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高血压预防及治疗的效果分析
2017-07-10任志勇
任志勇
【摘要】目的 探讨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防治方法及效果。方法 搜集2014年6月~2015年12月我院接收附近社区的高血压患者60例,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给予对照组30例患者常规干预治疗,给予实验组30例患者社区管理干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压指标变化及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在改善患者血压指标及治疗效果方面均要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在治疗期间进行社区管理干预治疗的效果较好,能有效控制高血压的病情,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意识,改善患者日常生活习惯,值得推广。
【关键词】高血压;社区管理;预防;治疗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35.0.01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具有病程长、疗程长等特点[1]。高血压虽然不会直接导致患者致死、致残,但是根据高血压病情的不同程度,很有可能会导致其它危险系数较高的疾病发作,对患者造成极大的生命危险。为了有效控制和治疗高血压,社区管理在近些年被广泛应用到控制高血压患者病情的临床应用中,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我院根据自身情况,对接收的附近社区高血压疾病患者60例部分应用,就其具体情况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2014年6月~2015年12月我院接收附近社区的高血压患者60例,按照不同干预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全部患者经检查均患有程度不同的高血压。对照组平均年龄(43.13±18.35)岁,男、女分别是15例。实验组平均年龄(43.54±15.04)岁,男、女分别是16例和14例。两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治疗:为患者使用降压药物,维持患者体内血糖、血脂以及电解质的平衡。进行必要的管理措施,解答患者的相应问题。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治疗上加以采用社区管理干预治疗:社区医师对每个患者的具体信息进行综合评价,针对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对其实施具体的管理方案;叮嘱患者定时定量服用药物和自测血压;对患者详细讲解有关高血压的各种知识;积极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探知患者内心想法,消除对于高血压过于片面偏激的看法,缓解在治疗期间紧张、恐惧心理;叮嘱患者合理进行饮食;在患者治疗期间叮嘱其戒烟戒酒;鼓励进行适当运动;告知患者定期返院复查,或者去到患者家庭内部进行随访,告知患者高血压情况,叮嘱患者加强自身管理。
1.3 观察指标与效果评价
观察并对比两组干预治疗前后的舒张压和收缩压指标变化,干预治疗后的效果。效果评价:两指标下降≥10 mmHg、降至正常范围或者下降≥20 mmHg为显效;两指标下降虽小于10 mmHg,但是已经降至正常范围或者下降10~19 mmHg为有效;两指标无明显变化,且临床症状没有减轻或有加重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本文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干预治疗前后的血压指标变化
干预治疗前两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治疗后,两组的上述指标均有好转(P<0.05),其中实验组要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干预治疗后的效果
实验组有显效22例、有效6例、无效2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相应为14例、8例、8例,73.33%。实验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高血压作为临床比较常见的慢性疾病,由于其治疗过程漫长,需要患者良好的自我管理意识。许多高血压患者虽然按时服用相关药物,但往往由于自我控制能力低,而导致高血压的不断恶化,从而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在对高血压患者做常规治疗的同时,对其进行一定的管理干预是十分有必要的。
社区管理是一种新型的协助医疗模式,较适用于中老年患者慢性疾病的长期治疗,也比较符合我国医疗资源短缺的国情。社区管理的干预治疗是以常规治疗为基础,通过对患者进行疾病的相关知识宣教,让患者对疾病有一定的认知,认识到疾病的危害、长期药物治疗的必要性及不良生活习性的对治疗的影响,从而提升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敦促患者改正生活恶习,较好的保证了治疗效果。通过指导患者的血压自我测量、饮食、运动的科学、健康指导,定期的返院复查及家庭随访,有效保持血压的持续稳定,提升了总体治疗效果。李勇莉等学者也认为社区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情况,在高血压的防治方面效果较好[3]。
本文中,实验组在改善患者血压指标及治疗效果方面均要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社区管理在高血压患者治疗期间的应用效果较好,应予以推广。
参考文献
[1] 马爱芳.社区高血压患者风险因素干预效果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15(5):522-530.
[2] 李勇莉.社区干预對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及疗效的影响[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6,27(4):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