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咪喹莫特联合医用愈肤生物膜治疗草莓状血管瘤患儿的临床效果

2017-07-18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咪喹莫特生物膜

刘 明

5%咪喹莫特联合医用愈肤生物膜治疗草莓状血管瘤患儿的临床效果

刘 明

目的探讨5%咪喹莫特联合医用愈肤生物膜治疗草莓状血管瘤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辽宁省锦州市妇婴医院收治的100例草莓状血管瘤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研究组患儿给予5%咪喹莫特联合蓝润医用愈肤生物膜膏剂,对照组仅给予蓝润医用愈肤生物膜膏剂,观察两组婴儿治疗后疗效。结果研究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皮损结痂时间和结痂脱落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用药结束时、治疗后3个月及治疗后6个月皮损直径和皮损厚度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儿治疗后半年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谷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及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半年研究组患儿生长发育指标均处于正常范围内,并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5%咪喹莫特联合蓝润医用愈肤生物膜膏剂治疗婴儿草莓状血管瘤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5%咪喹莫特;医用愈肤生物膜;草莓状血管瘤;儿童

作为婴儿常见良性皮肤肿瘤,草莓状血管瘤的发病率为1.1%~2.6%。大部分血管瘤对婴儿机体是无伤害的,但会引发多种并发症,如感染、溃疡及出血等。若血管瘤生长于重要脏器或器官周围会导致其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1]。传统治疗血管瘤的方式为冷冻、栓塞、二氧化碳激光以及手术治疗,但不良反应明显。当前研究发现,采用5%咪喹莫特治疗婴儿血管瘤临床效果显著[2]。本研究就5%咪喹莫特联合医用愈肤生物膜治疗草莓状血管瘤患儿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草莓状血管瘤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研究组患儿中,男22例,女28例,年龄为20 d至10个月,皮损直径1~50 mm,皮损厚度为1~5 mm,平均(3.8±1.9)mm;发病部位:头颈部12例,躯干10例,四肢10例,手足12例,其他6例。对照组患儿中,男23例,女27例,年龄为19 d至10个月,皮损直径0.8~50 mm,皮损厚度为0.9~4.8 mm,平均(3.3±1.6)mm;发病部位:头颈部11例,躯干11例,四肢9例,手足13例,其他6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蓝润医用愈肤生物膜膏剂(蓝科恒业医疗科技长春有限公司,批号:151020)治疗,将蓝润医用愈肤生物膜膏剂外涂于患处,每天2~4次,4周为1个疗程。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5%咪喹莫特(湖北科益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A14200168189),将5%咪喹莫特和蓝润医用愈肤生物膜膏剂以1:1比率混合薄涂于患处,每天2~4次,4周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①治疗效果[2]:痊愈:治疗后皮损完全消退;显效:皮损面积消退65%~99%;有效:皮损面积消退25%~64%;无效:皮损面积消退低于25%。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观察患儿皮损部位结痂时间、结痂脱落时间以及用药结束时、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皮损直径和皮损厚度,对其不良反应进行记录。③随访半年,比较两组患儿肝肾功能及生长发情况。肾功能包括血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肝功能包括谷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2.2 治疗后皮损恢复情况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皮损结痂时间和结痂脱落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研究组患儿用药结束时、治疗后3个月及治疗后6个月皮损直径和皮损厚度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后皮损恢复情况比较(d,±s)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后皮损恢复情况比较(d,±s)

组别 例数 结痂时间 结痂脱落时间对照组 50 48±21 10.9±9.9研究组 50 36±12 5.5±1.5 t值 3.462 3.837 P值 <0.05 <0.05

表3 两组患儿治疗后皮损恢复情况比较(mm,±s)

表3 两组患儿治疗后皮损恢复情况比较(mm,±s)

组别 例数用药结束时 治疗后3个月 治疗后6个月皮损直径对照组50 43±15 24.7±4.2 10.71±1.78研究组50 36±13 6.9±2.3 0.54±0.12 t值 2.835 1.963 3.829 P值 <0.05 <0.05 <0.05组别 例数用药结束时治疗后3个月 治疗后6个月皮损厚度对照组50 4.1±1.6 3.1±1.7 2.44±1.82研究组50 3.6±1.0 1.5±0.9 0.37±0.11 t值 1.753 3.473 3.830 P值 <0.05 <0.05 <0.05

2.3 治疗后半年肝肾功能比较 研究组患儿治疗后半年血清BUN、Cr、UA、ALT、AST及LDH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治疗后半年肝肾功能比较(±s)

表4 两组患儿治疗后半年肝肾功能比较(±s)

组别 例数BUN(mmol/L) Cr(μmol/L) UA(μmol/L)对照组50 6.24±3.82 160±52 264±52研究组50 4.72±0.11 142±48 235±48 t值 2.812 3.731 2.887 P值 <0.05 <0.05 <0.05组别 例数 ALT(U/L) AST(U/L) LDH(U/L)对照组50 41±30 41±30 254±167研究组50 25±13 24±11 159±58 t值 3.382 3.666 3.816 P值 <0.05 <0.05 <0.05

2.4 治疗后半年生长发育情况比较 治疗后半年研究组患儿生长发育指标均处于正常范围内,且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5。

3 讨论

皮肤血管瘤作为临床常见疾病,多因胚胎期血管形成过程中先天性发育不良造成。血管瘤在出生时发病率高达2.6%左右,1岁以内患儿发病率为10%~12%,其中女婴高于男婴,比例在3~5:1[2]。血管瘤分型包括鲜红斑痣、草莓状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及混合性血管瘤[3]。早在1982年,有学者用生物学分类方式将其分为两大类,即血管瘤和血管畸形[2]。该分类是根据血管内皮细胞是否存在增殖可能进行分型,具备的为血管瘤,不具备的则为血管畸形。这种分类是从血管发生发展特点对各种血管病变进行诊断、治疗及预后等,具有一定临床指导意义[4]。血管瘤以毛细血管瘤为主,一般于出生后1个月内出现,6个月内增长迅速,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逐渐稳定,增长停止进入消退期,直至完全消退。该疾病病程长短不一,少数患者病程长达10年之久[5]。婴儿草莓状血管瘤的危害较大,可以自行消退,但只局限于生长于1个部位患儿,大都在2岁之前就能够消退。患儿家长如果发现婴儿草莓状血管瘤没有自行消退,并且还有增大迹象时,需及时就诊,防止对患儿产生更大危害。婴儿草莓状血管瘤的具体危害有:①婴儿草莓状血管瘤严重危害患儿健康,在前6个月,迅速生长,富有极大侵犯性,在几周之内,正常组织可以受到严重破坏,以致眼睑、口唇、鼻、耳等组织均被不断扩张的血管瘤组织所覆盖。肿瘤形态不规则,呈紫红色或红色,易发生溃破、出血、感染、坏死,形成瘢痕。②婴儿草莓状血管瘤增大后还可以引起一系列继发性改变,眼、耳被遮蔽,口唇肿大等,因而出现呼吸、饮食、视觉、听觉等功能障碍。目前,临床对血管瘤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仅存在几种学说作为参考。一种认为血管瘤内皮细胞来源于内皮祖细胞,该细胞可进一步分化为幼稚内皮细胞,但缺乏成熟内皮细胞特征无法形成管腔结构[6]。正是因为血管瘤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导致临床上对草莓状血管瘤的治疗存在多种方式,但缺乏特异性。因血管瘤具有自发消退的特点,因此,有学者认为可观察等待,但血管瘤发生发展过程中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如感染、出血、溃疡等,严重影响婴儿生长发育,甚至危及生命[7]。

表5 两组患儿治疗后半年生长发育情况比较(±s)

表5 两组患儿治疗后半年生长发育情况比较(±s)

组别 例数 体重(kg) 身高(cm) 头围(cm) 乳牙数(个)对照组 50 6.5±4.3 57±22 42±5 5±4研究组 50 8.6±1.3 68±12 45±13 8±5 t值 3.400 3.288 2.727 3.640 P值 <0.05 <0.05 <0.05 <0.05

咪喹莫特作为一种全新的非核苷类异环胺类化合物,可增强细胞免疫活性,诱导局部炎性反应和细胞因子产生,并对其进行免疫调节间接起到抗病毒作用。该药物可促进体内外α-干扰素和α-肿瘤坏死因子分泌。研究显示,咪喹莫特乳膏局部外用1 h后,局部皮肤的α-干扰素和α-肿瘤坏死因子浓度达高峰,并产生两种类似免疫活性的代谢产物[8]。蓝润医用愈肤生物膜膏剂活性敷料作为一种新型皮肤保障保湿修复剂,其成分为原花青素和改性壳聚糖。原花青素是一种天然抗氧化剂,可以清除自由基,属于维生素C和E的保护再生剂,具有抗炎、修复血管内皮以及重建胶原纤维等作用。而改性壳聚糖是一种水溶性半合壳聚糖的衍生物羟丙基壳聚糖,可以婴儿皮肤表面形成一种生物膜,保护皮肤受到损失,具有止血和抑制细菌作用。5%咪喹莫特与蓝润医用愈肤生物膜膏剂联合使用可使两种药物优势互补,提升治疗效果,加快结痂时间和脱落时间。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皮损结痂时间和结痂脱落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用药结束时、治疗后3个月及治疗后6个月皮损直径和皮损厚度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半年随访发现研究组患儿生长发育情况以及肝肾功能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5%咪喹莫特联合蓝润医用愈肤生物膜膏剂治疗婴儿草莓状血管瘤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1] 李丽,马琳.儿童皮肤血管瘤分类和治疗[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2,12(7):542-547.

[2] 陈朝良.5%咪喹莫特乳膏治疗浅表型婴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12,12(3):171-173.

[3] 赵卓,张艳,张园程,等.婴幼儿皮肤血管瘤的治疗现状及研究进展[J].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13,11(4):224-226,229.

[4] 陈深,李伟强,熊丽婵,等.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治疗研究[J].中国医疗美容,2013,34(3):21-22.

[5] 王琨.咪喹莫特的临床应用新进展[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6,5(5):72-75.

[6] 王德印,徐千淋,宋征.平阳霉素局部注射联合外用“艾达乐”治疗增生期草莓状血管瘤患儿疗效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6,28(9):44-45.

[7] 顾永,毕鸣晔,黄海峰,等.5%咪喹莫特乳膏治疗浅表型婴幼儿血管瘤疗效评价[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5,37(7):411-413.

[8] 李志军,刘流,何黎.外用咪喹莫特的研究进展[J].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2006,36(3):144-146.

10.12010/j.issn.1673-5846.2017.06.012

辽宁省锦州市妇婴医院,辽宁锦州 121000

刘明,硕士学位,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皮肤病

猜你喜欢

咪喹莫特生物膜
替加环素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清除作用
幽门螺杆菌生物膜的研究进展
高人一筹
生物膜胞外聚合物研究进展
斑马去哪儿
咪喹莫特在扁平疣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咪喹莫特乳膏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治疗面部扁平疣的疗效评价
光动力疗法、局部咪喹莫特及氟尿嘧啶外用治疗浅表性基底细胞癌的单盲、非劣效性、随机对照性研究
手术切除与5%咪喹莫特乳膏外用治疗结节性、浅表性基底细胞癌的疗效比较:一项多中心、非劣效性、随机对照性研究
光动力对细菌生物膜的作用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