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提高小组合作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有效性
2017-07-07徐祥永
(营口市鲅鱼圈区望海学校,辽宁 营口 115007)
摘 要: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是初中数学教师教学中应考虑的重点。小组合作模式是一种较好的学习方式,符合新课标的方向,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培养分工与合作的团队精神等。因此,本文从合理分组、选择合适主题和小组汇报教师点评三个方面论述提高小组合作模式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组合作模式;初中数学;有效性
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是初中数学教师应考虑的重点。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在组群内享有充分的主动权,尝试性地去研究和学习知识。他们一般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哪怕观点或者研究方法有误,也不会对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有影响。同时,通过小组合作模式可以建立一个长期的合作学习平台,在课堂内外都可以形成较为固定的学习讨论对象。而且,组内观点碰撞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较为良好的学习氛围。这种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氛围的形成,是在大课堂上难以形成的。此外,通过小组合作模式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培养他们在团队中的分工意识和合作意识。总的来看,小组合作模式具有建立合作学习平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培养分工与合作的团队精神等方面的优点。
笔者认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提高小组合作模式的有效性。
一、合理分组
常见的分组方式是按照桌位进行分组的。笔者认为,这种分组方式较为简单且科学性不足,应综合考虑学生的个性特征、学习基础和性别搭配来进行小组编排。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不同层次的搭配,如将成绩较好的学生平均分配到各组。由于学生个性特征不同,有些学生善于交流,有些则寡言少语,教师应将他们进行平均组合。同时,还应该考虑性别差异,男女生平均分配的效果较好。在小组成员的数量上,一般以4~6人较为合适,人数过多,则讨论不充分,容易形成混乱的局面;而小组人数过少,则难以形成积极讨论的局面。
笔者较为推荐固定组内人员的小组合作模式,即小组成员一旦固定下来,不建议进行变动。由于初中生处于身心发育期,还未形成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组内成员固定的方式有助于他们加强熟悉感以及课外的联系。但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每次讨论的小组长应轮流担任,有助于每个人都有充分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机会,避免组内成员产生懈怠心态,如不参与讨论、不主动发言等。
二、选择合适的主题
小组合作模式并不适合于所有的数学课,一般来说适用于具有开放性的课程学习,尤其适用于开设新课的时候。比如,在求三角形面积等教学内容中,教师可以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先鼓励学生动手制作不同的三角形,然后进行求面积的尝试。从实际效果来看,很多小组讨论的效果远超出笔者的预期,学生提出了多种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式,如通过多个三角形组成一个正方形或者长方形,求总面积,再求单个三角形面积的;也有将一个三角形进行拆分求单個面积再求总面积的。在课上,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小组汇报,教师点评
在每个小组进行讨论后,由当天的小组长进行汇报,并说明他们的计算思路。此后,教师让全体学生分析这个小组计算思路的正确性,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通过汇报的方式,有助于组内每个成员都有机会去承担组织、整理和报告整个小组讨论结果的责任,锻炼团队精神,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整个小组形成集体感和荣誉感,形成一致向上的凝聚力。通过教师点评,学生能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有助于以后的提高和改进。
当然,教师也要关注和预防小组合作模式可能存在的弊端。首先,在小组分配上,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学习较差的学生就存在一定的心理压力,如何调动这部分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的主动性是教师关注的重点。其次,由于小组讨论需要的时间较长,教师应合理安排时间,妥善处理好教师讲课和小组讨论的有效性问题。时间过长的小组讨论不适宜安排在课堂上,而应在教师的引导下,尽量在课外时间进行。如果教师的引导方法得当,学生可以形成向课外延伸的小组讨论学习习惯,长时间坚持,也能有效提高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苏媛雅.刍议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J].考试周刊,2014(1):75.
[2]张志红.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22):53-54.
[3]黄峰.初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和实践[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12):157.
作者简介:徐祥永(1978— ),男,辽宁营口人,本科学历,职称: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