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变革、胜任能力与会计职业能力框架
——基于高职会计教育改革视角
2017-07-18汪榜江
汪榜江
(衢州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浙江 衢州 324000)
经济变革、胜任能力与会计职业能力框架
——基于高职会计教育改革视角
汪榜江
(衢州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浙江 衢州 324000)
知识化、网络化和全球化等社会经济变革对会计胜任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会计教育正面临着机遇与挑战。通过借鉴国外社会团体研究成果,从高职会计教育的层次和学生职业生涯可成长性角度出发,利用集能力要素的功能分析法,构建“层次+定位+职能+胜任能力+能力要求+实施”的高职会计专业胜任能力分层次框架体系,系统思考高职会计教育改革创新发展路径,旨在为高职会计毕业生提供分类指南和评价指引,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
经济变革;胜任能力;能力框架;会计教育创新
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是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的系统工程。随着《国务院关于加快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等关于职业教育系列文件的实施,标志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驶入了快车道。院校教育作为会计人才培养的主力军,构建会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框架将有助于培养复合型和开放型的技术技能型会计人才,提高毕业生在就业市场的核心竞争力,适任职业岗位对会计职业技能的需要。
1 研究现状与问题提出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了会计人员能力框架研究,并于1999年发布了《进入会计职业的核心胜任能力框架》,为会计教育由知识型向技能型转型提供了理论支撑 (许萍,2006)。随后国外AICPA、IIA等会计职业社团对涉及注册会计师、管理会计师等职业领域所需的会计人员能力框架进行了研究。尤其是IFAC1996年发布的《预备教育、专业胜任能力评价及职业会计师的实践要求》明确指出,会计技能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更强调能力的持续性、社会适应性及可拓展性。
然而我国对会计人员能力框架研究才刚刚起步,主要集中在会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会计人员能力建设研究。2002年7月财政部成立了会计人员能力框架项目研究小组,由北京、上海和厦门三大国家会计学院从岗位资格、专业技术资格和从业资格等三个方面分头研究,从知识、技能和职业态度等3要素进行分析,但至今尚未提升到会计人员能力框架层面。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新经济变革,网络化、知识化和全球化对会计人员的能力要素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使职业会计人员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悄然发生了变化。[1]
2 新经济变革与会计职业的重新定位
会计人员在新经济社会变革情势下,随着职业层级的升迁,能力要素随之不断更新,能力也不断提升,会计职业定位、胜任能力及能力要素等随着企业战略目标、经营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内外部因素的变化而不断得以延伸。[2]
2.1 信息技术的影响
无论是现实还是预期,以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革命正悄然影响着我们,OA、INTERNET、远程沟通交流等新媒体技术正深刻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基于信息革命的管理工具创新使信息处理能力快速提升,大数据实现信息资源的集中、统一和共享,模糊了信息分析员与会计人员的界限。会计软件融合了企业生产、采购、投资、人事和审计等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部门间数据的无缝对接与共享、财务业务一体化。尤其是ERP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广泛应用,传统的会计处理流程逐渐被淘汰,会计人员也从日常繁重琐碎会计核算中解脱出来,将时间和精力由事后的核算向事前预算、事中控制和事后评价转变,由核算管理向战略决策支持转变,从而提升组织的价值创造。
2.2 知识经济的冲击
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革,组织已由实体经济向以数字经济、网络经济、虚拟经济为代表的多元化经济转型,伴有高技术、高文化、高智力、低熵增的“三高一低”知识经济特征。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作为人财物耦合的现行会计体系受到冲击,现行的会计理论与实务受到了很大的挑战。知识经济是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生产和使用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OECD,1996),现行的会计核算一般仅局限于财产物资的核算,知识经济条件下会计核算还包括HR、R&D、绿色经济和自然资产,对资产的观念产生重大影响,资产的范围不断拓展延伸;知识经济也使会计计量的多元化和非货币化、财务信息时滞性问题凸显;“一带一路”战略下的涉外企业管理、工业4.0时代下的智能管理,PPP合作模式的经营管理,也对会计人员和会计制度提出了新要求;产品生产知识化、无形化的小批量精益生产,传统成本核算方法已不能适应个性化生产需求,如作业成本管理ABC、经济增加值EVA和平衡计分卡BSC等管理核心工具不断出现,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胜任能力。[3]
2.3 全球市场一体化的挑战
随着企业纵横向一体化,产业链不断延伸,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经营业务日渐复杂化、交易关联化、贸易国际化,尤其是全球市场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走出去,引进来”开放战略的提速,国内企业纷纷走出国门,实施兼并重组,参与国际竞争,创新了企业组织形式、经济业务类型,丰富了财务估价和结算支付方式,但受国际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利率、股价、汇率等金融工具和经济杠杆的影响,跨国企业在这种瞬息万变且不确定性的经济环境中,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不断加大,这种不确定性需要会计人员审时度势,加大对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计量,提高对不确定性经济环境的驾驭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会计人员要从传统 “账房先生”转变为“创业者”、“大管家”,这就要求不仅要有扎实的技能,更要有财务战略的把控能力,以应对飞速变化的市场挑战,提升企业的智慧资本。[4]
会计职业的重新定位源于新形势下会计职能转变、服务范围拓展和工作内容的延伸。在物质经济时代,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揭示了企业价值流动行为状态,会计以处理要素资源价值为对象,反映企业要素在不同物质形态间的流动,从而实现价值增值。在知识经济时代,会计在核算要素资源优化配置的同时,还要处理由于技术进步产生的信息、技术、品牌、文化和管理资源等无形资产的价值,更要处理与非物质资源有关的业务,如碳排放交易权、自然资源和绿色经济等。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彻底改变传统的会计处理方式、工具、程序和手段,打造以业绩评价为重点全新激励体系。在新经济变革的时代,会计职业应基于职业环境的变化提升岗位胜任能力。
3 高职会计专业职业胜任能力框架的构建
西方发达国家从20世纪60年代就已着手进行能力框架的研究。2003年4月,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在教育白皮书IEP2发布了《成为胜任的会计师》,利用功能分析法和能力要素法再次分析了职业会计师所需具备的职业胜任能力,代表性地规范了相关国家的会计人员能力框架,认为会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应依据组织所处的环境变化而变化,强调两种方法可融合使用,并在以后的实践中不断得到发展、应用和完善。[5]
3.1 职业胜任能力界定
能力是为了证明胜任职务所需具备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价值观(IFAC,2003)。本论文采用IFAC2003年对能力及胜任能力的定义和IFAC的所倡导的基于胜任能力方法 (Competence-Based Approach)进行研究,按照IEP2的功能分析法研究学生将来从事会计职业所需的胜任能力要素。
参照职业界对能力的定义,笔者认为职业能力是指会计人员在职业环境中根据岗位职责高质量完成工作所应具备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价值观;胜任能力是指会计人员按照既定的标准、流程和条件,综合运用职业知识、施展职业能力和践行职业价值观,开展职业活动完成工作职责所需的基础能力,表现为个人具有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知识、技能和态度是个人的表面胜任能力,是在特定职业环境中完成会计专业工作所需的最低门槛,可通过院校会计教育、正规专业培训进行开发与培养,但是在工作中表现为内隐核心特征的中心胜任能力,诸如自我意识、内驱力、社会动机等是难以进行确认与测量,它与个体所处于的成长环境、职业经历、性格气质等密切相关,在短期内难以或根本不可能通过外在培养和开发取得实质成效,但可以通过特定的方法加以影响和改善,在此文中中心胜任能力暂不作为研究的内容。[6]
3.2 高职会计专业职业胜任能力框架构建的设计原则与方法
在当前会计人员能力框架缺失的条件下,高职毕业生作为会计从业人员中的主力军,基于职业生涯成长规律,选择高职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其一,高职会计教育作为由知识型向技术技能转化的重要阶段,其课程体系以能力要素为基础。通过会计知识系统的学习和内化吸收,把知识转化为技能,促进职业核心胜任能力提升。其二,会计职业生涯是一个渐进式上升过程,从会计员、会计主管、财务经理、财务总监、总会计师升迁,具有一定的层次性,从初级、中级到高级螺旋式上升,不同的职业岗位对应不同的能力要素,以能力要素为基础,体现出了升级与连续。综合考虑会计人员的核心胜任能力和核心能力要素等客观情况,采用了结合能力要素的功能分析法。
3.3 高职会计专业职业胜任能力框架构建的基本步骤
高职会计专业职业能力框架设计按 “层次+定位+职能+胜任能力+能力要求+实施”等六个步骤进行具体实施。从职业环境、社会经济变革对会计人员提出的新要求出发,结合组织战略目标来分析会计人员层次和职业定位;依据层次和定位确定其在职业工作中应履行的岗位职能和工作内容;分析职业岗位所要求的核心胜任能力;从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价值观分解相应的能力要素;最终对应着不同的实施过程。[7]
3.3.1 基于会计在国民经济核算中的重要性,各国对会计职业等级的划分也不尽相同。美国劳动统计局将会计师分为6个等级;加拿大人力资源发展部按技能水平将会计人员分为4级。我国实行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制度,侧重于实务操作能力的考核,分为初中高三级。对会计职业能力框架的层次的划分参照CGA与AICPA的3级制,将其划分为低层、中层和高层三级,与我国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相衔接。不同层级的会计人员在职业岗位工作承担的工作职责也不尽相同,较好地体现了岗位能力要素的要求,有效避免了按职业岗位划分对能力要求单一的局限性和按教育层次划分的知识储备与能力需求间的脱节。
3.3.2 经过三年系统化专业教育和职业素养,培养出适任社会发展和区域经济建设需要的中小企业、金融行业、会计师事务所和非营利组织等基层业务和管理岗位,掌握从事会计、税务、财务管理和审计等工作所必备的基本知识与职业技能,成为符合市场需求的“初级会计人员”,并具备在一定期间成长为“中级会计人员”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极少数潜在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经过长时期学习与积淀可成长为高级会计人才。
3.3.3 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在单位主要履行会计核算、纳税申报、财务管理和代理记账、资产评估、年报审计、鉴证咨询服务等职责。毕业初期从事日常经济业务核算,依法纳税并编制财务报告;中期抑或是核算与控制、分析与预测、税收筹划;后期抑或是决策支持、财务战略、资本运营、风险管理等。[8]
3.3.4 不同层次岗位的工作职能迵异,其胜任能力截然不同。随着企业经营环境和企业价值目标的变化,初级会计人员在开展工作时要坚持原则,工作执行到位、可迁移能力强,切实维护组织利益;中级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具备较强的财务分析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高级会计人员必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从事资本运营和战略管理过程中具备良好的决策能力、领导能力、战略规划能力。
3.3.5 根据用人单位对会计人才的能力需求,借鉴国际通行做法,构建以职业知识学习为基础、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和职业价值观养成为内驱力的会计人员职业能力要素体系。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价值观三者与专业成长有机结合,职业知识是应用职业技能的燃料,提供了专业能力;职业技能是开展职业活动的工具,供给了方法能力;职业价值观是职业活动的正常开展的前提和基础,支持了社会能力。
职业知识是从事岗位工作的前提条件,是胜任能力的基础和保障,主要由一般知识、经营管理知识、信息技术知识和专业知识组成,需要不同职业知识的相互渗透与融合,渊博的知识为会计人员从事职业复合的概念、技术以及模型提供支持,同时作为一门国际“通用商业语言”,迫切要求会计人员系统掌握一门外国语,以掌握国际先进的会计核心工具。职业技能是会计人员在商业环境中运用教育与执业经验获取的知识转化为方法能力,主要由专业技能、可迁移技能和自我管理技能组成,通过职业知识课程和仿真模拟实践来获取,通过可持续性的终身学习来转化。职业价值观是基于人的一定思维感官做出的职业认知、理解、判断,表现为对职业的一种思维或取向,体现为一种职业道德、职业信念与职业精神,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历史性与选择性、主观性的特点,把企业文化、经营需要和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会计人员借助于伦理道德,秉持客观公正立场,遵循会计准则和职业准则,与职业价值观结合起来。
4 基于职业胜任能力框架的高职会计教育改革路径
表1 基于院校教育的高职会计专业胜任能力框架
脱胎于17世纪前学徒制的现代西方职业教育,从孕育、萌芽到发展的历史演进过程中,逐步将人力资源和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美国的合作教育、德国的双元制、澳大利亚的TAFE等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在当前新经济变革形势下,会计已成为一个超越数字的信息系统,其大数据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提供了支持工具,会计职业岗位能力必然要求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职业生涯成长的胜任能力框架相趋同。趁着职教改革20多年的东风,我国的高职会计教育也得到迅猛发展,但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无论是教育结构、教育理念,还是教育评价和职业资格准入等都难以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4.1 完善会计教育层次化,厘清高职会计教育定位
目前全国会计人员已逾1900万名,具有高级职称仅13.8万人,约占数的7‰,副教授职称以上会计教育工作者约1万人,这种专业技术资格结构体现为基量巨大,但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端人才匮乏,会计人员整体水平参差不齐,人才供需矛盾结构性失衡凸显,会计教育层次化不合理。这不仅因为当前完整的职业框架尚未建立起来,整体的职业水平不高,还因为会计人员能力进程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处在过程中的从业者必然呈现出不同的能力水平(荆新,2005)。目前我国实行从中职到博士的五层次会计教育体制,更应优化教育层次,厘清培养目标定位,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出台会计教育层次化改革方案,厘清不同层次的会计人才培养标准,实现会计人员技能培养教材知识化、课程形态化、考核平台化、巩固竞赛化和实践社会化,以满足学生就业、创业和学历提升等不同需要。[9]
4.2 基于胜任能力的高职会计教育创新
会计数据分析和利用已成为经济新常态下会计岗位转型的职业期望。基于胜任能力的院校会计教育强调职业综合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在专业教育中嵌入通用能力和职业价值观,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思考和创造。
4.2.1 大力实施分层分类培养教学改革。面对高校扩招、考生数量下降和生源多样化的“三因素”叠加,学生生源、基础和需求的“三不同”的现实,自主学习能力不够、团队协作能力不足、持续改进能力薄弱、反思精神缺乏的“四特点”,制定既有同质性又有区别性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分类培养、分层教学改革,统一公共平台课,合理配置专业基础课,优化专业方向课,拓展素质教育课,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学情、兴趣特点和价值取向自主选择专业方向,“让人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4.2.2 推进慕课、微课开发、新形态课等在线教育系统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变革,商业环境创新,课程内容在复合,课堂边界在扩大,教学手段在跨界,依赖于新媒体技术的慕课、微课等翻转课堂技术在教学中得以广泛应用,在线教育系统集点播、录播、作业和技能考核于一体,正触发着传统大学学习形态的根本性改变,在可拓展学习空间内将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4.2.3 探索建立与高职会计教育相适应的技能人才培养机制。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与延伸,推动项目化教学、案例教学和模拟仿真教学为核心的教学改革,实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职能转变,摒弃教师被动讲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学做合一,按照“学做互动,课证对接,技能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培养,实现“课岗证”融合;实施“内外结合、三层双轨、四段梯级渐进”的实践教学体系和“4T+1A+1G”的顶点课程训练体系。
4.3 完善高职教师评价标准体系
建立健全责权利对等的教师激励与约束考评机制,造就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湛和师德高尚、实践能力硬、动手能力强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实现技能教学师团队化。会计胜任能力的灵活性、多样性和复杂性对会计教师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的高校人事制度尚不利于高职会计教师队伍团队化的形成,面临着技术技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虽然大多数年青教师理论功底比较扎实,但对企业经营活动、业务流程和投融资等具体业务内容并不熟悉,缺乏职业岗位实际工作经验,难以将企业真实的项目、案例等搬到教学与研究中。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努力改变能力结构,到企业参加顶岗位实践,与企业经济业务相对接,体验真实的职业环境;作为学校人事管理部门应建立教师评价标准体系,将教师授课、教学项目建设、教科研、指导学生竞赛、专业实践能力、学术兼职等情况纳入教师评价体系,将岗位评价标准、职业能力发展、学术道德和教研矛盾及化解等与教师职业成长密切相关的项目有机结合起来,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积极鼓励教师参加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制定激励性措施和鼓励性政策,以形成一支技术技能型教学团队。[10]
4.4 完善会计职业准入制度
职业准入制度是认定和管理行业执业的一项基础性制度,是界定会计人员能力是否达到行业规定最低要求的重要环节。第一,修订和完善《会计专业技术职务试行条例》。制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评工作培养了一批杰出的会计人才。但是,从总体上来看,大部分毕业生知识转化能力欠缺,更应抬高考试学历和行业工作年限门槛。适当提高高级会计师和教授级高级会计师任职基本条件,除了提高学历要求外,在注重考核工作业绩、工作经历和能力的同时,适当增加经营战略、商业视野和学术前沿理念的评价。第二,推行注册管理会计师执业资格考试与注册制度。会计人员在从核算管理型向战略决策支持型职能转变过程中,急需通过执业资格认证等形式发挥注册管理会计师在价值管理和业绩评价等方面的作用。参考美国CMA认证形式适时开展涵盖宏微观经济学、财务管理、企业管理、财务会计与报告、管理会计工具与分析、信息决策支持分析系统等内容的注册管理会计师考试。
[1]许萍.会计人员能力框架问题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105-114.
[2]周宏.企业会计人员能力框架与会计人才评价研究[J]. 会计研究,2007,(4):83-89.
[3]李芸达,陈国平等.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会计技能教学改革与创新[J]. 会计研究,2015,(5):87-92.
[4]苏雪峰,姜玉成等.新经济变革下的会计人员能力框架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70-74,79.
[5]周宏,张巍等.企业会计人员能力框架与会计人才评价研究[J]. 会计研究,2007,(4):83-89.
[6]刘慧凤,姜苏娱.我国会计教育研究文献评述[J].会计研究,2015,(6):80-86.
[7]胡邦曜.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与培训—赴澳大利亚TAFE的考察报告[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0,(3):57-58.
[8]李艳英,张静等.我国会计人员能力框架体系设计[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94-96.
[9]李松青.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思考与探索[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1):36-38.
[10]邹勇燕.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改革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0:23-28.
【责任编辑:黄素华】
Econom ic Reform,Competence and Accounting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Framework——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Accounting Education Reform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WANG Bang-jiang
(Quzhou College of Technology, Quzhou 324000, China)
Nowadays, the knowledgeable, informational and global changes in the society and economy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accounting competence and the accountants training is facing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With reference to foreign research results,the paper uses functional analysis method to construct a multi-stage and multi-level framework which combines levels, positions, competency, qualification, requirements of the position and implementation to train accounting professional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evels of accounting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training and student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By this, a systematic thinking is implemented about the developing pathway of reform and innovation in accounting training to offer guidance and evaluation framework for graduates and maintain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conomic reform;competence; competence framework;accounting education innovation
G718.6
A
1671-9565(2017)02-034-07
2017-05-08
浙江省2015年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能力框架理念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编号jg2015344)阶段性研究成果。
汪榜江(1973-),男,浙江开化人,衢州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高级会计师,主要从事会计基本理论与实践、教育管理等方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