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澄江县为主的抚仙湖径流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2017-07-10施永福
施永福
摘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2015年中央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下提出的农业与农村发展的新战略。澄江县抚仙湖保护治理压力大,保护与发展的矛盾较为突出,在过去几年紧紧围绕抚仙湖保护着力实施了产业结构调整、“四退三还”、农业庄园经济发展等措施,探索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道路,既收获了发展的成效也遇到了问题与挑战。文章从发展优势、发展形式及典型问题来探讨澄江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发展现状,并就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进而提出提出相应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考与对策建议,以期促进澄江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发展。
关键词:抚仙湖;径流区;一二三产业融合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党中央确定的新常态下农村发展的新战略。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中首次提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随后在2015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又印发《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从发展目标、融合方式、融合主体、利益机制、融合服务等多方面更加细化了具体措施和路径[1],推进农村一二 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澄江位于滇中城市一小时经济圈、昆玉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的核心区域,境内生态环境良好,全年气候温和,历史文化底蕴浑厚,旅游资源丰富,具备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资源好、机遇佳、基础实、项目多、影响深、机制优、潜力大”的7大优势。近年来,澄江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争试点、争政策,多措并举,大力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工作初显成效,为农村产业进一步深入融合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和条件,但是取得成绩的同时也遇到了诸多的问题。鉴于此,本文通过对澄江县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梳理,试图提出县域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考与对策建议。
1 澄江县一二三产业发展实践
澄江县紧紧围绕“美丽澄江”、国家级休闲旅游度假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产业转型升级先行区建设,立足资源优势,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优化种养业结构,创新发展新动能,突出绿色生态导向,农旅一体化和蓝莓、大樱桃、荷藕等高原特色生态农业发展路径已初见成效,工业园区建设不断加快,生态旅游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不断取得突破。2016 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9.5亿 元,三次产业比重为14.5:33:52.5,具备了打造“三产”融合发展的必要条件,并于2016年6月被列为全国137个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全省5个县之一,标志着澄江县促进农村产业整合发展上升到了国家层面。
1.1 种养业结构优化升级。截至目前,在抚仙湖径流区内流转土地25000亩,拆除塑料薄膜大棚4000亩,发展蓝莓种植6100亩,大樱桃3000亩,巩固荷藕种植3000亩,景观苗木、桃、梨、树莓等8000亩;建设完成种养结合封闭运行的循环农业示范种养结合型循环农业试点9家、荷鱼共生生态循环农业模式300亩。鼓励引导抚仙湖径流区内现有的规模养殖场(户)逐步退出到径流区外,对湖滨带100米范围内的所有自然村实行禁养,新环湖路以上的控制增量。
1.2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充满活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龙头企业15家(省级4家、市级7家、县级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05户,发展规模农产品生产基地8万亩,带动农户3.8万户,年加工各类农产品36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0.5亿元,直接安排就业652人。
1.3 绿色产品体系建立稳步推进。积极指导和帮助农业标准化生产工作基础扎实、产品优质、市场前景較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完成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面积8.45万亩,认证品种19个。
1.4 农工融合有突破。皓海蓝莓科技公司成功进驻工业园区建厂,引进蓝莓速冻、生产果汁、果酱、制酒、提炼色素等深加工生产线,填补了多年来蓝莓加工企业空白,健全了澄江县蓝莓产业链,增加了产品附加值,延长了价值链,使农村一二三产业之间紧密相连、协同发展。
1.5 农旅结合开创新篇章。澄江县大力发展农业庄园经济,重点打造了玉溪庄园、木森(Mu Manor)庄园、抚仙湖大樱桃庄园等10家农业庄园,其中,省级庄园4家、市级现代农业庄园6家。澄江农业生态小镇、广龙旅游小镇、仙湖古镇正在建设。澄江县还充分挖掘农业生态、农耕文化、森林文化、乡村文化、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等资源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加速发展。
2 存在问题
澄江县农村产业融合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发展程度低、层次浅,存在很多亟需破解的难题和问题,最关键的是产业融合发展支撑体系不健全,具体表现为:
2.1 项目审批限制条件多、用地问题突出
三产融合项目必须配备相应的功能区,拓展旅游观光相应配套工程,才能达到与第三产业的有机融合,而永久性建筑、拓展旅游观光的相应配套工程等建设项目需按照项目基本建设程序办理抚仙湖径流区项目审批领导小组批文后才能到发改局办理备案(立项)手续,手续繁杂、周期长、进度慢。并且,农业项目也因涉及融合事项无法审批,使得一些企业项目失掉了良好的商机,同时也导致了不少项目未经批准违法用地行为的发生,对项目的推进造成了较大制约。
2.2 项目落地困难
由于澄江生态环境保护任务重,特别是抚仙湖保护治理压力大,导致经济发展可选择的半径缩小、路径减少,保护与发展的矛盾较为突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了错综复杂的矛盾,包括农业、旅游项目在内的重大项目建设进入澄江县的门槛高、要求严,争取贷款和政策性扶持难度也大,项目落地困难。
2.3 品牌建设滞后
部分企业、部门对品牌建设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投入不够,还未形成抓品牌建设的强烈愿望和紧迫意识,加之部分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多为初级加工品,附加值低,对品牌建设的支撑作用不明显,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程度低、层次浅、不紧密、链条短,带动能力不强。
3 对策建议思考
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必须强有力的支撑体系做保障,解决土地和审批难题,通过财政支农、税费优惠、金融支农、抵押担保等手段引导和激励农业及相关联产业各类主体,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具体而言,针对亟需解决的几大难题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3.1 充分认识壮大第六产业对澄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意义
对澄江来说,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优势所在、大势所趋、形势所迫、现实所需。在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要进一步坚定信心,紧紧围绕“三区两城”的目标定位[2],力争通过努力,在“十三五”期间重点建设万亩蓝莓园、万亩桃园、6000亩荷园、6000亩中草药园和花园,全力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发展[3]。特别是要紧紧抓住澄江县被列为全国137个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之一、全省5个县之一的重大契机,积极对接上级部门,承接好政策、用足政策、用活政策,强化与上级对口部门请示汇报,发挥表率作用,积极向上跑政策、争政策,把政策机遇变为一个个实实在在的落地项目[3]。
3.2 破除农村二三产业非农用地障碍
《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进一步支持设施农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土资发 〔2014〕127号已经不能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要求,建议由省级研究出台我省农业三产融合项目用地政策,在未來经营性建设用地规划时,向农村三产融合项目倾斜,简化程序,加快审批进度,优先考虑圈舍、加工厂房、餐饮、仓存等建设用地。合理处置农业企业的违章建筑,逐步给予补办土地审批手续,并在收费上予以优惠,使其走向合法化。
3.3 打造高原特色农产品品牌
积极培育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加大对德春藕粉、仙湖藕粉、昊海蓝莓、三百亩香椿加工厂等本地企业扶持力度,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和现代流通体系建设。通过“政府带动、企业联动、农户参与”的方式,以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为纽带、以龙头企业为平台,把分散的农户通过新的经济模式与市场紧密相连;通过着力打造“澄江藕”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抚仙湖舌尖上的大樱桃”、“六大名鱼-抗浪鱼”等一系列知名品牌,彰显澄江县高原特色优势农产品特色,做大做强品牌,提高澄江县农产品核心竞争力,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3.4 丰富农业业态
借助澄江县三产融合示范县支撑项目-抚仙湖生态农业公园建设项目的实施,示范开展“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发展“智慧农业”,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开展数据汇集与挖掘,建设全县农业大数据中心,增加大数据产品服务供给。推动科技、人文等元素融入农业,发展农田艺术景观等创意农业。鼓励在抚仙湖径流区外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认养农业”、高科技农业,不断丰富澄江县农业新型业态。
参考文献:
[1]王艳春.推进吉林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6,(05):397—399.
[2]鲁春红.调整产业结构 减轻农业面源污染[J].社会主义论坛, 2015,(07):46.
[3]澄江县人民政府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 [R].
(作者单位:澄江县农业技术推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