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校园欺凌有效策略研究
2017-07-17史光昊
史光昊
摘 要: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时有发生,已成为严重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顽疾。校园欺凌给学生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在其内心留下永久的阴影,给社会敲响了警钟。通过对校园欺凌事件的调查研究,发现根源来自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等诸多因素,反之,能科学、合理、有效利用这些因素也将成为预防校园欺凌的必要手段。
关键词:校园欺凌;现状;成因;预防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23-004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3.024
一、校园欺凌行为的现状
2016年5月6日下午,网曝视频显示,多名男子在露天公厕内围殴学生。视频中,一名学生遭多人连番踢踹,被按进粪坑,被打得满脸是血。2016年9月25日下午放学时间,一楼顶天台上,多人连扇一女生耳光,而后又脚踹、拽扯头发,旁边有人拍手叫好的视频引发热议。2016年11月23日下午,一身穿校服的女孩被几名年纪相仿,身穿同样校服的女生轮番掌掴的视频在QQ空间、微信圈热传……短短半年时间,发生多次被曝光的青少年被侵害事件,当然还有很多未曝光事件,这些事件手段残忍,人数众多,性质恶劣,造成极坏的社会影响。
二、校园欺凌行为的成因
(一)法制观念淡薄,违法成本低廉
“未成年人保护法”使得一些恃强凌弱,索要钱财,拉帮结派,聚众斗殴的行为得不到有效惩处,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校园欺凌的蔓延;部分青少年情绪管控欠缺,比较叛逆,容易采取一些过激行为,以暴力发泄自己的情绪;暴力崇拜严重,模仿电影、游戏中的暴力动作,以欺辱同龄人尊严、伤害其身体为乐,以众欺寡,以强欺弱,并将此作为炫耀的资本。
(二)家庭环境缺陷
单亲家庭、留守儿童缺少家庭关爱,性格变得孤僻、自卑,在缺乏父母监管的情况下,经常出入游戏厅、网吧等场所,旷课、夜不归宿时有发生;还有部分家长管教方式不当,溺爱型、专制型、放任型、攻击型的教育方式不但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还成为孩子模仿、学习的“榜样”。
(三)学校德育缺失
分数至上的观念使得一些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常常被忽视,甚至被歧视,长期积蓄的不满情绪易通过暴力来发泄,以获得存在感、满足感;学校管理松散,校风不正,学风不浓,安全隐患屡见不鲜,欺凌事件时有发生。部分学校场地、器材、师资匮乏,学校课余文化生活近乎瘫痪,致使一些学困生精力不能消耗,无事生非。
(四)社会歪风邪气侵蚀校园
暴力、色情等社会歪风邪气侵蚀着学生心灵,学校周边网吧、游戏厅等场所利欲熏心地向青少年开放,网络世界的虚拟性、暴力性使欺凌者产生幻觉,胆大妄为。
三、校园欺凌行为的预防
(一)自我预防
1.完善自我,建立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刻苦学习,净化自我,提升自我,成为同伴心中敬慕的人。
2.自我剖析,學会交往。正视自己的弱点,发掘自己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用诚心、爱心、善心对待同学。
3.沉着应对,冷静处理。若遇到校园欺凌,要沉着冷静,采取迂回、妥协战术,为自己争取时间,寻找机会逃走或自救。
4.寻求帮助,自我保护。如果遭遇校园欺凌,要及时告知父母、教师,不但能减少伤害,也能避免反复受到欺凌。还要学会用法律武器捍卫自身权益,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二)家庭预防
1.营造和谐家风。用温暖的家庭环境呵护学生,父母间互敬、互爱、互信,做子女学习的典范,只有在爱的环境中,才能孕育出学生健康的性格。
2.重视家庭教育。提升家长素质,改进教育方法,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孩子,言传身教感化,用“真善美”熏陶,切忌使用家庭暴力,更不能溺爱,护短。
(三)学校预防
1.强化管理,关爱学生。加强学校管理,严肃校规校纪,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非观、纪律观。同时,关爱问题学生和弱势学生,对他们多一点赞扬,少一点批评;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指责;多一点关爱,少一点冷漠,将爱的种子播撒在每一个学生的心田,让他们在爱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2.普法教育,德育为重。将法律知识带进课堂和学习生活,定期开展“道德法制讲坛、普法剧、模拟法庭”等法制教育活动,也可引入司法部门开展现身说法教育,让学生对法律产生敬畏感。同时,挖掘教材的教育性,适时进行寓教于乐、贴近生活的品德教育,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渗透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3.心理教育,防治并举。开设心理健康课程,设置心理辅导室,配备心理辅导教师,密切关注问题学生,定期开展心理咨询和疏导,做好学生心理健康的防治工作。
4.社团活动,怡情雅致。扎实开展有意义的社团活动,使学生个性得到张扬,能力得以体现,同时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团队意识,增强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四)社会预防
1.法律法规有待完善。我国针对未成年人违法行为,本着教育、预防的原则,致使违法者免于对违法行为负责,相当一部分校园欺凌事件只是赔钱了事,不足以对违法行为产生震慑。
2.周边环境亟待治理。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校园周边禁止开设网吧、游戏厅等娱乐场所。同时,加大对校园及周边治安管理,对校园周边的流氓团伙、黑恶势力进行严厉打击,不留死角。
3.社会关爱人人有责。社会各助学团体要经常开展针对“问题学生”的关爱、送温暖活动,帮助他们成为快乐、阳光、自信、向上的好少年。
参考文献:
[1] 孙临美,林玲.儿童校园欺凌问题的现状归因及对策[J].校园心理,2009(3).
[2] 朱双燕.当前我国校园欺凌问题及其预防对策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