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条件下日常作业分析与优化探究
2017-07-19杨艳君
杨艳君
摘 要:本文作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互联网条件下日常作业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互联网 作业 学生 探究
一、学生作业的产生
作业,《辞海》解释为:“为完成生产、学习等方面的既定任务而进行的活动。”而《教育大辞典》则把完成学习任务的作业分为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两大类。课堂作业是教师在上课时布置学生当堂进行操练的各种练习,课外作业是学生在课外时间独立进行的学习活动。是检测学生是否学会课上的知识点的一种方法。作业,从古到今都有,不管是你是谁,只要你是一名学生,你的天职就是学习,做作业就是天职之一,也是每天必须要做的事情。
二、做作业积极性下降的原因
随着时代的发展,课程的增多,一门作业变成了几门作业,然而每门作业从一项又变到了几项。学生的书包里充斥着各种大大小小的练习册和卷子,书包变得越来越重,回家的作业也就越来越多。这种量变并不能引起质的改变,但改变了学生们对学习的态度,降低了学生们的积极性,令学生们无法思考,无法钻研,一直都是拼命地应付作业,成了做作业的机器,对于难题、思考题也就懒得思考,得过且过。产生的结果就是长大了应付工作,在生活中得过且过地过着每一天。
既然,网络和电视迫害学生们太多,家长们的手段就是掐断网线和电视线。但是21世纪,不用这些电子产品,孩子就会更闭塞。现在计算机也要考试,孩子不用电脑或电子产品,只会让他們与社会脱节,并不是一剂良药啊!那该怎么办呢?既然不能拒绝新鲜事物,为何我们不敞开心扉接纳它呢?把它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如何?让它们帮助学习,这不是一举两得的事情吗?
三、互联网下的新型作业
上网学习的软件完全抓住了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的心理特点,好奇、敏感,对什么都感兴趣,对什么都反应强烈。好胜,但是韧性差。什么事都想争第一,想要赢别人,证明自己厉害,但是容易受挫折,一点小失败就觉得不得了了,天都塌下来了。自控能力不足。上着课心就跑到操场上去啦,做着作业,就想着晚上妈妈买什么好吃的啦。稍微严重一点,就控制不住自己的身体,一直要动,抓抓头啊,咬咬手指啊,咬咬铅笔啊,等等。自尊心和自主欲强烈。稍微批评两句,他就觉得很委屈,或者一点小矛盾他反应就很强烈。然后认为他自己什么都对,别人什么都错,以自己为中心。批评力不足。不懂得自我批评,有时候,会一时分不清对错,做错了事自己都不明白,甚至不知道悔改。
我在手机App中找到了一款软件叫作“速算盒子”。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下载了教师端和学生端,布置了第一次作业。打开教师端界面,清晰的目录下可以布置每一章的口算题和基础训练题。彩色的页面和丰富的题型,让我很好奇。我便把一个班的班级号发到了班级群里,家长们踊跃地下载了起来,进入了班级,开始答题。我想每天就做20道题就行了,既不会伤害到眼睛,还能抓住孩子们的兴趣。到了第二天,孩子们纷纷给我说感受,觉得很好玩,觉得很简单,兴趣浓厚的他们说今天还想玩速算盒子。我便将速算盒子变成了每天必备的一项休息型作业,就像饭后甜点一样,不可多得。
题目都不用教师出,对于题目的难易程度也可以修改,而且学生们的答题也不用自己改,评分和正确率一目了然,清晰的界面让我省了不少改口算的时间。而且,我能及时发现学生们的薄弱点,进行查漏补缺,上课期间花1分钟讲讲昨天在盒子里出现的难题,孩子们一下子都懂了,让我也省下了很多时间,学生们也没有陷入大量的题海中。教师将几个薄弱章节的题目每天布置一点,正确率由百分之六十几到了百分之八十几,不用一遍一遍地重复去讲。重复去讲既浪费时间,学生们也不爱自己思考。他们看到了丰富的画面,便喜欢自己思考,大脑也灵动起来了。盒子里还有一个好处就是给予及时的评价,而且是以老师的口吻进行评价。学生们看到了正面向上的积极评价都觉得老师很在乎自己,发现了自己的存在感。盒子的积分制和等级制也让学生们喜欢得爱不释手,到了学校,学生们也喜欢和同伴交流速算盒子的内容。从此以后我的口算便没有再出现在本子上。白纸黑字,学生们已经做腻了。口算和薄弱关的基础练习都集中在这款速算盒子的App上了。既能提高孩子们的自信心还能帮助我进行知识点分析和统计。达到有目的的上课,不重复,有重点。
四、传统作业和互联网作业对比试验,得出结论
通过试验对比,我发现知识必须要温故而知新,要不然就会慢慢忘记。就像“关于艾宾浩斯记忆曲线的定量性研究”成果中,根据人类大脑记忆过程,生成的一种曲线,这是一个具有共性的群体规律。记忆一定要多次重复才可以变成永久记忆。那么,同学们并不想翻开书一遍一遍地浏览题目,反复把题做在本子上。速算盒子正好巧妙地利用了这一点,它可以将学过的知识,尤其是薄弱点,让学生通过不同的练习进行深化记忆,而且每一次做类似的题目时,都会形成知识的串联,将以前的知识再次复习一遍,从而实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在科技发达的时代,网络和电子产品就像是一把双刃剑,我们不能一票否决它们。我们发明它们,就是要依赖它们,享用它们。在新时代,老师的教授方法也从一支粉笔变成了翻转课堂、电子白板等先进的教学方法,那么作业也从白纸黑字变成互联网的作业吧。因为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让我们跟随着时代的步伐,迈向作业新时代吧!
参考文献
[1]梁宁建.心理学导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07).
[2]陈卫和.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M].东北师大出版社,20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