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内互助 分层提高
2017-07-07尹好
尹好
【关键词】学习方式;小组互助;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43-0069-01
我校是苏北县级城镇一所公立学校,学生文化成绩参差不齐。在个体差异很大的班级,总是会出现“教而不会”的现象。为此,我们探索了“組内互助,分层提高”的学习方式,以期能够解决这类问题。
具体的分组策略如下: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习惯养成情况,选出占班级总数四分之一的学优生(表示为A)。通过培训,让他们不仅能自主掌握课堂教学内容,还能督促指导别人掌握课堂学习的内容。再选出占班级总数四分之一的学困生(表示为C),这些学生靠自己能力难以完成学习任务,需要通过别人帮助才能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班级中间二分之一学生为学中生(表示为B)。他们靠自己的能力能基本完成学习任务,只有遇到特殊困难时,才需要向学优生请教。把握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后,下一步就是均衡分组。分组是四人一小组,八人一大组。其中,每一小组中学优生(A)一名,学困生(C)一名,学中生(B)两名,座位是AC同桌,BB同桌。将两小组再合成一大组,两个学优生相邻而坐。这样一来,每组学困生可以随时接受帮助和督促;两名学中生在学习遇到困难时可以先两人互相研讨,不能解决时再一起请教组内学优生;而一个大组中的两名学优生也可以互相研讨互相促进。实践证明,这样的分组方式配合适当的分层教学内容,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率。下面,我们以习题教学为例来看一下。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先设置一组训练题,分难中易三个等级,要确保学中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大组内两个学优生一般会完成得最快,他们完成后首先核对答案并通过互相讨论解决遇到的问题。这时学困生可能只完成了基础题,每小组内的学优生开始检查学困生基础题的答题情况,发现不会的问题要及时讲解,并力争把中等难度题目给他讲懂。小组内两个学中生做完题目后互相讨论,发现不能解决的问题再向小组内的学优生请教。这样活动的结果是:学困生能够掌握基础知识,学中生基本掌握全部知识,而学优生则透彻掌握全部知识。同样,课外作业的设置也分为难中易三个等级:学困生必做基础题,可选做中等题;学中生必做中等题,选做难度题;学优生必做难度题,选做中等题。这样一来,整体作业量会大大减少,但实效性大大增加。当然,这里不必担心学优生的基础知识出问题,因为他们在课堂上不仅要自己听明白,还要为别人讲解,这保障了他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当然,采用“组内互助,分层提高”的课堂学习方式,小组活动习惯的培养需要一个较长过程。首先,要选好并培训好小组长(学优生)。我们在教改实验班,班主任每周末召开一次组长会议,交流管理经验,提出小组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班主任带领小组长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其次,要引入竞争机制,充分利用小组、大组竞争来调动学生参与小组活动的积极性。我们在教改实验班定期进行各种评比,个体有“进步之星”“助人标兵”评比,集体有卓越小组、超越小组评比。
实践发现,采用“组内互助,分层提高”的课堂学习方式,开始阶段确实会出现纪律不好管的现象,但经历短暂混乱后很快就会秩序井然,一旦小组活动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班级学习效率和班级管理质量都会有一个较大的改观。
(作者单位:江苏省灌云县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