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夏玉米高效栽培技术

2017-07-10彭艳勤司学样

新农村 2017年8期
关键词:夏玉米高效栽培技术

彭艳勤+司学样

摘要:本文针对夏玉米生产存在问题,结合玉米生产发展趋势,探索玉米高效化栽培技术,凸显玉米种植规模化与全程机械化,实现高产高效。

关键词:夏玉米;高效;栽培技术

夏玉米是淮阳县第二大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6万hm2左右。当地生产中存在着优质品种少,布局不合理;生产规模小,机械化水平低;耕作落后,播种质量差,缺苗断垄严重;灾害发生频繁,产量稳定性差等问题,造成玉米生产成本高,加上近期价格低迷,种植效益空间逐步压低,一定程度影响了农民种粮积极性。针对我县玉米生产问题,结合玉米生产经营规模化等新的发展趋势,探索夏玉米高效栽培技术。

1 播前准备

1.1 地块整合

目标:利于精简化栽培,机械化作业,规模化效益。

逐步改善我县小农户,面积小,机械化水平低,粗放管理,生产成本高的状况。积极引导规范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解决地块细碎化问题,以利于机械化作业,提高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种植合作社等种植玉米的规模效益;地块要求耕地地力高,土壤健康无污染,农田基础设施齐全,管护完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强。

1.2 品种选择

目标:优质高产稳产,适宜全程机械化,降低人工成本,提高效益。

玉米品种选择遵循三个原则,即选择种植高密度品种,选择高品质品种,选择易于机械化作业品种。 低密度品种,高产困难;玉米品质差,卖粮难,价格低,效益差;人工种植,成本高,降低了种植效益。

适宜我县玉米高效栽培的品种有迪卡653、联创808等。该类品种具有熟期适中、生长势强、结实性好、抗倒抗病、适宜粒收等特点,表现耐密、高产、稳产、商品性好、效益突出。

2 播种技术

目标:苗早、苗齊、苗匀、苗壮,奠定高产基础,提高种植效益。

麦收后及早播种,力争6月10号之前播种结束。要合理密植,迪卡653品种中上等肥力适宜密度4500-5000株/667m2,可采用等行距(60-70cm)种植,株距依密度而定,便于机械化作业;高肥地地块密度可增加到5500-6000株/667m2,宜采用宽窄行(80×40cm或80×60cm)种植,利于中后期通风透光,增加光合效能,获得高产。

3 水肥调控技术

目标:充分发挥根系的潜力,提高土壤养分生物有效性,将根层土壤养分调控在既能满足玉米高产需求,又不过量造成环境污染的范围内。实现种肥同播,配方施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以水调肥,做到养分供应满足玉米数量上、时间上、空间上的需求。

结合我县实际,根据近年测土配方施肥研究成果及农业部《2020年化肥零增长行动》要求,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制定单项化肥施用总量控制指标。目标产量600kg/667m2以上,氮(N)18kg/667m2; 磷(P2O5)7kg/667m2;钾(K2O)9kg/667m2。

可采用二种情况完成施肥。一是将玉米全生育期所需肥料与种子一次性机械化完成播与施,实现精简化施肥。播种施肥时应注意,保持施肥位置应与种子横向、纵向有10cm左右间距,防止肥料烧种;施肥深度一般8-20cm。选择氮磷钾含量45%(28-8-9)或相近配方的缓释肥料,用量40-50kg/667m2。肥料中缓效氮占速效氮的比例,应根据土壤质地状况,缓效氮肥宜占总氮肥量的30-60%。

二是将玉米苗肥提前至玉米播种期与种子同播,喇叭口期追施氮肥。选用氮磷钾含量45%(17-13-15)或相近配方,施用40-50kg/667m2,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15-20kg/667m2。重视水分对肥料的调控作用,特别注意苗期墩苗,大喇叭口期保证肥水充分供应。

4 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

目标:选用药剂应针对玉米品种特点、田杂草群落和多发、易发病虫害。原则考虑除草效果、防病治虫药效及玉米生长安全。实现机械化施药,提高防除效果,降低生产成本,实现玉米增产、增效。

4.1 除草技术

玉米播种后出苗前,墒情较好时667m2喷施40%乙阿合剂200~250ml,或667m2用33%二甲戊乐灵乳油100ml加72%都尔乳油75ml兑水50L,用喷杆喷雾机进行封闭式均匀喷雾;也可于玉米幼苗3~5叶期、杂草3叶期,667m2用52%烟嘧·莠去津可湿性粉剂75~100g兑水50L,使用自走式机动喷杆喷雾机进行茎叶喷雾除草。

4.2 病虫害防治技术

苗期667m2用25%吡蚜酮悬浮剂15~20g,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15g兑水喷雾,防治飞虱、蓟马,同时可预防玉米粗缩病、矮花叶病。 两点委夜蛾近年呈加重发生趋势,注意观察防治。3龄前幼虫对药剂非常敏感,是最佳防治时期。可选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45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3000倍液用机动喷雾机械全田均匀喷雾防治。

大喇叭口期推广“一防双减”技术。“一防双减”技术就是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普遍施药防治玉米中后期多种病虫害,以减少后期穗虫基数,减轻病害流行程度,保护玉米植株正常生长,从而提高叶片的光合效能、提高授粉率、提高穗粒数、提高千粒重,实现玉米增产、增效。方法是采用高架喷雾机械,667m2用6%阿维*氯苯酰悬浮剂17ml兑水50L喷雾,重点防治玉米螟。或667m2用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6~8g加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20ml兑水50L喷雾,防治玉米螟、蚜虫及大小斑病、锈病等。

5 适时晚收技术

目标:保证玉米完熟期机械化收获,提高产量,增加效益。

当地农民存在玉米早收习惯,常在玉米苞叶发黄时收获,此时处于腊熟期,千粒重仅为完熟期的90%左右,一般约减产10%。玉米成熟的生理标志是子粒乳线消失、基部剥离层组织变黑色。当子粒含水量降至28%以下可进行机械粒收。粒收后要及时晾晒子粒,以降低子粒含水率14%以下,保证安全储存。严禁焚烧秸秆,应及时还田,培肥地力。

(作者单位:河南省淮阳县农牧局)

猜你喜欢

夏玉米高效栽培技术
小麦收割之后 如何种植夏玉米才能高产
夏玉米高产的关键栽培技术措施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石榴短枝红在驻马店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
天津市2011年良种补贴推介品种目录
控释肥对夏玉米碳、氮代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