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2017-07-06蔡剑
蔡剑
【摘要】由于最近几年我国不断进行着素质教育与教学改革,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已成为主旋律。为了摘掉“数学课总是枯燥无味,总是那些繁杂的演算、推理”的帽子,让学生成为数学课堂真正的主体,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可以说是势在必行。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情境教学,俨然已经受到很多教育从业人员的重视。在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中,恰当的创设情境,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在“乐学、会学、学会”的过程中获得心理体验,从而激发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情境创设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2-0140-02
我们所说的情境创设,不是“情感”和“环境”的简单结合,而是当教师在上课和备课的时候,按照教学原理的要求,充分结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创设出适合学生并作用于学生,使其能愿意参于学习而创设出的情境和氛围。教学服务的对象是学生,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学习内容所要创设情境也应该是不同的,其作用也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要根据实际课堂的需要,用各种方式来创设情境以最大程度服务于学生,初中数学教学大体上有以下几种方式来创设情境:
一、以“问题”造情境
有人说:问题是打开思维的钥匙,是使学生参于教学活动的源动力,没有问题的课堂是没有生命力的。在初中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就是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的思维得到震撼,从而使其进行有效的思维,而能推动学生思维的正是适当的“问题”情境。“课头”的问题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数学教学创立一个良好的开端;“课中”的问题情境可使学生的思维生生不息,兴趣保持不衰;而“课尾”的问题情境却是点睛之笔,使本节课的效益最大化,往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后面的课做好铺垫。
例如,在学习乘方运算时,我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一张纸厚度是0.083毫米,我们将其进行三次对折之后,高度是不到1毫米,那么如果我们将其进行50次的对折,请同学们估算一下它的高度会是多少呢?这时学生就会在下面进行一定的估算,当他们估算完之后,我再问:其厚度将会比从地球到月亮之间的距离还要长!这样的问题情境给学生的思维更大的冲击。这时我引导学生列出如下算式:0.083×250,可是要想计算250,并不是十分容易的,怎么办呢?学生的求知欲被彻底地激发出来,此时引入学习内容学生更容易接受了,问题引着学生进课堂。
又比如,当讲解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之后,在接近尾声时我给学生这样一道题:已知一元二次方程x2+kx-6=0的一个根是2,求它的另一个根及k的值。这时候学生就会根据方程根的定义,立即投身到演算中,将根2代入方程就可求出K的值,并通过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求出另一个根。但是他们会发现很麻烦,在观察到这一点之后,我告诉学生其实一元二次方程的系数和根还是有一定的关系,如果知道这计算起来就简单多了,你们不妨找找这样的关系。至于如何推算的,你们试试,我们下节课再具体学习。我把问题留下来,却把学生解决问题的心带走,相信此时的学生很想明天早点见到我。
二、引“生活”入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当中处处可见数学,同时它也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环境、实际经历,进而创设教学情境。如:农村的孩子对打折这问题就了解不多,对这样的情境就不好理解了,因此,帮助学生以数学角度来重新发现和认识生活,让学生了解到数学正是来源于我们的生活,这样学生就会在今后的生活中自觉地去发现数学知识,并做到能够根据数学知识来有效解决与处理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在一次讲授《三角函数的应用》时,前面很多时间都是在不断地构造三角形进行三角形边和角的演算,已使学生感觉本节课真是索然无味,此时我利用多媒体展示几张中国高楼的图片让学生认认这些图片都是什么,由于身处农村,学生对些这并不认识,但他们对外面的世界又是多么的渴望。我给他们介绍了中国的高楼:上海中心、广州塔(小蛮腰)、长沙远大天空城等等。学生正陶醉在这些漂亮的大楼中,我把图片定格在黄浦江边的上海中心上,并提出我们要如何准确地计算出这座楼的高度,这下学生刚才所学的知识在此时迸发出来。有的学生就会在脑海中根据所学设计出这样的方案:在距上海中心一定距离的地方乘坐热汽球升到一定高度,测出楼顶的仰角和楼底的俯角,构造三角函数来解决此问题是水到渠成。
引用生活创设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的思维与生活对接,将抽象内容具体化,有利于帮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瞬间使原本乏味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感受到学数学还是有用的。
三、话“故事”置情境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其年龄特征,对故事都情有独钟,上课时只要提到故事,睡觉的都会睁着眼笑。所以,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运用创设故事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这样一来就会一改之前沉闷的课堂气氛,使课堂马上变得轻松活跃起来。
在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中进行有理数乘方运算的学习时,为了比较乘法和乘方的差别,我利用故事设置了这样的故事情境:阿基米德与国王下棋,国王输了,国王问阿基米德要什么奖赏?阿基米德对国王说:“我只要在棋盘上第一格放一粒米,第二格放二粒,第三格放四粒,第四格放十六粒…按这个方法放满整个棋盘就行……。国王以为要不了多少粮食,就随口答应了,结果国王输了。你知道国王输给了阿基米德多少粒米吗?
在讲完故事时,一部分的学生成了国王:这才要多少米;另一部分成了阿基米德:你等着,他们展开激烈的探讨。此时讲故事的我该让“乘方”上场了,这时谁掌握了“乘方”这个法宝,谁才占有优势,学生学知识的劲头也就上来了。由此可见,利用故事创设的情境,能有效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力,让故事中的数学带着学生行走在探索数学知识的路上,积极投身到数学的学习中,改变教学的被动局面。
四、办“活动”创情境
有时,课本上的一些概念对学生来说是抽象的,教师也很难用语言来描述清楚,因此要学生在这抽象的空间中学习有一定难度,此时,教师如果能设计一些跟学生相关并易于操作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猜想促使其进行思考,使抽象问题变得具体形象,从而在活动中自己获得知识。
比如,在研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时,教师无需多言,只要让学生剪出一个等腰三角形自己去折,自然就会发现其中的一些知识,这样的教学是轻松的,这是单凭语言是无法达到的效果。还有进行轴对称图形的教学时,我让学生经历了以下的活动过程:先让学生欣赏一些剪纸作品,并观看剪纸的过程,甚至可让学生动手尝试剪些简单的,学生在这样情境中充分感受到对称美,从而理解何为对称。通过翻折就会发现两边图形会完整重合,这样的话学生就会学习到轴对称图形其概念。
五、结语
可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进行教学已经成为卓有成效的教学手段之一。如何创设一个能调动学生各方面感观,唤醒学生各种积极体验的情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同时我们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有时也存在着问题。这些问题我们只有在教学中通过积极的思考、探索、实践,才能挖掘出各种适合学生学习的情境创设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自觉主动的去投入到数学学习中,进而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数学的氛围,增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渐渐实现在数学教学中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参考文献:
[1]陈学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5,(16).
[2]杨廷模.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研究[J].科普童话,2015,(46).
[3]陳巧莲.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策略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4,(32).
[4]杨四耕.新课程课堂教学探索系列-体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