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进程中的周口川汇区农村新型社区管理研究
2016-10-31牛军芳
牛军芳
【摘要】社区管理是一个很复杂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只有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探索,科学发展,才能形成符合城市化特点的新型农村社区。本文简要介绍了周口川汇区新型农村社区管理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农村城市化社区管理的研究实践历程、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原因,提出了加强新型农村社区管理工作的基本对策,侧重对我国社区管理的研究,提出了目标任务、管理原则等。
【关键词】城市化 新型农村社区 社区管理
“三农问题”是农村发展的制约因素,而农村发展的趋势是新型农村社区的出现,促进新型农村社区的管理不仅仅可以从以上方面考虑,也可以从农村管理工作的方式入手。
一、周口川汇区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的社区管理现状
周口作为中原经济区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积极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近年来,周口川汇区的经济,教育等各方面都正快速地发展,在农村城市化过程中,社区发展与管理一直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周口川汇区城市化进中程形成的社区特点
1.规模不等。少则几千人,多则上万人乃至几万人,完全由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条件、资源禀赋和环境基础而定。
2.基础设施相当完善。新型农村社区的道路、供电、供水、通讯、购物、电脑网络、有线电视、垃圾污水处理等各项设施基本齐全,可以保证农民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3.公共服务全面覆盖。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科技、法律、计生、就业、社保、社会治安、社会福利等政府各项服务全面覆盖,很多事情群众不出村也能办到。
4.居住环境优美。新型农村社区注意环境的美化、绿化、亮化,娱乐休闲设施齐全;群众的住房设计科学,既有独门独院的别墅,也有多层、高层、廉租房等不同的样式、不同面积的套房,群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财力状况选择。
5.社会管理得到加强。建立了党总支、居委会、经济协会、文化协会、老年协会、村庄理事会等组织,社会管理得到完善和加强。
(二)周口川汇区城市化进程中形成的社区状况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进行城市化的重要切入点,也是统筹城乡发展,全面改变农村面貌的重要举措,而周口川汇区社区的发展是一个快速而又是问题与成就交加的过程。
2006年,是一个崭新的开端。有这样一段当时流行的顺口溜:乡里建了农贸市场、小游园,卖完瓜果蔬菜还能玩;家里建了沼气池,秸秆、杂物堆放不用愁;田里种庄稼不麻烦,盯着城里人的菜篮子就能赚钱”。这是对川汇区新农村社区新气象的真实描述。2011年,周口市积极响应省政府加快农村社区管理进程的号召,扎实推进我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对社区管理工作及时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并找出解决办法。2012年1月,周口市印发了《中共周口市委 周口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出台了《周口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标准及考核办法(试行)》和《周口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资金管理办法》两个配套文件,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日前,川汇区产业集聚区幸福家园、东部片区,及李埠口港口物流园区社区等项目的发展规划已取得了初步的进展,市政府鼓励项目单位要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高起点规划,以人为本、尊重规律、积极运作、加速推进,努力把产业集聚区东片区打造成宜商宜居的城市综合体和“三化”协调发展的先行区。全区重点抓好产业集聚区村庄合并、幸福家园新型农村社区,李埠口港口物流园区新型社区,及马庄、高庄新型农村社区管理。全市财政部门积极筹措资金支持新型农村社区管理,并已投入7亿多元建设资金,其中县级财政投入7026万元,省财政支持资金5200万元,整合涉农资金1845万元。已建成住宅6301套,其中有11个新型农村社区已入住。2013年全市首批规划了100个新型农村社区,现已启动44个,其中新建社区规模均在3000~5000人左右,规模最大的超万人,如:鹿邑县玄武社区、项城市申营社区、扶沟县凤翔社区、淮阳县弦歌社区、沈丘县老城西关社区、商水县朱集阳光社区等。新型农村社区建成后,每个社区可节约土地400~600亩,多的可超1000亩,按旧村和社区用地比例计算一般可节约50~60%。
总之,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管理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协调推进“三化”的一件大事来抓,持续探索走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一定要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以新型社区建设为城乡统筹的结合点、城乡一体化的切入点,着力推动工业向聚集区集中、农业向规模经营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示范带动、稳步推进的原则,认真规划,科学布局,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初步探索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发展模式和工作思路。
(三)周口川汇区城市化进程中社区管理亟需解决的问题
周口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管理十多年来,市委、乡委会对各乡各地区社区管理工作高度重视,各乡党委、政府为搞好社区管理做了多方面的积极尝试。各社区在上级和主管部门的领导下,积极努力,为农村新型社区的管理工作做了很多创造性的工作,但是,由于新型农村社区不同于一般的城市社区,周口市川汇区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管理工作作为河南省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新兴课题,与全国各地的农村社区一样,还存在许多需要研究和改造的地方。
1.硬件设施方面。社区工委、管委会对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历来十分重视,水、电、气、主干道等重要基础设施实现了区镇一体化;社区道路、旧村改造、新社区建设项目相继开始,社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社区的居住环境、公益配套、基础设施、绿化、停车位等建设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结合城乡一体化的目标,农村社区在规划上和城市形态上都有较大的差距。例如,周口市川汇区农村社区的绿化率为35%~40%,容积率为1~1.2左右,均低于一般城市小区的标准。
2.物业管理方面。由于大部分农村社区目前采用的是社区直管和自管的方式,社区在承担行政职能的同时,兼带着物业管理的职能,这种管理模式,一方面,容易分散社区的精力,造成社区行政职能的弱化。按照我国的《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有关规定,社区是政府指导、支持和帮助下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不同于物业管理的功能。另一方面,这也造成物业管理的水平不高,诸如车库出租、楼道脏乱差等不和谐现象十分普遍。城市化的物业管理是专业性质的服务工作,社区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模式,既不利于物业管理单位的优胜劣汰,也不利于物业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3.干部能力方面。目前各个社区的管理干部以原有的自然村的村干部为主,他们对社区居民相对较为熟悉,在社区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农村社区和原来的农村无论在管理对象还是在管理内容上,都有着明显的区别。一方面管理对象明显扩大,外来居住人口也是管理的重点;另一方面,管理内容明显不同,城市化之后的社区管理更加需要着眼于公共服务的提供,而目前大多数社区干部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思想观念、工作方式还停留在农村干部的层面上,相对缺乏为居民服务的意识和技能,总体上难以适应新型社区的管理工作。
4.居民素质方面。目前的社区居民主要有自然村居民和外来居住人员组成,农民的土地被征用以后,在身份、职业、居住地上已经转变为城市居民,但从社会和文化层面来看,户籍改变并没有带来农民“角色”内涵的完整转变。这些年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我们相对容易地将原来农村的一部分建设成了外在形态上的城市,但生活在新型农村社区内的新居民,本质上仍然没能脱离农民的身份。由于文化水平、生活习惯、价值观念等多方面的原因,注定农民市民化是一个非常复杂、长期、渐进的过程。大多数动迁农民由于技能、学历和经验等很多客观的原因,没能实现充分就业,客观上增加对困散人员的管理难度。而且,其收入来源的减少,使其变成居民后生活得到较大的改善的预期受挫,容易导致对各类收费的盲目抵触情绪。另一方面,居住于社区的外来人口,大部分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有相当一部分是进城打工的农民,综合素质和收入水平都较低,而且流动性很大,大多抱临时观念,容易引发一些如“群租”等的管理症结。
二、强化周口市川汇区新型农村社区管理的对策
周口川汇区在过去的农村新型社区的发展中,已经总结出了一部分有价值的经验,再进一步加强城市化进程的农村新型社区管理时,应当遵循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农村城市化,实现居住社区化、完成农民市民化的管理理念,力求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新的突破,破解城市化进程中农村新型社区的管理课题。
(一)完善社区总体规划,提升社区硬件的城市化
一方面对已建成的小区要结合新农村管理,尽快按标准完善一批社区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卫生服务中心等便民设施,与城市化的要求接轨,靠拢。另一方面,对于新建小区,要进一步地优化资源配置,从起点上就达到城市化的标准。通过两方面的努力,协调提高新型社区的总体规划的城市化水平。同时,各个社区应以目标促发展,抓住创建示范社区的机会,对社区的绿化、健身、文化等硬件设施配套进行自我完善。
(二)推动社区富民工作,提高社区居民的城市化
通过深化农村新型社区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强化政策扶持,完善社会保障,加快构建符合实际的农民持续增收长效机制,创造城乡共同繁荣、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具体工作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要促进社区居民充分就业。失地农民的就业安置工作,不仅是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十分紧迫的现实问题。加快建立登记、培训、中介、用工衔接配套的农民就业培训服务体系,力争就业人员的免费培训率和就业率达到80%以上,积极引导、鼓励中外企业使用本地农村劳动力,建立有效的政策奖励制度。另一方面要帮助社区居民自主创业。政府要积极引导社区居民自主创业,区、乡财政部建立相应的创业基金,对具备创业条件的居民给予必要的补助和贷款担保,鼓励更多的社区居民加入自主创业的行列。
(三)转变社区物业管理方式,营造和谐环境
农村社区应积极推动物业管理专业化、市场化,把属于市场调控的管理内容有秩序地、受监督地放手给市场,逐步指导、引导和监督各个动迁社区聘请物业公司进行专业管理。物业管理的目标是为了构建和谐环境。一方面,推进各个小区的物业管理上一个新的台阶,减少或消除车库住人,破墙开店等不文明现象,有效防范群租等不稳定因素。另一方面,社区剥离物业管理的内容后,要进一步强化自身监督职能,做好公共服务工作,协调好居民与物业公司的关系,同时,进一步强化自身的掌控能力,在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指导下抓好安全稳定工作,构建和谐优美的整体环境。
(四)提升社区有干部素质,加强社区行政的城市化
农村新型社区的管理工作最终要落实到人,要做到社区的长效、优质管理,必须建立一支高质高效的社区干部队伍。社区要积极适应城市化发展趋势,探索与城市化进程相适应的管理体制、新机制,加强社区行政的城市化。一方面,要坚持党在社区的领导,规范社区的党建活动,形成党在社区的核心影响了。另一方面,要通过招聘、培训、转岗、交流等形式,在现有原农村干部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执行政策的能力、加快发展的能力、服务群众的能力、依法办事的能力、科学管理的能力,建立一支观念与能力和城市理念相符合的管理队伍。最后,要选好能担任社区支部书记、主任,既要培养锻炼一批年轻骨干,也要用好有经验、有威望的老干部,逐步优化社区行政班子结构。
(五)开展农民文化教育,强化社区居民素质的城市化
在提高社区居民素质,改善其精神生活的同时,还需要提高居民素质,改善其精神生活,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真正实现从“农民”到“市民”身份的转换。应将社区居民素质教育列上议事日程,组建网络,双管其下。一方面,要提高居民综合素质。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促进农民分工、分业和转移,而要加速这一过程,就必须在突破城乡二元结构的同时,实施人力资源开发战略,使广大社区农民劳动者成为高素质的人力资本。要进一步调整社区教育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师资水平,加快农村教育事业发展,提高社区居民的文化水平。另一方面,要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文明创建活动要软硬件并重,注重活动与维护,加强指导与检查,通过挖掘和发扬地方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以文化和艺术对失地农民进行熏陶和教育,扩大声势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破除封建迷信和农村陋习,培养城市生活习惯。
参考文献
[1]胡宗山.农村社区建设与管理:内涵、任务与方法[J].中国民政,2008(03).
[2]王书明.农村社区管理学[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
[3]袁方成.两型社区:农村社区建设管理的创新模式[J].探索,2010(01).
[4]卢爱国.农村社区体制改革模式:比较与进路[J].理论与改革,2009(05).
[5]柯红波.走向和谐“生活共同体”城市化进程中的社区分类管理研究[M].浙江: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3.
[6]李立.乡村聚落:形态、类型与演变[J].关注农村,2011(11).
[7]Pierre J.Models of urban governance:The institutional dimension of urban politics.Urban Affairs Review,199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