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士英非牛石慧考

2017-07-20顾雪涛

贵州文史丛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朱耷论据

摘 要:马士英系贵阳人,曾任南明弘光朝首辅,兼擅南宗山水;牛石慧系江西人,传为八大山人朱耷之弟,长于水墨花鸟。2000年吴之邨先生发表文章,考证牛石慧即马士英,认为今传牛石慧书画真迹皆为马士英笔墨遗珍。本文对吴文论据中的疏误进行了辨析,并以翔实的史实力证马士英和牛石慧并非一人,他们生活的年代大约相距半个多世纪。

关键词:马士英 牛石慧

中图分类号:K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17)02-66-68

马士英,字瑶草,贵阳人,南明弘光朝廷首辅,擅南派山水;牛石慧,号行庵,江西人,传为明末遗民画家八大山人朱耷之弟,曾在奉新县牛石庵修行,善画水墨花鸟。过去美术史家从未把二人联系起来,一些介绍他们的画册和论著,也都把“马”“牛”分开,不相混淆。本世纪初吴之邨先生发表《牛石慧即马士英》1一文,第一次把“马”“牛”连为一体,合为一人。倘若此论能够成立,无疑是对中国美术史的一大贡献,对研究南明史亦有重要意义。然而笔者细读吴文并证之以马士英、牛石慧的传世作品,发现了很多疑点,有些问题是吴文难以解释甚至与之完全矛盾的,故草成此文,以就教于吴之邨先生。

在讨论《牛石慧即马士英》一文之前,有必要先介绍吴先生的另一篇文章—《马士英禅隐青云圃道院考》2,因为二文是姐妹篇,前文乃建立在后文的基础之上,或者说,后文是前文存在的前提。《马士英禅隐青云圃道院考》主要考证马士英的最后归宿。据《明史》《南明史》等书记载,弘光朝廷覆亡后,马士英从南京突围南下,先投南明唐、鲁二王,被拒,复改投浙江一带最强大的反清势力吴易、吴日生部,顺治三年(1646)六月兵败被清军擒杀;也有野史称马士英逃到台州四明山金钟寺削发为僧,被叛徒出卖,清兵剥其皮,实之以草,极为惨烈。以上说法被史学界普遍接受,几百年来无人发表过异议。但本世纪初吴之邨先生根据清康熙《青云圃志略》、王士祯《池北偶谈》等多种文献,条分缕析,详加考证,提出了一种新的假说:马士英当年未死,他亡命江湖十几年后,于顺治十八年(1661)易姓上官,法名道常,号常住,禅隐于江西南昌青云圃道院,后恢复马姓,人称马道人。康熙五年(1666)马道人遗偈圆寂。吴先生的假说不但有大量史料支撑,而且论证严密,环环相扣,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如能得到学术界认可,将颠覆人们此前对马士英的认识。不过,这一假說要铸成铁案,尚有待学者们进行充分讨论。

与《马士英禅隐青云圃道院考》的立论坚实,论证严谨截然相反,《牛石慧即马士英》一文立论牵强,论证粗疏,可能由于作者不太熟悉美术史之故,对很多第一手资料均未掌握,因此得出的结论自然会偏离事实,下面试作分析。

吴文从八个方面论证牛石慧即马士英,因文章较长,这里只列举论据要点,而不详加引证。论据一:马士英少时性格甚“牛”(倔强),他本人亦尝以“牛”性自居,故后来易为“牛”姓。论据二:贵州苗、侗等少数民族有敬牛之俗,以农历四月八日为“牛王节”;马士英诞日、卒日皆为四月八日,他本人又终生臂束铜圈,应有苗族血统,其化身“牛”氏亦颇出苗俗。论据三:《东山外记》载,顺治年间豫章有一头陀,数年拜石不辍;而马士英故里有“拜石亭”,其姻族杨龙友父子诗中又有“石僧”、“石佛”、“有僧拜石”之语。综上,拜石头陀应即马士英,此亦他易名牛石慧“石”字之来历。论据四:明末中书舍人林翘善星术,马士英谪居时曾决其必有大用;《左良玉讨马士英檄》亦有“北头有朝慧之星,谓英名实应图谶”之句;而《笔啸轩书画录》载:牛石慧“释法慧印”,三者互证,揭示出牛石慧“慧”字之所本。论据五:牛石慧书画草书署名可析读为“生不拜君”,马士英则具誓不降清的“牛性”,马牛其风可谓异曲同工。论据六:道光叶廷琯《鸥陂渔话》称马士英山水画“深得元人苍逸之趣”;近人姚大荣《马阁老洗冤录》卷下《瑶草遗珍》谓马士英山水画“以秀逸胜”;而今人徐建融评牛石慧真迹“笔墨湿软”,二者风格如出一手。论据七:马士英禅隐青云圃道院时,曾偶吐其经历“越大江,过越王城”,二语合言之必指其托死地(抗清地)浙西,分言之则可兼指江西奉新。越王城在奉新县西五十里,清《奉新县志》载:相传牛石慧曾在该县牛石庵修道。这与马士英晚年行踪“来龙去脉了然如指掌”。论据八:贵州省图书馆张华女士提供之马士英写真肖像复印件,与青云圃道院藏传牛石慧写真肖像摹本,经江西省公安厅有关专家用现代刑侦技术手段鉴定,二者基本可以认定系同一个体。综合以上八个方面,吴文得出如下结论:马士英法号法慧,变名牛石慧,今传牛石慧款书画真迹皆明弘光首辅马士英笔墨遗珍。

客观地说,吴之邨先生为了坐实牛石慧即马士英,旁征博引,大胆联想,确实下了一番苦功,其勇于探索的精神令人钦佩。但仔细分析,吴先生的结论不是从事实推导出来,而是先有结论再去寻找事实,因此他列举的论据多属主观臆断,经不起认真推敲,这里且举两个例子以窥一斑。在论据六中,作者引证前人评价马士英的山水画“深得元人苍逸之趣”、“以秀逸胜”,今人评价牛石慧的真迹“笔墨湿软”,然后把它们联系起来,得出“二者风格如出一手”的结论。这是典型的混淆概念,简单类比,以为我用。在绘画评论中,“苍逸之趣”、“以秀逸胜”,是指艺术风格,而“笔墨湿软”是指笔墨特征,艺术风格系由多种要素构成,除笔墨外,还包括构图、色彩、意境、气韵等,是画家文化艺术修养的综合呈现,其内涵远远大于笔墨。吴先生仅凭前人和今人对马士英、牛石慧作品片言只语的评价,便断言“二者风格如出一手”,未免过于草率。又如论据八,吴先生把马士英写真复印件和传牛石慧写真肖像摹本,请江西省公安厅有关专家鉴定,得出二者基本为同一个体的结论。这一论据也有诸多问题:首先,马、牛的肖像都是“写真”,画家的画技有高有低,不一定能把对象的形神准确表现出来;其次,“传牛石慧写真肖像”,一个“传”字,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何况还是“摹本”,可靠性就更低了;再次,有关专家的结论用语谨慎,“基本”二字,乃留有很多余地。马、牛写真肖像疑点如此之多,怎么能把它们作为立论的根据呢?吴文中的其它六个论据也大多似是而非,逻辑混乱,本文不再一一辨析,因为仅以下两点,便可充分证明马士英与牛石慧并非一人。

一、马士英与牛石慧都是明末清初的画家,他们尚有少量作品存世,在题材和艺术风格上对之进行比较,是解开二人关系的重要钥匙。《中国古代书画图目》共著录馬士英画作三幅,分别藏于故宫博物院、青岛市博物馆和南京市博物院,此外安徽省博物馆也藏有马士英画作一幅。以上作品皆为山水画,艺术上深受五代董源(北苑)和元代黄公望、倪瓒的影响,这与前人的评价完全相符。周亮工《读画录》载马士英居南京时,“肆力为画,学董北苑,而能变以己意,颇有可观”;杨龙友题马士英《山水扇面》(南京市博物院藏)云:“衣白(邹之麟)与瑶草,皆传大痴(黄公望)一灯。衣白以古胜,瑶草以秀胜,皆是上座”。而安徽省博物馆藏马士英《仿石田山水图轴》乃临摹沈石田学倪瓒之作,他在题跋中自诩“形神俱似奇绝”,得意之情溢于言表。《中国古代书画图目》共著录牛石慧画作八幅,藏于故宫博物院、上海市博物馆等七家单位,其中一幅只有存目,未印图片。八幅作品全部为花鸟画,题材有松鹿、荷鸭、蔬果、竹石、瓶花等。古代文献中罕有牛石慧的资料,当代已故著名学者徐邦达在《中国绘画史图录》中评论牛石慧“传为八大山人朱耷之弟,画水墨花鸟,极象朱耷。”1从现存马士英和牛石慧的遗墨分析,马善绘山水,画风近似董源、黄公望、倪瓒;牛长于花鸟,画风“极象朱耷”。如果马、牛本为一人,是很难出现署名马士英的作品全部为山水画,署名牛石慧的作品全部为花鸟画这一情况的,相互之间应有交叉才是。并且,马士英生于1591年,朱耷生于1626年,马比朱年长35岁,如果牛石慧果真是马士英,他怎么会摹仿晚辈朱耷的画风并“极象朱耷”呢?这从逻辑上是说不通的。

二、根据马士英和牛石慧现存作品所署年款分析,更可确切无疑地证明马士英并非牛石慧,他们生活的年代大约相差半个世纪。前述马士英的四幅作品,三幅有确切纪年:故宫博物院藏《寒林书屋图》作于天启三年即1623年;青岛市博物馆藏《山水》作于崇祯四年即1631年;安徽省博物馆藏《仿石田山水图轴》作于崇祯十年即1637年;南京市博物院藏《山水扇面》马士英本人未署年款,该扇面是马士英赠杨龙友的,后杨龙友将其转赠万寿祺,上有“此扇于文渊阁中赠余东行,年少见而悦之,因以相赠,乙酉四月,杨龙友识”等题语,可知最晚绘于南明弘光元年(1645)四月。前述牛石慧的八幅作品,两幅有明确纪年: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瓶花》作于康熙三十三年即1694年;上海市博物馆藏《松鹿图》作于康熙四十六年即1707年。此外,故宫博物院藏《荷鸭图》作于七十四岁,首都博物馆藏《东瓜芋头图》作于七十五岁,因牛石慧生卒年月史无记载,不能确知其创作年代,但它们为牛石慧晚年之作无疑。其余藏于故宫博物院的《芝石图》、藏于徐悲鸿纪念馆的《芙蓉游鸭图》、藏于江西省博物馆的《花鸟竹石图》、藏于黄山市博物馆的《荷鸭图》,均未署年款。以上所引资料表明,署名马士英的作品最早绘于1623年,署名牛石慧的作品最晚绘于1707年,中间相距84年,足见二人并不是生活于同一时代。过去学术界一般认为马士英卒于南明隆武二年即1646年,而吴之邨先生考证马士英卒于康熙五年即1666年。即使吴先生的结论是正确的,马士英也不可能在他去世28年后创作《瓶花》,在他去世41年后创作《松鹿图》,除非吴先生能证明这两幅画系伪作,或题款为后人所书。但这两种情况均不可能出现,因为《中国古代书画图目》刊载的作品,当年都经过谢稚柳、启功、徐邦达等七名权威专家的鉴定,他们的眼光是完全可信的。

Ma Shiying, Proved not to be Niu Shihui

Gu Xue tao

Abstract: Ma Shiying, a native of Guiyang, who worked as a chief auxiliary minister in Hong Guang, the Southern Ming Dynasty, was good at painting of landscapes of Nanzong Dynasty. Niu Shihui was said to be a young brother of pseudonym of Zhu Da, a famous painter of the Ming Dynasty. He was good at drawing Chinese paintings of flower-and bird. In 2000 Mr. Wu Zhichun published an article and firmly believed Niu Shihui to be Ma Shiying. He thought that Niu Shihuis works circulated among people were Ma Yingjius original works.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mistakes in Wus article and proved they were not the same person with strong evidence of detailed historical facts. They lived in two eras separated by half a century.

Key words: Ma Shiying; Wrong; Niu Shihui; Textual Research

责任编辑:厐思纯

作者简介:顾雪涛,男,贵州民族大学民族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1 该文载《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设计版)》,2000年第2期。

2 该文载《安徽史学》,2000年第2期。

1 徐邦达编《中国绘画史图录》(下册),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4年版,第768页。

猜你喜欢

朱耷论据
墨点无多泪点多 浅谈朱耷花鸟画的艺术特点
恰当使用论据
朱耷艺术性格形成探究
朱耷艺术思想转变探究
论据充实
朱耷 《松树双鹿图》
八大山人的不堪与狂傲
朱耷名号研究
论据选择“四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