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

2017-07-10宋以星

新农村 2017年8期
关键词:飞虱夜蛾夏玉米

宋以星

1 玉米病害

1.1 粗缩病

玉米粗缩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的一类病毒病,玉米粗缩病在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以侵染发病,一旦发生,没有有效措施进行补救。

为减轻病害对夏玉米生产的影响,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 推迟夏玉米的播种期:由于玉米4-5叶期前是对粗缩病最敏感的时期,最有效的防治措施是通过调节玉米播期,一代灰飞虱的迁飞高峰在5月下旬到6月初,要设法避开玉米幼苗的感病高峰期与传毒灰飞虱的迁飞高峰期相遇。因此建议夏玉米采取麦收后播种的种植方式。

(2)及时喷施杀虫剂,控制灰飞虱的群体,减少病毒传播介体,在粗缩病常发生区域,若玉米播后发现田边杂草中有较多灰飞虱,建议以10%吡虫啉30/g亩+5%菌毒清100/ml亩喷雾,既杀虫,也起到一定的减轻病害作用,隔7日再喷1次,连续用药2~3次可以控制发病。

(3)全面采用内吸性杀虫剂拌种或包衣,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该病的发生,每百公斤玉米种子用10%吡虫啉125至150克拌种,可有效控制灰飞虱在玉米苗期发生量,对玉米粗缩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同时要及时拔除田间病株。

1.2 大斑病

症状:危害玉米的叶片,叶鞘和苞叶,在叶片上先出现水渍状青灰色斑点,然后沿叶脉向两端扩展,形成边缘暗褐色,中央淡褐色或中央青灰色大斑。

药效防治: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50%甲基托布津600倍,75%百菌清800倍,65%代森锰锌400—500倍喷雾防治。

1.3 小斑病

症状:玉米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病斑周围或两端具有褐色水浸状区域,病斑多是融合在一起,感病品种有2—3个同心轮纹。

化学防治:75%百菌清800倍,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65%代森锰锌400—500倍喷雾防治。

1.4 锈病

症状:为害叶片,发病部位在叶片基部和主脉两侧,病斑由淡黄色-红褐色-黑色疱斑,严重时叶片干枯,植株早衰,籽粒不饱满。

防治方法:75%百菌清800倍,65%代森锰锌400—500倍,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夜喷雾防治。

1.5 褐斑病

症状:发生在玉米叶片、叶鞘及茎秆,先在顶部叶片的尖端发生,以叶和叶鞘交接处病斑最多,常密集成行,最初为黄褐多功能或红褐色小斑点,病斑为圆形或椭圆形到线形,隆起附近的叶组织常呈红色,小病斑常汇集在一起,严重时叶片上出现几段甚至全部布满病斑,在叶鞘上和叶脉上出现较大的褐色斑点,发病后期病斑表皮破裂,叶细胞组织呈坏死状,散出褐色粉末(病原菌的孢子囊),病叶局部散裂,叶脉和维管束残存如丝状。茎上病多发生于节的附近。

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重病地实行3年以上轮作;玉米生长期合理施肥、浇水,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抗病性;玉米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体,并及时深翻,减少越冬菌源。药剂防治: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及时用20%粉锈宁乳油3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若在药液中加入适量叶面宝、磷酸二氢钾或尿素等叶面肥,则效果更好。

1.6 弯孢霉菌叶斑病

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偶尔为害叶鞘,叶斑病初为水浸状褪绿半透明小点,后扩大为圆形、椭圆形、梭形或长条形病斑,病斑2—7mm,病斑中心灰白色,边缘黄褐或红褐色,外围有淡黄色晕圈,并且有黄褐相间的断续横纹。潮湿条件下,病斑正反两面均可产生灰黑色图纸状物。感病品种叶片密布病斑,病斑结合后叶片枯死。

防治方法:选择抗病品种。50%退菌特800倍液,50%福美双500,50%多菌灵500倍,75%百菌清500倍。

2 玉米虫害

2.1 二点委夜蛾

近年来,二点委夜蛾开始在我县玉米田发生,侵害玉米,由于其侵害部位以及形态上的相近,许多农民习惯把二点委夜蛾误称为“地老虎”。

2.1.1 发生规律及原因

发生规律:麦糠麦秸覆盖面积大比没有麦秸麦糠覆盖的严重,播种时间晚比播种时间早的严重,田间湿度大比湿度小的严重。二点委夜蛾主要在玉米气生根处的土壤表层处危害玉米根部,咬断玉米地上茎杆或浅表层根,受危害的玉米田轻者玉米植株歪倒,重者造成缺苗断垄,出现大面积空白地。危害严重地块甚至需要毁种,二点委夜蛾喜阴暗潮湿畏惧强光一般在玉米根部或者湿润的土缝中生存,遇到声音或药液喷淋后呈“C形”假死,高麦茬厚麦糠为二点委夜蛾大发生提供了主要的生存環境,二点委夜蛾比较厚的外皮使药剂难以渗透是防治的主要难点,世代重叠发生是增加防治次数的主要原因。

2.1.1 防治方法

化学防治:主要有毒土法和灌药法。

①毒土。亩用80%敌敌畏乳油300-500毫升拌25公斤细土,于早晨顺垄撒在玉米苗边,防效较好。

②灌药。随水灌药,亩用48%毒死蜱乳油1公斤,在浇地时灌入田中。

③喷灌玉米苗,用直喷头喷根茎部,药剂可选用48%毒死蜱乳油1500倍液、30%乙酰甲胺磷乳油1000倍液,或4.5%高效氟氯氰菊酯乳油2500倍液。药液量要大,保证渗到玉米根围30cm左右的害虫藏匿的地方,才能保证防治效果。

2.2 玉米螟

发生和危害:每年2-4代,一代幼虫6月中下旬盛发危害,春玉米处于心叶期,二代7月中下旬危害,夏玉米心叶期,春玉米穗期三代幼虫8月中下旬盛发。危害夏玉米穗部。

药剂防治:3%辛硫磷颗粒,每株施用1克。3%克百威1公斤加细土3公斤,每株1—2克。40%毒死蜱乳油1000—2000倍,50%辛硫磷乳油1000倍,20%氰戊菊酯乳油1500—2000倍。锐劲特2000倍。

(作者单位:河南省延津县农林局)

猜你喜欢

飞虱夜蛾夏玉米
直接多重TaqMan qPCR方法快速鉴定褐飞虱属3种飞虱
50%吡蚜酮WG对水稻褐飞虱田间药效试验
褐飞虱体内共生菌多样性研究进展
科学认知草地贪夜蛾 打赢防控攻坚战
三种稻田常见螯蜂对半翅目害虫的寄主偏好性及控害作用
小麦收割之后 如何种植夏玉米才能高产
草地贪夜蛾的识别与防控
草地贪夜蛾的识别及防控措施
夏玉米高产的关键栽培技术措施
天津市2011年良种补贴推介品种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