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个性飞扬

2017-07-19陈金喜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23期
关键词:个性主体性小学数学

摘 要: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我针对小学生这一个性特点,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实验,讨论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并养成合作交流与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同时让学生体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主体性 个性

在这节课的学习,我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让学生通过以小组合作,动手实验探究为主,结合直观演示法、设问诱导法,再小组讨论,概括归纳的方式进行教学,还课堂给学生,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充分向学生提供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让学生个性飞扬地学习。回顾这节课,我有如下反思:

一、将获得知识结论变为亲历探究过程

在《圆锥的体积》这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我更加重视学生亲身经历探究发现知识的过程: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问题情境,首先让学生举例说出生活中的圆锥体(如雪糕、钓锤、竹笋等);然后提问:如果想知道这些物体的大小?要求出它们的什么呢?(求出它们的体积),从而引出课题:圆锥的体积;接着让学生猜想:圆锥的体积与什么立体图形的体积有关系呢?学生们都猜与圆柱的体积有关系,这时我因势利导问:究竟圆锥的体积和圆柱的体积有怎样的关系呢?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创设情境,并巧设疑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感到教师引发的问题是自己想要探究的问题;对于想要探究的问题,学生先从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知识背景出发,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大胆提出猜想;对自己的猜想设法进行验证;对自己的证明方法进行反思;对自己原先的猜想进行重新判断。尽管“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是前人早已发现的知识,但是学生没有直接去接受前人的知识,而是经过自己的探索实践重新发现,并被自己的实践所验证。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的发现者、探索者。

二、将指令性操作活动变为探究性实践活动

在探究《圆锥的体积》时,我首先让学生拿出三组不同的圆锥与圆柱学具进行观察,通过摆一摆、拼一拼、测一测、议一议,找出三组学具中的圆锥和圆柱各有什么特点?然后提出问题:通过观察学具,你发现了什么?请小组长汇报发现。这样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为下面的实验做好充分的准备。接着说明实验要求:由6个同学一个小组,小组长负责指挥组员,各施其职,既分工又合作。让小组内分别做三个不同的实验:实验一:等底等高;实验二:等底不等高;实验三:等高不等底。并要求学生认真观察三个实验的结果。最后让学生动手实验并思考讨论:用圆锥装满水倒进圆柱,几次装满圆柱?从倒的次数看,你发现圆锥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通过小组合作实验,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这样不仅让学生在“玩”中掌握知识的形成,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在分组合作完成的三个实验中,问题是开放的,目标是明确的,思维是发散的,操作是自由的,結论是待定的,学生始终是积极主动的,其思维在解决不断出现的问题过程中被深化。因为真正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实践活动必须是学生的自主活动,必须有深刻的观察、想象、假设、推理、探究等高层次的思维活动的加入。因此,学生的操作实践活动应该由指令性向自主性转变,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

三、将问答式教学变为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的合作学习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学生一直处于发现问题,进行实验等问题状态中,学生用不同的眼光观察事实并发现问题,用自己思维方式进行探究,形成独特的个人见解。此时的合作交流有了厚实的“物质”基础,学生才会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思想和表现自我的强烈欲望,才会在不同意见或见解的相互碰撞中产生富有创意的观点,获得心理满足与成就感,才能在与同伴互动的过程中学会竞争与合作。同伴的合作学习,意在通过生生互动,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建构起更深层的理解,同时也增强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如果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少了,思考的空间窄了,潜能得不到发挥,学习就会失去兴趣。

四、将固定的课本作业变为灵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作业是检查学生掌握新知的有效途径。布置有针对性的作业,可以清楚的知道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情况。因此,本节课我一改以往只布置书本作业的习惯,而是让学生课后去找一找生活中的圆锥体,并通过运用今节课所学的知识,求出圆锥的体积。作业是开放性的,既可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又真正把数学知识延伸到生活中去,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总之,新课标下突显孩子的个性,发展学生的思维,是我们的教学任务,教师坚决走下讲台,走进学生,使学生走上讲台,展现自我,大胆放手,把空间留给学生,把权利还给学生,把机会让给学生,学生的个性得以弘扬,智慧和潜能得以施展,思维就有质的飞跃。总之,要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上飞扬。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8.

[2]金成梁.精彩课堂实施对话――小学数学[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5.

[3]吕世虎,萧鸿民.小学数学参与式教师培训教程[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黄翔.关于数学课标修订变化情况解读[OL].凤凰教育网.

[5]斯苗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透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陈金喜(1963.08-),女,汉族,广东省云浮市,都杨中心小学副校长,研究方向:小学数学。

猜你喜欢

个性主体性小学数学
独辟蹊径,语文课堂要凸显学生“主体性”
语言表达重“个性”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网络直播下身体在场的冷思考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
论“教学留白”在语文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