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亲子共读 共建“阅读生态圈”

2017-07-03陈艳

新课程·小学 2017年5期
关键词:亲子共读低段

陈艳

摘 要:2015年全国两会中,“全民阅读”再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中,全民阅读的春天来了,该怎样播下阅读的种子?阅读不能脱离家庭。所谓亲子阅读,又称“亲子共读”,即以书籍为媒介,以阅读为纽带,让孩子和父母共同分享多种形式的阅读过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情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让学生用自己的感官及思维能力去探索向他敞开的丰富世界,将享受阅读的习惯从家庭中培养起来,是非常值得去努力的事情。那么,当前的亲子阅读中存在着哪些问题?作为一名语文教学工作者,该如何推动亲子阅读的进行呢?针对这些现象,研究出了亲子共读的几个策略。

关键词:亲子共读;低段;阅读生态圈

一般来说,孩子的阅读分为自主阅读和陪伴阅读,亲子共读是陪伴阅读最重要最常见的形式。0~6岁年龄段的儿童,亲子阅读就是大人读,孩子听、看和想;6~12岁,即小学阶段,一般是由亲子阅读向自主阅读转变的阶段。该转变不能一蹴而就,尤其是第一学段,不宜过早“断奶”,而要坚持亲子阅读,遵循由大人读,孩子听,大人孩子共读交流,分享读书感受。

0~6岁阶段的亲子阅读对家长而言,掌握“读给孩子听”的能力就可以了,而进入小学后,亲子阅读对家长要求更高,除了“读给孩子听”,还需要家长解答疑难,引导孩子思考,提高孩子阅读能力并健全人格,这就需要家长掌握一定的亲子阅读策略。

一、现状分析引思考

低段孩子识字量少,集中注意时间短,对文本较为复杂的情节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因此,除了课堂学习外,鼓励家长协助孩子跨出阅读的第一步也是必不可少的。然而,笔者任教学校地处农村板块,学生家庭的亲子阅读不容乐观,存在以下现状:

1.“土”之贫瘠——缺少读的意识

笔者任教班内的家长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其中一大半是小学及中学文化程度,本科生以上学历较少。很多家庭不订报纸、杂志,也没有藏书,家长常忙于工作而缺乏对孩子阅读的陪伴指导。

2.“气”之稀薄——缺少读的氛围

部分学生的家庭情况复杂。父母或在外地打工,或是离异单亲,或缺乏技巧而疏于教育,家庭缺少亲子共读的氛围。

3.“光”之微弱——缺少读的策略

大部分家長对亲子共读的观念仅停留在“大人读,孩子听”“为了孩子能多识几个字”等浅层观念,而忽视了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

4.“雨”之淅沥——缺少读的材料

经调查,大部分学生的课外书来源都是邻居高年级读过的,或者哥哥姐姐读过的,很多都不符合低段孩子的阅读特点,并且都是很陈旧的书。

综上而言,良好的亲子共读的环境建设犹如一个复杂的“生态圈”,“土壤”“空气”“阳光”和“雨露”,四者缺一不可。因此,亲子阅读课不仅可以指导孩子如何阅读,更重要的是引导家长学习一定的阅读策略,关注亲子阅读!

二、课堂研究谋策略

美国教育家霍力斯·曼曾说:“一个没有书的家,就像一间没有窗户的房子。”而小学阶段,没有亲子共读的孩子,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即使拥有丰富的物质资源,也终究成不了汪洋大海、参天大树。因此,为了能更好地构建一个拥有“土壤”“空气”“阳光”和“雨露”的亲子共读生态圈,我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不同的绘本载体,研究了几个绘本亲子共读的策略:

1.肥沃土壤——亲子共读“树意识”

父母既是自己孩子的“陪伴者”,又是全体小朋友的“智者”,随时随地要对孩子关心的难题答疑解惑。因此,课内课外我鼓励孩子主动与家长交流。这让孩子和父母形成了一种“你问我答”“你思我想”的共读意识。

课后,我对参与亲子共读的家长做了一个小调查,所有的家长都表示:非常喜欢这样的读书形式。家长的共读意识就是“土壤”最好的养料。

2.清新空气——亲子共读“尝快乐”

当亲子其乐融融地共读一本书时,快乐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笑声、讨论声、朗读声此起彼伏,孩子的心浸润在爱的读本里,家长的情也紧紧地系在孩子的心上。这由亲子阅读而带来的幸福与感动,就像清新的空气弥漫在课堂里、弥漫在家庭中。

当家长在我的指导下与孩子一起分享《我是小翼龙》《永远永远爱你》等其他绘本时,他们茅塞顿开:原来以后可以利用系列绘本帮孩子选书!孩子的快乐,父母的欣喜也让这堂绘本课变得更开放、轻松、愉悦了!

3.播洒阳光——亲子共读“得方法”

植物的生长离不开光合作用,而亲子共读“生态圈”的完全建设也离不开各种阅读策略的运用。我为家长提供了三个主要的亲子共读策略:

(1)亲子表演。在孩子与父母一起绘声绘色地表演故事中的情节时,家长时而快乐、时而难过的表情会令小朋友高兴不已,提升了孩子对于绘本情感的理解。

(2)亲子共答。父母和孩子一起回答书中的问题,让孩子学会向父母学习,提升阅读效果。而父母以此为契机,多听听孩子的想法。彼此互相倾听、互相沟通,让亲子共读由单一的“你听我读”变成“你思我想”“你说我说”。

(3)亲子讨论。父母不仅能为孩子介绍课内知识,还能帮助孩子拓宽眼界。长此以往,不仅可以引导孩子学会多个角度看问题,更重要的是可以提升孩子深层阅读的能力。

4.滋润雨露——亲子共读“有资源”

环顾现在,到处是资源共享的缩影。小到一件物品,大到虚拟的互联网,资源共享已经是全球信息的主流收集方式。因此,我鼓励家长互相间也可以资源共享。我在班级的公众平台中建立了“亲子共读站”,以推动家长及早接触多元读本。笔者希望通过这些策略的推进,在这样的学习方式,这样的起点上,营造亲子共读的氛围,共建“阅读生态圈”,让阅读的情趣不断延伸。

给孩子读一本好书,就是为他撒下一颗种子,这些种子会发芽、开花,然后住进一个智慧小精灵,撒下的种子越多,住进来的智慧小精灵就越多。愿每一个亲子共读的家庭都能像花儿一样幸福!

参考文献:

[1]赵琳.儿童早期语言教育与其后继语文能力发展关系的研究报告一项早期家庭教育的追溯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3(11).

[2]王光华.将“亲子阅读”引入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辅导的构想[J].理论观,2009(2).

猜你喜欢

亲子共读低段
小学低段写话教学优化策略
看说写一体,让低段写作教学更有效——小学低年级写作有效教学探究
巧用绘本——小学低段写话教学的新路径
迈好从低段到中段的“坎”
预学——在中低段语文课堂绽放别样美丽
用心陪伴孩子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在“亲子共读”中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