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故宫何以『为一位农民办追思会』

2017-07-18文/赵

浙江人大 2017年7期
关键词:文物保护法追思会银器

文/赵 畅

故宫何以『为一位农民办追思会』

文/赵 畅

日前,故宫博物院在网站上发布消息:“深切悼念文物捐赠者何刚同志,近期将在京举办追思会,追思缅怀这位默默无闻为中国文博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无私捐献者。”这在故宫博物院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故宫博物院要为一位去世的农民举办追思会缘起32年前何刚捐赠19件珍贵文物。在1985年的一天,何刚在自家院子里意外挖出一批年代久远的银器。他拒绝了有意购买者,乘列车到故宫博物院捐献了这些银器。经鉴定,何刚捐赠的19件文物为高等级元代银器,填补了故宫博物院此类藏品空白。

对于何刚的捐献行为,有人说他“傻”,有人觉得“亏”。在他先后遭遇了“第一任妻子亡故,第二任妻子又罹患尿毒症去世,老父亲股骨头坏死,老母亲肋部摔伤”这样的困境,更兼“外出打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入不敷出,债台高筑”窘迫现实,似乎把那些银器卖了换钱更合乎人情。但其始终认为把文物交给国家是对的。这样无私情怀令人肃然起敬!

诚然,《国家文物保护法》规定,凡中国境内出土的文物(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属于国家所有。而既然属于国家所有,则理应上交国家,这也是一个普通公民应该履行的义务。然而事实上,挖掘到出土文物,通常都是被挖掘者抑或旁观者“顺手牵羊”,除非文物管理部门及公安部门介入而予以追缴。

打“黑”除“鬼” 翟桂溪/作

对于故宫此举,一些文保专家也表态,上交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情。但故宫博物院“出乎意料之外”却再“合乎情理之中”的追思会,或许更多的是一种真诚以待,一种向捐献者致敬的最为生动的方式,一种特殊的宣传教育——通过召开追思会,更好地教育和引导全社会和公众坚守一份“抗俗而不为俗迁”的自觉,并渐渐达到生命的新高度新境界,从而确保《国家文物保护法》真正落小落细落实。

毋庸讳言,过去以至今天还有许多地下文物遭到盗掘,造成一些珍贵文物流失,让人痛心扼腕。故宫此举对于鼓励文物发现者主动上交发现的文物也可能收效甚微。但文物捐赠的法律奖惩制度有待完善,故宫的行为,表明精神鼓励并不只有一纸证书。对于那些急于树立正面捐赠典型的机构来说,这无疑也提供了一种行动参照。

猜你喜欢

文物保护法追思会银器
先生已逝,精神永驻
——薛全福教授追思会纪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物保护法》探析
俄罗斯银器有多少种装饰手法
传统村落整体性保护的法治基础
——写在《文物保护法》修订征集公众意见之际
传承历史?保护文物
浅析玉器藏品基础信息的分类
老银器漫谈—小议地域特色之徽州老银器
西安思源学院举办陈忠实先生追思会
蒋大宗教授逝世一周年追思会在沪召开
上海版专举行追思会深情缅怀首任校长万启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