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朱耷名号研究

2016-07-12孟繁昕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121000

大众文艺 2016年17期
关键词:朱耷名号雏鸟

孟繁昕 (渤海大学 艺术与传媒学院 121000)

朱耷名号研究

孟繁昕(渤海大学 艺术与传媒学院121000)

本文研究了17世纪中国伟大画家朱耷的名号,从一六八四年初现“八大山人”的名号到一七零五年朱耷仙逝这期间所出现的名号进行了浅略的分析。朱耷是十七世纪杰出的绘画大师,其名号的解释也是众说纷纭。有着皇室贵族身份的他,明朝的灭亡,对其造成的影响不可言说。

八大山人;“哭之笑之”;“崖上雏鸟”

朱耷是17世纪伟大的中国书画家。他出生在朱姓的皇室家族中,在南昌一带生活。明朝灭亡时,朱耷才十八岁。他亲身体验了国破的凄凉境地,国破不久,其父朱谋觐病逝。匆匆给父亲办完丧事后,又传来满人要对朱姓后裔赶尽杀绝的消息,可谓是雪上加霜。这无疑对朱耷的心灵造成了不可磨灭的创伤。朱耷为了逃生,装哑十余年。先是落发为僧,没过几年便“竖拂称宗师”。对佛教、道教耳濡目染,在画面上自然也会有所体现。常常画一些奇特而又夸张的形象,简单几笔却韵味十足。朱耷将传统大写意文人画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度,身后更是名满天下。无数的称赞和崇拜都给了这个孤傲冷逸的文人。现代绘画大家齐白石说:“青藤雪个远凡胎,缶老衰年别有才;我欲九泉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如此大家甘愿给朱耷做走狗,想必是对其倾慕至极。瑞典学者喜龙仁在他编著的《中国绘画史》中说:“八大山人是中国绘画史上那些最具吸引力的特殊人物之一,这类人物是难以把握和明确地予以分析的,因为他们是被他们本人的怪癖和作品的鲜明特性所组成的令人眼花缭乱的传奇色彩包裹着,历代围绕这类人物编织出来的传说和故事,是他们显得更为破朔迷离。”传闻朱耷生性豪爽,酒量不佳但又喜欢喝。乡亲邻里常常找他喝酒,朱耷喝醉后大笔挥毫,墨宝毫不心疼的送给乡亲。如果是有钱人想得到他的画可就是千金难求了。

多年的颠沛流离,游走在佛教道教间,无非也是想掩人耳目,避开统治者过安稳平淡的日子。在他的作品中,常常有一种很特别的签押,是由“三月十九”四字连起来的一种与鹤及其相似的符号,借以来铭记明朝灭亡的日期。

朱耷在五十九岁时首次使用“八大山人”署名落款。但前人对其别名“驴屋”的“驴”字也略有研究。“驴”字众说纷纭,有的说是其乳名或库名,有的说是其自嘲。饶宗颐先生在《禅僧传綮前后期名号之解说》一文中找出了朱耷的灯统,又从禅宗语录中找出许多关于“驴”的出处。朱耷用“驴”字命名,是他还俗而不愿放弃禅门灯统的一个标记。

关于“八大山人”这一名号的含义也有不同解释,清代张庚《国朝画征录》记载:“每观山人书画,款题八大二字,必联缀其画,山人二字亦然,类哭之笑之,字意盖有在也。”这是普遍认可的一种说法。为何要“哭之、笑之”,不正是与朱耷的身世相关,明亡后流离失所,为了逃离统治者只能出家。由于皇室遗民的身份,并不能直抒胸臆的写字作画,想想也真的是哭笑不得的一种心情。前有百丈祖师“适来哭,如今笑。”今有朱耷在胡亦堂座上“忽痛哭、忽大笑竟日。”这并非是精神错乱,应是一种顿悟。

后汉高世安所译的《八大人觉经》里认为“八”是佛门一个重要法数,朱耷精通儒释道,陶醉于“八”并不为奇。“八大山”是佛教中的词汇,佛教认为以须弥山为中心,四周有八座大山围绕,表明他对佛教的景仰。因为朱耷有过在清运圃做道士的经历,所以其自书“山人陶八”可能是纪念曾经做过道士,修习过老庄之学。萧燕翼则认为“陶”为朱字的隐语。因范暴功成后隐居经商累家产拒万,自号陶朱公,朱耷也有《陶颂》一诗:“小陶语大陶,各自一祖宗。烂醉及中原,中原在何许。”无论是佛门要数或纪念自己曾经身为道士,还是其他种种解释,朱耷“八大山人”里的这个“八”还是最想表明自己的身份,以此明志。传闻“牛石慧”是朱耷的弟弟朱道明,朱道明在签署自己的名号“牛石慧”时,会将四字连起来写,看着就像“生不拜君”。一“牛”一“八”合起来就是一个“朱”字。不正是朱耷想要表明身份的最好证明。朱耷以“八大山人”为名号,可能也是因为“朱”的笔画下面是一个“八”字,“耷”的上半部是一个“大”字。“山人”是古时隐士的惯用自称。有趣的是,朱耷在他的作品题款上,把“八大山人”写得十分奇特,他为了表达对人生的愤懑,又不愿让人轻易摸到他的情绪,以免陷入清政府的文字狱,他在画中巧妙地将“八大”和“山人”两字各联掇在一起,粗略的看是“八大山人”四个字,仔细看便是“哭之”和“笑之”,一语双关,借以表达自己“笑中有哭,哭中有哀,哭笑不得”的无奈心情。朱耷开创了一个借签名来抒发画家自身强烈情感的先河。整个签名形同一字,在这个签名里,“八大山”及“人”字的撇画都呈现出一种的紧缩状态,而最后一个长捺却异常舒畅突出,不仅采用了一种气势撼人的大开合式构图,同时又符合自然美的规律,这也算得上是朱耷艺术特色的一个缩影。”八大山人“这一签名既有传统,又有创新,具有极强的个人风格,同时也表现出一种傲岸不驯的艺术情态。

朱耷的“八大山人”这一签名还可以理解为“崖上雏鸟”。一是从题材上看,因为朱耷多画站在枝头的鸟,或者是站在石头上的鸟,以画解字,就可以理解成“崖上雏鸟”。二是从“八大山人”的签名整体来看,“八大山人”这四个字和站在枝头振翅欲飞的雏鸟极为神似。从一六八四年,康熙二十三年,甲子,朱耷五十九岁,始现“八大山人”款名时,到一七零五年,康熙四十四年,乙酉,朱耷八十岁仙逝。这二十多年间,“八大山人”从“哭之”“笑之”“哭山人”“笑山人”到“崖上雏鸟”相互交织,无论是哪一种,都是朱耷内心复杂心情的真实写照。

“崖上雏鸟”从想飞但力有不逮到展翅欲飞,从羽翼丰满将要飞起到最后的回归平静,和朱耷参禅悟道也是有些许关系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可能对佛法有了年轻时候不曾有过的理解。朱耷情绪趋于平静,渐入霍达。与和石涛等画家的书信来往、互赠书画密不可分,特别是在一六九九年两人初次会面并共同创作。石涛的画多大气呀,那胸襟、气魄,那脱俗的仙境气质。三五知音流觞曲水,吟诗作画,彼此欣赏宽慰,这给一生苦闷的朱耷如沐春风的自在。并且有了石涛这个好朋友的陪伴与开导,被人认可的朱耷肯定活的比年轻时候更自在。朱耷绘画风格的成熟时期也就在这个时候形成,“画和自然趣”。从“撑肠拄腹”转为返朴归真而冲融,浑厚疏松。情绪平静,笔墨圆熟,老辣含蓄,形成其典型艺术风格特征。所以也就不难理解,一七零五年,也就是朱耷仙逝这一年,“八大山人”四字,字字分明、不偏不倚,可谓物我两忘、天人合一。而这最后的“回归”可能是真正的豁达吧。

朱耷用坎坷曲折甚至有些惨烈的一生在中国乃至世界的艺术宝库中留下了振聋发聩的一笔。他虽是孤苦伶仃皇室遗民,同时也是那个时代最前卫的艺术家。

[1]胡迎建.五十年来八大山人研究综述[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0.

[2]胡迎建.书法画法前人前,眼高百代古无比——近四十年来八大山人研究综述[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1.

[3]胡迎建.破解八大山人研究的谜团[J].江西日报,2003.

孟繁昕,1992年6月21日生,女,满族,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中国画,研究生。

猜你喜欢

朱耷名号雏鸟
Task 1
我是无名之辈! 你是谁?
Task 1 本刊试题研究中心
墨点无多泪点多 浅谈朱耷花鸟画的艺术特点
被“捧杀”的雏鸟
I’m Nobody! Who Are You?我是无名之辈!你是谁?
中西文化之另类比较研究
八大山人的不堪与狂傲
从蒙克看向朱耷
当唯一的雏鸟离巢单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