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倾听与回应:培智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压仓石”

2017-07-05常建文

绥化学院学报 2017年7期
关键词:培智智障中重度

常建文

(泰兴市特殊教育学校 江苏泰兴 225400)

倾听与回应:培智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压仓石”

常建文

(泰兴市特殊教育学校 江苏泰兴 225400)

我国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语文课程标准》(2016年版)指出:“培养学生基本的倾听和回应能力。”作为培智语文课标的起始年级目标,倾听和回应能力起到整个课标“压仓石”作用。文章分析了中重度智障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或障碍,并就如何指导和培养该能力,进行了梳理和探索,并提出了实践建议,旨在培养低年级智障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与回应的习惯和基本能力。

培智语;新课标;倾听与回应

一、问题的提出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语文课程标准》(2016年版)中“课程性质”中强调:“生活语文课程应使培智学校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沟通交流,具有基本的适应生活的听、说、读、写能力。”在“课程基本理念”指出:“具有基本的倾听与说话能力。”[1]那基本的适应生活的倾听能力是什么?有哪些具体的要求?怎样的教学才能让中重度智障学生达到具有基本的倾听能力这一教学目标呢?

从语文素养培养来看,其中“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应该说是众所周知的目标。对于健全学生来说,“听”的能力培养似乎不作为什么难点。因为健全学生听觉、智力发育正常,很少存在听觉障碍和处理信息的障碍。但对于目前我国培智学校的学生而言,他们大部分属于中重度智力障碍,智力低下,语言能力差,因而培养中重度智障学生“听”的能力非常重要。

从语文教学规律来看,作为语文教学中四大主要能力“听、说、读、写”的首要能力,“听”是基础,是前提。不会“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就会受到很大影响。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智障学生正确去“听”,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培养他们基本的“倾听”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从培智教学现实来看,特教教师并没有把如何指导学生“倾听”作为一项难点去突破,从而忽视了关注学生“基本的倾听能力的培养”。我们往往习惯于在课堂上,利用“上课时要认真听讲”这样的言语来维持课堂教学的秩序,而忽略了中重度智障学生存在的“不会听”“听不懂”等问题。学生往往在“倾听”方面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或者不规范的地方,需要特教工作者去训练、规范并强化。

从培智语文目标来看,“能进行简单的日常会话和社会交往,养成文明的沟通习惯”。通过生活语文的教学,提高智障学生适应生活,掌握最基本的、最必须的语文知识和技能尤为关键。那么,养成基本的文明的“倾听习惯”,训练中重度智障学生养成基本的社会交往能力,也必须成为生活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目标。

二、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通过观察归类,进行针对训练。也许很多人会认为,只要具备健全的听觉器官和神经通路,人们就能“听”到各种声音。加之后天的训练和生活经验,人们就能对声音进行辨别和认知。对于听觉来说,人的内耳的输出被投射到中脑的耳蜗核和下丘,再被输送到丘脑的内侧期状体,最后输出投射到位于颞叶上部的初级听皮质。[2]对于中重度智障学生来说,大都具备健全的外耳和内耳系统,但在大脑内部的输送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大脑损伤或者发育不良,从而导致产生一些障碍。再加上,由于中重度智障而引起的注意力难以集中,言语能力发展缓慢等特点,[3]中重度智障学生在“倾听”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分析研究和细化。通过观察,智障学生在“倾听”方面主要存在一下问题或者是不良的习惯(见表1)。

表1 中重度智障学生“倾听”方面存在的问题

以上所有的问题,都应该作为教师在指导学生“倾听”时所要关注的内容。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在集中注意力方面,教师要尽可能的创造比较安静、舒适的课堂教学环境。并且与学生保持适当的说话距离,纠正学生的多余动作和行为;在坐姿方面,要求身体前倾,坐姿正确两手自然下垂,或放在椅子把手或桌子上;在头部方面,要求正对说话者;在眼睛方面,要求眼睛和对方平视;在情绪方面,做到心平气和;在体态方面,做到友善自然;在礼节方面,要求学生仔细、耐心,听别人把话讲完,嘴里不要发声或吃东西,认真地听对方说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适当时还要做一些记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加以纠正和训练,以期改掉这些问题行为,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文明地沟通和交流,更好地适应社会交往生活。有的问题如果比较严重,还需通过主题教育或其他形式的教育,或者通过编撰校本教材专门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和矫正。

(二)通过量化评估,检测回应效果。学生是否在听,是否听清楚、听明白,要靠是否能作适当回应来进行评估。新课标在“学段内容与目标”中指出,要能“听懂常用的词语,并作出适当回应。能听懂简单的句子,并作出适当回应”。就回应来看,无非两种,一种是语言上的回应,还有一种是动作上的回应。就“教会学生听懂词语并适当回应”而言,从语言回应来看,一是点名式的回应。如老师说:“某某某。”学生回答:“到!”二是问候式的回应。师生之间问候。老师说:“同学们好!”学生回答:“老师好。”同学之间问候。小明看到小红,对小红说:“你好!”小红说:“你好!”从动作回应上看:一种是原地动作。例如口令。老师说:“立正。”学生听到后做出立正的动作。另一种是行径动作。例如排队。老师说:“排队。”学生从座位上走出做出排队的动作。就教会学生听懂简单的句子并适当回应而言,从语言回应来看:一种是相互问候。老师说:“同学们再见!”学生回应:“老师再见!”另一种是回答问题。与自身有关的话题。例如“你今年多大了?”“你有几个耳朵?”与常识有关的话题。例如“六月一日是什么节日啊?”与生活有关的话题。例如“你今天早上吃的什么?”“这衣服是谁买的?”与课本有关的话题。例如“书上画的是什么啊?”从动作回应来看:一种是指令性的句子。表示现在指令性的句子。例如“把地上的纸捡起来。”表示将来指令性性的句子。例如“吃完饭把嘴擦干净。”另一种是演示性的句子。指向于“看”的句子。例如“同学们看老师怎么做。”指向于“学”的句子。例如“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做。”

教师在针对以上训练时,可通过量化评估来考量学生练习质量和回应的效果。针对以上的问题,教师可设计一个表格,考量学生回应几次能够达到要求。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能力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训练要求和目标。有的学生可以考量几个目标,而有的学生只能考量最基础的单个目标。对于某个单独的个体,这种考核记录可以是不停变化,螺旋上升的。

按照学生三次通过的次数,折算出该生通过的百分比。在此基础上,为该生完成情况进行定级。3次都能完成,为“完成”,2次完成为“较好完成”,只有1次完成为“在协助下完成”。如果学生在首次测量时,能一次性通过,并且回应的质量较高。那么,该项内容就不再测试,转而进入其他内容的测试。如果某项内容经过三次测试还是不能很好的回应,那么该项内容就必须作为该生今后一段时期训练的内容,直至学生都能顺利地通过全部内容的测量。

三、教学建议与注意点

(一)及时纠正,反复训练。关注学生适当回应时的发音,包括发音的部位、音量、吐字等。如有问题,要作及时康复训练和纠正。如有的学生发音不准,教师要及时纠正,反复训练。如学生回答问题声音太大,教师要及时提醒,予以示范和纠正。如有的学生语速过快,教师要及时进行评析和提醒。教师授课时必须讲规范、标准的普通话,对智障学生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另外,只有当老师的自身的普通话规范、准确,才能敏锐地察觉智障学生在发音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才有可能相机地进行纠正和训练,等等。作为培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医教结合”,这一手段应该成为贯穿整个语文教学全过程的重要环节。

(二)注意语速,循序渐进。在指导学生“听”的训练过程中,教师的语言尽可能的简单、短小,语速中等,切忌用几个连贯动作来表示句子。语速过快,智障学生难以接受;语言过于复杂,智障学生难以理解。许多在其他方面正常或接近于正常的儿童,都在语言学习方面表现出选择性的困难。这种困难有时主要存在于听觉辨别能力之中,因为这些儿童在听到一连串快速的音节时,便遇到了解码的困难。他们不仅难以理解,而且还不能恰当地把他们连接起来。迅速处理语言信息的能力——这是理解正常谈话的前提。[4]

(三)替换评价,因材施教。“要积极推进特殊教育评价改革,尊重残疾学生的个体差异,多元、多视角、全过程的评价学生的发展情况”。[5]学生如无语言能力,可以让其用动作表示。这类学生能听懂别人说的词语,但是因为语言障碍,自身无法用语言回应时,可用动作、表情来回应。比如,同学间问候时,能听懂他人在问候时,可以用点头、挥手或者微笑予以回应。其次,还可运用用手指认的方式来进行替代性评价。如老师在评估“鱼”的教学时,学生能从课本上找到“鱼”的图片并进行指认,或者写出“鱼”的字形或画出“鱼”的形状,就应该认为该生已经达到相关的教育教学的目标和要求。某些学生在理解人称代词时有困难的学生,尤其是自闭症学生。他们往往不能将人称代词进行转换。例如,老师问某某某:“你在做什么?”这类学生往往回答“你在做什么?”或者“你在拍气球。”老师在说话时,尽可能地将人称代词换成这个人的姓名。如想提问李某某在做什么,不是按照常规的问话,而要改成“李某某在做什么?”

(四)关注兴趣,培养爱好。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关注教育学生在听某些特定声音后的相关反应。例如,上下课铃声、紧急疏散演练时的哨声、闹钟铃声和手机铃声等,这些声音不同于语音,但是在特定的环境下有着特定的意义和指令。可通过统整式的方式利用主题活动等来组织教学,让学生也能在听到这些特定声音符号后,能作出适当的回应,引领学生学会听一些悦耳的声音、歌声或音乐,注意培养学生喜爱音乐的爱好和习惯。喜欢或者乐于倾听这些“天籁之音”,对于减缓学生过激行为,陶冶情操有着很大的帮助,更对中重度智障学生终生有益。

(五)深谙学情,有的放矢。教师在接某一班级时,尤其是在接受低年级班级时,要对班级学生的语言能力基础和现有的语言能力有很好的把握。这就要求特教工作者遵循智障学生身心特点和学习发展规律在教学生如何听时,要先了解学生听话(语)的能力现状,准确掌握学生的倾听和回应能力的最近发展区,引导学生怎样“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对班级学生进行分层教学,甚至有的还需要制定IEP计划,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化教学。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发布实施《盲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年版)》《聋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年版)》《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年版)》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s3331/201612/t20161213_291722.html 2016-12-01/2017-03-21.

[2]MichaelS.Gszzaniga.RichardB.Lvry.George.R.Mangun.认知神经科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6:142.

[3]张文京.融合教育与教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47.

[4]霍华德·加德纳.智能的结构(经典版)[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6:105.

[5]高靓.首份课标出台,特殊教育该做啥[N].中国教育报,2016-12-14(3).

[责任编辑 王占峰]

G764

A

2095-0438(2017)07-0014-03

2017-03-20

常建文(1973-),男,江苏泰兴人,泰兴市特殊教育学校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特殊教育理论、特殊教育课堂教学。

猜你喜欢

培智智障中重度
培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探索培智学校生活化数学课堂的构建路径
探索培智学校生活化数学课堂的构建路径
以积极行为引导胆怯型智障学生提升社会适应力
以积极行为引导胆怯型智障学生提升社会适应力
探讨Scarf截骨术治疗中重度拇外翻的疗效
如何有效进行智障学生的语言训练
培智学校生活适应课教学之我见
智障儿童教学要抓好关键“三点”
中重度宫腔粘连术后预防宫腔粘连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