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再一次感受家庭的温馨,感受父母对自己的呵护,感受自己与父母亲密无间的亲情。于是,拉开了本节课的序幕。
3.结语
情感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十分关键,关系到学生学习的进步和效率,影响着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培养。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合理地运用情感教学,帮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 参 考 文 献 ]
[1]薛正林.如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07:137.
[2]张雨.浅论传统道德与法治社会[J].新经济,2016,09:122.
[3]梁江涛.道德与法治,引领青少年走进生态文明[J].环境教育,2016,05:38-41.
[4]郑士国.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教育[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6,10:52-53.
[5]雷劲.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读思考[J].中小学德育,2017,01:11-14.
[6]任桂芬.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课堂的几点策略[J].赤子(上中旬),2016,20:244.
[7]赵艺雯.中华传统伦理道德与法治的关系探究[J].经营管理者,2011,21: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