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高校的传承

2017-07-10徐琦

北方音乐 2017年6期
关键词:非遗传承高校

【摘要】中国音乐文化艺术发展迅速,与此同时,传统音乐文化却受到巨大冲击,部分音乐文化遗产已经濒临消失或已消失。面对此等现状,高校担起了传承重担。本文以山东德州学院音乐学院对山东省非遗项目——“德州李氏陶埙制作工艺”的传承为例,试探寻高校对于非遗项目的优秀传承模式。

【关键词】非遗;陶埙;高校;传承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埙是我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之一,多用陶土烧制而成,所以又称为“陶埙”。在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无音孔埙和1音孔埙;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1音孔埙;山西万荣县、甘肃玉门火烧沟等地方出土的2音孔埙和3音孔埙等等,这些文物史料的出土和测定证明,在距今约6700年至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期,原始社会人类已能烧制出陶器。而《诗经》也有“伯氏吹埙”的诗句,这是关于陶埙的最早记载。

一、德州李氏陶埙传承概述

埙在山东省德州市也曾经风靡一时,德州西郊五里庄村的李氏家族为陶埙在德州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清代光绪元年,有位举人吴棠湖 (1824-1902),名浔源,原籍德州市宁津县小店乡王庄人,后迁居河北省吴桥县城。他根据地下发掘烦人陶埙实物复制成型,复制出的陶埙与殷埙相似,为梨形五音孔陶埙,律五声。最为珍贵的是,其还撰著了《埙谱》,也称《棠湖埙谱》,此书为发现的最早正式刊印的埙谱专集。李雨村与吴棠湖有亲缘关系,在吴棠湖指导下经反复研究,于20世纪二十年代初复制出五音孔梨形陶埙,主要有四种形制,分褐红、红、灰、墨黑等四类,至此,李雨村开创了“李氏陶埙制作工艺”的先河。

李孟才是李雨村的长子,是李氏陶埙的第二代传人。1930年冬,李孟才在北京读中学,在全市中小学举行的文艺汇演中表演了陶埙独奏,引起了北京音乐、戏剧界几位名流的极大兴趣。1986年9月,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话说运河》摄制组对李孟才先生进行了专门采访,并在其居室内拍摄了德州陶埙的专题,李孟才和其次子李钟汾用李雨村复制的五音孔埙吹奏了《话说运河》主题曲,收录在第二十七回《德州的水土》中。李孟才在古稀之年积极参与挖掘整理埙曲的工作,经他整理的埙曲《一串鱼》、《八仙庆寿》等收入了《中国民族民间器乐集成》(山东卷)。他创作的诗句“其行古雅,朴实无华。天籁之声,自成一家”、“几案清供,乐律古声。古色古韵,陶冶性灵”是对陶埙古朴音色与艺术价值的绝佳评价与肯定。

其后,李氏陶埙的第三代传人李钟汾受到《话说运河》节目的启发,深知用五音孔埙吹奏现代乐曲的困难,对五音孔陶埙又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利用业余时间研制八孔、九孔、十孔埙,研制成功后受到德州学院音乐系主任肖寒教授、丁健教授、于春庆教授、德州市人大副主任兼德州日报社编辑高人仁教授等人一致称赞。2006年,李钟汾研制的陶埙参加了“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奖”展览会。之后又成功研制出造型和传统陶埙相似的“哨埙”,由于简单易吹,适于普及。2006年,“李氏陶埙制作工艺”被列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李钟汾为项目传承人,并于2010年被山东省文化厅授予“山东省文化行业高技能人才”称号。

二、李氏陶埙制作工艺在德州学院的传承与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一個世界性的课题。2005年12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其保护措施为“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最为关键的是“传承发展”,如何实施是保护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其中,高校教育传承在保护非物质文化事业中的作用是非常显著而巨大的。德州学院音乐学院“陶埙制作与演奏”专业(选修)的设立,一定程度上解除了制作工艺传承的后顾之忧,使得“李氏陶埙制作工艺”这一珍贵的民间文化遗产以一种更加积极的方式传承下去。

自2010年开始,德州学院多次邀请李钟汾先生为学生举办关于陶埙制作工艺的学术讲座,并成立了李氏陶埙课题研究小组,利用业余时间研究李氏陶埙制作工艺,通过开展课题研讨、陶艺馆观摩学习及手工制作实践等多项活动,为李氏陶埙进入课堂作了有益的准备。

2011年,德州学院音乐学院段文教授申请山东省艺术科学“十二五”重点学科“地域音乐文化”项目获得成功,并把“李氏陶埙制作工艺”作为重点研究项目之一。2012年,学校正式开设“李氏陶埙制作与演奏”课程(试行),特聘“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李钟汾先生亲临授课。李钟汾先生培养的第一届学生共十人,曾先后制作出十余个陶埙,其中可演奏用陶埙有A调四个,F调一个。第一届学生开始在民乐队中担任埙声部的演奏任务,并参与录制了山东卫视《话说运河》栏目的主题曲。

2013年,“李氏陶埙制作与演奏”课程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和准备工作,经过认真的总结和论证,制定了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正式纳入音乐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

2016年1月,德州学院举办了“德州李氏陶埙制作工艺传承仪式”,李钟汾先生收音乐学院青年教师徐琦博士为徒,非物质文化遗产——“李氏陶埙制作工艺”得到优秀传承。

三、结语

陶埙的形制之美和音色之美,都体现了儒家思想的以和为美。作为地方高校,德州学院的音乐学院较为优秀地传承了“德州李氏陶埙制作工艺”项目,并作出了系列陶埙文化普及、传承项目。这不仅对古乐艺术的传承具有积极意义,也对中国传统乐器所蕴涵的音乐文化发掘和继承具有宝贵的意义。

音乐文化艺术发展迅速,与此同时,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却受到巨大冲击,部分音乐文化遗产已经濒临消失或已消失。面对此等现状,高校应担起重担,思考如何在传统音乐文化不变质的前提下,更优秀地保护、传承、发展音乐文化遗产。高校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模式研究是一重大课题,诸多严峻问题等待我们去面对、去解决。

猜你喜欢

非遗传承高校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