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轻度智障儿童观察策略干预训练个案研究

2017-07-05刘静静

绥化学院学报 2017年7期
关键词:观察力智障测验

李 宁 刘静静

(淄博市博山区特殊教育中心学校 山东淄博 255200)

轻度智障儿童观察策略干预训练个案研究

李 宁 刘静静

(淄博市博山区特殊教育中心学校 山东淄博 255200)

针对智障儿童观察能力低下,缺乏有效的观察策略,观察效果差的问题,采用3个单基线A—B实验设计对两名轻度智障儿童进行实验研究。通过特征观察、对比观察、顺序观察、分割观察等观察策略的干预训练,培养、改善和提高智障儿童的观察能力。

智障儿童;观察策略;干预训练;个案研究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1]。它是儿童认识世界,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观察力是指个体在一组信息中发现关键信息的能力,是认知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智力的要素之一。智障儿童观察能力低下,缺乏有效的观察策略,观察效果差[2]。具体表现为观察不细致,经常丢三拉四,观察没有一定的顺序,看到哪里算哪里。针对智障儿童的观察问题,通过观察策略的干预训练让智障儿童初步学会观察的基本策略方法,充分体验观察的乐趣,提高观察力,为其一生的学习、成长和生活奠定基础。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明明(化名),男,2006年6月出生,脑瘫,智商61。2013年进入普通小学随班就读,因学习困难,上课不专心听讲,常东张西望或者发呆等原因,一年后转入特教学校学习。其观察的目的性不强,在学习生活中当询问其看到什么或听到什么时,往往回答不出来,观察事物的时间很难保持持续。

小司(化名),男,2006年5月出生,自闭症(3岁确诊),智商65。2010年进入普通幼儿园,共同注意力较差,语言沟通能力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且注意力不集中,上课经常处于“溜号”的状态,观察力很差,不能持续观察某一事物,缺少有意观察和科学有效的观察策略,自信心不足。优点是自理能力较强,乐于参加学校活动。

(二)研究材料。

1.干预训练内容及材料。本研究的观察策略干预训练分为启蒙训练、初级训练、中级训练、高级训练四个级别,整个训练过程呈阶梯状螺旋上升趋势。启蒙训练通过认知能力测试与训练仪中的“观察力训练(第一级)”和“猜谜语”游戏进行特征观察训练;初级训练通过认知能力测试与训练仪中的“观察力训练(第二级)”和“同类找不同”等游戏进行对比观察和顺序观察训练;中级训练通过“拼图”、“找不同游戏”和认知能力测试与训练仪中的“观察力训练(第三级)”进行分割观察的训练;高级训练通过“走迷宫”“找不同”等干预训练作业和“同类找不同”“绘制世界名画”“朵拉找不同”等flash游戏进行观察策略的综合训练。

2.评估材料。本研究根据观察的定义和观察的目的性、持久性、概括性和计划性四个特性[3],参照《4—12岁儿童观察能力实验研究》中的观察力测验方法设计了三项“找不同”的测验,旨在测查被试的观察力。

“找不同”测验一[3]:被试提供一张随机排列“O”和“C”、“6”和“9”、“M”和“N”的测验纸,其中十个“C”“6”“N”分别随机排列在“O”“9”“M”中。限时 2 分钟要求被试划掉“C”“6”“N”。主试分别统计划掉、漏划和错划的个数,计算得分,计算方法:得分=全部划掉的字数-(错划+1/2×漏划)。本测验旨在测查被试观察的目的性和持久性。

“找不同”测验二[3]:给被试提供一张随机排列着卡通半身人像的测试纸(7*7),其中十张容貌、服饰略有不同的卡通半身人像随机排列其中。要求被试找出10张不同的图片,主试记录被试完成测试的用时。本测验旨在测查被试观察的概括性、计划性。

“找不同”测验三[3]:通过“朵拉找不同游戏”进行测试,游戏的两张图片有共有6处不同。限时2分钟,要求被试找出图片中的不同。找对一处记50分,错点一处扣10分,统计被试得分。本测验旨在测查被试观察的目的性、概括性和计划性。

二、研究方案设计

本研究采取的实验方法设计为“三个单基线A—B实验设计”,基线期数据采集在第1—4周内进行,指标为“找不同”测验一的得分、“找不同”测验二的测验用时和“找不同”测验三的得分,每周测验2次;处理期的数据采集在第5—12周内进行,每周测验1次。整个试验结束后,将采集的数据置于“单一被试实验数据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并将两个时期的数据分别进行处理,得到具体的巴特利特(Br)比值,进行显著性检验,通过两期不同的数据推断差异程度[4]。

三、研究过程

(一)基线期(1—4周)。在基线期内每周的周二和周五,对明明和小司采用单一被试实验法,分别采用“找不同”测验一、二、三进行数据收集,并记录完整。

(二)处理期(5—12周)。在处理期的八周内,每周四节课,每节课35分钟,对明明和小司进行观察策略干预训练,每周五进行1次“找不同”的随堂测验,收集相关数据,并记录完整。

1.启蒙训练。启蒙训练通过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观察让学生学习特征观察法[5]。训练中利用“猜谜语”游戏和“观察力训练(第一级)”进行特征观察的干预训练,建立主动观察事物的习惯,培养学生观察的目的性和概括性,感知常见事物的典型特征。在观察中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和触觉等多种感觉器官,训练时间为一周。

干预训练时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通过有趣的活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直观的教具引起观察的兴趣。训练中通过“猜谜语”的游戏创设故事情景,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对象,确定观察的重点,对事物特征进行观察[6]。如教师让学生猜谜语“有一种动物长得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长又长。猜猜看这是什么动物?”同时出示一组动物图片;猜出答案后再通过观察大象的视频,听一听大象的叫声和生活习性,让学生学一学大象的叫声,说说大象喜欢吃什么,了解大象的生活习性。这样由静态观察到动态观察,从疑问开始,激发孩子对观察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有意观察。教师通过以上步骤引导学生观察图中每种动物的典型特征并进行总结:大象的耳朵大鼻子长,兔子的耳朵长尾巴短,长颈鹿的脖子长,狮子胡子蓬松是百兽之王,斑马穿着黑白条纹衣服。通过抓住动物特征观察策略的教学,让学生知道对于动物,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特征观察,观察它们的样子和喜欢吃什么。

总之,干预训练中要充分利用学生感兴趣的直观形象教具,通过“猜谜语”“观察力训练”等进行观察策略干预训练。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提供观察的机会,选择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物品,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引导他们去观察和思考,逐渐培养孩子认真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2.初级训练。初级训练通过引导学生按照顺序全面细致进行观察,让学生学会对比观察法[7]和顺序观察法[5]。利用“同类找不同”“观察力训练(第二级)”进行观察策略的干预训练,培养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对象,找出特征相近事物之间的细微差别,培养学生观察的目的性和持久性,让学生在启蒙训练的基础上能综合使用特征观察、对比观察和顺序观察三种观察策略完成观察任务,训练时间为一周。

在进行顺序观察法教学时,先让学知道基本的观察顺序和原则再进行观察。如,在观察小兔子的时候,引导学生按照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观察小兔子的头、身体、四肢、尾巴;然后按照从局部到整体的顺序仔细观察兔子头部的眼睛、嘴、耳朵,再从整体上观察一个兔子的样子,了解兔子耳朵长、尾巴短等明显特征;最后让学生通过日常的观察说说小兔子喜欢吃的食物,了解兔子的隐蔽特征,让学生学习从明显特征到隐蔽特征的观察顺序。在进行对比观察策略教学时,通过找相近事物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学习对比观察,发现事物的细微差别、隐蔽特征和事物之间的联系[7]。如观察小鸡和小鸭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一般学生都能迅速发现差别较大的不同点,如嘴、脚等,然后老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二者之间的相同点,可以通过提示和鼓励的方式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够从引导观察发展为自我主动发现事物之间的异同,在比较中学会观察。

在学习顺序观察法和对比观察法的基础上利用“图片找不同”和“观察力训练(第二级)”进行顺序观察策略的干预训练。如让学生在八只小鸟中找出两只不一样的小鸟,用笔把不一样的地方圈出来。教师引导学生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从第一只小鸟的头、身体、腿和脚开始依次进行对比观察,最后做出总结:这两只奇怪的小鸟,有只小鸟身体的颜色是黄色的,有只小鸟没有腿。对比观察和顺序观察策略是提高学生观察的精确性,发现事物的细微差别、隐蔽特征和事物之间联系的最好方法。

3.中级训练。中级训练通过引导学生在观察大的事物时进行视觉分割观察,让学生掌握视觉分割观察法[5]。通过“拼图”、“图片找不同”和“观察力训练(第三级)”进行观察策略的干预训练,让学生能根据任务要求结合使用特征观察、对比观察、顺序观察和视觉分割观察,增强儿童观察的计划性,训练时间为两周。

在视觉分割观察法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学会分割图片后按照特征进行观察,如在进行拼图游戏时,出示一张表面用方格线平均分割成9等份的小鸟拼图,教师随机从拼图中拿出三块,然后根据三块小图的主要特征逐一与小鸟拼图对照,找到在原图中的位置。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图片分割后的顺序观察,完成拼图游戏训练。在“拼图”游戏训练的基础上进行“图片找不同”的训练,训练时教师先引导学生用铅笔在图片上添加分割线平均划分区域,然后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逐一观察比较,再找出两幅图细微的差别,最后去掉分割线让学生在心中按照顺序对画面进行分割观察。

4.高级训练。高级训练通过“认知能力测试与训练仪—观察力训练”“同类找不同”“绘制世界名画”“朵拉找不同”等电脑flash游戏和“走迷宫”、“找不同”等训练作业进行综合干预训练[8]。训练时间为4周。

“同类找不同”就是让学生仔细观察找出四个物品中特征不同的一个,进行特征观察训练。比如,出示“警车”“货车”“救火车”“救护车”,找出不同的一个。“绘制世界名画”就是让学生在观察名画的基础上拖动游戏左边画板的素材至右边画板上的正确位置,恢复名画的原来模样,进行顺序观察的训练。“朵拉找不同”就是让学生观察游戏中的两张图,找出5—6处不同点,进行视觉分割观察的训练。“认知能力测试与训练仪”中的“观察力训练”通过“找出相同的图片”“找错误”“拼图”等游戏进行综合训练。

四、个案的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基线期(A)和处理期(B)三项观察力测验的统计结果。在基线期(A)和处理期(B)利用“找不同一、二、三”对明明和小司进行了测验,测验数据及相关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三项“找不同”测验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根据表1的数据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各组数据都是有效数据,因为明明与小司在基线期的Br比值的绝对值小于1,处理期的Br比值的绝对值亦小于1;而干预训练的几项测试数据表明,明明与小司的成绩在处理期比在基线期都有所提高。由此可见,干预训练的效果非常显著。

(二)找不同一测验结果。

图1 明明找不同一测验数据对比图

图2 小司找不同一测验数据对比图

通过“单一被试实验数据分析软件”对“找不同一”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到明明(见图1)和小司(见图2)的显著性检测结果。检测结果表明:明明(图1数据)的P值为0.0473,大于0.01小于0.05,由此可以看出,明明在“找不同一”的实验中,基线期与处理期的表现有较大差异;明明在干预训练过程中,观察事物的目的性和持久性都有所改善,效果较为显著;小司(图2数据)的P值为0.0005,小于0.01,由此可以看出,小司在“找不同一”的实验中,基线期与处理期的表现有明显差异,小司在干预训练过程中,观察事物的目的性和持久性都有所改善,效果极为显著。从回归线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出,明明的曲线图都有上升趋势,这一趋势说明一个问题,干预程度的深浅直接影响学生找不同的测试成绩,干预的越多,效果越好,说明干预训练对其观察力的提升有显著效果。

(三) 找不同二测验结果。

图3 明明找不同二测验数据对比图

图4 小司找不同二测验数据对比图

通过“单一被试实验数据分析软件”对“找不同二”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到明明(见图3)和小司(见图4)的显著性检测结果。检测结果表明:明明(图3数据)的P值为0.0304,大于0.01小于0.05,由此可以看出,明明在“找不同二”的实验中,基线期与处理期的表现有较大差异,训练对所观察事物的概括力和观察的目的性都有所改善,效果较为显著。小司(图4数据)的P值为0.0073,小于0.01,由此可以看出,小司在“找不同二”的实验中,基线期与处理期的表现有明显差异,训练其对所观察事物的概括力和观察的目的性都有所改善,效果较为显著。

(四)找不同三测验结果。

图5 明明找不同三测验数据对比图

图6 小司找不同三测验数据对比图

通过“单一被试实验数据分析软件”对“找不同三”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到明明(见图5)和小司(见图6)的显著性检测结果,通过检测结果表明:明明(图5数据)的P值为0.0137,大于0.01小于0.05,由此可以看出,明明在“找不同三”的实验中,基线期与处理期的表现有较大差异,由此可以看出,明明在训练过程中观察的目的性、概括性和计划性有所改善,效果较为显著。小司(图二数据)的P值为0,小于0.01,由此可以看出,小司在“找不同三”的实验中,基线期与处理期的表现有明显差异,由此可以看出,小司在训练过程中观察的目的性、概括性和计划性有所改善,效果较为显著。并且从回归线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出,明明和小司的曲线图都有上升趋势,这一趋势说明一个问题,干预程度的深浅直接影响学生找不同的测试成绩,干预的越多,效果越好,说明干预训练对观察力的目的性、概括性和计划性的提高效果显著。

五、讨论

(一)从A—B单一被试检验数据来看,观察策略干预训练对提高两名智障儿童观察力有明显效果。仔细察看实验数据,小司的训练效果较为显著,明显要好于明明;通过成绩曲线可以看出,个案上升和下降的波动较大,训练效果的变动值较大;从回归线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出,个案测验三的曲线图都有上升趋势,说明干预程度的深浅直接影响学生找不同的测试成绩,干预的越多,效果越好。所以建议在干预训练的课程安排过程中,对训练的内容和时间都做一定的调整,训练时间适当增加,对于训练的稳定性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个案训练效果虽然显著,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受研究对象的数量少和障碍程度皆为轻度智障儿童的局限,不足以有代表性和推广性。

(二)观察是构成智力的要素之一,是一个人对客观事物精细的感知。观察力敏锐的个体能够快速处理复杂的信息,发现别人难以发现的细节,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为问题解决提供更多更有效的线索。因此观察策略干预训练是智障儿童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内容和奠基工程。注意力、观察力等认知能力康复训练,使智障儿童的认知能力逐步接近或达到健全儿童水平,为其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社会生活奠定了基础,为随班就读工作的推广和融合教育的开展提供了保障。

(三)随着国家对特殊教育教育重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设备和先进的康复训练仪器已经逐步进入特殊教育学校。通过以上数据分析表明,先进的分析软件和仪器设备可以更准确直观的得到康复训练的发展数据,而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能够从多媒体、多方面刺激智障儿童的感官,提高学习的兴趣。总之,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设备和康复训练仪器在教育康复中的合理运用,能够有效的提高训练兴趣,保证训练效果。

(四)开展智障儿童观察策略干预训练,不仅能发展智障儿童的观察力,提高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还是推进培智学校课程改革,开展“医教、康教结合”实践探索的需要。整个训练过程强调将观察策略的干预训练有机的融于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干预训练的过程中既提高了个案的观察能力,又进行了知识传授。干预训练中虽然整合了教育和康复的内容,进行了一些有益尝试和探索,但由于受教育者自身和康复技术的限制,在整合的广度和深度上都有待进一步深入。

[1]陈帼眉.学前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93.

[2]金野.特殊儿童艺术治疗[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149.

[3]陈光齐,舒笃初.4—12岁儿童观察能力实验研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2):105-118.

[4]杜晓新,宋永宁.特殊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10-120.

[5]杜晓新.特殊儿童认知能力训练的原理与方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19-133.

[6]尹秀敬.7—9年级学生作文观察能力的培养分析[D].河北:河北师范大学,2014.

[7]张文颖.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观察力[J].才智,2011(2):131.

[8]刘海霞.计算机辅助教学与培养孤独症儿童观察力的研究[J].现代特殊教育,2004(10):33-34.

[责任编辑 刘金荣]

G762

A

2095-0438(2017)07-0058-05

2017-02-28

李宁(1977-),男,山东淄博人,淄博市博山区特殊教育中心学校一级教师,研究方向:特殊教育。

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智障儿童艺术(绘画手工)康复课程的开发研究”(DHA160360)。

猜你喜欢

观察力智障测验
以积极行为引导胆怯型智障学生提升社会适应力
以积极行为引导胆怯型智障学生提升社会适应力
如何通过线描画提高幼儿观察力和表现力
观察力、手眼协调能力
如何有效进行智障学生的语言训练
智障儿童教学要抓好关键“三点”
观察力、手眼协调能力
《新年大测验》大揭榜
如何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两个处理t测验与F测验的数学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