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艺术符号的象征意义及传播
2017-07-17陈苏婷
陈苏婷
摘要:民俗艺术总是以象征符号的形式进入传播领域,它的传播实际上是民俗艺术符号意义在民众之间的交流和共享。民俗艺术符号是劳动人民在民俗活动中对图形、文字及色彩等艺术符号的应用和传承,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基于此,本文阐述了民俗艺术符号的象征意义及传播。
关键词:民俗艺术 符号 象征意义 传播
民俗艺术符号极具情感,是一种生命的意象,它的形成积淀了劳动群众的所有情感以及对生命的感受。一方面,民俗艺术是民间展示特有精神风貌和价值观的一种行为方式;另一方面,它是一种民间自我继承的文化现象。一、民俗艺术符号的象征意义
1.求真弃假
民俗艺术符号是劳动群众了解的生活中应具有的东西,代表的是真情实意。如“送瓜祝子”这个民间剪纸图案展现的是一个儿童拿着一个南瓜,南瓜上面有一只喜鹊,而儿童衣服上则有很多梅花图案的装饰纹。这幅图中有小孩,也有南瓜,表达出了一种非常愉悦的情感,也暗示着“得子有喜”。
人们对新生命的期待以及关爱,也反映在小孩的衣服鞋帽、装饰品和玩具等方面。如民俗工艺品中比较典型的“长命锁”等图形的设计,都来源于劳动人民希望身体健康,期待新生命的到来,以及对安康、平安的祈祷。它的形成反映出一种民族心理,也体现了一种民族哲学和民族文化。儒家哲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华民族文化以及大多心理,儒家推崇的是天人合一,认为人和自然应和谐相处,而不应该相互对立。
2.扬善抑恶
作为一种伦理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礼仪规范非常复杂,道德准则也很严肃,民俗艺术包含了很多伦理道德因素。在民俗中,无论是镇宅驱鬼的神明,还是忠勇仁义的勇士;无论是贞德烈女,还是吉祥娃娃,都展现出了真、善、美的特点。民俗艺术符号的展现内容就是各式各样的民间诸神,这不仅是因为他们具有神性,还因为他们的行为品格非常高尚,和民众的道德理想相符,具有教育和榜样的功能。
伦理性是我国艺术审美取向的一大特点,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扬善抑恶的教育作用。民间下层文化也反映了这些伦理思想,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艺术创作。
作为一种特有的社会文化现象,民俗艺术符号体现了民族的各种文化形态。如政治、经济以及宗教,它是民族宗教、哲学以及风俗产生的源泉。一直以来,民俗艺术符号都以一种非常灵活的方式传播人类文化,进而形成了文化的动态化符号。
二、民俗艺术符号的传播
民俗艺术总是以象征符号的形式进入传播领域,传播各类符号。民俗艺术符号的传播主要有两类,分别是传统的民间传播和当代的大众传播。
1.传统的民间传播
行为示范、口耳相传以及实物传播是传统民间传播的三种类型,这也是劳动人民传播以及继承民俗艺术的核心方式。在有了大众传播后,民俗艺术进入传播领域的身份发生了变化,不再是原生态的作品,而是被当作传媒文本符号,并通过各种大众传播媒介加以传播。
2.当代的大众传播
大众传媒属于一种新型传播方式,主要依赖于技术媒介,它先是将民俗艺术转换成传媒文本,之后再借助传媒渠道进行传播。大众传播通过巨大的技术优势扩大了传播空间,减少了传播时间,提高了传播效率。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大众传播也是一样,它已成为当代乡民生活的重要内容。不过,相比于传统的传播方式,大众传播方式的霸权性非常突出,传受双方不再有任何的亲和关系,导致民俗艺术传播中人性的疏离以及情感的缺失。没有了情感烘托,传播就有了更大的难度。因此,对民俗艺术而言,大众传播方式能更好地保存民俗艺术信息。
在新环境下,使用大众传播媒介能更好地继承我国传统民俗艺术,也能在技术上支持民俗艺术的产业化发展,从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结语
民俗艺术起源于人民群众的普通生活,能够体现不同地区的民俗心态以及民俗事象,具有強大的艺术感染力。这些都是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它体现出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审美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