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力量
2017-07-14肖婷婷
华声 2017年11期
肖婷婷
今年3月,有“汉字叔叔”美称的美国人理查德·西尔斯登上了央视一套节目《朗读者》,他用并不流利的中文朗读了刘禹锡的《陋室铭》。自1994年开始,理查德凭借一己之力,将汉字字形数据化,之后建立汉字字源网站,在古汉字数据库中录入近10万字形。
理查德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汉字迷。而被汉字迷倒的,又何止理查德!
在西方,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经济腾飞,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拓展广阔的市场,“汉语班”“孔子学院”在西方国家落地开花。热爱中国文化的西方友人们除了体会汉字的博大精深,寓意深刻之外,更借助汉字拨开历史的迷雾,深入了解过去灿烂的中华文化,认识当今中国的辉煌成就。
在东方,一千多年间,汉字在中国、韩国、越南、日本间通用,形成人所共知的“汉字文化圈”。后来,因为各种原因,日韩越三国开展了轰轰烈烈“去汉字化”运动,但近年来,韩越两国意识到了汉字的重要,纷纷开始“复活”汉字,试图通过汉字这根坚韧的纽带,找回历史和文化的归属感。
在中国,沉沉重重的时光巨磐,打磨出一个个灵动鲜活的字符;浩浩汤汤的历史长河,淘漉出一滩滩苍劲有力的点横撇捺。汉字是国家的根、民族的魂,是中华文明的基因。字字相连、句句相扣,筑起中华文化的共同体。
在新时代里,这独具特色的“方块字”在世界范围内以神奇的速度自然地渗透,散发出无穷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