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90后创业者的自我进化史
2017-07-07徐颢陈萧军
文/本刊记者 徐颢 图/陈萧军
一名90后创业者的自我进化史
文/本刊记者 徐颢 图/陈萧军
对于周朝月而言,她的就业史就是创业史,从迈出大学校门的那一刻,不,准确地说,是还在大学的时候,她就推开了创业的大门。
坐在我面前的周朝月素面朝天,见到我的第一句话不是问好,而是直截了当的一句:“你准备好听我诉苦了吗?”在微信里,我俩神交已久,对于创业,她说自己有一肚子的苦水要倒,但聊着聊着又忍不住给自己熬上一盅“鸡汤”:“创业是九死一生,也是条不归路,但这些词,只有经历了才会懂。”这不像是一名1990年出生的人说出的话。又或许,只有抢占先机的人才有资格说。当有人久经职场,还在踌躇着要不要开始创业、创什么、怎么创的时候,周朝月已在不声不响中放好了第一张多米诺骨牌的位置。
遇到“生命动力”
周朝月本科毕业于天津大学项目管理专业,选择这个专业,是因为当年房地产市场很火。但挤进去之后,周朝月有些后悔:“不感兴趣,专业课程没有吸引力。”大二那年,她开始利用周末在学校开办的社会组织MBA班做兼职,负责档案整理和新学员资料入库。周朝月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感受:“我接触了各种相似却又不同的企业文化,在这里,我学会了,未来不是被安排,而是自己创造。”
兼职第9个月,公司处境堪忧,电话招生已经连续3个月没有业绩。此时的周朝月内心突然迸发出一种类似于义气的感情,她想跟它一起奋斗,哪怕是一穷二白地重新开始。
她核算了一下:公司每个月的经营成本是15万元,1名学生的学费是4.8万元,也就是说,她至少需要招到4名学生,才能帮公司渡过难关。她开始埋头研究学生档案,电话沟通加上联系走访,收集他们对于授课的意见。1个月下来,客户资源中真就增加了4名学生,公司业绩当月持平。
这让尚是学生的周朝月觉得小有成就,也重新认识了自己:你要成就的,就得自己去追求。不过,如今再回头看,她承认当时的自己是心态好,无由地秉持着一种极强的信念力量。“如果我历练已久,可能会跟大家一样产生质疑,为什么公司走不下去?可当时我只是乐观地去相信未来。”
大四毕业,周朝月提出辞职,当时的她已经在公司带领着一个四五人的小团队。老板舍不得她走,一个劲摇头说太可惜了;团队里的小姑娘泪眼婆娑地让她签下保证书,承诺只是休个长假就回来。这让周朝月第一次深切感受到团队给予的力量。
这时,老板提出,让周朝月参与他计划开发的一个全新教育项目——《生命动力》课程。这套课程体系是60多年前由12个世界级专家共同开发,最早用于二战时期辅导那些在战场受过挫折的人,后来运用于体育界,比如让知名教练在短短20分钟时间内让一个完全不会打网球的人学会打网球。现在,这套课程更广泛地运用于心理学、哲学等领域,其核心价值在于帮助人区分真相、聆听对方、学会发问以及正确回应。
周朝月想:“每个人都需要这样的理念和价值支撑。”于是,利用毕业找工作的空档期,她参加了3个月的课程学习。整个过程让她很着迷,她觉得自己把握住了生活中至关重要的几个关键词:诚实、承诺、信任、创造、共赢。
老板的初衷是让周朝月跟他一起在沈阳做这个项目,但周朝月还是放弃了,“我不愿意呆在沈阳,我想去北京。”
九死一生
2014年初,周朝月来到北京,初来乍到的她“只想找点事干,没有什么挣钱的欲望”。而偌大的北京,她认识的,也仅仅是当初上《生命动力》课程时的一群跟她一样刚毕业的大学生。
一帮涉世未深的学生在一起,能做什么呢?
周朝月想起了那个在网上风生水起的众筹项目——“一群人的咖啡厅”。
于是,项目确定了:众筹咖啡厅;地点:五道口。说干就干,3个月时间里,周朝月和她的伙伴们通过微信和周边宣讲,募集到200多万元资金,但不久,因为财务问题,周朝月主动退出了。首战失利,留给周朝月不小的困惑:众筹咖啡厅怎么持续发展?“理念是做成生活科技类产品体验馆,到头来却做成了‘四不像’。”
趟过热点,周朝月回到原地,但并非一无所获,她在心中确定了自己日后奋斗的方向:教育行业。之前所受的培训在她身上留下烙印,她内心有一种蓬勃的使命感,她问自己:“你想要创造怎样的价值?”她内心的回答是:“以生命影响生命。”
之后,她组织团队对《生命动力》课程体系做调整,将项目方向确定为青年领袖素质训练。在北大留园一间免费借用的办公室里,周朝月注册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北京蓝丝带科技有限公司,包括她在内全职一共5人。同做这个项目的也有其他社会机构,针对人群大都是精英阶层、教师和青少年,而周朝月情有独钟的还是大学生群体。
就这样,她又回到了那个似曾相识的商业模式:讲课、招生。一个个学校组织宣讲,在一个学校开发出一名学生,让这名学生在本校开设小讲座,教室、操场皆是授课地。周朝月评论自己:从商业角度来讲,并不是优秀的创业者,创业是逐利的,而自己只想把手上的事情推广下去。在商业链条中,她是那个不顾一切向前奔跑的人。
几个月下来,所有费用如滚雪球般增长:导师费用、会场费、人员费用等等。仅一期的导师费就比成本高出2倍,资金捉襟见肘,难以为继。公司造血能力弱,怎么办?周朝月想到了平台融资。按照互联网思路,线下培训要与线上产品相结合。开发线上课程教育产品,无疑是扩大市场的捷径。
那段时间,周朝月见了不下于100位传说中的“天使”。拿着一个待开发的线上产品去跟投资方谈,本身就是冒险,因为投资方对产品完全没有概念。问题接踵而来,“第一批流量怎么来?如何收益?”“人群客户是多少,市场有多大?”鉴于市场过窄,周朝月给出的数据难以达到投资人的市场期望值。周朝月明白了:投资方要求的是没有天花板的事业,而自己的项目根本做不到。她只能放弃融资渠道,转而寻找同行业的合作伙伴,却也是一路败北,屡屡受挫。
山穷水尽,唯有自己出资把产品做出来。周朝月咬咬牙,集合几位股东第一批出资30多万元,做市场推广和引教练入驻,通过课程本身的考核体系,留下优质的受训学员成为教练,如此再让学员和教练人群滚动起来。产品上线后,成功入驻教练100多人,然而在做用户端推广的时候,产品再次遭遇冰封,资金链又断了。
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周朝月决定用活动来推广产品。比如跟学校合作,免费培养学生,但她需要一块“金字招牌”。此时,她锁定了新华网主办的双创大会,并迅速获得授权,与百卓网共同承办本次大会。但没曾想遭遇了一场“空手套白狼”的商业“把戏”,这让周朝月此前付出的资金和努力全部打水漂——双创大会片刻夭折。
周朝月如同被人泼了一盆冷水,在她的字典里,没有欺骗这个词。她在心底嘲笑自己的风险意识,但也在这个时候获得了极大的力量,“其中一名股东凌晨两点找到我,没说什么鼓励的话,只是简单一句‘没关系可以再开始’。此等信任,带给我极大的力量。”还有一名新进股东直接坦言:“给你钱的时候,并不觉得这个事情有多好,只是想让你磨练磨练,你的出发点是好的,但经验是不足的。对投资人而言,更稳妥的不是投事业,而是投做事情的人。”
不久,就在这名股东的牵线搭桥下,周朝月再次搭上新华网,与新华网信息化频道合作,运作一档创客栏目,2015年底,率先发起创客联盟。从众筹到生命动力,到双创,再到创客联盟,周朝月每次踩点似乎都踩到了别人前面,却从未在占尽先机中一举成功。比如创客联盟,“我自己都不知道背了个什么锅,里面有什么料什么菜。创客联盟这个平台可以聚集多少创业者和投资人,怎样连接和筛选项目,一概不知。当时平台上聚集了很多项目,所有的投资方都在抢好项目,资本是过剩的,好的项目到不了平台就已经被投了。”
资本市场刮起的阵风,会吹生很多刚发芽的小草。年轻的周朝月暗自庆幸:自己用九死一生熬过了那个野蛮的时代,两年的创业周期之后,没有被弃,仍有机会作为一颗新的种子换个地方重新发芽。
青睐“轻出国”
机遇这个东西,常常可遇不可求。然而对于周朝月而言,它真的就如多米诺骨牌一般,所有的碰触都有连锁反应。“轻出国”就是当时在创客联盟平台上孵化的一个项目。2016年4月,项目发起人邱嵩找到周朝月,说有一个关于出国就业的项目,希望周朝月能帮忙融资。半年之后,融资成功。周朝月决定彻底停掉蓝丝带项目,持续跟进“轻出国”。她给自己许下一个重新开始的愿景:30岁之前能干成一件事,像带一个孩子将它带大。
“轻出国”的全称为“北京轻出国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为大学生提供国际实习与就业服务的互联网平台。前身是2010年成立的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国际项目部。“此前市场上的劳务中介模式普遍都口碑不好。毕竟对于学生来说,不愿意通过劳务出去,而且即使通过劳务出去了,家长也有诸多出于对安全的担心。”2016年12月,资金一到位,邱嵩开始和周朝月一起琢磨公司新模式的转换。
第一站,周朝月跑到“轻出国”的老根据地——山东聊城,调研市场,重新进行产品定位。她发现,在那个三线城市里,学生家长趋于保守,对于出国就业有着各种担心和恐惧,真正行动起来很难。她计划将市场逐步向北京等大城市转移。
公司拟定了4个项目方向:国际实习、国际管培生、大学生国际职场run计划和国际就业,服务对象囊括优秀大学毕业生和中高端社会经验人士,服务流程拓展到游学、热门专业学习、高端就业等。周朝月主要负责公司的国内运营,包括市场、产品、商务。
在市场的前期推广过程中,让周朝月沮丧的事情又发生了:“产品如何直接呈现到用户的心里去?我抓不到用户的痛点,也就是不了解每个人出国的核心动力在哪里。”根据团队调研和已有成交人员情况,她开始思考:选择项目的人是出于什么目的,有什么特质?她尝试捋出一条条线索:70%为女性;家庭条件一般占一定比例;本科生为主……当学生来面试,周朝月就会问:“你为什么选择考研?”回答:“不愿意就业呀”;又问“宿舍有多少人考研?”回答:“50%。”周朝月想:“是真的不愿意就业还是从小已经习惯被给予?”“为什么不设专业限制的run计划报名量不好,而限定营销专业的国际管培生反而让大家趋之若鹜?”她分析:“是因为国际管培生项目给了一条有结果的路,就是营销的发展方向,甚至给了他一个还不错的人生规划。学生和家长均无后顾之忧,完全去除选择的恐慌。”
对于公司的前景,周朝月很乐观:“中国产品已经走出去了,紧接着,资本走出去了,之后必定是人才走出去,这是一个大趋势。从一线城市来看,留学、旅游已经风生水起,人才国际化也是大趋势。”她也分析过同样聚焦大学生国际就业的竞业对象——“走出去app”,那是从BAT出来的一帮技术型人才搭建的平台,“他们纯走线上模式,服务方向大体一样,但不单纯聚焦学生市场,主要联系国内的劳务市场和C端用户做中介平台,而我们的服务更纵深,能直接对接国外B端企业和C端客户。”
“轻出国”一共有4位联合创始人,年纪呈阶梯式:43岁的邱嵩负责总把控和融资,38岁的王蕾负责海外,38岁的李亮是持股方。而今年27岁的周朝月则主打国内。在邱嵩眼里,目前他对这个最年轻的联合创始人感觉良好,“虽然在对行业的理解和项目的方向上,朝月资历尚浅,但她的优势在于对市场的认知和客户的需求,以及产品方向。她是一名相当得力的干将。”
而在周朝月眼里,邱嵩和王蕾是家长型,亲切宽厚,更具备一些教育家的气质。“但我不一样,我是实践派,更在乎目的和结果。至于他们为什么选择我当联合创始人,我想是因为我跟他们是互补的。”在创业者类型里面,周朝月说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同样明显:“只知道一个劲往前冲,并不在意过程中别人怎么看怎么想,也常常忽略身边人的感受,目标就在那里,得尝试各种方式靠近,别无他法。”
创业跌跌撞撞,挫折中也有成长,周朝月感叹这是一次自我进化。年轻感性的她异常珍惜与团队伙伴的情分:“跟这群伙伴一起去创造一些有价值的事情,多年后回忆起来,我们曾经的经历,会让我们笑得骄傲。”2017年对于周朝月很关键,她希望能成功派出3000人,证明新模式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