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姚华作品拾遗

2017-07-20陈琳

贵州文史丛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佚文墓志铭文论

摘 要:姚华是中国近代史上鲜受关注的一位人物,然其一生著述宏富,在文学、戏曲、书法、绘画、金石篆刻等方面皆有突出成就,门生王伯群将姚华一生作品大部辑入《弗堂类稿》。然除《弗堂类稿》所辑作品之外,其他作品散佚者甚夥。其中,《说文三例表》已亡佚;《金石系》《古盲词搜存》《笔山讲录》《佩文韵注》等未见刊行;尚有《书适》(含《黔语》《小学答问》)《菉漪室曲话》等刊行于世。笔者在近代期刊资料中发现部分姚华佚作,于全面研究姚华其人其作弥足珍贵。现将所发现资料一一考索,希望能引起学术界对姚华著述整理的关注。

关键词:姚华 佚文 诗词作品 书画题词 文论 墓志铭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17)02-99-105

姚华(1876-1930),近代戏曲理论家,贵州贵筑(今贵阳)人。字一鄂、重光,晚年号茫父,寓署莲花盦、菉漪室、小玄海,斋号弗堂。“二十岁(1895)中秀才,二十二岁(1897)中举人,二十九岁(1904)同进士出身”1,授工部虞衡司主事并赴日本留学,学习法政思想。光绪末年,姚华回国,留京任官,寻补邮传部船政司主事。宣统元年(1909)以后,曾3次代表贵州咨议局向清廷请愿速开国会,1913年被选为参议院贵州议员,1914年任北京女子师范学校校长,1917年9月被选为临时参议院议员。姚华先后执教于清华学堂、民国大学、朝阳大学、京华美专等校。其擅书画,晚年以鬻书卖画为生,其书法无论篆、隶、行、草,悉具独特风格,为时所重。在音乐方面,其精究音律、昆曲、皮黄,与梁启超、王梦白、陈衡恪、梅兰芳、程砚秋诸人交往甚密。所居北京宣武门外永庆胡同37号,实为北京文士艺人集会之所。“其与友人相聚,或争辩金石之伪,竟至攘臂;或诙谑百出,全屋鼎沸。陈师曾曾绘《莲华庵图》,以志其盛。其五十寿辰时,梁启超特作五古一首申贺,诙谐风趣,读之可见其为人。姚华和作一首,言志抒怀,滑稽生动,不亚梁诗。”21926年,姚华因脑溢血右臂瘫痪,1930年6月病逝于北京,筑墓姚山。门人辑其遗著,编为《弗堂类稿》,除此之外,尚有遗作《菉漪室曲话》《曲海一勺》《元刊杂剧三十种校正》《中国图谱源流考》《题画一得》等。

姚华是近代中国文学与文化史上的一代通才,除以上例举的这些著作之外,笔者经爬罗剔抉,辑出以下作品,兹分述之。

一、诗词作品

第一,《为玉华画山茶梅竹并题二十八字》,原文刊载于《戏剧月刊》1931年第3卷第5期第 99页:

红芳铁轩冒新寒,映雪山茶赤玉盘。

似与春风透消息,绿筠偷眼正相看。

该诗为姚华去世后第一年所刊,由题目所知,该诗属于姚华的一首自题画诗,画的内容是山茶、腊梅、竹,画,是为玉华所作。

诗中所传达的情感直接简单,通过山茶、梅、竹三种植物呈现出一派寒冬退去,春光重现的景象。笔者统计姚华的作品发现,山茶、腊梅、竹、菊、莲、栀子、牡丹、芍药、水仙等意象经常出现在其作品中,就自题画作品中提到的就有许多,如《画菊》《墨菊寿汪子健母七十》《艺园并蒂莲花图园是先农坛故址》《松梅》《栀子花》《黄牡丹》(两首)《蝶恋花·芍药》《湘月·为叔通写朱梅赋此》《北双调清江引·题画水仙》等,根据邓见宽所编撰的《姚茫父画论》统计,在姚华的自题画作品中,花卉作品占到三分之一。这首《为玉华画山茶梅竹并题二十八字》是姚华的题画诗之一,关于诗中“玉华”所指何人,其与姚华关系如何,《弗堂类稿》中有一则题为《曹靖陶寓书属玉华谒余岱宗堂乞诗书此赠之》的诗或可说明一二:

玉梅花落春正寂,闲堂愔愔无人迹。忽然朶云海上来,捧出霜娥耀娟魄。

霜娥有才工管乐,十八得名人共惜。谁云荷花似六郎,转觉仙裳亲雌霓。觊觎同现女儿身,论声数色勍成敌。窥蟾顾兔等晶莹,无双有二眼亲觌。病眼不花看未真,只疑冰枝接瑶席。残身枯禅少欢绪,中年陶写窘无策。幸浥芳华沃心灵,直将朗润照肝膈。窈窕思贤古所咏,亦感风怀争标格。岱堂一语忆兰芬,(渭畹华)三年又晕玉华碧。1

诗中“岱宗堂”为姚华斋号,在莲花寺西,《弗堂类稿》中《岱宗堂记》一文有详述;“寓书”为“寄信”之意,《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有所记载:“子产寓书于子西以告宣子 。” “属”古同“嘱”,即托付之意,《说文解字注》:“从尾,连也。连者,负车也。今字以为联字。属今韵分之欲市玉二切。其义实通也。”2故笔者认为,此处“玉华”应为姚华与曹靖陶二人共同的朋友,诗为曹靖陶托玉华拜谒姚华而作。

第二,《赋得夕阳苦草见游猪》,原文刊载于1935年的《北平晨报元旦增刊》,出版单位不详,主笔为奉系出生的赵雨,因该年属猪,故增刊收录了许多关于猪的趣闻。姚诗载于增刊第9页:

不觉悠然见,群猪正尔游。夕阳随地没,放草贴天柔。

陇外牛羊外,望中山水秋。尾揺红黯淡,啼认绿夷犹。

有幸陪龙辇,无端助凤楼。不因三实误,句向御题求。

该诗为姚华去世后第五年所刊,由此可作两种假设,一是姚华在世时,或出于某种原因,该诗未得刊行,在其去世后,《北平晨报》搜集整理了姚华作品,予以刊行;二是该诗为伪作,我们在辑佚某位作家作品时,一般超过其在世年限的作品应多加存疑,仔细辨伪。

根据诗的内容来看,该诗前三句描绘了一幅夕阳之下,群猪游于草原的景象。从第四句始,转为抒情,“尾摇红黯淡,啼认绿夷犹。”与“有幸陪龙辇,无端助凤楼。”都表现了一种无奈于现实又不想认命于现实的矛盾之情。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笔者认为该诗应作于姚华生病前后至逝世这段时间,具体为1926年夏至1930年之间,又经笔者搜索姚华与王梦白往来情况,以1923年至1927年尤为密切,故可近一步缩小至1926年夏至1927年这个时间段。在《姚华评介》中辑邓见宽《意在笔先,不囿一格》一文就提到:“难能可贵的是,一九二六年夏姚华猝患脑溢血症,左臂残,逝世前四年,恣意挥毫创作诗画,诗益精,书益醇,画益妍。反映姚华以坚强的毅力,迸发出旺盛的创造热情。姚华一生留下的诗画作品甚丰。”1故该诗应为姚华晚年作品。笔者经多方搜索,拾得整幅画作题为“夕阳芳草见游猪”,画面主要集中在版面的右下角。右上角所題文字清晰交代了创作缘由:“往在日本须磨浦之菱涛阁为诗迷戏,汤荷庵举此句覆其第七字,合座莫能射得。出原本则乾隆御制诗也。昨年会食京师新月社,席间以为笑剧,既而梦白、茫父用作画题,致有佳趣。茫父一试帖更可诵,故请两君为补写一轴。丁卯秋,启超。”右下角则点明了创作的具体时间:丁卯(1927)六月二十二日;版面左上角附整首诗的内容。该画后由《清末民初书画艺术集》收藏,1998年10月由台湾历史博物馆出版。

综合来看,这幅作品实则为梁启超、王梦白、姚华三人共同完成。民国十五年(1926),聚会京师新月社,梁启超书乾隆诗句“夕阳芳草见游猪”,姚华书五言六韵诗《题王梦白游猪图》一首,王梦白遂依诗意在草地上画游猪,故三人合作“游猪图”,熔诗书画一体,传为佳话。

另在《弗堂类稿》中也有一首曲与该诗相和,即《【北正宫叨叨令】 题王梦白画猪》:

此群猪图,印昆题云:“梦白写猪,观者有似不似之论。”究竟似者被屠?不似者被屠?恐论者不能再下一语。因代论者答。

若道是真猪生注定宰屠,若道是假猪也充得庖厨,若道是墨猪堪比似腐儒。汉溺陈,秦坑故,值得一烹无?

两首作品皆围绕王梦白画猪而起。其中,《赋得夕阳苦草见游猪》主要是在描绘画作的具体内容,最后四句才出现转承之意,接《题王梦白画猪》。但两首作品中不管“汉溺陈,秦坑故”,亦或“ 有幸陪龙辇,无端助凤楼。”都表现出了姚华对于历史选择与人生起伏的从容淡然。

二、书画题词

第一,《实学:[题词]》,原文刊载于《实学》1926年第3期第0页。在该杂志上,同时刊登的还有姚华的《钞待清轩遗稿跋》(见《弗堂类稿》),题词内容为小篆“实学”。

第二,《姚茫父行书》,刊载于《鼎脔》1926年第31期第1页,题词内容为隶书“鼎脔”。

第三,《书画家姚茫父为杜铸言氏篆联:[书法二幅]》,原文刊载于《华北画刊》1929年第36期第1页。经辨析,篆联内容为“味崔浩生言有如水精戎盐醲醪酒,慕僧绍高节特赐竹根如意筍箨冠。”

第四,《姚茫父为杜铸言书幽兰赋:[书法]》,原文刊载于《华北画刊》1929年第46期第1页。书法内容为:

惟奇卉之灵德,禀国香于自然。俪嘉言而擅美,拟贞操以称贤。咏秀质于楚赋,腾芳声于汉篇。冠庶卉而超绝,历终古而弥传。若乃浮云卷岫,明月澄天,光风细转,清露微悬,紫茎膏润,绿叶木鲜,若翠羽之群集,譬彤霞之竞然。感羁旅之招恨,狎寓客之流连。既不遇于揽采,信无忧乎翦伐。鱼如陟以先萌,鹈虽鸣而未歇。愿擢颖于金阶,思结荫乎玉池。泛旨酒之十酝,耀华灯于百枝。

颜师古幽兰赋 铸言四兄榷属 癸亥重生日莲华盦书 姚华

该书法作品是为杜铸言所作,临摹内容为《幽兰赋》。据考证,《幽兰赋》碑文实为唐代诗人韩伯庸所作,唐代颜师古、杨炯、李纲皆有撰书,最负盛名的当属宋代书法家黄庭坚所书。姚华则临颜师古帖而摹,全赋396字,前半部分突出表现兰花清幽高洁的气韵,对仗工整,气势磅礴,正如赋中“惟奇卉之灵德,禀国香于自然。”似在象征朋友和自己坚实的内在品质。后半部分从“感羁旅之招恨,狎寓客之流连。”始转为抒情,结合自己从南入北,由贵州上京求学再留学日本的经历,感叹自己一生羁旅漂泊的同时又怀揣寓客流连的复杂心绪,既不感遇于招揽之恩,也不畏惧于贬谪之忧。姚华一生潜心于中国传统文学,能在晚年乐醉其中,想必也是其毕生所求,正如赋中最后的神来之笔“愿擢颖于金阶,思结荫乎玉池。泛旨酒之十酝,耀华灯于百枝。”可以说,《幽兰赋》无论在内容上还是书法上都与姚华达到了高度的精神契合,故而信手拈来,贺于铸言。

第五,《姚茫父先生绝笔》,原文刊载于《艺林月刊》1930年第8期第16页,具体图示如下:

这首绝笔词实姚华为明代费宫人所题,费宫人即费贞娥,是崇祯皇帝长公主的侍女,崇祯十七年(1644)甲申之变,李自成攻打北京,贞娥扮成长公主,设法贴近李自成,欲将其杀死,但李自成把她赏给了弟弟李固。新婚之夜,贞娥将李固灌醉,用匕首将其杀死,后自刎。民国时期,“贞娥刺虎”的故事被改编成戏剧,广泛传播,费宫人故里便成为文人寻古探迹之所。姚华题完这首词之后便与世长辞,这首词也因而成为茫父先生的绝笔词。经梳理,文辞内容大致如下,因笔者才疏学浅,浅尝句读,有些字词难以辨别,还望方家雅正。

河山再改,名姓自养。青娥更有,声色少甚。鹭行鹓列,空糜大宫。食人间世,濠上客只。迈眼花愁,人寂盛冠。盖录梦标华,毁誉凌藉。津州旧宫,婧挺刃心。寒鹃泪溅,秋□异世尚凄侮。碧津栘小时,宅风成古尘,障陌宁昏久感□。陈迹怨和楚草,长□孤猴春识。姚华

第六,《姚茫父先生书画:[书法三幅]文彦生藏》,由文彦生收藏,原文刊载于《贵州文献季刊》创刊号第14页,考得内容为:“洞庭始波木叶枝脱,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第七,《彩色木刻:十竹斋笺谱北平笺谱选辑:唐华壁砖笺》,姚华、张启和刻,原文刊载于《良友》1941年第162期第48-49页。笔者在搜集姚华作品时尚未发现其有木刻作品,经查视该木刻后,发现这依然是姚华的两幅画作,至于为何要命名为木刻,笔者认为或是此画的创作材质为木板,在木板上作画,收录在该选辑中,这也正应其所主张的“金石书画非兼治不能有功也”。就画作具体内容而言,相同的是,两幅画作上都有许多印章,但迫于时间和材质的问题,多数已不清晰,笔者经仔细考究后,辨得两幅画作上都有一枚相同印章印有小篆“芒父”二字,“芒父”为姚华字号,在其众多作品中,经常称自己“芒父”、“茫父”、“芒芒父”、“姚茫”等,综合得证,这两幅画作确为姚华所作,但迄今未见任何学者提及与研究,故笔者在此特意提出,以期待能引发学术界的关注。

三、文论

第一,《上严京卿书》

《上严京卿书》原文刊载于《教育杂志(天津)》1905年第7期第31-32页,值光绪三十一年乙巳,时年姚华三十岁,正是中恩科进士满一年,授工部虞衡司主事。在该文中,姚华详细分析了当时的国内局势,痛斥祖国之难盖有三大基本缘由:一是吾国社会旧习鄙陋,二是吾国政治和教育失败,三是社會腐败。纵观全书,上书旨在叙述当时国内的政法和教育窘况,末尾处为上书的重中之重:“吾国之人,其当持中魂西才之义乎,或中魂东才之义乎,而学界之中有魂者鲜,此吾国之大缺憾也。”因此,这也为日后其留学日本东京法政大学学习政法埋下了伏笔。在留学期间,同窗周大烈就记录说姚华在校期间每日“挟册上堂,书所授语一字不遗,矻矻以厕群强中,图拯救之道”。足以见得,姚华不仅擅长诗词书画,在思想政治上也刻苦研习,颇有一番见地。

第二,《经济与中国》

1907年,《中国新报》刊行,此时正值光绪三十二年丁未,姚华三十二岁,六月学习期满,九月毕业,十月底学成归国。在《中国新报》第一卷第5期绪论二中,姚华发文《经济与中国》,全文共15页。文中,姚华结合自己留学所得之新思想,主要从经济角度对国家与国民生死存亡的重要性这一方面作出了详细论述。全书共分为绪论和正文两部分,仅绪论部分就六千三百二十三字,主要陈述了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正文部分则分别从经济与人生、国民、国家、社会四个方面对中国在国内外的處境作了深入分析。

综观序言,文中尖锐地指出中国闭关锁国的弊端,同时也强调了经济的重要性。此外,还特别指出文中所讲的经济是国民经济,而非个人经济,这也和其在1905年发表的《上严京卿书》首尾呼应,前者痛斥国家的腐败现象,政教失败,后者提出解决措施,即发展经济的必要性。从时间上来看,姚华生活的时代是一个傀儡时代,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掌控着国家命运,在这种势力的镇压之下,普通民众往往噤若寒蝉,而姚华在这个时候,能够从国家大局出发,提出改革和新政,一前一后,都体现着其思想的与时俱进和大公无私。

四、墓志铭

笔者查阅《北京图书馆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 后,再得姚华碑刻拓本两则,然鉴于某些碑文脱落,字迹不清,不得辨别,现将已辨识佚文胪列如下,并作简要考索。

第一,《姚源清墓志》,民国十三年(1924)三月二日葬,石在北京海淀区七间房。拓片誌长、宽均60厘米;盖长59厘米,宽56厘米。姚永正书并篆盖,下方刻有印章,内容为“清封中宪大夫姚君墓志铭”。拓本影印藏于第92册第63页,具体内容如下:

君讳源清,字澄海,筑□□,先世自江西抚州迁黔之贵筑。曾祖文志,祖玉德,考廷辅,皆以□为□。黔之初,闻抚州人最先至贸布贩脂,无大商也。其后南昌□物资雄于黔,抚州人遂贫。君考少孤,育于大母。稍长,□□日进,百岁而已,□二十岁必人□瓜更数年乃能接于□。公□□□益以囗物,寄人檐下,卖以至能设廛。君质讷,墨墨如无长而善操赢绌,既日营。至重光□主家事,嗜□搜,后积私财,乃日短君于翁。翁意怜伯不肯言也,时时怒君,君仓卒,莫由喻,指惟长路,抱杖乞哀。而翁益怒,邻里□□教君进财,自赎乃已,数十年,斋粟如一日。每岁必上所赢,偶值色惀,退语人曰:今日乐甚?能博吾亲一笑也。搜与邻妇争言,邻妇自□君,倾赀解之。母财尽失,于是赠公乃出,分君,君独身假贷而家又起,仍月课奉兄。赠公既卒,伯夫妇亦老病,一子学巫又逃去,一子早死。君乃迎归家,白发相对,怡怡如初,遂卒。君所子□成进士,官京师,乃迎君出。光绪三十四年,覃恩封中宪大夫。君少未学,既老,偶作大字,自然有汉碑意。国变后,杜门不出,以丁巳正月三日卒于京师。配雷恭人,早卒,生一子殇。继室熊恭人能配君德。赠公性严,每盛怒,得一言即解,称之曰佛。华为恭人育,生十余年,不知非其出。副室费恭人生二子,长华次芗,芗与两恭人皆先君卒。女兰,孙四:鋈、鋆、鐜、鋻,女孙四銮、□1(琴)鎜、錖,曾孙况。斯尚何及?华有文学,官工部改补邮传部主事。既孤,交游知君行,共上私谥曰孝宪,因以状及谥议来请铭,曰:时艰道阻,不克归骨。将以甲子三月二日奉丧,权葬京师西直门外七堆七间房之新黄阡。雷恭人别葬贵筑,以熊恭人附。乃为之铭曰:条叶分布,共出一根。矜愚责贤,亲恩假存。君明斯义,起□孝敬。困极生亨,一旦大顺。躬此至德,天佑宁虚。彼瘁我荣,华启其家。匪华启之,维君有之。亦匪君有之,亲荐厚之。凡辞所述,君不忍言。不忍而载,薄俗是敦。老终于京,权葬新黄。万禩无记,仁人之藏。

桐城姚永撰文,孤子华书丹并篆盖

据碑文所载,并结合《弗堂类稿》中《先府君碑》一文所得,姚源清系姚华之父,江西抚州人氏,出生时家道落魄,寄人篱下,有兄弟四人,源清排行第二。因伯不善治生,于是源清担其重任,龆龀之年已力能佐父,弱冠之年赤手起家,十年如一日,克勤克俭,累致千金,赀补家用。待府君成家之后,依旧月课奉兄,兄年老贫乏时,又将其迎归家中,白发相对,怡怡如初,直至其终。关于源清自己,碑文记载有元配雷恭人,早卒,生一子殇。继配熊恭人品行节俭,能配君德。副室费恭人,生二子一女,长子姚华,次子姚芗,女兰;芗与两恭人皆比君早卒,又有四孙鋈鋆鐜鋻,四孙女銮□(琴)鎜錖,曾孙况。君自国变之后,闭门不出,甲子三月二日卒,私谥孝宪,葬于京师西直门外七堆七间房之新黄阡。府君一生性简直行,事类古人,不尚机变酬应,多为人负,顾天怀自若以故。

第二,《贵筑姚□(琴)墓碑》,民国十六年(1927)清明节刻。碑在北京海淀区北下关躺碑庙。拓片通高146厘米,宽59厘米。姚华撰,并正书及篆额。拓本影印藏于第95册第78页,具体内容如下:

孝宪先生仲子曰芗,字芸湄,儒业未第,早卒。遗女,嗣子鋆才三岁,(琴) 二岁,妇赵孺人誓守抚之。既十载,宣统改元,乃挈子女侍孝宪先生。自贵筑北来京师,各就学。鋆历至北京文科大学,□(琴)历至北京女子师范学校,皆毕业。于是子女并成年,因字鋆以玄□(琴)。忽焉又二十余年于兹,去年,鋆娶妇仲,有子,旦暮抱孙矣。顾 (琴)独先半年卒,昊天不弔,夺我遗女,谁任其咎?何以释于逝者耶!□(琴)之没,在丙寅午月二十三日,年二十有八。伯父病在二十一日,□(琴)知之垂绝,犹频问伯也,伤心哉!自□(琴)毕竟业至没六年间,初任京师第十三小学校教员,继任香山慈幼院女校级,任教员,终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初级三年级,任教员。勤励,数被褒奖,然亦因是以陨其年,知者惜之。葬西直门外七堆阡,曰:新黄附祖礼也。葬之明年,为文树之墓,辞曰:“吾祖有言,姚不暀女,伯三而彫,仲一而殂,吁嗟乎!□(琴)何以益汝?生不激随,死以劳苦。死则有功,生亦何怙?幸吾不死,为谋千古。字沥幽隐,词镌肝腑。永矢凡百,昭兹来许。”

中华民国十有六年清明之节伯父姚华撰文书丹并篆额

据碑文所载,并结合《弗堂类稿》辑稿所得,姚琴系姚华侄女,为其胞弟遗女,琴有弟鋆。琴两岁始,便由赵孺人培养抚育。越十载,由贵州上京求学,琴就读于北京女子师范学校(现北京师范大学),弟鋆则就读于北京文科大学。琴 毕业后历任京师第十三小学教员,香山慈幼院教员,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附小教员。自毕业始,越二十余载,鋆娶妇生子。丙寅午月二十三日,琴则与世溘然,时年二十八岁。终其一生,勤勉好学,屡受褒奖,然遭天妒,英才早逝,葬于北京西直门外七堆阡。葬后第二年,为其立碑,并作此墓志铭。另华年老垂绝之时,琴自身不保,仍频殷切问之。而今先去,知之甚惜!琴之于华,虽非亲生骨肉,然其父芗早卒,华琴叔侄二人,犹胜父女至亲。

结论

先生一生谦逊通达,始终认为“翰墨所流,皆诗书之华,情性所托,多蕴藉之妙”,坚持做艺术的主人,破前人藩篱以自立。以上所辑姚华佚文十三则,均为《弗堂类稿》失载者,虽经笔者多方查考,然亦不免有挂一漏万之失。今年是姚华诞辰142年,谨以此文纪念姚华先生。同时亦希望文中所补材料能够对姚华著述的整理工作有所裨益。

Supplement of Yao Huas Works

Chen Lin

Abstract:Yao Hua, a talented person who lacked of attention in Chinese modern history. However, in the whole life, he has created all kinds of abundant works involving literature, drama, calligraphy, painting,carving,etc. His student Wang Boqun has collected most of whose works into "Fu Tang Lei Gao". In addition, some works were scattered and lost. Among them, "Shuo Wen San Lie Biao" has been lost; "Jin Shi Xi", "Gu Mang Ci Sou Cun", "Bi Shan Jiang Lu" and "Pei Wen Yun Zhu" have no publication. "Shu Shi"(including "Language Qian" and "Xiao Xue Da Wen") and "Lu Yi Shi Qu Hua" have appeared in the world. By teasing various modern journals, we discovered that remaining documents compelled were not be remembered or lacked of interpretation, which are valuable for comprehensive research on Yao Hua and his works. Now, we contribute all materials which have been found and explored them one by one, expecting academic world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collation of Yao Huas works.

Key words:Yao Hua;Lost articles; Poetry works;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inscriptions; Literary theories; Epitaphs

責任编辑:黄万机

作者简介:陈琳,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文献学硕士。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姚华著述整理及文学作品研究》(编号16BZW105)阶段性成果。

1 杜鹏飞:《姚茫父年表》[J].中国书画,2015年第11期,第87页。

2 马良春、李福田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6)[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4620页。

1 姚华:《弗堂类稿》(诗甲三)[M],北京:中华书局,1957年,第22页。

2 [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402页。

1 《姚华评介》[M].《贵阳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八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贵州省贵阳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1986年,第6期,第101-102页。

1 该字为“琴”的篆体写法,即上王王下金,下文“□”亦同。

猜你喜欢

佚文墓志铭文论
新发现三则顾颉刚佚文考略
墓志铭也可以很幽默
焦竑集外佚文辑释
《尹源墓志铭》考释
从隐匿到重现:中国新时期西方文论知识资源的流变
焦竑佚文五篇
墓志铭
“古代文论现代转换”的回顾与审视
《通俗文》佚文辑校零拾
从文论医评《内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