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姚华题画词平议

2017-07-20黄海

贵州文史丛刊 2017年2期

黄海

摘 要:姚华诗书画兼擅,是一代通才。他撰有《题画一得》,系统总结了对题画文学的认识。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他创作了大量的题画文学作品。其中的题画词因不同情形而侧重点不同,有时借题画抒发人生感喟,有时写观画赏画中引发的共鸣和情感:思乡、怀友等,有时借题画写风俗人情,感时伤世。姚华题画词形式灵活,内涵丰富,在近代绘画史和词史上皆有独特的价值。

关键词:姚华 题画词 《弗堂词》

中图分类号:I20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17)02-92-98

姚华(1876-1930),初字重光,又字一鄂,号茫父。贵州贵筑(今贵阳)人。清末甲辰科进士,曾留学日本,1907年归国后曾任参议院议员,后失望而离开政坛。又在清华学堂等校教授国文、书法、国画等课,担任过北京女师、美专的校长。精通文字音韵之学,对戏曲理论有深入研究,擅书画晓金石,是一位十分博学的人。其弟子王伯群编纂其文集为《弗堂类稿》,姚华亲自选定篇目。1936年,贵州文献馆将《弗堂类稿》中的词作及临终前所作《庚午春词》《菉猗曲》等合编为《弗堂词》4卷,收入《黔南丛书》。姚华孙女婿邓见宽倾力校注了《弗堂词·菉猗曲》1一书。此书在《弗堂词》、《菉猗曲定》(卢前辑)、《菉猗曲》(《全清散曲》本)、《全清词钞》等书基础上整理校注,并增补了一些题画词等,是目前最为完备的姚华词集,也是本文研究依据的文本。

姚华退出政坛后,闲居于北京莲花寺,以书画谋生。梁启超曾手书《祝姚茫父五十寿诗》贺寿,描述姚华这段时期的生活:“廿年掩关忙,百虑随缘肆。疏疏竹几茎,密密花几丛。半秃笔几管,破碎墨几块。挥汗水竹石,呵冻篆分隶。弄舌昆弋黄,鼓腹椒葱豉。食擎唐画砖,睡抱马和志。校碑约髯周,攘臂閧真伪。晡饮来跛蹇,诙谐遂鼎沸。烂漫孺子心,傥荡狂奴态”。姚华不贪名利,其人品讓人仰视。隐居生活中,姚华与京城、家乡同道之人往来频繁。京城名画家陈师曾是其挚友,二人因人品、书、画等同样杰出并称“姚陈”。同时,他密切关注时局,屡屡在诗、词、曲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这样的生活状态下, 姚华作词多为朋友间交际往来而作,题材集中在题画、咏物、感事等方面。

姚华的题画文学包含了诗、词、曲等形式,本文仅就其题画词进行探讨。我们理解的题画词为广义的题画词,只要与作画、赏画相关的作品一并认为是题画词。姚华年过四十方开始作画,但他的文学语言功底、书法技艺为其作画奠定了厚实的基础,其画很快就显示出鲜明的个性特点,为众人所认可。1928年,中国画学研究会创办《艺林旬刊》,创刊号登了姚华题诗。后所撰《题画一得》也在《艺林旬刊》上连载数年。姚华与好友陈师曾、日本艺术家大村西崖一起合著《中国文人画之研究》(中华书局,1932年),强调中国文人画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底蕴和传承,以写意写神为宗旨。

姚华对传统文人画的题画文学有系统和深入的认识,专门撰写了《题画一得》1一文加以总结。他认为题画文学与画作是相辅相成之关系:“画须题也;不题,则画史矣。”强调题画的重要性:“如此不题,则画意不显,又不得不以题补画之缺,救画之穷也。”绘画作为视觉艺术,靠颜色和线条来摹形写意,在表达方面有一些局限,而文字恰可以弥补绘画的不足,因此“凡题画皆以题明画,一明画之意,二明画所以作之意。不介于此二者,皆不得为题画也” 。题画文字这样的话,才能做到“画有暗意,不能悉显也,则以题透之;画有省笔,不悉详也,则以题足之。”综上所述,可知姚华看重题画文学,认为题画的目的就是对画家和画作的深度理解,可以弥补画作的不足,开拓人们观画赏画的视野,更好地理解画家的主旨和欣赏画作的妙处。基于这样的理论认识,姚华不但在自己所作画中题词,亦常为亲人、朋友画题词。姚华对题画文字的要求也很高,认为:“然画以题为佳,而题之佳否,往往得失与画相关。如美人点妆,唇朱眉黛,一有不合,反不如淡姿素质之为得也。故画亦常有因题而见累者。是则题不可以不讲求矣。”因此,姚华的题画词与画作相得益彰,姿态各异,丰富了题画词的类型。

观今存姚华词作,一多半是题画之作。这些题画词描摹画中之景,抒发赏画之后心得,对画作的深度解读和诠释展现出姚华深厚的艺术素养。其《论画三首》中写道:“物理何堪尽入图,诗心裁剪贵探珠。象外玄虚太超妙,要人得悟有参无”,认为自然景物要经过诗人精心剪裁方能入画,而诗心得之于“象外”,看重的是画家的人文素养和艺术眼光。其二云“画争立意尽人知,意内须从言外思”,强调画作要有画外意,与常州词派“意内言外”的主张有极为相似之处。这些主张渗透到词的创作中,其题画词作也就不局限画面,而能挥发自己的感慨。令人遗憾的是,笔者所见研究姚华题画词的成果近年来仅有耿祥伟《试论姚华题画词》2一文。这篇论文中将姚华题画词按内容分为三类:解画词、咏画词、名义题画词,认为这些题画词反映了姚华理想破灭后的苦闷心情、对友情亲情的珍惜及离乡失亲的落寞以及对自然、艺术的执着与热情,遗憾的是没有将题画词与姚华的题画理论相结合。本文在阐述姚华题画词的过程中,特别注意将其绘画理论与词的创作加以联系,以期更好地理解姚华题画词的艺术成就。

一、词传画外意

《弗堂词》开篇《沁园春》即题画词,是为周大烈《十严居图》所题。周大烈是姚华留学日本时期结交的朋友,与姚华一样不肯投靠军阀而以售卖字画金石为生。十严居则是周大烈早年在家乡读书的地方,这幅画是他留日归国后于光绪丁未(1907)岁所作。

听雨愁樱,坐月吟枫,和雪勾梅。记天风掠海,吹凉客梦,秋霜做鬓,瘦损诗怀。

篱下三年,日边万里,傲睨江湖怜我才。家山好,念风尘老去,落拓归来。

天涯,易殢吾侪,更屈铁、抟沙事事乖。便辽天凝碧,灯星绝塞,湘波怨绿,砚雨萧斋。短剑横

经,长髯劾史,旧馆而今何处开?风吹又、怕烟吟墨语,也化苍苔。

起句连用雨、月、雪来写樱、枫、梅,浓缩四季最具代表性的植物意象,凝练而清丽,形象表达出四季光阴荏苒,暗含了倏忽又是一年的感叹,以此情景自然勾起留日时候的回忆。下片换头处紧承上片,写归国后的不满与失落,连用动词“凝”“绝”“怨”“萧”描述周大烈被差遣北上奉天(沈阳)的落寞,“旧馆而今何处开?”于压抑中扬起,暗含了对朋友的期待。当时的社会现实让词人对朋友的处境担忧,以为不太可能有施展才华的空间,故煞尾又低落下去:“怕烟吟墨语,化苍苔”。全词虽云题画,实则没有一句写画中景,但词中对留日归来无处可展才华的叹息、对时光荏苒、岁月蹉跎的无奈,当与周大烈作画之主旨相同。全词炼字讲究,四字句尤为工丽,属姜张一路词风。另一首《菩萨蛮》“戊申三月二日观瑶华为周髯写兰,因题”也是题画而抒情怀:

年年梦断湘江曲,东风剪水寻幽谷。蘸绿做黄昏,月来诗有魂。

山深烟语寂,都化愁和墨。湿怨写春妍,相思三月天。

此词还是为周大烈画题词,词作明显带有晚宋风韵。画面之兰,以屈原梦断湘江之典引出,立意非凡,将“东风”拟人,“剪水”“蘸绿”句可见画笔之生动,换头“山深烟语寂,都化愁和墨”由画及人,不单单是深懂友人,亦是夫子自道。周大烈以画抒情,姚华则以题画词抒情,画家、词人两心相映由此可见。姚华《题画一得》曾说:“作画犹作诗然,不外见物起兴,因景寓情。此兴与情,大抵深浅亦随人而殊。题必使画能由浅而加深,深而加远,将自身有形以即无形。观者因之驰思于笔墨之外,而冥构于广漠之乡者,则题之为功也。”上述题画词可看到姚华在创作实践中正是如此,以题画词写出自己读画赏画之心得,并以题画词拓展了画面,加深了画意。

再如为陆丹林《鼎湖感旧图》所题《菩萨蛮》:

鼎湖莫话龙髯事,情波别贮鲛人泪。清泪溅湖尘,抟作图里人。

圆圆天上月,心事他生说。莫与月论心,月中愁更深。

词的上片以龙髯迎鼎、鲛人泪的典故拓深画面之意,结句“莫与月论心,月中愁更深”亦是于画面之外再辟一境,提升了画作的深度,词传画意,画借词传。姚华的题画词能根据画意而有变化,并不局限在一种类型。有一些题画词脱离了画意,寄托了长期漂泊在外的思乡之情。

二、词传思乡情

姚华生于山水之城贵阳,但长期在京城生活,对家乡的思念也因时间的长久和空间的距离感而更为强烈。在姚华的画作中,山水是重要题材。其山水画深得家乡山水之趣,所绘景多重平远、深远之境,这类画作的题画词常常表达思乡之情。如1922年所作《菩萨蛮》题画词:

西風不改烟鬓绿,茅檐尚有疏林覆。霜叶淡还浓,夕阳红处红。

静知秋可悦,凉意催秋月。山色暝成围,杖藜人已归。

这首小令清新秀丽,浓淡有致、画外有画,似用苏轼《鹧鸪天》词意:“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以斜阳、秋意写所处之境的衰飒,杖藜人在感伤景中暂时的超脱和恬淡。姚华与苏轼诞辰皆为丙子,故姚华以苏轼为知音,多处提及。与此词写作时间大致相同的另一首《念奴娇》,是词人与朋友效仿苏轼赤壁泛舟而发起的雅会后作图以记,并撰词写画,其上阕云:“乱蝉衰草对斜阳,堪忆黄州风物。公瑾江山前后赋,又道东坡赤壁。人去难寻,月明谁共?酒熨胸中雪。清游能仿,几家诗句称杰”,可与这首《菩萨蛮》对读。徐志摩为姚华《五言飞鸟集》写序,序中说“茫父先生在他的诗里,如同在他的画里,都有他独辟的意境……茫父先生下笔的胆量正如他的运思的巧妙,他可以不断给你惊奇和讶喜……茫父先生的心是玲珑的。”1不惟其诗,其词也如此。再如姚华同乡友人任可澄的先人绘《藏山草堂图》所题《千秋岁》:

藏身一壑,预与梅花约,他年待访林逋宅。未成湖上隐,先养山中鹤。趁京国,梅边酒暖呼春酌。

且领清闲乐,待敝公孙阁。归与兴,姑休托,吟事催青鸟,乡梦关红萼。残臂在,为君造墅图林薄。

藏山草堂是任可澄在贵阳水口寺附近所筑,此图现为贵州省博物馆馆藏。任可澄在仕途堪称一帆风顺,但姚华深知其内心所向,故上片以林逋典写其筑藏山草堂的意图,谓其身在魏阙,心在田园。下片写乡梦,此梦非任可澄独有,亦为词人所有,家乡如画风光与词人寓居京城之状相对比,反衬出人在异乡的漂泊感。此词姚华自称“六一体”,欧阳修词较之当时词人以词应景不同,多借词抒发人生感喟,善以景抒怀,姚华此词深得欧词神韵。另有一首题画词《清平乐》“题平芜晚景轴,赠杨铭修同年”,同样有着欧词语俊情深之长处:

马蹄难驻,迢遰平芜去。愁到夕阳红尽处,山外一鞭摇暮。凄烟返顾苍茫,它乡转更思乡。家在画图天远,夜来山寺钟忙。

姚华作画深喜平远之景,词中上片所描述的正是山外有景,夕阳落山的苍茫杳远之意境。下片紧承苍茫之意,陡转为思乡之情。煞尾以景结,有言有尽而意无穷之韵。萧散闲淡的郊外景致引发了他浓烈的思乡情怀,然这一腔的思乡情终究只能在脑海里翻腾,睹画见景思乡,一气而下,情真意切,没有为题画而作的隔膜。除了思乡,长期的漂泊生涯也让姚华对亲情友情倍加珍惜。

三、词见思亲心

姚华部分题画词的主旨并不在画,而在怀人。姚华有一早逝的女儿,唤枣华,曾从父亲学画,善画梅。姚华为女儿遗作的题画词基本都是睹画思人,以《暗香》为例,序云“画梅,枣华遗墨也。雨甥属题,凄然赋此,依韵拟石帚”。全词先写当初女儿画画的场景,再写今日人去画在的幽寂。换头又写自己隐居莲花寺的冷清,由此又回到怀念女儿的主题,表达了无比哀痛的思念之情。

倩春着色,尚压寒弄影,迎人横笛,画了索诗,一纸灯前许雕摘。不算年光似水。

空依约、研冰调笔。怨落月、独秀幽姿,无语接瑶席。 京国,夜阒寂。待诉与近怀,旧臆如积。堕钗暗泣,妆阁凄清有人忆。和靖江乡住处,魂梦冷、千山笼碧。便讯遍、烟共水,也难探得。

全词用语清丽,造景清冷,确乎是白石遗韵,得浙西词派之旨。《疏影》“再题前墨,依韵拟石帚”一词则追忆了女儿跟自己学画的情景,“怕展图、痛折中郎,老眼泪痕盈幅”;《暗香》“依韵拟石帚,题枣华墨梅”云“试问讯、凭翠羽,几声唤得”;《点绛唇》“题枣华凭阑仕女遗稿”云“画稿匆匆,情系秋痕远。流光短,墨华重见,生恐风吹淡”……女儿的遗作仅仅是一个媒介,所勾引的是作为父亲的无限感伤和怀念,故题画词的主旨并不在画本身,而在表达思念之情。

1923年,挚友陈师曾不幸早逝。姚华为了寄托哀思,翻出陈师曾的画作,逐一临写并题词,共十二幅,十二首词,周大烈则在姚华题画词后作有题画诗,此册据邓见宽所知仍在姚华后人手中。社会上藏有师曾画的人闻讯也纷纷找姚华索要题画词,姚华也应承作词,以此寄托哀思。陈师曾因时局动荡,国家前途渺茫而引发的凄凉之情与白石词有相似之处,故以姜夔词意作画一组,姚华深懂挚友心意,“素毫曾托,想冥情弄笔,古思绵邈”(《解连环》),故整组题画词既点出师曾所绘白石词意,又在画面词意基础上有拓深,白石词、师曾画、姚华题词三者相互阐发,共同营造出凄清无奈之情,折射了当时国运难卜,众人迷茫失措的社会心理。且举《杏花天影》为例:

坐看夕阳红,没入层波去。江上行舟不肯停,无计留人住。底事问春程,又听清明雨。那管高楼独倚人,怨杀黄昏句。

此词标明“和竹屋韵”,画的是白石《杏花天影》下阕的词意:“金陵路、莺吟燕舞,算潮水知人最苦。满汀芳草不成归,日暮,更移舟向甚处?”此组词,姚华均表明拟XX,所拟之人有周邦彦、高观国、黄机、黄昇、石孝友、韩玉、陈师道、卢祖皋、陈与义、徐伸、曾觌、周紫芝等人,可见姚华浸润宋词之深。白石《杏花天影》本有思恋不得之凄凉怅惘情,师曾所绘正得词意:夕阳、江水、行舟,营造出伤感、思念的绵邈意境。姚华词在师曾画面基础上拓展,将白石词中“更移舟向甚处”之意申发,写出了黄昏日暮之时,行人在水边无限愁闷之情,尤其是添加了一“高楼独倚人”,层次就更为丰富,意境也更为幽怨,从水边行人联系到闺中独倚之人,故“怨杀黄昏句”就有了更为饱满的内涵。陈师曾为白石知音,姚华则为陈师曾知音,这一组题画词在题画词史也是极为罕见的画意词意俱佳的作品。

另如《一寸金》“谱清真为蹇七季常题图”,词序云:“季常嗜饮,暮便酩酊。所欲治事皆缘醉罢。于是以酒名贵阳,桂诗成百铸为图状之,予谓季常寓焉而已。糟丘之筑,岂为斯人,题曰对酒,伤其无与也。因填此阕,用代短歌。”

愁恨余生,误了春花又秋月。赖典衣沽酒,琴边得趣,提壶酬影,胸中无物。盃冷肠初热。槎枒事更难慰贴,醒耶醉欲饮还停,与商量暮天雪。

年去年来,芳樽迎送,知春甚时节。趁冻云笼屋,仍倾余醖,萧斋罢卷,堪烧残叶。无语江山暝,人间世化为梦蝶。陶然去,一觉间眠,算今生是彻。

这首词为桂诗成所绘“对酒图”而题。图中主人公是姚华同乡挚友蹇念益,为人多计谋,嗜酒不羁。姚华词上片写友人狷狂之态,透露出知音之情。下片以人生如梦之虚幻感为重心,从而表达出对挚友嗜酒狷狂之态深刻的理解。透过不羁之态见其无奈之心,感人生苦短多变之情,姚华这首题画词词意已远远超过画意,是对挚友的赞赏和共鸣。

姚华的隐居京城乃是不得已之举,其对国事国运的关心并未因此减退。他的题画词并未局限在个人情怀里,同样也有对时局的关切和感慨。

四、词寄伤世怀

姚华认为绘画绝不是技术,而是思想情感的抒发。本着这样的认识,他的画就有着对时代和社会的观察、感慨,而题画词自然也传递出他感时伤世的情怀。这类词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为陈师曾《京俗画册》所作的一组词。这组词是前后二次完成的,每次17首,共34首。

姚华与陈师曾在绘画方面有很多共同的认识,曾与日本艺术家大村西崖一起撰写对文人画的看法,并集成《中国文人画之研究》单独印行出版。在当时激进者反对传统绘画,主张写实的社会背景中,姚华与陈师曾等人坚持学习传统绘画甚为难得。陈师曾以水墨画写京城底层百姓及民风民俗,为中国画开辟了新的表现范围,丰子恺认为此举开中国近现代漫画之路。此组以传统技法写现实内容的画作连载于《北洋画报》,并多次单独印行。姚华题词除与《京俗画册》合印出版外,还多次单独出版。当时琉璃厂淳菁阁还单独影印了姚词的手迹,名为《菉猗室京俗词》,宣纸线装,上下两册,除了看重姚华的书法外,亦可见姚华这组题画词的价值。在这组词中,姚华寄托了对好友的思念,也用词作表达了对世态人情的认识和态度,在词史上亦有创新的意义。

晚唐五代词人文人手后自带富贵气,入宋后也多为文人雅士写景抒怀,除部分写歌儿舞女的作品外,极少有以底层人物为创作对象的。历来作词多限于闺房、文人士大夫情趣,写底层生活的作品极少,如姚华这般集中写的几乎没有。姚华《曲海一勺》中认为戏曲“不惟世运有关,抑亦民俗所寓”,实际上姚华眼中的文艺作品都与世运相关,因此这组题画词以民俗人情为抒写对象就不难理解。且拈几阕如下:

高楼日暖耽春绣,红绒却欠鸳鸯脰。无语待商量,何来针线箱? 风来花外引,閜砢声声近。不惜绣停针,因风来处寻。(《菩萨蛮》“针线箱”)

此图仅画一货郎左肩背箱,右手拿拨浪鼓卖货情形。姚华题画词则凭空添了一画中没有的人物——闺中女子,以女子深闺刺绣为背景,引出下阕售货郎卖货的吆喝声。以虚写实,平添意趣,词、画各极其长,将京城货郎沿街售卖针线的情景活现出来。再如:

红泥宿火犹温,佐壶飡。芋栗堆边番薯,未全贫。 贫耶病,当垆事,不堪论。稚子孺人相守,耐朝昏。(《烤番薯》)

词写京城以卖烤番薯为生的母子。“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是何等诗意温馨,而此时的炉子则是母子赖以生存的工具,紧接一句戏谑“芋栗堆边番薯,未全贫”,愈发显得母子的困苦:一炉火,一堆芋艿番薯,已经是全部家当。换头仅用文君当垆典的字面,煞尾“相守”“耐”二个动词的选用,体现出词人对卖番薯者的辛苦感同身受,与上片“未全贫”相衬,让人深切同情母子生活的艰辛。类似的,写京城捡破烂为生的老人:

破纸生涯,一生费却钱多少?蛙肥鱼饱,赚我头颅老。 尔亦爬搔,竞把微生了。须知道,零笺剩草,中有人间宝。(《点绛唇》“穷拾人”)

题《京俗画册》这组词中,有如上述写风俗的、写劳苦人之外,还有写世态的,如《瑞鹧鸪》“旗下仕女”写民国初年旗人恋旧着旗装虚度时日,而现实中旗人地位早已不复,不过“最是歌台争学步,程郎华贵尚郎娇”,仅仅在舞台上展示罢了。程砚秋、尚小云皆为旗人,又正当红,故有此句。《浣溪沙》“墙有耳”则描绘民国初年的北京城,四处都是探子,人人畏言时事唯恐招祸的情形:“暂许属垣教悦耳,不煩钻穴待逾墙,茶前一样耐思量。”丰富多彩的内容,不避时事的勇气,使得这组词与这组画一样在中国的绘画史、词史上有着独特的价值。

除了这组题画词外,姚华的其他题画词也多有对时局的感慨,如《生查子》“元夜题山水小幅”:

盛时灯月宵,处处笙歌美。同作太平人,肩毂交纨绮。 今来人事殊,灯市非前比。寂寞月空明,没入江村里(司农告匮,京师灯事极形寒俭。)

此詞作于1926年元宵夜。元宵佳节,最容易勾引人的思乡怀人之情,这首词上片写昔日京城元宵灯美人乐之热闹华美,下片感叹京城元宵的冷落。对比的手法很容易想起欧阳修的《生查子》,但欧词不过是个人感叹,姚华词在时代背景中有更为深刻的寓意,暗含着对政府无能的愤慨。1922年,姚华曾有一首同样描写元宵的《生查子》已经有类似的感慨“盛游今亦非,箫管成衰歇。不见旧时灯,冷却良宵月”,军阀混战,国无宁日,谁还顾得上过节呢?国之不国,曾经积极为国出谋划策的姚华,如今除了感叹已经无用力之处,其中悲凉不言自显。

综上所述,姚华题画词形式灵活,内涵丰富,与他的《题画一得》中的理论相吻合:

题画非画也,文字已耳。藻采龙蛇,各奏而能。观者于是赏文采,玩书法焉。故题画非画也。画之余地,不能视如无物,而题者贸然加墨,所以取戾也。是以题画非画,而实与画同物。……题贵得地,确能得地,非通画不可。自愚论之,题画非画,实犹画也。

正是因为姚华如此看重题画文学在绘画中的作用,故能以多种方式精心创作题画词。正如他《题画一得》中描述的创作题画词的过程:“境随心造,一也。心有所造,手能随之,二也。手不随心而业有所造,纵失之于后,已得之于前,此乐在心,不能为他人语也,不随心,手绌矣。苟无忧绌之见,信手为之,手之所造,与心之所造,虽若两歧,及其脱手或及超于心境,三也。此乐之数更多于前,不乏奇情诡状由兹而出,狂呼叫绝,正此时矣。然后因画作题,题之长短,与画之体制,量其所宜,触景生情,或“池塘春草”之句,偶然拾得,四也。”强调境由心生,手能随心,题画文字与画相互生发,方能让文字为画添辉。

姚华的题画文学除题画词外,还有为数不少的题画诗和题画曲。姚华大量创作题画文学与其对文人画及题画的理论认识一致,也是其通才之表现。可惜的是,姚华的题画文学无论在近代绘画史上还是词史上,都鲜有人研究。希望本文能抛砖引玉,能让大方之家关注到姚华诗书画兼擅的价值。

Some Comment on Yao Huas Ci Lyric for Painting

Huang hai

Abstract:Yaohua is good at poems,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He is a great talent.He wrote The Sayings of Ci Lyric for Paintings , and he systematically concluded the recognition towards Tihua literature.Under the guard of it, he created a lot of Ci lyric literature works. Among them, some are different according to different situation and stress. Sometimes he wrote he feelings towards life emotion, sometimes he wrote his common feelings and emotions while he enjoyed the paintings.Sometimes he recalled the homeland, he memorized his friends, sometimes he wrote the customs and peoples lives through the Ci lyric of Paintings.He worried and the world and the people.His Ci lyric is lively in forms, and the content is quite colorful. They have special value in the modern painting and Ci history.

Key words: Yaohua, Ci lyric for painting, Fu Tang 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