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课标》趣交字友
——苏教版《识字3——汉字真奇妙》教学例谈

2017-07-12郑彩球古田县水口中心小学福建古田352200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7年6期
关键词:杨柳课标识字

郑彩球(古田县水口中心小学,福建古田352200)

立足《课标》趣交字友
——苏教版《识字3——汉字真奇妙》教学例谈

郑彩球
(古田县水口中心小学,福建古田352200)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教师“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文章着力探究:遵从字理和童理,寓教于乐,活化静态文字,唤字为友,趣味辨析形近偏旁,大胆创设语境,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学习形声字,激发学生自主识字,在轻松愉快中提高识字写字教学效率。

低段;识字;写字;寓教于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柳斌先生也曾说:“人生聪明识字始。”而农村学生识字量少,且对识字兴趣不高,这让一线教师对识字教学困惑不已。

对识字教学改革,崔峦先生明确指明思路:兴趣为先,自主识字,认写分开,多种形式。如果我们通过改革,能把体现汉字特点、激发兴趣、提供语言环境、普及汉字文化这四点很好地结合起来,识字教学一定会取得更多的成果。[1]故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尝试,怀揣一颗童心,遨游母语世界,与文字触发情感,用童真童心、童情童趣去演绎课堂,引领学生以字会友,感受汉字的独特魅力,愉快地徜徉识字、写字之旅,收到一定效果。在此,结合苏教版二年下册语文《识字3》教学,谈谈粗浅的做法。

一、化动为静,趣识象形,让字友“活”起来

“初步感受汉字形体美”是《课标》提出的要求。汉字原本是没有生命的符号,低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差,单凭教师的讲述或自己的想象,很难唤起对汉字的学习兴趣。根据儿童形象思维为主的心理特征,教师不妨赋予汉字生命活力,活化静态的文字,使之富有情味,这样学生不仅喜欢跟汉字打交道,而且还激发对汉字的学习热情。

(一)趣穿时空,重访故友

执教《识字3》,课伊始,笔者便播放一段汉字演变视频,学生伴着美妙的古筝音乐欣赏汉字的变形之旅。

师:请看图,猜猜可能是什么字?随着图形变身,它又变成什么古文字?继续观察它的变身,最后变成现在的什么字?你猜对了吗?

生:月。

生:明。

师:你怎么猜的?

生:古文字“日”,又来了“月”,合起来就是“明”。

师:谁也来了?

生:木。

生:林。

师:你又是怎么猜的?

生:双木就是“林”。

……

看图——猜字——明义是儿童喜闻乐见的一种识字形式,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们仿佛是在看“动画片”中识字,这样容易理解和识记,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汉字科学文化的熏陶。

(二)故事搭桥,“趣”径会友

根据低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的心理,也为了学生更好辨析形近偏旁木与禾,教师由学生已学过的汉字“桃”与“种”引出木字旁、禾字旁,巧妙地串编故事:

瞧,汉字朋友木与禾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一天,木牵着桃,禾拉着种一起出门散步。

禾:木老兄,你跳到桃里,我躲在种中,咱们的身子变瘦点,右脚还得收着点儿。

木:是呀,互相谦让是我们汉字的美德。禾老弟,其实咱俩长得挺像的,你只比我多长一根头发而已。

禾:哈哈,木老兄,此话差也,你我虽然长得像,论起学问却大不一样。不信,你问问小朋友们——

(教师边讲故事,边点击白板课件,从“桃、种”中拉出偏旁:木字旁、禾字旁,且均为红色标记)

童话故事的讲述,让学生感受到汉字作为我国语言文字特有的表现方式,它魅力无穷,同时向学生渗透从小就应该继承中华美德,讲团结,懂谦让。

(三)细辨字源,趣析孪友

《课标》对第一学段的识字写字教学提出了使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的目标要求。这就需要教师把识字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感受识字的乐趣。

执教《识字3》,当学生深被故事吸引,又急着探索发现木字旁与禾字旁的不同,笔者马上抛出图表让学生观察比对: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木的古文字很像一棵树木,有树枝、树干、树根。

生:我也发现,禾的古文字就像一棵禾苗,有叶子、茎,还有根。

生:我还发现禾的头发其实就是禾苗长出来的果实,那是稻谷。

师:多么了不起的发现!虽然它们长得像,意思却大不一样。我们的祖先就是通过观察事物,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出这么神奇的汉字朋友。你们喜欢吗?

生(激动、异口同声):喜欢。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孩子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我认为有一项十分重要的教育任务,这就是不断地扶持和巩固学生想要成为发现者的愿望。”[2]在探索中,学生领略了汉字的孕育、诞生、成长的历程,被它独特的魅力所吸引,仿佛进行一次古今的智慧对话。有了这样的情感体验,何愁不喜欢识字呢?

二、形式多样,“趣”交好友,共奏音形义交响曲

当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的儿童有意注意的时间非常有限,只有短短的5-8分钟。[3]因此,《课标》建议教师“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执教《识字3》,当学生辨析完木字旁与禾字旁的不同,教师继而趁热打铁带领孩子们初读韵文。

师:木字旁与禾字旁的亲朋好友正列队欢迎我们,大家赶紧跟它们打招呼。

学生通过自读、互读、齐读、开火车读,不断地与生词朋友碰面。

师:汉字朋友喜欢跟我们捉迷藏。这下,你认得它们吗?(用白板随机抽拉词条,复现生词,强化记忆)

师:生字朋友藏得更紧了,你还记得吗?(用白板探照灯功能突出红色生字认读)

师:你用什么方法识记“柏”?

生:白加木字旁就是柏。

生:伯伯的的“伯”去掉单人旁,加上木字旁就是松柏的“柏”。

……

师:不好了,这些汉字朋友得了“失忆症”,认不得自己的名片了,大家快来帮帮忙。

接着带领学生给生词找名片(用白板幕布遮挡,猜名找图)。

赏“杨柳”一词,再渗透故事:隋炀帝下令开运河,在堤岸种柳树遮荫护河,并赐柳杨姓,故柳树又有了“杨柳”的美称……

通过多种形式读,结合捉迷藏、讲故事、说学法等形式,让儿童在整个识字活动中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在饶有兴趣中,字音与字义、生字与图画相互勾连,使识字教学与认识事物融为一体,促进了学生对生字的牢固识记,不仅提高了识字效果,还让学生在文化的长河中涵泳,聆听一段美丽的汉字故事,感受祖先的无穷智慧。

三、创设语境,广开渠道,“友”趣相处

《课标》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利用课外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

(一)携手生活,成语、古诗巧聚堂

该课词语均是学生熟识的事物,词图结合,理解起来并不难。教师们可结合《课标》理念“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渗透成语、古诗教学,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给学生“习得”的语言环境提供上品、精品。

《识字3》教学片段一:

赏“松柏”引成语:松柏长青苍松翠柏

师:松树与柏树和别的树有什么不一样吗?

生:它们都不怕冷,到了冬天,叶子还是绿色的。

师:是呀,松柏一年四季都是绿的,所以它们成了一家人。读——

师:有个成语夸它——松柏长青,还有个成语赞美它——苍松翠柏。

师:我们一起夸它勇敢有力量——松柏长青、苍松翠柏。

结合图片学“杨柳”渗透成语:杨柳依依、花红柳绿。

师:瞧,杨柳的枝条怎样?

生:柳枝细细的、长长的,就像我们的长头发。

师:风儿一吹,杨柳的头发随风飘动。美吗?

生:美极了。

师:有个成语夸它——杨柳依依。读——

师:春天,桃花开了,柳树绿了,人们不由得赞叹——桃红柳绿。把这份写在脸上,读——

师:把美装在心里,读——

《识字3》教学片段二:

学习“秧苗、稻谷、庄稼”渗透古诗《锄禾》。

师:秧苗、稻谷是庄稼,地里的小麦、玉米、高粱也是庄稼。(图片结合词语)

师:农民伯伯种庄稼特别辛苦,有一首古诗还提醒我们要好好爱惜粮食。它是——

生: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生脱口而出,师相机点击视频)

师:是的,一粒米一滴汗,爱惜粮食不能忘。

……

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汉字教学,必须让汉字回归到浩瀚的汉语言中去,才不至于让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二)讲究学法,举一反三交友忙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越是有规律的、相互联系的事物,学生越是容易把握。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有其自身的系统,任何事物都是在系统内部各部分的联系及系统与系统之间的联系中运动的,汉字也不例外。教师只有把每一个汉字放在汉字的系统中,在和众多的联系、比较中引导学生科学地认识它,才能让他们找到规律,促进其思维的发展,加快识字速度。[4]笔者这样渗透教学:

出示:松柏杨柳桌椅

师:这六个汉字朋友有个共同的秘密,你发现了吗?

生:它们都有木字旁。

师:它们为什么都是木字旁?

生:因为松柏和杨柳都是树木,桌椅是用木头做的。

师:看来,木字旁的字跟什么有关?

生:跟树木有关。

师:还有哪些汉字朋友也带木字旁?

生:桃子的“桃”。

生:枫叶的“枫”。

生:“森林”两个字都有木字旁。

……

师:我们学校的树木挂着名片,有些树的名字也藏着木字旁,课后,大家不妨找找看。

师:老师还带来一首儿歌,也藏着许多木字旁的朋友。大家一起跟我拍手读,边读边找有哪些木字旁的朋友。

木字旁,好风光,

青青杨柳一行行。

果树林,花果香,

采下鲜果众人尝。

桃子、桔子、大鸭梨,

樱桃、柿子、黑李子,

还有杨梅、甜荔枝,

水果分给大家吃。

指名上台找出木字旁的汉字朋友,并划线。

学生学了木字旁的字跟树木有关,就能学一字带一串,发挥汉字偏旁“举一形而统众形”的系统性优势。经过一段时间的积淀后,他们就能基本掌握偏旁部首的含义和一些独体字知识,感悟了形声字的学习方法,还能实现学习迁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为自主识字打下基础。进而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识字,让他们成为在生活中识字的有心人。

(三)广开言路,学以致用齐欢畅

《课标》指出,学生第一学段要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词句的意思,也包括了“词义”,这表明,儿童对汉字词义(字义)的了解主要是靠语言环境,包括上下文语境和生活经验。故在《识字3》教学中,笔者结合识字渗透说话、选词练习:

(1)选词说话:松柏杨柳桌椅

师:三个词语朋友排排站,请大家对它们说说话。可以选一个、两个,甚至三个来造句。

生:松柏不像其他树那样怕冷,冬天,它们还是那么绿,那么美。

生:杨柳梳着长长的辫子,可美了。

生:松柏可以做成桌椅,杨柳也可以做成桌椅。

师:桌椅朋友天天陪伴我们,你想对它们说什么?

生:谢谢你们!桌椅朋友,你们辛苦了!

生:我们要爱护桌椅,值日的时候,小心搬它们。

……

(2)选词填空:秧苗稻谷庄稼

春天,农民伯伯在田里插()。秋天,他们又忙着收割()。经过辛辛苦苦的劳动,他们的()丰收了。

语境化是汉语言文字的一个突出特点,一个字、一个词只要进入一个特定的语境,它就会具有相应的意义和作用。在语境中识字,在运用中识字,能深化对生字的认识。“一回生,二回熟,多次见面就成了好朋友”,学生不但会因反复刺激而强化记忆,还可以深化对字义的理解,做到学以致用,加强识字效果,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在识字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四、因势利导,巧编顺口溜,趣书写,成挚友

儿童在感知事物时,往往倾向于对事物的外部轮廓的笼统认识,缺乏比较精细的分辨能力,容易忽视细节,所以,要特别注意强化字体中的弱刺激点。[5]在书写汉字时,教师不妨根据儿童心理特征,结合汉字书写易错之处,巧妙创编顺口溜,学生不但乐写,而且效果也更佳。

《识字3》指导学生书写生字“柏杨柳椅秧”前,先观察这些字的间架结构,并注意书写时左窄右宽,做到“意在笔先,笔居心后”。最后重点指导书写“柳”字,根据学生观察巧编顺口溜:“木字瘦身在左旁,柳条弯弯,撇、竖提,再来一撇要拉长,杨柳依依,横折钩,最后一竖悬针细。”用色笔强化中间的长撇,使之更加醒目。

为了降低书写“椅”的难度,(“椅”字的右边“奇”是(苏二下)语文第23课《会走路的树》中的生字,而教材把“椅”字编在本册《识字3》,教师可灵活处理教材,置前来教。)课伊始,板书副标题,教师即可指导学生书写“奇”,先引导学生观察“奇”上方是个大,下方是个可。再根据书写笔顺串编:大字一捺变成点,可字一横拉长线,口字进里边,竖钩站稳点。

通过让学生观察同类结构字的书写要点,旨在引导学生自主寻找书写的规律,举一反三,提高书写技能。创编顺口溜,增强写字趣味性,生动形象地突破写字易错笔画难点。

识字的途径很多,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如能以满腔的热情为童趣和字趣铺路搭桥,用一颗童心去教,那么,在学生的心目中,汉字就不再是枯燥抽象的符号,而是一座魅力四射的宝库,走近她,可以聆听历史的声音,感受文化的魅力,体味古人的智慧,触摸母语的温度……识字教学也不会了无生趣,而会变成学生享受母语的“精神乐园”,他们定会乐在其中,得以情感的熏陶、品格的养成、文化的浸染。

[1]崔峦.我国识字教学的回顾与展望[J].小学教学设计,2014(3).

[2]刘明英.自我发现自主识字[J].小学语文教师,2007(3).

[3]刘孟斌.让识字教学充满童趣[J].小学语文教师,2006(10).

[4]吕珈臻.字理的“三讲”“三不讲”[J].福建教育,2011(36).

[5]刘仁增.把握三大要素抓好三个阶段——巩固识字的思考与实践[J].小学语文教师,2003(9).

(责任编辑:左小文)

猜你喜欢

杨柳课标识字
Try to Think Yourself into the Role
杨柳 书法作品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高中生物新旧课标比较——以实验版课标和2017版课标为例
风儿吹过杨柳湾
识字
杨柳
识字儿歌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基于课标“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