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醒神通腑方联合胞二磷胆碱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昏迷疗效及对VCAM-1、IL-10、TNF-α的影响

2017-07-18黄志平张俊锋洪枫陆志峰邱峰

中国中医急症 2017年6期
关键词:脑水肿证候注射液

黄志平 张俊锋 洪枫 陆志峰 邱峰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人民医院,浙江宁波315800)

醒神通腑方联合胞二磷胆碱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昏迷疗效及对VCAM-1、IL-10、TNF-α的影响

黄志平 张俊锋 洪枫 陆志峰 邱峰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人民医院,浙江宁波315800)

目的观察醒神通腑方联合胞二磷胆碱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昏迷疗效及对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将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分别给予胞二磷胆碱注射液单用及醒神通腑方联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脑水肿量、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IL-10、TNF-α及VCAM-1水平等。结果观察组患者近期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和脑水肿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IL-10,TNF-α及VCAM-1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结论醒神通腑方联合胞二磷胆碱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昏迷可有效缓解症状体征,减轻神经功能损伤,促进脑水肿消退,且有助于调节VCAM-1、IL-10及TNF-α水平。

中医药急性脑梗死昏迷疗效急症

急性脑梗死如梗死面积过大,脑组织出现严重缺血缺氧状态及脑干网状结构异常激活,患者极易进展出现昏迷症状[1];急性脑梗死昏迷患者具有病情复杂危重、致死致残率高及远期并发症多等特点[2]。目前西医治疗急性脑梗死昏迷以促进苏醒为主要原则,多采用多巴胺受体激活剂、胆碱能受体激动剂及阿片类受体拮抗剂等药物,但总体治疗效果欠佳,总体死亡率仍居高不下[3]。近年来中医药在急性脑血管疾病应用越来越广泛,并在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及改善远期预后方面取得令人满意疗效[4]。本次研究以我院重症医学科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急性脑梗死昏迷患者共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胞二磷胆碱注射液单用和与醒神通腑方联用治疗,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昏迷疗效及对血管细胞黏附因子(VCAM-1)、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纳入标准:符合《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西医诊断标准[5];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医诊断标准[6];患者年龄18~65岁;GCS评分5~14分;研究方案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入组前1个月应用研究相关药物;发病时间超过48 h;外伤、颅脑肿瘤及血液系统疾病导致脑梗死;脑出血;凝血功能障碍;肝肾功能不全;精神系统疾病;药物过敏;临床资料不全。

1.2 临床资料研究对象选取我院重症医学科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急性脑梗死昏迷患者共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47~72岁,平均年龄(62.29±5.82)岁;根据昏迷程度划分,轻度8例,中度26例,重度6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48~74岁,平均年龄(62.42±5.87)岁;根据昏迷程度划分,轻度7例,中度25例,重度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持续氧疗、吸痰、降压降糖、控制颅内压及抗生素预防应用等对症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胞二磷胆碱注射液(长春大政药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2026208,规格250 mg)单用治疗,每次500 mg,每日1次。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与醒神通腑方联用治疗,组方:石菖蒲10 g,黄连10 g,黄芩10 g,栀子10 g,川芎10 g,黄芪10 g,瓜蒌10 g,芒硝5 g。水煎取汁300 mL,每日1剂,分2次服,鼻饲给药,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为2周。

1.4 观察指标1)中医证候积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计算[7],包括急昏迷不醒、胸闷呕恶、痰多黄稠、疲倦乏力、舌质红苔黄及脉滑数,分值越高提示症状越严重。2)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评价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3)脑水肿量测量采用颅脑CT和MRI。4)昏迷程度评价采用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包括睁眼反应、语言反应及肢体运动,分值越低提示症状越严重。5)实验室指标包括IL-10,TNF-α及VCAM-1,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试剂盒均由美旋生物(上海)科研试剂有限公司提供。

1.5 疗效标准显效:昏迷症状明显缓解,中医证候积分减分率≥70%。有效:昏迷症状有所缓解,中医证候积分减分率≥30%,<70%。无效:未达上述标准。总有效=显效+有效[7]。

1.6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百分比(%)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比较见表1。观察组患者近期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近期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见表2。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本组治疗前(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下同。

组别时间昏迷不醒胸闷呕恶痰多黄稠疲倦乏力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观察组治疗前(n=40)治疗后对照组治疗前4.30±1.064.17±0.974.21±0.96 0.73±0.19*△0.71±0.20*△0.83±0.18*△4.23±1.094.11±0.954.16±0.92 3.79±0.81 0.64±0.19*△3.84±0.84 3.97±0.903.81±0.83 0.77±0.22*△0.65±0.16*△3.93±0.873.75±0.87(n=40)治疗后1.27±0.42*1.54±0.38*1.28±0.36*1.17±0.37*1.35±0.36*1.18±0.40*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和脑水肿量比较见表3。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和脑水肿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本组治疗前(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和脑水肿量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和脑水肿量比较(±s)

组别时间NIHSS评分(分)脑水肿量(mL)观察组治疗前24.82±4.1532.94±5.64(n=40)治疗后2周14.02±2.09*△18.80±2.34*△对照组治疗前24.74±4.1232.85±5.61(n=40)治疗后2周18.81±2.70*24.13±3.50*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GCS评分比较见表4。观察组患者治疗后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本组治疗前(P<0.05)。

表4 两组治疗前后GCS评分比较(分,±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GCS评分比较(分,±s)

组别时间肢体运动睁眼反应语言反应观察组治疗前3.10±0.55(n=40)治疗后4.18±0.97*△对照组治疗前3.04±0.52 1.62±0.542.31±0.73 3.78±1.23*△4.24±1.82*△1.66±0.572.25±0.71(n=40)治疗后3.63±0.70*3.11±0.97*3.62±1.15*

2.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水平比较见表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IL-10、TNF-α及VCAM-1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和本组治疗前(P<0.05)。

表5 两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水平比较(±s)

表5 两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水平比较(±s)

组别时间VCAM-1(μg/L)IL-10(mIU/L)TNF-α(pmol/L)观察组治疗前426.08±83.95(n=40)治疗后264.82±51.70*△对照组治疗前423.92±84.40 34.52±7.074.72±1.55 108.80±20.39*△2.34±0.77*△34.39±7.054.77±1.62(n=40)治疗后336.36±70.13*65.25±13.30*3.98±1.13*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发生与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诱发脑循环障碍关系密切;患者神经组织局部出现严重缺血缺氧状态,如不及时治疗可快速进入昏迷状态[8];目前医学界对于急性脑梗死昏迷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大部分学者认为脑干激活系统功能紊乱、皮质神经元大面积损伤及多巴胺能通路抑制广泛参与到其病情进展过程中[9]。目前,西医对于急性脑梗死昏迷患者综合治疗方案已较为成熟,且循证医学依据较为充分,但仍存在病情控制效果和远期预后不佳等问题[10]。

中医学将急性脑梗死归于“中风”范畴,而其病重者达中脏,肢体无用,昏迷不醒,又称为“仆击”“大厥”等[11];而脏腑失调,气血上逆,犯于脑络为其基本病机,而痰、瘀及毒为该病标实,且病位与心、脑、肝、肾均关系密切密切相关[12-13];故中医治疗急性脑梗死昏迷当以醒神凉血、通腑清心为主。本研究所用醒神通腑方中,石菖蒲醒神通络,黄连清热解毒,黄芩凉血燥湿,栀子清热解毒,川芎活血散瘀,黄芪益气健脾,瓜蒌清热涤痰,芒硝泻下润燥,诸药合用可共奏凉血热、通脏腑及清脑窍之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牛黄能够降低脑组织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神经元缺血缺氧耐受性,改减轻氧化应激损伤,继而达到保护脑组织功能的作用[14];川芎可显著降低模型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减少脑水肿量[15];而石菖蒲则具有改善乙酰胆碱和儿茶酚胺活性,促进脑干网状结构激活效应恢复等作用[16]。

本次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患者近期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脑水肿量及GC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提示中药方剂辅助用于急性脑梗死昏迷患者有助于减轻病变区域神经元损伤,促进水肿吸收及加快苏醒进程;观察组患者治疗后IL-10、TNF-α及VCAM-1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则证实中药方剂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昏迷可有效调节IL-10、TNF-α及VCAM-1水平,笔者认为这可能是其发挥相关治疗效果的重要机制。已有研究显示,TNF-α水平升高可加重脑血管病患者脑水肿或坏死程度,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及临床预后呈正相关[17];IL-10是人体内主要炎症抑制细胞因子之一,可发挥神经元保护和脑组织营养双重功效,其水平可反映脑组织炎症反应程度[18];而VCAM-1则属于血清黏附分子,具有多种炎性递质对血管内皮细胞黏附效应直接介导作用,其水平与内皮细胞损伤程度间相关性已被广泛认可[19]。

综上所述,醒神通腑方联合胞二磷胆碱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昏迷可有效缓解症状体征,减轻神经功能损伤,促进脑水肿消退,可能通过调节VCAM-1、IL-10及TNF-α水平发挥上述功能。

[1]王维治.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21-222.

[2]李梅,冯华.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6,28(3):272-274.

[3]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处理的建议(1998年)[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8,31(15):305.

[4]沈长青,刘仲富,奚耀,等.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伴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研究[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4,35(8):18-20.

[5]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6]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疾病部分[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129-131.

[7]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48-49.

[8]Furie KL,Kasner SE,Adams RJ,et al.Guidelines for the prevention of stroke in patients with stroke or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a guideline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J].Stroke,2011,42(1):227-231.

[9]崔海月,王庆国.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机制的新进展[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5(2):291-292.

[10]James W,Bales AE,Kline AK,et al.Targeting dopamine in acute traumatic brain injury[J].Open Drug Discov J,2010,45(2):119-128.

[11]林沛.通腑醒脑汤保留灌肠对中风昏迷患者促醒作用的观察[J].陕西中医,2011,32(3):296-297.

[12]杨利,张志强.毒瘀学说在中风病中的应用探讨[J].新中医,2010,42(5):125-126.

[13]李正光,康冰.符为民教授从痰瘀水论治中风脑水肿[J].中国中医急症,2000,9(3):117-118.

[14]崔爱瑛.安宫牛黄丸的药理及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20):341-344.

[15]张翠英,章洪,戚琼华.川芎的有效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杂志,2014,41(10):2264-2266.

[16]曾丽翘,卢敏玲,甄汉深.石菖蒲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理作用及其化学成分基础研究进展[J].轻工科技,2013,36(5):843-848.

[17]陈秀,李作孝,佘秋琼.肿瘤坏死因子-α在大鼠实验性脑出血脑损伤中的作用[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5,18(5):31-33.

[18]蒋国红,黄良国,施迎兵.IL-10对脑出血大鼠HSP70,caspase-3表达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2,41(19):1948-1950.

[19]Oike M,Yokokawa H,Fukuda H,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abdominal fat distribution and atherosclerotic changes in the carotid artery[J].Obes Res Clin Pract,2014,8(5):e448-458.

R743.9

A

1004-745X(2017)06-1055-03

10.3969/j.issn.1004-745X.2017.06.038

2017-04-24)

猜你喜欢

脑水肿证候注射液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进展
基于Delphi法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中医证候研究
鱼腥草注射液在养猪生产中的妙用
上海地区2型糖尿病中医证候分布特征初探
哪些原因引起了脑水肿的发生,脑水肿的症状有哪些
脑出血并脑水肿患者行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治疗的效果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Protocol for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Trial Version 7)
脑出血后脑水肿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司库奇尤单抗注射液
Effects of Shenmai Injection (参麦注射液) Combined with Meglumine Adenosine Cyclophosphate Injection on Cardiac Function and Peripheral Serum Levels of TNF-α,TGF-β1 and IFN-γ in Patients with Viral Myocardit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