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广作端砚家族的历史渊源及发展现状
2017-07-17秦巳龙
秦巳龙
摘要:在古代,砚工为了使自己的优质产品具有市场竞争优势,往往会通过家族传承的方式传承手工技艺,以保证端砚工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而家族传承又是广作端砚制作工艺的主要传承形式。本文论述了广作端砚家族的历史渊源及发展现状。
关键词:广作端砚 历史渊源 发展现状
在古代,广作端砚的制作传承和我国众多手工艺行业一样,以家族传承为主。古代砚工为了使自己的优质产品具有市场竞争优势,往往会选择在家族内部传承手工技艺,如在父子、兄弟、叔侄等直系亲属内部完成传承,甚至有着传男不传女的传承要求。为了保证广作端砚在市场中占用一定的垄断地位,这种具有强烈排他性的传承方式对保证产品质量和保护专利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是,从新技法的出现和技艺传承的角度上来看,家庭传承具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
一、历史渊源
据当地制砚老艺人介绍,在过去,工匠运用家族性技法制砚的过程都是在保密状态中进行的。如果有人拜访,工匠就会使用早已准备好的草帽或是石粉,将作品进行掩盖、遮挡等,以防止其特有的雕刻技法被“偷师”。
直至20世纪50年代末,肇庆市端砚行业恢复生产,以合作社的形式,成立了国营端砚厂,面向社会招工,邀请老艺人归队,以师带徒的形式进行端砚的生产与制作,培养了一大批技艺娴熟的从艺人员,打破了家族传承的传统。
在20世纪80年代晚期,国营合作式端砚厂解体。但是凭借着端砚产品具有良好外销前景的优势,众多从业人员纷纷成立自己的砚行、工厂,一方面,邀请家族内部的技艺娴熟者加入,以保证产品质量;另一方面,培养家族中的年轻劳动力,保证技艺传承,使得家族性的传承形态未出现本质性的变化。
以黄岗制砚艺人程振良为例。20世纪80年代末,程振良进入肇庆市端砚厂工作。20世纪90年代初,肇庆市端砚厂解体,程振良下岗,之后进入叔父程文的“程艺端砚厂”工作。几年后,他与叔父程启元合作开办了“程氏砚坊”。2004年,程振良离开“程氏砚坊”,开办了“程良端砚工艺行”,培养了程柱良、程振展、程振业、程柱权等多名制砚技艺能手,并在国内各项评比和博览会中取得名次。由此可见,广作端砚制作工艺一直在制砚家族内部传承,未发生本质的变化。
但是,密不外传的家族传承模式不是牢不可破的。在很多特殊的时期,由于生计或其他原因,家族与家族之间会出现一些个例。如民国时期,年仅十三岁的程泗先生拜于制砚前辈郭桥先生门下,学习制砚手艺,后将制砚技艺融会整合、推陈出新,极大地丰富了家族内部的制砚技法。也正是由于这些个例,在相对闭塞的封建社會推动着工艺技法的进步。
二、发展现状
黄冈居民秉承祖业、惟砚作田,构建了端砚制作的手工艺家族。这些制砚家族至今保持着族谱纪录、宗祠祭祀、族产管理、族规家训的宗族意识。但是,由于制砚从业人员文化程度不高,对于文字的记录意识不强,很多文字资料并未保存下来,甚至族谱、家谱的内容也因为年代久远而记载缺失。现在,广作端砚的家族传承关系,除了少数家族传承关系较为清晰之外,其他的都无法追溯,大多数家族追记前三代也只到清朝。
如今,有据可考、三代以上传承有序的端砚家族,有白石村惠福坊罗氏、白石村应日坊郭氏、白石村应日坊程氏、白石村惠福芳蔡氏、白石村大德坊梁氏、白石村应日坊李氏、东禺坊陈氏、东禺坊梁氏、宾日坊杨氏、朱氏、区氏、林氏、泰宁坊马氏、梁氏、黄氏、伦氏等。其中,以白石村惠福坊罗氏、白石村应日坊郭氏、白石村应日坊程氏、白石村惠福芳蔡氏最为出名,在肇庆当地有“郭家梅、程家凤、蔡家云、罗家龙”的说法,家族性传承成为品牌和产品信誉的标志。
三、结语
总而言之,制砚技法、砚式、纹样等通过家族性的传承方式被延续至今,为当今端砚工艺行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保证了广作端砚技艺的发展和延续,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