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北地区回族婚礼产品包装设计
2017-07-17郑淼
郑淼
【摘 要】“婚姻,是为一定历史时代和一定地区内的社会制度及其文化和伦理道德规范所认可的男女两性的结合。”[1]156本文以亳州回族婚俗为例,对婚礼产品“果子”的包装设计进行研究。解放前,皖北地区的回族婚俗基本上在本民族、本地域内进行,有着鲜明的固化自守性,程序较为繁琐,回族民族性色彩浓厚。建国后到改革开放期间,其婚俗特征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
【关键词】自守固化;革命化;新婚俗;民族认同;弹性特征
中图分类号:TB4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1-0273-01
一、亳州回族概况
亳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2000多年的历史,为典型的中部平原地区。“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已有回族人居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回族已有12810人。……2000年全市回族人口4.9万人。”[2]448 亳州回族人口占安徽省回族人口的20%。“2000年境内有清真寺18座,阿訇24人。”[2]451
二、亳州回族婚俗
新中国成立前,是回族婚俗的自守固化期,回族婚俗基本保持不变,具有典型的回族特征。整个婚礼流程包括:受谢-下允书-要好-撒床-娶女-送女与抱轿-谢媒-念女歌-待客-回门。
(一)受谢。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满意后口头答应媒人的提亲,媒人致谢。由男方买上一定糕点或礼品,答谢媒人。
(二)下允书。“四大媒红”于双方商定日期清晨,携带“鸳鸯锭子”及首饰等去女方家,女方备好饭菜招待,面条必不可少。中午再去男方家下書,男方亦整桌饭菜招待,馍不可或缺。
(三)要好。男方带上一定数量的糕点和礼品,向女方送上红纸写的喜帖,选定两个结婚日期,由女方指定一个作为结婚日,即为“要好”。
(四)撒床。结婚当天,由一已婚妇女,准备一花盘,放入红枣、花生、桂圆、瓜子等,寓意为“早生贵子”,撒床妇女边撒边唱撒床歌。
(五)娶女。男方一般派两顶轿子去女方家,前面为花轿,作迎娶新娘之用;后面为绿轿,里面坐一妇女,此人即为“娶女客”。进入女方家以后,用红鸡蛋在新娘头上滚上几滚,表达对新娘早生贵子的祝福。
(六)送女与抱轿。新娘坐花轿,送女客紧跟其后坐绿轿,两名送男客各坐一轿子,四顶轿子同时达到男家。此过程叫做“送女”。与新娘血缘最亲近的一名送男客,将新娘抱起,径入洞房,放在新人的床上,然后离开,此过程叫“抱轿”。
(七)谢媒。在男方家庭院中,男方亲戚,无论至亲还是远亲,只要是成年男女,在场的全部参加。按辈分依次向媒人鞠躬作揖,男性先谢,女性继之,媒人要一一还礼。
(八)念女歌。念女歌,为伊斯兰教宗教仪式,就是请阿訇念证婚词。具体过程为:阿訇用阿拉伯语念毕证婚词,写一份结婚证书,交于男方家长保存,再由阿訇向众人撒喜糖、果品、糕点等,礼毕。
(九)待客。一般有经堂席和八大碗两种。经堂席,主要是款待阿訇及随从人员,先开席,清真菜即可,席中无酒。席毕,阿訇离开,八大碗开席。八大碗常以清真六荤二素为规格,以牛羊肉为主打菜。席中上够三道菜才可以动筷子,另有两汤,甜汤和鸡蛋汤(又称“散事汤”),汤齐后就可以散席。
(十)回门。“新人婚后第二天早晨,新郎坐轿到岳父家,拜见岳父母时行‘双辑双扣礼,略吃茶点,告辞上轿。走一段路,新郎下轿,回到岳父母家见岳母,说‘奉母之命,请岳母明天到我家吃饭,然后出门步行,再上轿回家。”[2]490
三、“果子”包装设计
在回族婚俗中,其中的“要好”,即男方带上一定数量的糕点和礼品,向女方家送上红纸写的喜帖,选定两个结婚日期,由女方指定一个作为结婚日。这里提到的糕点,亳州回族俗称“果子”,这是“要好”时必带的礼品,并且以“王老九”家的果子最为出名。“王老九”果子采用的是传统的牛皮纸盒包装,上面贴有红色的喜字标贴,再用纸绳子缠绕。此包装用了很多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欣赏水平的提高,对于食品不单单是口味的追求,对食品的外包装设计也有了更高要求。过去的包装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容易漏油、风格单一等。本文从设计的角度出发,认为“果子”的包装设计应融入现代年轻人所喜爱的风格,根据不同的口味,设计出不同的风格,从材质到配色都有新的改变,相信新的包装设计会使“果子”更受广大年轻人的青睐。
参考文献:
[1]林耀华.民族学通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
[2]亳州市谯城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亳州市志(1987--2000)[M].合肥:黄山书社,2013.
作者简介:
郑 淼(1989- ),女,回族,安徽亳州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学、民俗艺术。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年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皖北传统人生礼俗的文化内涵及当代价值研究》阶段研究成果,项目编号:AHSKY2015D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