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赵氏孤儿》的角色体验

2017-07-17吴文军

戏剧之家 2017年12期

【摘 要】《赵氏孤儿》,作为一部经典剧作,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先后被京剧、豫剧、秦腔等剧种移植演出。作为地方小剧种的荆州花鼓戏,如何去展现这一出气势恢宏,大气磅薄的名著?笔者有幸在该剧担岗程婴一角,深感角色创作之不易,本文浅谈几点对角色的体验。

【关键词】荆州花鼓戏;《赵氏孤儿》;角色创作

中图分类号:J81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1-0043-01

元杂剧剧作家纪君群创作的《赵氏孤儿》,作为一部经典剧作,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先后被京剧、豫剧、秦腔等剧种移植演出,也被改编成话剧电影、电视剧,更是我国唯一一台被外国友人移植演出的戏曲剧目,可见其影响之深,传播之广。作为地方小剧种的荆州花鼓戏,如何去展现这一出气势恢宏,大气磅薄的名著,更何况在没有名牌演员领衔的前题下,启用一名三级演员主演程婴,可谓是煞费苦心,如履薄冰。实践证明,剧院的选择是明智的,成功的,观众和专家的评价是认可的,剧目的移植是大获成功的。笔者有幸担岗程婴一角,深感角色创作之不易,浅谈几点对角色的体验。

准确定位角色是关键。戏剧舞台大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过:“用全身心去研究和分析剧本和角色,必须把剧本的规定情境中,对角色生活的实感加到创造成的自我感觉中去。”《赵氏孤儿》以救孤、育孤、献孤、保孤、还孤等五幕形成展现了程婴舍生取义,忍辱负重的人格魅力和坚韧顽强,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彰显了正义、善良和真诚,鞭挞了邪恶、残暴与虚伪。这就要求演员对程婴这个角色的定位要精准,必须能够准确把握人物思想的精髓,在正气、正义、正直上找准人物的灵魂,同时通过观看其他剧种演员的表演,向本院的前辈老师请教,反复琢磨,刻苦排练,将一个有血有肉、有爱有恨、鲜活生动的角色慢慢立了起来。只要一上台,一开腔,自己就是正义的化身,表演自如,酣畅淋漓。

唱腔道白设计是根本。荆州花鼓戏的唱腔基本上是田园风格,道白采用江汉平原地方方言,如何使这些有着浓郁乡土气息的腔调与高大上的经典剧目匹配,尤其是对程婴这个人物的表现,花鼓戏唱腔既没有京剧的高亢,也没有秦腔的悲凉,这就要求演员在音色定位上,绝不能有丝毫的稚嫩,唱腔中一定要音域宽厚,洪亮中显出苍劲,跌宕中蕴藏悲凉,才能运用荆州花鼓戏独到的唱腔准确表达人物的情感。我本人主攻老生,但常年出演小生戏,对程婴这样“重量级”的正宗老生戏也是初次尝试,经多次与作曲老师沟通,反复修改,将遭遇国家的拨乱,失子的悲伤,冤屈的愤懑,世态的炎凉以时而激越高亢,时而低回绵长等唱腔进行表现,给观众带来强烈的震撼。唱到动情之处,时常潸然泪下,唏嘘一片。同时在道白的设计上,注重叙事的轻重缓解,尤以“说孤”一场,以大段道的方式讲解人物曲折的身世,字字叮当响,句句嘎嘣脆,由慢而快,由缓而急,抑扬顿挫,铿锵有力,让对手戏演员动情,更让观众动容。

表演突破傳统是核心。“从规定情境中找出人物活动的规律,又从活动的规律中挖掘出人物的内心世界”是对演员的基本要求,剧中的程婴从中年到老年,青丝变白发,不只是靠服装的变化和造型的更替,关键要从人物内心世界的变化寻找规律,无论是身段的表演和唱腔的丰富都要有所变化。舍子救孤是对赵家的忠心,对国家的忠诚;忍辱育孤,是一种民族大义,爱国情怀;含泪还孤是一种庄严的承诺,灵魂的升华。把握了这些要素后,舞台上人物的交流更加顺畅,与观众的交流变得更加融洽,尤其是人物的内心独白体现一种超越时空的精神追问,引发观众的共鸣,在观众的内心深处埋下真善美的种子,演员自身也从中得到了一种洗礼。

作者简介:

吴文军,国家三级演员,湖北省花鼓戏艺术研究院演出团副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