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专项维修资金财务管理探讨
2017-07-10郭银静
郭银静
摘 要:时下,随着业主们主人翁意识的加强,个体维权意识也在不断的提高,业主们对于住宅专项维修资金财务管理和使用以及增值等问题越来越关注。本文从维修资金管理现状和问题入手,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给出一些有益的建议,为完善维修资金财务管理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关键词:住宅专项维修资金 财务管理
随着个体维权意识的不断增长和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管理和使用问题。人们对自己权益的保护意识和对专业知识的了解,也促使维修资金财务管理日益走近大眾视野。
一、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规范管理制度
2007年,国家出台了《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推动了房屋维修基金事业的进程,对我国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的实施和运行提供了可以遵循的依据。但是,在具体实践中,对于资金账目的建立、维修资金的缴存和分配使用,以及剩余资金的管理等如何建立科目明细,如何报表等,还没有出台相关的制度,因此,很多细节的操作没有规章制度可循,无据可依,致使许多账目不清晰、数据失真,让广大业主的潜在利益受到损失。
(二)资金增值保值效能差
根据相关规定,我国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即转款专用。业主统一缴纳,物业存放在银行专户中统一管理,任何机构和个人不能挪用。但是,这样一来,维修资金中的大部分都以货期存款的形式放在银行,难以进行再投资再增值,大笔资金闲置,难以保值。
(三)资金监管力度薄弱
由于住宅维修资金管理在财务管理体系中还是一项相对空缺的研究体系,因此在企业管理部门中,监管力度和监管制度还很缺乏。有时,由于财务管理人员的疏忽,维修资金的管理完全依赖于银行进行管理,忽视对银行代支代缴记录的核查,财务监督管理的缺失和不到位,使得财务监管形同虚设,这给一些不法分子提供可乘之机,出现挪用、占有维修资金的情况时有发生。
二、原因分析
分析当下住宅专项维修资金财务管理状况,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制度原因
维修资金管理办法实施以来,各地的维修资金业务发展水平不平衡,一些二线、三线城市的维修资金使用、管理没有形成有体系的制度,而及时出台了一些制度,在具体实施起来,也没有可参照的依据和范例,因此,制度的可操作性不强,使得维修资金财务管理上一直存在空缺。
(二)人员因素
有些财务人员在处理维修资金业务时,由于能力和水平的限制,或者对维修资金管理从意识上认识不够,致使维修资金财务管理工作长期存在一些纰漏。这些人员一般都是兼职监管维修资金账目,没有专人专管的意识,更是缺少为业主们服务的意识,因此资金管理效益也难以提高,不能满足当下业主们的日益高涨的需求。
(三)监督方法缺失
专项维修资金业务涵盖业主、物业、开放商、建设主管部门、地方财政、设计、银行等多方面关系。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由于没有形成系统有效的监督措施和监督方法,维修资金的使用和保管在一定程度上形成空窗现象,监督乏力、审计力度不够,造成监管不力。
三、改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财务管理的建议
针对以上住宅专项维修资金财务管理的现状及问题产生的原因,论文提出以下建议,供相关部门参考:
(一)完善制度
加快完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形成一系列规范的引导,规范财务人员的行为,规范专项维修资金的缴存、支取、收益分配等的流程,加强对专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引入电子电算化核算软件等,减少人为干预的机会,让账目更加清晰、公开。
(二)拓宽资金增值渠道
结合各地区住房管理情况实际,学习其他先进地区和城市的经验,完善和拓展本区域资金增值渠道,在确保资金安全的情况下,积极筹划投资运营,实现住宅专项资金增值保值。
(三)加大监管力度
加强企业内部资金监管,定期对装箱维修资金的财务状况公开,同时,业主委员会也要行使自己的职责,对财政收支、计息、受益等情况定期抽查,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监督力量,对财务状况做到公开、透明。
目前,各大机关专门机构和大专院校相关科研人员等对我国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财务管理的讨论和研究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经验和水平还有限,今后,还需要各级部门引起重视,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对此项课题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肖剑峰.房屋专项维修资金监管机构的建设问题[J].中国房地产,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