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菜品种比较试验
2017-07-06孙晓辉旷碧峰刘志华
孙晓辉,旷碧峰,高 帅,刘志华
(衡阳市蔬菜研究所,湖南 衡阳 421005)
小白菜又名不结球白菜、青菜、油菜等,十字花科芸薹属,属大白菜的变种,1年生草本植物[1]。原产我国,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的一种主要蔬菜,在有些省份甚至占到蔬菜种植面积的30%以上,大都是以秋季种植为主的周年生产,周年供应[2]。小白菜生长期短、复种指数高、市场常年需求量大,但不耐贮藏,不适宜长途运输,且费工费时,与茄果、瓜、豆、薯类等蔬菜相比,本地生产的小白菜更有市场竞争力,因而种植效益也更高[3]。
本试验从参试小白菜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品质等方面入手,比较各品种的优劣,为衡阳市小白菜栽培品种筛选以及周年栽培提供参考。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参试小白菜品种共4份,分别为:长青、苏州青、翠丽、上海青,其中以上海青为对照品种。参试品种全部由衡阳市德丰源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引进并提供。
1.2 试验方法
2015年8月下旬,将参试各品种小白菜定植于湖南省衡阳市蔬菜研究所温室大棚内,每个品种即为1个处理,采用随机区组排列,设3次重复,小区面积6 m2,株行距12.5 cm×15.0 cm,常规栽培管理,栽培管理措施均一致。10月中旬取样调查,营养品质分析测定方法:维生素C采用2,6-二氯酚靛酚钠盐滴定法[4],可溶性糖采用蒽酮比色法[5]。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品种小白菜生物学特性比较
2.1.1 叶片数
长青、苏州青、翠丽小白菜的叶片均为14片,较上海青(CK)多1片叶(表1)。
2.1.2 株高
长青小白菜株高最高,比苏州青高7.1 cm,比翠丽高6.5 cm,比上海青(CK)高8.3 cm;上海青(CK)小白菜的株高最小,仅20.0 cm;翠丽比上海青高出1.8 cm,苏州青比上海青高出1.2 cm(表1)。
2.1.3 株幅
长青小白菜开展幅度不均匀性大,株型相对较大,适宜稀植;上海青(CK)小白菜的株幅最小,结合株高分析可得,上海青的株型最小,适宜进行密植(表1)。
表1 参试小白菜品种生物学特性比较
2.2 不同品种小白菜成活率比较
长青小白菜的移栽成活率为96.2%,苏州青为96.0%,翠丽为99.4%,上海青最低为95.2%。由此可推断,在衡阳地区秋季栽培中,翠丽的耐热、抗病性优于上海青、苏州青和长青(表2)。
表2 不同品种小白菜成活率及产量比较(SSR法)
2.3 不同品种小白菜产量比较
长青小白菜的产量最高,小区产量达15.57 kg,比上海青(CK)高出4.33 kg,比翠丽高出3.45 kg,比苏州青高出2.21 kg;经新复极差多重比较,长青产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品种;上海青(CK)的小区产量最低,为11.24 kg(表2)。
2.4 不同品种小白菜品质性状比较
2.4.1 维生素C
翠丽小白菜的维生素C含量最高,达到394.8 mg/kg,比上海青和长青分别高出15.3 mg/kg和20.7 mg/kg,经新复极差多重比较,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比苏州青高出5.8 mg/kg,差异显著;苏州青维生素C含量排第2,为389.0 mg/kg,比上海青高出9.5 mg/kg,比长青高出14.9 mg/kg,与二者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上海青(CK)的维生素C含量只比长青高5.4 mg/kg,二者差异不显著;长青的维生素C含量最低(表3)。
表3 不同品种小白菜的品质指标比较(SSR法)
2.4.2 可溶性糖
翠丽小白菜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达2.65%,比长青、苏州青与上海青(CK)分别高出0.44、0.53、0.58个百分点,经新复极差多重比较,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长青、苏州青与上海青(CK)的可溶性糖含量差异均不显著(表3)。
3 讨论与结论
小白菜的产量、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是品种优良的重要考查指标,提高产量、维生素C及可溶性糖含量是育种的主要技术指标,同时也是筛选优良品种进行生产的重要依据[6-7]。
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秋季栽培中长青小白菜的产量最高且株型比较大,但其成活率没有翠丽高,上海青是成活率最低的,但其株型小,适合大规模的密植栽培。苏州青与上海青各性状差异不大,分析其原因可能是有较近的品种亲源关系。品质分析数据显示,翠丽的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的含量是4个供试小白菜品种中最高的,营养品质较高。
综上所述,4个小白菜品种都具有不同的应用推广前景。长青小白菜产量高,可在蔬菜淡季发挥长处;上海青与苏州青因株型小,更适宜密植;翠丽的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含量高,可作为高品质的小白菜栽培。
[1]袁希汉,苏小俊,庄勇.耐热小白菜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J].长江蔬菜,1999(7):1-4.
[2]谢长文,曾德富.小白菜的秋季高产栽培技术[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2,13(8):15.
[3]高子松.小白菜高产栽培新法[J].福建农业,1995(4):10.
[4]侯喜林,张增翠,侯沛,等.不结球白菜新组合主要营养品质比较试验[J].中国蔬菜,2001(2):26-27.
[5]曾国平,曹寿椿.不结球白菜主要品质性状遗传效应分析[J].园艺学报,1997(1):43-47.
[6]徐家炳,赵岫云.我国小白菜品种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J].中国蔬菜,2005(5):39-40.
[7]王玉刚,徐魏,冯辉,等.几个不结球白菜品种营养品质比较[J].北方园艺,2006(1):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