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思想品德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
2017-07-19潘洁兰
摘 要: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促进学生形成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课程,与学校的德育教育一脉相通,互补共进。要在思想品德课程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必需做到以下几点: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加强感恩教育、联系现实生活、关注社会问题。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程 渗透 德育教育
思想品德课程的任务是引领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公共生活、珍爱生命、感悟人生,逐步形成基本的是非、善恶和美丑观念,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一直以来,思想品德课在学校德育工作和班级管理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与学校班级德育教育、家庭教育互补共进。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教育的核心任务是立德树人。思想品德课的核心素养价值归宿也应该是立德树人。下面,就如何在思想品德课程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的育人功能等方面谈谈我的思考与探索。
一、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容,使德育教育有切入点
初中阶段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加强国情教育、法制教育、品德修养、心理健康教育等,而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基本道德规范教育、品格修养、国情教育等,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法律意识、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由此可见,学校的德育教育与思想品德课程任务是一脉相通,互补共进的。
思想品德课教材的德育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思想品德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容,使教学目标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贴近学生的情感体现;找准道德的切入点,如自尊自律、文明礼貌、诚信友善等,把道德教育点与现实生活中的正、反两面现象结合起来,与学生的认知程度结合起来,与学生的情感需要结合起来。例如,课堂上经常例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不道德的行为或现象,让学生来点评,在点评的过程中使学生明辨是非,加深认识,从而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和健康人格。
二、加强感恩教育,使德育教育有着力点
我国是文明古国,感恩教育源远流长,深入民心,自古以来就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古训。所以,中学生的素质教育里包含了一个重要組成部分——感恩教育,感恩教育融合了情感教育、道德教育和人性教育的教学内容,它在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和人生价值上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会感恩、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值得我们世代传承和发扬光大。但当今社会,受各种不良风气影响,中学生的感恩心理缺失现象普遍存在,如有的学生不懂得父母的艰辛,不懂得节俭,爱攀比,追潮流;有的学生在家里不尊重老人,不关心长辈,只关心自己,在学校不尊重老师、同学,不爱学习,只爱玩手机玩游戏,对于祖国给予的免费学习机会毫不珍惜,甚至当成负累。对父母给予的一切心无感激,自私自利。这正是学生缺乏了最基本的情感——感恩之心。所以,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感成为当前学校德育工作逼在眉睫的任务。
三、联系现实生活,使德育教育有支撑点
德育教育的内容随着社会发展变化而进化,具有社会性、时代性,思想品德教育必然要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要与时俱进,否则,脱离了社会实际,德育教育只能是空谈,更培养不出适应社会生活的人了。
思想品德课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让学生学会关注现实生活,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在教学中抓住品德教育点 ,聚焦学生生活,更容易让学生产生共鸣,进而认同,最后形成对感恩的共识,从而使德育教育有了支撑点,这是提高思想品德课育人效果的关键。例如,在讲到爱国主义教育时,爱国主义教育应该与当今社会生活新形态紧密结合。由于科技、经济的发展,今天的世界已经变成了一个“地球村”,当今世界的许多问题也只有从全球的大局出发才有可能解决。加强各民族之间的理解与合作是世界进步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平与共同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所以,今天的爱国主义教育,应当将爱国主义同国际主义、国际合作和对世界和平事业的理解和支持等等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明白,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实现,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确定自己正确的人生目标,为实现中国梦,为实现自己的梦而奋斗。
四、关注社会问题,使德育教育有落脚点
现阶段,我国在经济、科技取得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带来了不少负面的影响。如一些成年人价值观发生扭曲,道德缺失、拜金主义、享乐主义、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的泛滥,再加上发达的互联网负面因素的影响,给未成年人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作用。这些负面影响使得一些未成年人理想缺失、道德低下、法律意识淡薄、行为过激等等,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而且这类人群数量还显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青少年犯罪已越来越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给学校的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加强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必需要包含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内容。道与法双管齐下,才能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学校、家庭、班主任、科任教师,特别是思想品德课的教师,都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思想品德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要关注社会问题,紧密结合发生在同学身边的一些社会现象,特别是一些反面现象,当作反面教材,让学生去思考产生问题的原因及危害,在分析问题的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明白,道德行为的缺失,如果不及时制止、及时纠正,任由继续发展下去,可能会触犯法律,并且会给自己和家人带来不良后果,从而起到警示教育的作用。当然,课堂上经常引用社会上出现的典型案例作辅助教育素材,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评价,从而更能有效加强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法制观念。
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我们只有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与时俱进,紧密结合学生的特点、教材的特点和时代的特点,帮助中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是作为一位思想品德教师应具的教育素养与职责。
参考文献
[1]吴铎.彭承福.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潘洁兰(1980.08-),女,汉,广东省云浮市,中学政治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