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4排螺旋CT扫描在不典型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2017-07-17王建康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18期
关键词:符合率脓肿阑尾

王建康

【摘要】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扫描在不典型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40例不典型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均因急腹症入院, 经超声和64排螺旋CT检查后行手术治疗, 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急性阑尾炎, 计算超声诊断、CT 诊断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符合率, 并总结CT扫描影像学特征。结果 64排螺旋CT 诊断显示, 确诊为急性阑尾炎38例, 误诊为回盲部肿块1例, 误诊为右卵巢实性肿物1例, 符合率为95.00%(38/40);超声诊断显示, 确诊为急性阑尾炎33例, 误诊为回盲部肿块4例, 误诊为右卵巢实性肿物2例, 1例单纯性阑尾增粗漏诊, 符合率为82.50%(33/40);64排螺旋CT 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超声诊断,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典型急性阑尾炎64排螺旋CT扫描影像学特征为阑尾增粗、阑尾壁增厚、阑尾周边脂肪间隙炎性变化和周边器官异常变化等。结论 不典型急性阑尾炎诊断采用64排螺旋CT扫描诊断准确性较高, 可有效降低漏诊和误诊风险, 临床诊断价值较好, 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 64排螺旋CT;不典型急性阑尾炎;临床诊断;阑尾增粗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8.026

急性阑尾炎是临床多发的急腹症类型, 多数患者临床症状较为典型, 通过腹部超声检查和生化指标检测, 可快速确诊, 但是仍有约30%的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 难以依靠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确诊, 且腹部超声检查准确性不够理想, 因而需要探索更为高效、准确的影像学检查方法[1, 2]。为此, 本次研究选择2015年7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不典型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对64排螺旋CT诊断该病的临床价值进行了对比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7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40例不典型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组患者均因急腹症入院, 急性阑尾炎临床症状不典型, 经超声和64排螺旋CT检查后行手术治疗, 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急性阑尾炎。患者中男22例, 女18例, 年龄20~68岁, 中位年龄44岁, 发病至入院时间2~48 h, 中位时间25 h。

1. 2 方法 40例患者均采用超声诊断及GE公司Optima 64排螺旋CT扫描仪完成扫描。检查前, 嘱患者口服600 ml2%泛影葡胺水溶液, 作胃肠道准备, 均行平扫+增强扫描, 扫描范围上至隔肌下至耻骨联合。扫描参数:120 kV, 250 mA, 层厚和重建层厚分别为5 mm和1 mm, 扫描结束后所有图像自动传至工作站, 由机上软件工具进行多平面重建(窗宽350 Hu、窗位35 Hu))观察分析阑尾及系膜、腹腔内脂肪组织等情况。统计患者CT扫描结果。

1. 3 诊断标准 急性阑尾炎诊断标准[3]:阑尾增粗(横径≥6 mm, )存在阑尾结石伴有肠系膜或邻近筋膜水肿、增厚, 阑尾周围积液或脂肪组织片絮状、条纹状密度增高影等炎性改变, 蜂窝织炎或阑尾周围脓肿形成者;检出回盲部炎性改变, 但阑尾不显示者, 不符合急性阑尾炎诊断标准。统计患者超声诊断、64排螺旋CT 扫描诊断结果和手术病理诊断结果, 并观察不典型急性阑尾炎患者影像学特征。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超声与64排螺旋CT 诊断结果比较 64排螺旋CT 诊断显示, 确诊为急性阑尾炎38例, 误诊为回盲部肿块1例, 误诊为右卵巢实性肿物1例, 符合率为95.00%(38/40);超声诊断显示, 确诊为急性阑尾炎33例, 误诊为回盲部肿块4例, 误诊为右卵巢实性肿物2例, 1例单纯性阑尾增粗漏诊, 符合率为82.50%(33/40);64排螺旋CT 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超声诊断,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影像学特征 患者阑尾变化阑尾增粗增大和管腔扩张明显, 管壁呈“靶环征”, 显著增厚、强化, 均可见低密度积液和高密度粪石。多数患者阑尾形态异常, 阑尾脓肿, 阑尾、肠系膜、腹膜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厚, 阑尾周围脂肪存在蜂窝织炎等炎性改变, 部分患者伴有周围淋巴结肿大。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者, 阑尾壁强化程度减低或强化管壁未能连续, 浆膜面较为毛糙, 阑尾壁部分强化缺损者为阑尾穿孔形成。伴有低位小肠梗阻患者, 回肠远段肠腔有明显扩张、积液。急性阑尾炎可累及周边肠道, 其中盲肠末端变化发生率较高, 以肠壁继发水肿、增厚, 阑尾开口尖角征(呈漏斗状狭窄)为主。少数患者阑尾脓肿可累及盆腔和腰部组织, 以盆腔脓肿和右侧腰大肌脓肿等表现为主。

3 讨论

急性阑尾炎与常见急腹症临床表现较为相似, 需综合分析与多种急腹症进行鉴别, 而不典型急性阑尾炎临床表现更易混淆, 诊断难度较大, 对于临床治疗, 尤其是手术治疗较为不利。超声诊断是急性阑尾炎诊断的常用诊断方式, 对于典型急性阑尾炎诊断效果较好, 但是不典型急性阑尾炎诊断准确性不够理想, 且对于阑尾周围病变显示效果较差, 需探索其他影像学诊断技术提高不典型急性阑尾炎诊断水平。

64排螺旋CT扫描技术是目前较为先进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 其在传统CT扫描技术基础上融合了超薄层扫描技术, 并利用现代智能化处理软件和三维立体重建技术, 实现了CT影像的多平面重建[4]。不典型急性阑尾炎相关文献报道显示, 64排螺旋CT扫描对该病诊断准确性较高, 可有效检出患者阑尾周围炎性粘连、脓肿等病变, 为手术治疗提供了确切的依据[3, 4]。本次研究发现, 64排螺旋CT 诊断显示, 确诊为急性阑尾炎38例, 误诊为回盲部肿块1例, 误诊为右卵巢实性肿物1例, 符合率为95.00%(38/40);超声诊断显示, 确诊为急性阑尾炎33例, 误诊为回盲部肿块4例, 误诊为右卵巢实性肿物2例, 1例单纯性阑尾增粗漏诊, 符合率为82.50%(33/40);64排螺旋CT 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超声诊断,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知64排螺旋CT诊断价值较高。总结不典型急性阑尾炎CT扫描影像学特征发现, 患者均存在阑尾增粗、阑尾壁增厚表现, 伴有阑尾周边脂肪间隙炎性变化, 部分患者出现周边器官异常变化等[5]。在CT扫描影像分析中, 应注意伴有低位小肠梗阻者, 影像学表现不典型, 易出现漏诊等情况, 而患者病情进展迅速, 病情危重, 因而应对于回肠远段肠腔扩张、积液显著者, 及时评估是否存在低位小肠梗阻, 避免延误治疗时机[6-8]。急性阑尾炎波及的局部器官以回盲肠为主, 但是应注意少数患者阑尾脓肿可累及盆腔和腰部组织, 在CT扫描中应适当扩大扫描范围, 阑尾脓肿者扫描是否存在盆腔脓肿和右侧腰大肌脓肿等症状[9, 10]。

综上所述, 不典型急性闌尾炎诊断采用64排螺旋CT扫描诊断准确性较高, 可有效降低漏诊和误诊风险, 临床诊断价值较好, 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刘文, 强金伟, 廖治河, 等.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及多平面重建诊断急性阑尾炎.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2012, 5(4):337-341.

[2] 毛伟. 64排螺旋CT扫描在不典型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2, 8(23):2953-2954.

[3] 杨峰, 查云飞, 周静然, 等. 64层螺旋CT平扫和增强诊断成人急性阑尾炎的比较. 放射学实践, 2013, 5(12):1275-1278.

[4] 黄雪. 超声与64排螺旋CT平扫检查在诊断急性阑尾炎中的应用价值.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6, 7(1):167-168.

[5] 李晓燕, 张海兵, 金彪, 等. 64层螺旋CT曲面重建及多平面重建技术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 临床急诊杂志, 2014, 5(8):462-464.

[6] 任春慧, 冯华, 梁爽, 等. 64排螺旋CT重建技术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中国医疗设备, 2013, 28(7):164-165.

[7] 田恩照. 64排螺旋CT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中国医药指南, 2014(24):214.

[8] 王东平, 王保海, 刘晓军. MSCT多平面重建技术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 河北医学, 2016, 22(3):486-487.

[9] 侯明杰, 曹维彬, 马丽. 64排螺旋CT重建技术在诊断小儿气管异物中的价值. 临床医学, 2014, 34(1):81-83.

[10] 杨朝林, 李清水, 袁国奇. 64排螺旋CT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6):1048-1051.

[收稿日期:2017-03-01]

猜你喜欢

符合率脓肿阑尾
胎儿出生缺陷70例产前筛查超声诊断的诊断价值
介入超声治疗肝脓肿的临床价值
阑尾真的无用吗?
口服等渗甘露醇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的临床应用研究
治疗难易不同的肝脓肿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30例临床观察
消痈解毒汤为主治疗阑尾脓肿18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周围脓肿48例
阑尾位置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