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管理者过度自信、内部审计与企业研发投入

2017-07-18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刘玉杰

财会通讯 2017年18期
关键词:均值过度高管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刘玉杰

管理者过度自信、内部审计与企业研发投入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刘玉杰

本文以2011-2015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管理者过度自信、内部审计与企业研发投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研发投入成正相关,内部审计与企业研发投入显著正相关,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研发投入的关系会受到内部审计质量的影响。

管理者过度自信 内部审计 企业研发投入

一、引言

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研究与开发(简称研发)行为是驱动科技进步、推动国家创新的最直接来源(Romer,1990)。研发投入是创新活动中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一部分。企业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其自身的研发投资行为是自主创新的关键环节。大量心理学和管理学的研究(Camerer和Locallo,1999)表明,在进行企业的活动管理的时候,很多管理者存在过度自信的心理,并且这个心理会在企业的投资决策中进行反应,影响其决策的过程。所以,对于企业的管理者来说,在管理的过程中,其过度自信的心理对于企业研发投入的关键因素是否会有一定的影响,这个话题值得进行探讨。进入21世纪,美国在2002年出台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即SOX)。2008年我国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审计基本规范》(即C-SOX),要求各上市公司对其内部审计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内部审计成为企业投资战略的战略决策和战略实施(其中包括企业研发投入)的重要因素。企业研发投入的存在不可逆性、高风险、收益不确定等方面的特殊性。从内部审计的治理机制来看,通过对管理者的过度自信行为进行一定的研究,由此保证企业研发投入决策的合理性,这个问题值得进行更多的探讨。从有关文献来看,国内外学者对于企业决策的研究多建立在决策主体的理性行为上,本文的研究视角为企业管理者的认知偏差导致的非理性行为对企业决策尤其是企业研发投入决策的影响,从微观的角度拓宽了企业研发活动的机理,为理解企业研发活动“不易观测”的关键因素提供独特的角度。另一方面本文深化了企业研发投入影响因素和内部审计的相关研究,着重于实证表明内部审计对于企业研发投入的重要影响,丰富了企业研发投资影响因素的研究,拓宽了内部审计经济后果方面的视野。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管理者过度自信和企业研发投入的关系 企业研发投入活动具有高风险和高收益并存的特征,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在研发决策方面认为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更加丰富,从而高估投资收益低估研发风险,使得研发项目迅速进行。因此,过度自信的管理者更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判断,会进行更多的研发投入。其次,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在决策中会有一定的风险偏好,更加倾向有风险的投资,同时也更愿意承担较大的风险。因此,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具有较大的风险承担能力,更愿意接受有风险的工作,从而加大企业的研发投入。再次,企业管理者是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的,Gervais等(2011)研究表明,管理者过度自信行为能够降低企业的委托代理成本,克服理性管理者普遍存在的“短视”心理,追求高风险的投资获得高收益回报。因此,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对企业的研发投入活动,更加愿意投入更多的资源。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假设1:

假设1:在其他条件限定的情况下,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研发投入活动呈正相关关系

(二)内部审计与企业研发投入的关系 当公司内部审计体系运作良好时,由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企业研发投入短缺现象可以被有效抑制。如果企业的研发投入项目承担一定风险的同时能给股东带来利益的增加,这对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具有关键作用。在良好的激励监督机制下,进行有效的评估,使得企业研发项目得以顺利实施。然而缺乏内部审计制度,管理者基于个人短期利益的考虑会放弃相关的研发活动。其次,内部审计会降低资本成本和信息不对称,能有效规划企业研发投入项目的融资问题,避免因融资约束问题而放弃较好的企业研发投入机会。再次,内部审计有助于企业提高内部信息沟通效率,尤其是提高企业研发投入决策信息沟通过程中的效率(张会丽、吴有红,2014),使得企业相关人员能更加全面地了解研发投资项目,限制管理者的非理性行为,使得企业创新活动推动企业发展。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假设2:

假设2:在其他条件限定的情况下,内部审计质量与企业研发投入成正相关关系

(三)内部审计对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研发投入关系的影响 一般而言,积极有效的企业研发投入能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成长,但盲目过度的加大研发项目投入会使企业陷入巨大的经营风险中。内部审计作为一种公司内部治理机制,会对管理者过度自信引起的非理性行为产生约束作用。首先,内部审计的目标之一是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减少经营失误,其中也包括企业研发投入活动,高质量的内部审计会对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形成一定约束,使得公司内部各个主体之间有效制衡权利,从而提高企业研发投入的有效程度。其次,高质量的内部审计一般包括良好的内控环境、恰当的机构设置和合理的权责分配,这有利于形成科学有效的制衡制度,由管理者过度自信导致的研发投入决策偏差会及时更正,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再次,高质量的内部审计代表着良好的信息与沟通机制,在健全有效的内部审计体系中,能够更好地传递企业的投资决策信息,并在企业内部形成反馈,使得管理者能更好地评估投资项目的风险收益,客观评价企业的研发研发活动,弱化管理者自身的过度自信行为,能及时地将风险过高的企业研发项目排除。基于以上分析,提出本文的假设3:

假设3:在其他条件限定的情况下,内部审计质量越高,企业管理者的过度自信与企业研发投入活动的正相关关系越弱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1-2015年中对研发支出数据进行披露的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同时做了以下筛选:删除当年IPO及相关数据缺失的公司;删除ST、*ST上市公司,这些公司财务状况或企业其他方面存在异常;删除金融业和保险业的上市公司,这些公司具有业务特殊性,相关数据不具有可比性。经过调整,最终获得时间跨度5年的4558个样本观测值,其中为排除异常值干扰,对连续型变量在上下1%处进行缩尾处理。企业高管薪酬数据,企业研发支出数据及企业盈利预测数据来自同花顺数据库。

(二)变量定义 (1)被解释变量(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本文选用企业研发支出/主营业务收入来衡量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该变量的数值越大说明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越大。(2)解释变量。利用总资产增长率与公司实际的销售收入增长率的回归残差来作为衡量的一个标准,笔者使用CONF代表这一指标。如果残差大于0,这个指标的值就取1。反之,则设置为0。用简单的话来描述就是,当一个公司的资产的增长速率超过其实际的销售增长时,就说明这个企业的监管层对于自己企业的业务水平有了过高的估计。内部审计质量。一般情况下,主要通过用IAQ来表示内部审计在差错舞弊上的相关职能,在本年度的相关报表中,如果企业存在相关的会计差错的信息披露,这说明在上年度的内部审计中其运行的效果相对较差,IAQ=0。反之,如果没有相关的会计差错的信息披露,那么说明运营的效果良好,此时IAQ=1。(3)控制变量。除了前文的变量,本文在模型中加入了公司特征和公司治理结构控制变量,公司特征包括公司特征变量包括公司规模COMS、负债比率LEV、公司盈利能力ROA、公司年限LIFE、产权性质STATE,治理结构变量包括公司股权集中度SHAR、股权制衡度SSH、高管持股比例MSH。此外,本文引入行业和年度变量以控制不同行业和年度的影响。各变量具体参见表1。

(三)模型构建 综合上述变量,为了检验假设1和假设2,本文分别构建了模型1和模型2:

表1 变量定义表

为了检验假设3,本文在模型1的基础上把全部的样本按照内部审计质量(IAQ)的中位数分为高质量内部审计组和低质量内部审计组进行分组检验。

四、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由表2可知,衡量企业的研发强度RD的均值为0.029,中位数为0.024,均值大于中位数,说明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2010-2014年的研发投入强度处在平均水平以下,而最大值0.185和最小值0.000说明不同企业的研发投入有很大差距。一般情况下认为,当企业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比重为2%时,企业才能基本生存,当达到5%以上,才能形成竞争力,说明我国半数以上企业处在基本生存状态以上,但是没有形成明显的竞争力,还需要加大研发投入。管理者过度自信程度CONF的均值为0.309,表示排名前三的高管薪酬之和平均占公司所有高管薪酬总和的30.9%,说明管理者过度自信程度较高,但是对比最值和标准差,不同公司的管理者过度自信程度存在显著差异。衡量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内部审计质量IAQ的均值和中位数分别是6.514和6.529,表明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质量达到了整体平均水平,而IAQ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6.820和6.159,说明我国上市公司之间内部审计质量有较大差异。另外,从表3中可以看出,我国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强度在逐年增加,研发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的均值从2010年的0.019上升到2014年的0.031,衡量管理者过度自信程度的CONF也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公司前三名高管薪酬占所有高管薪酬总额比值的均值在2014年达到了0.343,说明管理者过度自信程度变强,这可能与我国今年来上市公司实行高管薪酬激励政策有关。自2008年我国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C-SOX以来,内部审计质量IAQ的均值和中位数不断上升,但是2013年以来有所降低,这可能与我国内部审计制度建设由政府部门和监管机构主导,出自企业的自发行为较少。在控制变量方面,代表公司规模COMS的均值为21.871,最大值为25.660,最小值为19.650,样本标准差为1.227,这说明不同上市公司之间的企业规模有较大的差异。LEV的均值0.448,资本的结构较为合理,但最大值0.864,最小值0.047,说明不同上市公司的负债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企业盈利能力指标ROA的均值为0.059,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0.229和-0.085,这显示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有明显差别。企业年限LIFE的均值为13.236,表明样本公司的经营状况比较稳定。代表公司股权集中度的SHAR的均值0.518,说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较高,但是SSH的均值为0.578,说明第二至第五大股东对第一大股东的股权制衡度不高。公司高管持股比例MSH的均值为0.063,但最大值为0.619最小值为0,说明不同上市公司的高管人员持股比例有较大差异。

表2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表3 关键变量的详细描述性统计

(二)相关性分析 本文将模型中的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表4显示了统计结果。结果显示,管理者过度自信(CONF)和企业研发投入强度(RD)在1%的水平上呈现显著正相关,说明基本符合假设一的假定。企业内部审计质量(IAQ)与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在10%的水平上呈现正相关关系,但显著性水平不高,能大致地表明企业内部审计质量(IAQ)对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表4还表明管理者过度自信(CONF)与企业的内部审计质量(IAQ)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并不显著。另外,从各个控制变量和解释变量的相关系数来看,其他变量和被解释变量(RD)有很大的相关性,说明这些变量对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有较强的解释作用。具体地讲,公司规模(COMS)、负债比率(LEV)、企业年龄(LIFE)以及产权性质(STATE)均在1%的水平上与企业研发投入强度(RD)显著负相关,说明公司规模越大、负债比率越高、成立时间越长、产权性质为国有,其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越低;盈利能力(ROA)、股权制衡度(SSH)、高管持股比例(MSH)均在1%的水平上与企业研发投入强度(RD)显著正相关,说明公司盈利能力越强、、股权制衡度和高管持股比例越高,其研发投资强度越大;股权集中度(SHAR)与企业研发投入强度(RD)在10%的水平上正相关。另外,通过观察发现,变量之间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均不超过0.6,表明模型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

表4 变量的Pearson相关系数

(三)回归分析 (1)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研发投入。表5分别显示了模型1和模型2的多元回归(OLS)结果。其中模型1的结果显示,管理者过度自信(CONF)与企业研发投入强度(RD)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是0.002且在1%水平上显著,表明过度自信的管理者更愿意在企业研发投入项目上增加投入,具有高估收益低估风险的特征,能追求创新活动,与前文理论分析部分的结论一致。另外模型经调整后的R2是0.302,可以认为模型拟合度较好。本文的假设1得到支持。在控制变量方面,公司规模(COMS)的系数小于0且在10%的水平上显著,说明规模小的公司更愿意自主创新获得竞争力。负债比例(LEV)的系数小于0且在1%水平显著,说明企业资产负债率越高,对高风险的企业研发投资表现越谨慎。盈利能力(ROA)系数小于0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企业的现时盈利能力较强,其现时产品或服务在市场上有较强竞争力,短期不会进一步加大投入研发活动。企业年龄(LIFE)系数小于0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表明越“年轻”的企业越需要企业研发投入活动,从而形成自身独特的竞争力,以获得长期价值。股权集中度(SHAR)的系数小于0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股权集中度越高,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会降低。股权制衡度(SSH)的系数大于0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股权制衡对研发投资强度有着正向的促进作用。高管持股比例(MSH)的系数大于0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上市公司高管一定比例的持股能产生正相关的激励效应,从而推动管理者从企业长期利益角度来考虑投资决策。(2)内部审计与企业研发投入。从表5模型2的回归分析中可以发现,内部审计质量(IAQ)与企业研发投入强度(RD)呈正相关关系,系数为0.023,并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企业内部审计质量(IAQ)对企业研发投资有一定影响,良好的内部审计质量能够促进企业研发投资,这符合假设2的预期,也与前文理论分析部分观点一致。另外,模型2中R2为0.304,说明该模型对样本观测值拟合度较好,因此假设2得以支持。

表5 管理者过度自信、内部审计对企业研发投入影响的回归结果

(3)内部审计对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研发投入关系的影响。表6回归结果表示,在高质量内部审计组中,管理者过度自信(CONF)系数为-0.0001,不显著。在低质量内部审计组中,其系数为0.005,且在1%水平上显著,符合假设三预期,说明高质量的内部审计会约束管理者过度自信行为,减少决策失误。另外,各主要控制变量的符号和显著性基本没有变化,仍与研发投资强度(RD)显著正相关,说明结果有较好的稳定性。综上,表6的结果支持了本文的假设3。表7显示了模型1和模型2的方差膨胀因子(VIF)的检验结果,VIF均小于3说明各变量间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问题。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过度自信是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者的的特点,这种特点对于企业的研发投入存在巨大的影响;第二,管理者的过度自信和企业的研发投入这两者之间是正相关的关系,对于那些本来就过度自信的管理者来说,他们会更加的自信会采取激进的投资策略挑战高风险的投资项目;第三,内部审计质量与企业研发投入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良好的内部审计的发展能够有效的推进企业研发的投入;第四,对于不同的内部审计公司来说,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研发投入的关系会因为不同的现实情况而有一定的差别。对于那些较高质量的审计来说,他们能够对管理者的过度自信的心理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监督和制衡其决策。基于以上研究,本文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完善企业决策机制,避免管理者认知偏差尤其是过度自信带来的决策失误。这需要企业吸引高素质人才完善决策队伍,同时也要检查监督管理人员,避免决策失误。第二,促进企业自发地进行内部审计建设。除国家和监管机构的法律要求外,企业应健全自身的内部审计制度,约束管理层的非理性行为,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第三,加大企业研发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这既需要管理者高超的经营管理能力,对企业研发投入项目大胆立项、大力支持,同时需要高质量的内控体系降低研发投资风险,减少企业经营失误。

表6 内部审计质量对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研发投入关系的影响

表7 方差膨胀因子(VIF)检验结果

[1]Romer,P.Endogenous Technological Change.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0.

[2]Camerer,C.,and D.Lovallo.Overconfidence and Excess Entry:An Experimental Approach.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9.

[3]Hirshleifer,D.,A.Low,and S.H.TeohAre Overconfident CEOs Better Innovators.The Journal of Finance,2012.

[4]Gervais,S.,J.B.Heaton,and T.Odean.Overconfidence,Compensation Contracts,and CapitalBudgeting.Journalof Finance,2011.

(编辑 彭文喜)

猜你喜欢

均值过度高管
过度情绪反应的背后
中药煎煮前不宜过度泡洗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均值—方差分析及CAPM模型的运用
均值—方差分析及CAPM模型的运用
希望你没在这里:对过度旅游的强烈抵制
The world is the youngest backpacker Wenwen’s kindergart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