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对学生素质的影响与作用
2017-07-07陆新园
陆新园
(来宾市技工学校,广西 来宾 546100)
摘 要: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也可以说音乐是用耳朵聆听的艺术。作为学校教育中的一门课程,音乐课程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其审美能力。从表面上来看,学生接受音乐教育是吸收掌握基础的音乐理论知识与演奏实践技能;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来看,学生接受音乐教育实则是在吸收掌握理论知识与技能之后,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各项素质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音乐教育;素质修养;影响;作用
音乐具有道德教化的功能,同时也是一门衡量人的素质修养内在与外在美的艺术。在素质教育中,尽管音乐学科越来越受到重视,和数学、语文等学科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但是从现实教育开展情况来看,音乐教育的开展实践不够深入,还停留在单纯的“教与学”节点上,学生只是单纯地掌握理论知识與技能,并未实现全面发展,这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
一、音乐教育的独特性
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事业发展的主流趋势,对技能的实用型与知识交叉复合型的人才培养成为素质教育发展的价值导向,其更多看重的是对学生基本潜能的开发与对人格的健全。素质教育具有多样化特征,多样化是由于组成元素多样,既有身体方面的外在素质,又有心理等内在素质,与之相对应的有身体外在素质教育与心理内在素质教育。
音乐教育与其他基础性的学科相比,其学科教育有着特定的性质,在培养学生素质修养方面也自然呈现出一定的差别,产生的作用与意义也会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同之处。音乐教育的授课内容除了基础理论知识,还有欣赏与乐器演奏的音乐技能,从而使学生能够在其中更加客观地认识生活。审美性是该学科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区分开来的基本点,其首先以听觉感受为基础,由此通过听觉器官组织的感觉信号传递给精神系统组织,引起由外到内的共鸣、冲突,集中体现了核心价值教育理念。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要将审美能力摆在突出的中心位置,作为一项至关重要的中心任务,对审美性的培养加以重点对待,适当提升基础性的理论水平与演奏水平。
二、音乐教育对学生素质修养的影响与作用
1.对身心素质的改善
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升学与就业是必经的阶段,在这期间的过渡中学生会面临压力,难免受到压力的影响,为此感到焦虑烦躁,产生迷茫的心理感受,这会对其身心造成损伤,长时间将会影响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严重情况下造成难以想象的后果,而音乐教育对心理环境的改善有着显著效果。
在心理学上有一种心理疗法叫做音乐疗法,科学研究表明当人聆听的音乐给人一种优美悦耳的感觉时,人的身体多个系统功能会得到良好的改善。除此之外,人的心理反应也会受到声波、频率的影响。良性音乐会对大脑皮层产生刺激作用,大脑组织处于兴奋状态,对情绪的改善有着重要作用,使人振奋,也会缓解与消除不良的心理情绪。在音乐教育中,如果音乐的音色悠扬,人的压力影响作用会有所降低,由紧张情绪带来的不适感会被消除,此时人体处于相对安逸的环境,这样不易产生心理问题,也不会因此而出现身体的不适。学生在音乐教育中进行综合性的活动,能够很好地改善其身心素质。
2.有利于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
大脑是身体系统组织的枢纽,起着支配、协调的作用。大脑组织结构庞大复杂,但简单而言主要有左、右两个半球,各自遵循着特定的客观规律,有着明确的分工。通常左半球负责逻辑推理,像音乐之类的感性化信息功能的处理则由右半球负责。在素质教育还未推行前,我国开展的是传统教育,理工学科教育受到重视,音乐这类文学艺术学科教育没有受到足够重视,由此培养的学生存在过于严谨化,思维过于呆板,对于知识的运用创新动力不足,这与对现代化人才的需求是相悖的。从教育内容、教育对象等方面来看,音乐教育并不是固定的,没有固定的模式,是因人而异、视不同情况而定的。学生在产生兴趣后,对于音乐知识的学习与欣赏能力的训练会更加积极主动。从音乐学科教育来说,感性思维能力是建立在对音乐理解能力基础之上的。音乐也和其他学科一样,共同追求理论与实践,在其学科教育中,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的理论知识后,还要对理论通过实践来加以检验,在实践中加深对音乐理论的理解。在进行乐器演奏的过程中,学生的各器官、组织得到了全面的调动,协调能力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大脑实现了有效的利用、开发,这些对于提高学生文化素质来说是无可怀疑的。
除了本文提到的音乐教育对学生身心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修养的影响与作用之外,还体现在音乐教育有利于提高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等。由此可见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所以我们应该重视音乐教育,通过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此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程瑞雪.浅谈音乐美学教育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J].黄河之声,2016(1):21.
[2]刘育涛.高中音乐教育对素质教育的影响及其建议[J].亚太教育,2015(22):64-65.
[3]侯春蕾.论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对学生素质的影响[J].黄河之声,2015(1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