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性期应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Lp—PLA2、hs—CRP的影响

2017-07-17张奇志赖胜华王娟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18期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超敏C反应蛋白瑞舒伐他汀

张奇志 赖胜华 王娟

【摘要】 目的 探索分析针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急性期患者应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对其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作用和影响。方法 120例A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与大剂量组, 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相关针对性治疗, 常规剂量组加用常规剂量(20 mg/d)瑞舒伐他汀治疗, 大剂量组加用大剂量(40 mg/d)瑞舒伐他汀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0 d后测量患者的血浆Lp-PLA2及hs-CRP水平, 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治疗前两组血浆炎症因子Lp-PLA2、hs-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 d后, 两组血浆Lp-PLA2、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且大剂量组Lp-PLA2、hs-CRP水平(22.59±3.49)μmol/L、

(6.62±2.19)mg/L均低于常规剂量组(29.23±4.30)μmol/L、(9.05±2.91)mg/L,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可以有效降低ACS患者的Lp-PLA2、hs-CRP水平, 較大剂量(40 mg/d)较常规剂量

(20 mg/d)可以实现更好的效果, 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超敏C反应蛋白;瑞舒伐他汀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8.017

冠心病(CHD)属于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病, 该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也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S)是导致冠心病的病理基础, 该病具有极为复杂的形成机制[1, 2]。目前研究认为, 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 炎证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3]。Lp-PLA2属于一种新发现的与冠心病有关的炎症因子, C反应蛋白(CRP)属于由肝脏合成的一种典型的急性期反应蛋白, 二者均与冠心病风险有关[4]。临床研究证实[5], 他汀类药物可以有效预防一级和二级冠心病。但不同剂量的瑞舒伐他汀对ACS患者急性发病期血浆中Lp-PLA2以及hs-CRP浓度的影响及其与血脂的关系, 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报道相对较少。本院积极实施该项研究, 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均为本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ACS患者120例。其中男82例、女38例;年龄55~72岁, 平均年龄(61.5±5.6)岁。所有患者均具有明显的ACS临床症状表现并经检查确诊, 已对入院前2周服用调脂药及非甾体类抗炎药、抗凝药患者予以排除, 同时排除并发严重肝、肾及其他重要脏器功能不全患者、合并大动脉疾病和夹层动脉瘤患者以及孕妇或哺乳期妇女等。经同意, 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和大剂量组, 各60例。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在院24 h之内, 均接受相关针对性的常规治疗, 主要为予以溶栓剂、抗凝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以及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拮抗剂和硝酸酯类相关药物治疗等[6]。常规剂量组加用常规剂量瑞舒伐他汀(20 mg/次, 1次/晚)、大剂量组加用大剂量瑞舒伐他汀(40 mg/次, 1次/晚)。

1. 3 观察指标 在实施治疗前及完成治疗10 d后, 分别测量血浆Lp-PLA2以及hs-CRP水平, 并进行组间比较。hs-CRP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 Lp-PLA2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两组血浆炎症因子Lp-PLA2、hs-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 d后, 两组血浆Lp-PLA2、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且大剂量组较常规剂量组下降程度更加明显,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ACS属于较为严重的临床事件, 其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导致。在ACS的发展过程中, 随着冠状动脉斑块内脂质的沉积, 脂质发生氧化, 导致动脉粥样斑块内超氧阴离子发生增加, 其炎症细胞浸润, 中膜平滑肌发生迁移, 继而泡沫细胞形成、崩解, 炎症细胞分泌、崩解, 进而释放炎症介质, 分解了斑块纤维。最终导致斑块纤维帽发生破裂, 形成急性血栓。临床表现为冠脉管腔狭窄甚至闭塞, 引起冠脉内血流动力严重障碍甚至无灌注, 造成ACS的发生。大量研究表明, 炎症在ACS的病理过程中大量存在, 其有效促进了动脉粥样斑块破裂[7-9]。

瑞舒伐他汀的药物调脂机制, 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①抑制胆固醇合成的限速酶, 以有效减少胆固醇生成;②上调肝细胞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受体密度, 从而有效加速清除LDL-C。因为该药物能够有效降低总胆固醇、LDL-C, 中度降低甘油三酯(TG), 同时还可以轻度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所以被应用于冠心病的一级以及二级预防。临床实践表明[10], 瑞舒伐他汀的正确使用, 可使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发生率以及冠心病死亡率降低30%。研究认为, 该药不但可以有效抑制炎症因子的生成和释放, 还可以通过抑制Lp-PLA2以及LDL-C结合, 降低Lp-PLA2以及LDL-C复合物浓度, 抑制LDL-C被氧化, 从而有效减少氧化LDL-C的生成[2]。

Lp-PLA2属于磷酸脂酶A2超家族中的非钙离子依赖型磷酸脂酶A2。人血浆中Lp-PLA2由成熟巨噬细胞以及淋巴细胞合成及分泌, 较小部分也有血小板和骨髓所产生。其主要作用为促进磷脂被氧化, 水解被氧化磷脂的甘油磷脂二位(Sn-2)酞基酯键产生氧化型游离脂肪酸(Ox-FFA)和溶血磷脂酞胆碱(Lyso-PC)。Lp-PLA2在受损或破裂粥样斑块坏死中心以及周围的巨噬细胞具有明显的表达。针对ACS患者, 在予以不同剂量的瑞舒伐他汀实施干预后, 其Lp-PLA2水平得以显著性下降, 且大剂量(40 mg/d)用药治疗患者的Lp-PLA2水平下降情况明显超过小剂量(20 mg/d)用药治疗患者。hs-CRP属于由肝细胞合成的一类炎症急性相蛋白质, 属于炎症敏感性指标。其生物学功能主要是激活补体, 释放炎症介质;结合T淋巴细胞, 破坏血管内膜;诱导粘附分子表达;促进单核巨噬细胞的粘附与吞噬反应。研究证明[5], 在ACS发生时, 患者的血浆hs-CRP水平也得以明显增高, 并可以间接反映斑块的不稳定性。

本研究中, 观察研究了hs-CRP这一敏感炎症指标, 结果表明, 针对急性期ACS患者予以较大剂量瑞舒伐他汀(40 mg/d)实施治疗, 可以更加有效降低hs-CRP水平。证实应用较大剂量的瑞舒伐他汀实施治疗, 其降脂以及抗炎效果更加显著。这也表明, 针对急性期ACS患者予以较大剂量的瑞舒伐他汀, 可以实现更强的改善局部炎症反应的临床效果, 且其效果在用药后较短时间内就可以实现。

参考文献

[1] 曲华清, 唐强, 姚瑾秋, 等.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北京医学, 2015(4):329-332.

[2] 赵艳辉, 冯玲. 强化瑞舒伐他汀钙治疗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影响. 中国药房, 2015, 26(14):1968-1970.

[3] 盛文芳, 洪斌. 不同剂量氯吡格雷对ACS患者PCI术后炎症因子的影响.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5(24):2049-2051.

[4] 许向东, 李宏松. 负荷量瑞舒伐他汀對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介入术后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中国药房, 2016, 27(8):1088-1090.

[5] 牛翠, 赵勇.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脂和炎性因子的影响及安全性. 医学综述, 2016, 22(8):1609-1611.

[6] 郑玮, 丁宏举, 董一.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hs-CRP水平的影响. 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36):521-522.

[7] 李海云, 鞠森. Lp-PLA2与冠状动脉斑块的关系及不同剂量的瑞舒伐他汀对其浓度的影响. 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29):437-438.

[8] 王一泽. 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期应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Lp-PLA2、hs-CRP的影响. 中南大学, 2009.

[9] 周利霞.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临床分析. 新乡医学院学报, 2016, 33(5):397-399.

[10] 简春燕, 彭俊, 郭观华, 等.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浓度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5, 21(3):295-297.

[收稿日期:2017-03-20]

猜你喜欢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超敏C反应蛋白瑞舒伐他汀
脂联素、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与高血压的关系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MMP—2、MMP—9水平变化的临床观察
超敏C反应蛋白、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水平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相关分析
替格瑞洛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口服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效果与药理解析
急性脑梗死辨证分型与ADC、Hcy及hs—CRP的相关性研究
强化阿托伐他汀干预对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影响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中替罗非班的应用及意义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